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南洋試航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
酋長尹東臣帶領數百族人,隨船隊前往漢至平原。
張須陀需要他盡快召集本州島北部的阿伊努人。
立即開荒墾田,培育秧苗,盡可能地多種些水稻出來。
要是錯過了時節,明年的糧食就得從其他地方運來。
同時,中原帶來的種牛,種羊,種豬,馬匹,以及雞、鴨、鵝、狗等家畜也要安排專人飼養。
酋長尹東臣跋山涉水,四處召集他們的族人。
一邊找人,一邊開墾田地。
兩千軍士除開巡邏、狩獵的隊伍,與試航船隊的船員齊上陣。
一個半月的時間。
酋長召集到了一萬多名阿伊努族人,並開墾出三萬餘畝田地,全都種上了水稻。
張須陀看著一望無際的稻田,心裏總算安定了幾分。
試航船隊幫了大忙,張須陀對此感激不盡。
請一眾負責人吃了一頓好酒好飯以示感謝。
幾天後。
船隊離港,向北過津輕海峽後,繞到本州島南岸西行,返航揚州。
本次試航的負責人,有一半是首次試航的船隊培養出來的。
有劉焯手下的天文館人員同行,觀星象,測風雲,指導航向。
同時教授船長、海員如何利用牽星板、過洋牽星術來辨別方向。
船隊留下了五十艘海船,以作這裏與釜山港,北海道三地往來所用。
接下來的日子,漢至平原將開展如火如荼的建設。
造碼頭,建房屋,開牧場,修路,挖渠,繼續開荒墾田,以及構建相應的軍事防禦工事。
酋長尹東臣則繼續召集散落各地的阿伊努人。
物部龜田將潛迴倭國京都,找尋物部家族的族人和舊部。
……
京城長安。
上善殿傳出爽朗的笑聲。
宇文衍雙拳緊握,高興地在殿內來迴踱步,不時瞟一眼疆域圖上倭國所在的位置。
他奶奶滴熊,看你倭人還如何向北擴張?
想要北上,奧羽山脈就是你們的墳場。
以後。
本州島東部,富士山下的那片大平原也和你倭國沒有半毛錢關係了。
朕身為天朝上國之君,不忍心土著阿伊努人倍受欺淩,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之中
一點毛病都沒有。
此時的揚州,一支船隊正在進港。
甲板上站滿了歡唿雀躍的海員,港口亦是人山人海,人們揮舞著手臂,歡迎他們平安歸來。
正是徐輝,劉焯的船隊從南洋返航了。
此次試航用時近一年,進一步驗證了寶船的性能。
同時也檢驗了航海鍾和過洋牽星術的實用性,再次積累了大量了觀測數據。
“徐將軍,劉大人,歡迎迴家,一路辛苦……”
“太好了,總算看到你們平安歸來!”
江北道總管尉遲順,刺史司馬消難親自到碼頭迎接。
“勞煩兩位大人親迎,失禮了。”
“謝謝大家掛心,我等一切都好!”
四人一番寒喧後,一行人前往刺史府,為他們接風洗塵。
當晚。
有關船隊返航的奏章八百裏加急火速送往長安。
五天後,奏章送到了宇文衍的案前。
奏章是以劉焯的名義奏報,大概敘述了這趟航行的經過。
“臣劉焯上奏陛下,船隊已平安返港,此次下南洋試航收獲滿滿……”
去年,首艘寶船試航從北海道返迴揚州後,休整了一些時日。
船隊和劉焯的天文團隊利用這段時間,對試航過程做了詳細的總結。
對於有用的經驗和數據進行整理記錄。
不足之處,大家一同討論,商量解決方案,以便後續試航任務中加以改善。
同時對寶船的性能出具了細致的航行報告,並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一份上交朝廷,一份交給船塢負責人。
今年船塢開建的兩艘寶船,就是改進後的升級版了。
八月,船隊再次啟航。
從揚州出發,出海後轉而南,經東海釣魚島附近一直向南航行。
沿流求島東海岸南下,過巴士海峽後到達呂宋島。
“咦,這是什麽情況?”
據劉焯所述,船隊在呂宋島遇到了關隴口音的漢人,數量還不在少數。
詢問他們從何處而來,卻是閉口不談。
此時的呂宋群島還沒有建立統一政權的國家。
都是以小部落的形式存在於各個島上,彼此聯係也不是特別的密切。
整個群島有大小島嶼七千餘個,其中較大的是北麵的呂宋島和南部的棉蘭老島。
南北跨度達三四千裏,兩島之間散布著其他零星的島嶼。
呂宋群島西南麵便是婆羅洲,是南洋諸島中最大的一個島,也可以說是一塊小陸地。
兩者之間,一眾島嶼圍出了一個方圓三百裏的開放式內海——蘇祿海。
呂宋島上竟然出現了關隴口音的漢人!
難道在流求建立偽政權的楊氏已經把勢力擴展到呂宋群島了?
不過,劉焯說那些人對於大周的船隊並沒有敵意。
如此看來,又不太可能是“偽隋”的人。
要知道,每一艘海船都懸掛了周字龍旗,身份不言自明。
若是“偽隋”之人,不可能對大周船隊友好相向。
船隊在呂宋島停靠了十日,短暫休整,和那裏的漢人及當地土著進行貿易。
補充了淡水,食物以及一些瓜果蔬菜。
從呂宋島繼續啟航,向西南方向航行,經蘇祿海北麵的尖山島(巴拉望島)到達婆羅洲北部的渤泥國(文萊)。
尖山島呈東北至西南走向,綿延八百餘裏的狹長島嶼,橫亙在蘇祿海和南海之間。
渤泥國的人信奉佛教,南朝梁武帝也推崇佛教。
雙方曾因此互派使者,保持佛學交流方麵的聯係。
梁被陳朝取代後,雙方往來中斷。
在這裏,船隊受到了當地人的熱情接待。
隨船而來絲綢,瓷器,鐵器,肥皂,銅鏡等商品深受他們的喜歡。
婆羅洲麵積寬廣,是流求的二十倍。
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大部分區域被原始熱帶雨林覆蓋。
渤泥國所在的北部沿海地區,是為數不多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
很長一段時間,整個婆羅洲也就渤泥國所在地出現了政權。
一千多年後的滿清時期。
華夏人在婆羅洲西南沿海地區建立了一個華人為主體的蘭芳國,延續了112年。
渤泥國停留一個月後。
船隊繼續向西南航行,到達馬來半島南端的星洲(新加坡)。
馬來半島是從中南半島陸地向大海延伸出去的一個狹長半島。
與其南麵的蘇門臘島形成一條長兩千裏,最窄處隻有七十裏的馬六甲海峽。
作為後世地位極高的海上咽喉要地,在當下也是一樣重要。
往來天竺,獅子國,南洋諸島的船隻都要經過這裏。
絕對的好地方!
酋長尹東臣帶領數百族人,隨船隊前往漢至平原。
張須陀需要他盡快召集本州島北部的阿伊努人。
立即開荒墾田,培育秧苗,盡可能地多種些水稻出來。
要是錯過了時節,明年的糧食就得從其他地方運來。
同時,中原帶來的種牛,種羊,種豬,馬匹,以及雞、鴨、鵝、狗等家畜也要安排專人飼養。
酋長尹東臣跋山涉水,四處召集他們的族人。
一邊找人,一邊開墾田地。
兩千軍士除開巡邏、狩獵的隊伍,與試航船隊的船員齊上陣。
一個半月的時間。
酋長召集到了一萬多名阿伊努族人,並開墾出三萬餘畝田地,全都種上了水稻。
張須陀看著一望無際的稻田,心裏總算安定了幾分。
試航船隊幫了大忙,張須陀對此感激不盡。
請一眾負責人吃了一頓好酒好飯以示感謝。
幾天後。
船隊離港,向北過津輕海峽後,繞到本州島南岸西行,返航揚州。
本次試航的負責人,有一半是首次試航的船隊培養出來的。
有劉焯手下的天文館人員同行,觀星象,測風雲,指導航向。
同時教授船長、海員如何利用牽星板、過洋牽星術來辨別方向。
船隊留下了五十艘海船,以作這裏與釜山港,北海道三地往來所用。
接下來的日子,漢至平原將開展如火如荼的建設。
造碼頭,建房屋,開牧場,修路,挖渠,繼續開荒墾田,以及構建相應的軍事防禦工事。
酋長尹東臣則繼續召集散落各地的阿伊努人。
物部龜田將潛迴倭國京都,找尋物部家族的族人和舊部。
……
京城長安。
上善殿傳出爽朗的笑聲。
宇文衍雙拳緊握,高興地在殿內來迴踱步,不時瞟一眼疆域圖上倭國所在的位置。
他奶奶滴熊,看你倭人還如何向北擴張?
想要北上,奧羽山脈就是你們的墳場。
以後。
本州島東部,富士山下的那片大平原也和你倭國沒有半毛錢關係了。
朕身為天朝上國之君,不忍心土著阿伊努人倍受欺淩,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之中
一點毛病都沒有。
此時的揚州,一支船隊正在進港。
甲板上站滿了歡唿雀躍的海員,港口亦是人山人海,人們揮舞著手臂,歡迎他們平安歸來。
正是徐輝,劉焯的船隊從南洋返航了。
此次試航用時近一年,進一步驗證了寶船的性能。
同時也檢驗了航海鍾和過洋牽星術的實用性,再次積累了大量了觀測數據。
“徐將軍,劉大人,歡迎迴家,一路辛苦……”
“太好了,總算看到你們平安歸來!”
江北道總管尉遲順,刺史司馬消難親自到碼頭迎接。
“勞煩兩位大人親迎,失禮了。”
“謝謝大家掛心,我等一切都好!”
四人一番寒喧後,一行人前往刺史府,為他們接風洗塵。
當晚。
有關船隊返航的奏章八百裏加急火速送往長安。
五天後,奏章送到了宇文衍的案前。
奏章是以劉焯的名義奏報,大概敘述了這趟航行的經過。
“臣劉焯上奏陛下,船隊已平安返港,此次下南洋試航收獲滿滿……”
去年,首艘寶船試航從北海道返迴揚州後,休整了一些時日。
船隊和劉焯的天文團隊利用這段時間,對試航過程做了詳細的總結。
對於有用的經驗和數據進行整理記錄。
不足之處,大家一同討論,商量解決方案,以便後續試航任務中加以改善。
同時對寶船的性能出具了細致的航行報告,並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一份上交朝廷,一份交給船塢負責人。
今年船塢開建的兩艘寶船,就是改進後的升級版了。
八月,船隊再次啟航。
從揚州出發,出海後轉而南,經東海釣魚島附近一直向南航行。
沿流求島東海岸南下,過巴士海峽後到達呂宋島。
“咦,這是什麽情況?”
據劉焯所述,船隊在呂宋島遇到了關隴口音的漢人,數量還不在少數。
詢問他們從何處而來,卻是閉口不談。
此時的呂宋群島還沒有建立統一政權的國家。
都是以小部落的形式存在於各個島上,彼此聯係也不是特別的密切。
整個群島有大小島嶼七千餘個,其中較大的是北麵的呂宋島和南部的棉蘭老島。
南北跨度達三四千裏,兩島之間散布著其他零星的島嶼。
呂宋群島西南麵便是婆羅洲,是南洋諸島中最大的一個島,也可以說是一塊小陸地。
兩者之間,一眾島嶼圍出了一個方圓三百裏的開放式內海——蘇祿海。
呂宋島上竟然出現了關隴口音的漢人!
難道在流求建立偽政權的楊氏已經把勢力擴展到呂宋群島了?
不過,劉焯說那些人對於大周的船隊並沒有敵意。
如此看來,又不太可能是“偽隋”的人。
要知道,每一艘海船都懸掛了周字龍旗,身份不言自明。
若是“偽隋”之人,不可能對大周船隊友好相向。
船隊在呂宋島停靠了十日,短暫休整,和那裏的漢人及當地土著進行貿易。
補充了淡水,食物以及一些瓜果蔬菜。
從呂宋島繼續啟航,向西南方向航行,經蘇祿海北麵的尖山島(巴拉望島)到達婆羅洲北部的渤泥國(文萊)。
尖山島呈東北至西南走向,綿延八百餘裏的狹長島嶼,橫亙在蘇祿海和南海之間。
渤泥國的人信奉佛教,南朝梁武帝也推崇佛教。
雙方曾因此互派使者,保持佛學交流方麵的聯係。
梁被陳朝取代後,雙方往來中斷。
在這裏,船隊受到了當地人的熱情接待。
隨船而來絲綢,瓷器,鐵器,肥皂,銅鏡等商品深受他們的喜歡。
婆羅洲麵積寬廣,是流求的二十倍。
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大部分區域被原始熱帶雨林覆蓋。
渤泥國所在的北部沿海地區,是為數不多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
很長一段時間,整個婆羅洲也就渤泥國所在地出現了政權。
一千多年後的滿清時期。
華夏人在婆羅洲西南沿海地區建立了一個華人為主體的蘭芳國,延續了112年。
渤泥國停留一個月後。
船隊繼續向西南航行,到達馬來半島南端的星洲(新加坡)。
馬來半島是從中南半島陸地向大海延伸出去的一個狹長半島。
與其南麵的蘇門臘島形成一條長兩千裏,最窄處隻有七十裏的馬六甲海峽。
作為後世地位極高的海上咽喉要地,在當下也是一樣重要。
往來天竺,獅子國,南洋諸島的船隻都要經過這裏。
絕對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