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八月。


    風吹麥浪起,稻田始飄香。


    備戰有條不紊地進行,一年一度的秋收也越來越近。


    有關陳朝的消息如雪片般飛向長安。


    兵部會同即將出征的在京將軍們進行篩選甄別。


    凡對戰事有用的,報與三路大軍統帥知悉。


    大周給陳朝發去的國書猶如泥牛入海,沒有半點迴應。


    看來陳叔寶是鐵了心要接收西梁投降的那十萬官民。


    當然。


    也還有一種可能。


    沉湎於詩詞歌賦,酒池肉林當中的小寶,根本就不知曉國書之事。


    不過,這一切都已經不重要了。


    箭在弦上,利刃出鞘!


    此戰在所難免。


    大周雄師必然橫渡天險,打過長江去。


    ……


    這天。


    裴矩隨同波斯使團返迴京城。


    四月中旬時。


    使團出發前往洛陽,見識了大周貿易氛圍最為濃鬱的大城。


    洛陽城在宣帝時大肆修繕過,比京城還要雄偉壯觀。


    波斯使團怎麽也沒想到,大周竟然還有比長安更為恢宏的城池。


    而且。


    那裏的大市更加繁華,商貿氛圍濃,商賈雲集,小商小販不計其數。


    商品琳琅滿目,品類繁多,相較於長安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洛陽,他們同樣見到了來自波斯的商人。


    隨後。


    一行又去了揚州,見識了大周水路商貿的盛況。


    數月下來,算是領略到了大周的社會狀況及風土人情。


    返迴長安後。


    鴻臚寺再次盛情款待,並奉上大周國書,以及贈送的國禮。


    久居長安的波斯商人也設下宴席,為使團迴國餞行。


    隔日。


    使團一行啟程,踏上了返迴波斯的路途。


    裴矩不久後也要離京,迴到西北道的河西走廊四郡之地。


    主持絲綢之路一應要務,確保與西域的商貿往來暢通。


    “臣等參見陛下!”


    “免禮,坐!”


    長孫晟,裴矩一同進宮覲見皇帝。


    “波斯使團走了?”


    “迴陛下,早上走的,臣和弘大一起送出西門十裏亭。”


    宇文衍一邊泡茶,隨口問了一句。


    “嗯!”


    “裴愛卿,你從波斯帶迴的工匠的確有幾把刷子,短短幾個月就讓工部的琉璃燒製技術更上一層樓。”


    有幾把刷子?


    裴矩一愣。


    但知道陛下是在說工匠發揮作用了。


    一旁的長孫晟聽過小皇帝說的一些新詞,笑著給他解釋。


    “原本還擔心他們留一手呢,這下臣也算放心了。”


    “以前看到光彩奪目的琉璃,總覺得很神秘,了解其中奧秘後,和咱們的瓷器一樣,也就一手藝活罷了。”


    兩名工匠到了工部後,一開始還有些恃才傲物。


    右侍郎何稠也沒跟他囉嗦,直接給他們看了大周燒製的琉璃製品。


    兩人沒想到大周已經掌握了琉璃燒製技術。


    而且,那些精美的青、綠色琉璃瓦讓他們頗為驚訝。


    波斯人都是把琉璃製品用作裝飾、陳設。


    可東方人竟然把這技術拿來燒製琉璃瓦,用來蓋房!


    不過,讓他們欣慰的是,那些琉璃飾品的品質比波斯出產還是稍有不如。


    下一刻。


    當一件件晶瑩剔透的玻璃製品拿出來後。


    兩人眼睛圓瞪,頓時沒了脾氣。


    天下竟有人能燒製出這麽純淨的琉璃?


    在他們看來,玻璃就是琉璃,透明度越高越是難得。


    若是不細究,確實可把玻璃視為純淨度高,透明度好的一種琉璃。


    隻是兩者用料配方和工藝略有不同罷了。


    此後。


    兩人竹筒倒豆子般,毫無保留地把畢生經驗一一展示。


    何稠當然不會客氣,帶著一幫工匠,虛心請教,親自動手嚐試。


    “那是,真要說神秘,還得是陛下想出的那些玻璃製品……”


    長孫晟接過話頭,由衷地誇了一句。


    “那也沒什麽神秘的,一樣就是手藝活而已。”


    “來,嚐嚐今年的明前茶。”


    宇文衍燙洗了三個茶杯,倒了七分滿。


    “謝陛下!”


    裴矩這是第二次喝到皇帝親手泡的茶,長孫晟卻是習慣了。


    “好茶!”


    “陛下,還別說,這炒製的茶葉泡出的茶湯的確別有一番風味!”


    “還有這套茶具,茶台,以及您的泡茶手法,都是別出心裁,讓人耳目一新。”


    裴矩不是愚笨之人,見識兩次後也看出了些名堂。


    “大道三千,朕謂之為“茶道”也!”


    “茶道,以茶言道,以茶悟道,以茶入道……”


    小皇帝借題發揮,聽得兩人眼神發亮。


    又被他裝了一把。


    “凝神靜氣,修身養性,品茶,品味,品人生……”


    “大善,陛下真神人也!”


    裴矩和長孫晟再次喝了一口茶水,頓時感覺味道都不同一般了。


    “愛卿此次返迴河西四郡,當與西突厥保持良好溝通,切不能在此關鍵時刻出亂子。”


    “朕亦給西北道總管梁士彥,以及駐守居延城的史萬歲去了聖諭,務必保證西北邊境的安寧。”


    在大軍征討陳朝,實現南北統一的曆史性時期,邊防之事尤為重要。


    “遵命!”


    “長孫大人也囑咐過了,臣定當謹慎應對。”


    作為鴻臚寺的主副官,二人自然已經知曉朝廷即將用兵之事。


    雖然大周與波斯達成了在東麵牽製西突厥的意向,但不代表雙方就得兵戎相見。


    何況。


    當前突厥內鬥正酣。


    東、西兩邊打得不可開交,根本無需大周親自下場。


    小皇帝親政以來,進一步加強了邊境的軍事防禦。


    西北的梁士彥,史萬歲。


    北麵達奚長儒,韓僧壽坐鎮河套地區。


    山西道有高熲,河北道有韓擒虎,賀若弼扼守東北。


    先後建成張家口大境門,西北居延城,河套朔方、五原、雲中三城。


    同時。


    改善邊塞將士的待遇,壘火炕,配備冬季穿的棉製品,禦賜烈酒等物。


    大量配備天元係列武器,以及明光鎧,神臂弩,八牛床駑,炸藥包,震天雷等。


    打造這些武器可是花了朝廷不少錢,但宇文衍認為這個錢必須花。


    傳統的府兵,所用武器都是自備,樣式雜亂,品質不一。


    肯定比不上軍器監打造的陌刀,錐槍等。


    哪怕是銀色品級也比一般的兵器要好上許多。


    磨刀不誤砍柴工,何況是上陣殺敵。


    有了更加鋒利耐用的武器,軍隊的戰鬥力隨之上升。


    所有這些加強邊境防禦的舉措,為的就是對南陳用兵時有個穩固的大後方。


    君臣三人就突厥之事,以及絲路貿易談了很多。


    讓裴矩驚奇地是,皇帝對西北,西域的了解甚至不在他之下。


    “準備了哪天出發?”


    “迴陛下,五天後離京。”


    “你自己保重,注意安全!”


    “季晟,五日後替朕送送裴愛卿。”


    末了。


    宇文衍囑咐了一聲,又賞賜了不少錢財絲帛。


    “謝陛下!”


    “遵命!”


    兩人起身,躬身應答。


    而後告退,出了大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落的記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落的記憶並收藏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