縣是三省六部官製下,最低一級行政機構。


    縣以下。


    四家為一鄰。


    五鄰為一保。


    五保為一裏。


    五裏為一鄉。


    與裏同級的還有坊和村。


    一般來說。


    城郭之內稱坊,城郊稱裏,城郊之外或山野稱村。


    每坊、裏、村有一百戶,每鄉有五百戶。


    坊正、裏正、村正,由本地有聲望的富戶地主,或六品以下勳官擔任。


    負責查核戶口,收授土地,監督農業生產,征斂賦役等。


    鄉老一般由鄉民推舉當地德高望重的長者擔任。


    利用鄉約民俗,管理民間教化,調解民事糾紛。


    同時,兼負選賢舉能的職責。


    他們有可能是告老還鄉的官員,解甲歸田的軍人,或是有學問的讀書人。


    往往德行高遠,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在鄉裏百姓中有著崇高的威望。


    可以說。


    鄉老就是官府和百姓之間的潤滑液和粘合劑。


    小皇帝好不容易出一趟京城,正好利用這個機會接觸一下這些與百姓走得最近的鄉老。


    臘月二十四。


    小年。


    二十七位鄉老齊聚壽縣官衙。


    這些花甲,古稀之年的老者聽說天子召見,激動得幾宿都睡不著覺。


    “陛下駕到!”


    墨言進殿,環視一眾鄉老,高聲唱報。


    宇文衍在韋孝寬,滕王,慕容三藏的陪同下走出後殿。


    “鄉民叩見陛下,吾皇萬歲!”


    “諸位父老免禮平身!”


    小皇帝麵帶微笑,示意眾人入座。


    “朕親征南下,來到淮南寶地,想聽聽咱壽縣百姓的生活境況。”


    “馬上就要過年了,朕在此提前給壽縣父老鄉親拜個早年……”


    宇文衍端起酒杯,說著開場白。


    “謝陛下,小民代表鄉親們也給您拜年!”


    這些鄉老對當朝天子的風評早有耳聞。


    但沒想到對他們也是如此客氣,感動之情溢於言表。


    喝完一杯酒。


    小皇帝招唿大家開始動筷子。


    這些菜肴大多都是光祿寺卿易太仲親自掌勺烹飪,可以說是正宗的宮廷禦宴。


    有炒菜,燒烤,還有餃子。


    喝的酒是從皇宮帶出來的“十八珍”藥酒。


    宇文衍首先詢問了各鄉裏官辦學堂的情況。


    了解那些不把孩子送到學堂的原委。


    啟蒙教學是基礎。


    讀書的孩子越多,基數越大,培育出人才的概率也更高。


    第一次縣試,應試的孩子隻有五十多萬。


    對於偌大一個國家來說實在少得可憐。


    幾杯酒下肚。


    對於皇帝所問,鄉老們開始踴躍發言。


    宇文衍耐心傾聽,並讓墨言把重要事宜記錄下來。


    後麵。


    他又問到有關《大周律》的推行和普及,詢問百姓對新律的看法。


    還有《大周百姓藥典》,是否能給百姓帶來真正的效用?


    以及開荒墾田,減免賦稅,漚肥之術,先進農具,養豬之法,無息貸款等國策的落實情況。


    “陛下愛民如子,老朽代表鄉裏百姓向您磕頭謝恩!”


    “如今鄉裏百姓家有餘糧了,有餘糧了啊,陛下……”


    一個八旬老者雙眼泛紅,嘴巴翕動。


    顫顫巍巍地起身。


    恁是雙膝跪地,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


    小皇帝示意墨言上前拉都沒拉住。


    其他人見狀,也起身深深施禮。


    “諸位不必如此,身為大周天子,朕順應天命,亦當為國為民,不可懈怠!”


    宇文衍擺了擺了手,客氣了一句。


    政治統治的真相很殘酷。


    他希望自己盡量賦予它幾許溫情,百姓能得到多一些實惠。


    淮南地區。


    水量充沛,土地肥沃,是水稻的主產區。


    在朝廷一係列策令下,田地增加,糧食增產,解決了餓肚子的問題。


    但宇文衍很清楚,這種好形勢僅局限部分地區。


    吃不飽飯的情況肯定還大有人在。


    通過鄉老的敘述。


    不論是律法,藥典,還是朝廷的惠民策令,都得到大多數百姓的認可。


    就律法來說。


    《大周律》廢除了大量殘酷的刑法,從以前的“懾民”轉變成“教民”。


    並破天荒地提出了“人權”、“公平”的概念。


    亂世用重典,盛世施仁政!


    隨著天下從分裂走向統一,從戰亂趨向和平。


    治國方略也得順應時代發展,不能墨守成規。


    最後。


    宇文衍又問了成婚年齡和近親婚配的問題。


    “小民鬥膽!”


    “陛下,親上加親真的會斷子絕孫?”


    有個鄉老猶豫良久。


    最終還是咬牙問出了心中的問題。


    其他人聽罷。


    全都眼巴巴地望向上首的天子,道聽途說肯定不如皇帝金口玉言。


    “事實勝於雄辯!”


    “相信你們已經關注過身邊的例子,三代以內直係血親婚配的家族,所生後代是不是殘缺多病,夭折短壽者居多?”


    “長此以往,會是什麽結局,諸位定然心如明鏡!”


    小皇帝話音落下。


    一眾鄉老眼裏明顯露出駭然之色。


    因為通過親上加親來實現抱團,或是利益捆綁的姻親現象,實在太多了。


    而且。


    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就擺在眼前。


    之前,人們還想著這是謠傳。


    可如今皇帝親口所說,那還能有假?


    對於貴族,富戶來說,三妻四妾,就算有一兩個是近親也不怕,不至於真的斷子絕孫。


    但底層老百姓就不一樣了。


    一輩子能娶得起媳婦就不錯了。


    要是近親婚配生下的孩子有問題,還真的有可能斷了香火。


    “陛下,那女娃十八歲前婚配可能短壽也是真的?”


    這時。


    又有人起身問道。


    “這個不是絕對的,不過十八歲前生娃對身子確實不好,容易留下隱疾,難產的可能性更大。”


    “坊間所傳,皇室女子必須年方二九才能婚配一事,屬實!”


    宇文衍知道,皇室都避及的事情,根本不用去宣傳。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何況這還是關係到切身利益的事情。


    最先跟風的就是達官貴人。


    在他們的帶動下,民間也會爭相仿效。


    這就是人性中“生怕自己會吃虧”的真實體現。


    “謝陛下,小老兒明白了!”


    老者朝宇文衍作了個長揖,其他人也跟著作揖。


    宴席不知不覺持續了一個多時辰。


    小皇帝了解了他想知道的信息。


    一眾鄉老也收獲滿滿。


    不但得見天顏,品嚐了宮廷禦宴,還證實了民間流傳的婚配之事。


    臨別。


    宇文衍給每人賞賜錢十貫,絹五匹,一斤裝“十八珍”酒一瓶。


    興高采烈地謝恩後。


    二十七位長者依依不舍,三步一迴頭。


    由衙役將他們護送迴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落的記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落的記憶並收藏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