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使團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換作宇文衍,一定會發兵救援。
既能揚威西域,加強中原王朝對絲綢之路的控製。
又能扶持波斯作為抗衡阿拉伯軍隊的前沿陣地。
保障朝廷在蔥嶺以西的勢力範圍不受侵蝕。
奈何李治沒有上帝視角。
波斯倒下後,阿拉伯軍隊長驅直入,此地徹底淪為他們的後花園。
等到中原王朝勢力重迴西域,已經是千年之後。
這片熱土也已經浸染成了“裹頭巾”的世界!
在波斯使團到來之前,宇文衍便和一眾大佬們商議過了。
看過國書後,都無異議,對付突厥,朝臣的意見是一致的。
說輕點是威脅,說嚴重些那就是國敵。
大家的榮華富貴和大周休戚一體,榮辱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利益當前,必然會百般維護。
禮單上,都是一些波斯特產。
有波斯地毯,琉璃器,寶石等物品,另外還有十名波斯美女。
“遠來是客,使者大可盡情遊玩一番,遊覽中原勝景,品嚐大周美食……”
“相關貿易之事,會有官員與你詳談。”
“待爾等西歸時,我朝亦有國書迴複!”
宇文衍說罷,使者再次行禮後退下,後續具體事宜由鴻臚寺跟進。
要說覲見大周皇帝,這波斯使者內心也是緊張的。
來到長安後,所見所聞,皆為震撼人心的“大國氣象”。
城池,道路,人口,建築,宴會,方方麵麵都給人以兩個字——大氣。
他們的都城泰西封(巴格達)也算是一座千年古城了。
可比起長安城來,不論是規模,還是繁華程度都大有不如。
這一切讓其大開眼界。
以前,他認為世界上能和波斯一較高下的,唯有他們的死敵東羅馬。
不曾想,在遙遠的東土,竟然還有一個強大的國度。
覲見皇帝後,波斯使團在鴻臚寺官員的引領下參觀長安城。
首站是商業司設立的大周商品博物館。
這裏陳列出了市麵上流通的各種精美物品。
單單是絲綢絹帛就陳列了一整個展廳。
除了樣品展示,還有用其製作成的各種華麗服飾。
此外,還有瓷器,漆器,陶器,鐵器,麻紙,銅鏡,書畫,肥皂,烈酒,玻璃器等……
隻不過眼鏡,鏡子這些玻璃器暫時還不允許大批量出口。
如此純淨透明的玻璃製品看得波斯人張大了嘴巴。
琉璃燒製技術向來是他們引以為傲的,琉璃器也是波斯的特色商品之一。
可如今卻在東土看到了如此純淨的琉璃,內心的震撼可想而知。
震驚之餘,心生一股吃味的感覺,怪怪的。
使團中有近視和老花的成員,試戴後更是驚到直跳腳,直唿神跡!
這完全是越超了他們認知的新鮮事物,縱然親身體驗了仍是百思不得其解。
陪同官員笑而不語,隻言此乃皇帝陛下的奇思妙想!
得知這些玻璃製品數量有限,暫不對外出售時,眼中盡顯失望之情。
他們很清楚,要是能大批量帶迴波斯,轉售東羅馬等國,將獲得海量的利潤。
同行官員見狀,適時說或許過上幾年,產量上來後朝廷就允許外售了。
吊足胃口,再給一線希望,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
當他們帶著大周饋贈的禮物返迴波斯後,一定會極力地顯擺這些物品。
離開博物館,隊伍直奔東、西兩市。
繁華的大市人來車往,店鋪林立,行商走販,吆喝叫賣此起彼伏。
各行各市,分門別類,錯落有致。
人頭攢動,熱鬧喧囂中各行其事,秩序井然。
隨處可見的胡商令使團大感意外,陡然感覺自己一行在此鬧市毫不突兀。
每條街市上,都能看到波斯商人的店鋪。
異國遇鄉音,還是自己國家的使團,激動之情可想而知。
從這些同胞嘴裏,使團成員了解到更多有關大周的信息。
離開市集,後續行程安排還有全豬宴酒樓,茶館,賭坊,青樓……
此外,使團還想去一趟洛陽。
考察一下波斯商人口中,商業氣氛比京城長安更加繁華的大城。
宇文衍交代要保證使團的安全後,便沒過多的關注,任由他們遊曆。
“陛下,那十名波斯女子是不是讓她們進宮服侍您……”
小李靖嘴角微揚,雙眼眯笑,對著宇文衍詢問道。
“先送宮外教坊吧!”
小皇帝迴了他一個白眼,沒好氣地笑答。
教坊是蕃邦小娘子和胡姬的居所,都是些十幾歲如花似玉的少女。
在這裏,有人教她們漢話,學習中原禮儀、女紅、歌舞、琴棋書畫等。
甚至還有經驗豐富的青樓徐娘專門傳授服侍男人的本領……
李藥師也知道,教坊的女子不可能隨意進宮服侍,這隻不過是他的一句玩笑話罷了。
梅蘭竹菊四女聞言也掩嘴輕笑。
經過幾年的相處,幾人也不像以前那樣戰戰兢兢了。
除了她們和墨言近身服侍皇帝,宮裏還有許多的宮女和內侍太監。
盡管沒有任何官職,但是宮裏宮外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輕看他們。
宰相門前七品官,何況皇帝的貼身近侍!
“陛下,波斯距長安萬餘裏,突厥卻能兩相接壤,臣以前還是小覷了……”
對波斯有所了解後,王鷹才真正感受到突厥疆域的寬廣。
橫亙東西上萬裏,簡直是喪心病狂。
陛下當年派遣長孫晟出使大漠,離間突厥,使其一分為二,如今看來是何等的聖明!
元氏兄弟也是咋舌,目光投向那幅大周疆域圖。
這幅3.0版的輿圖是不久前更新繪製的。
位置更加準確,內容更為詳盡,大周以外的範圍也有所擴大。
東麵庫頁鳥、千島群島,南麵南洋諸島,大漠草原以北地區,西麵的西域諸國、天竺、波斯、東羅馬等地都有明確標識。
眾人第一次見到此圖,都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大家沒有想到,天下竟然如此浩瀚,疆域廣闊的中原王朝也隻不過是其中的一方之地。
“突厥人遊牧為生,逐水草而居,草原廣闊無垠,地廣人稀,利於騎兵縱橫原野,征服東西……”
宇文衍擺了擺手,一句話解釋了突厥寬廣的疆域。
說白了,就是地廣人少,易征服,國土雖大,卻實力受限。
草原不能進行農業生產,單一的遊牧經濟難以支撐其成為強大的帝國。
加上文明相對落後,鬆散的權力模式駕馭不了龐大的政治架構。
多種因素綜合一起,注定了草原王朝的強大隻是曇花一現,不能保持長久,最終走向衰落與分裂。
當然。
其中還包含了外部勢力競爭,以及政權周期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比如匈奴,要不是遇上強大的漢朝,也不會那麽快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
既能揚威西域,加強中原王朝對絲綢之路的控製。
又能扶持波斯作為抗衡阿拉伯軍隊的前沿陣地。
保障朝廷在蔥嶺以西的勢力範圍不受侵蝕。
奈何李治沒有上帝視角。
波斯倒下後,阿拉伯軍隊長驅直入,此地徹底淪為他們的後花園。
等到中原王朝勢力重迴西域,已經是千年之後。
這片熱土也已經浸染成了“裹頭巾”的世界!
在波斯使團到來之前,宇文衍便和一眾大佬們商議過了。
看過國書後,都無異議,對付突厥,朝臣的意見是一致的。
說輕點是威脅,說嚴重些那就是國敵。
大家的榮華富貴和大周休戚一體,榮辱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利益當前,必然會百般維護。
禮單上,都是一些波斯特產。
有波斯地毯,琉璃器,寶石等物品,另外還有十名波斯美女。
“遠來是客,使者大可盡情遊玩一番,遊覽中原勝景,品嚐大周美食……”
“相關貿易之事,會有官員與你詳談。”
“待爾等西歸時,我朝亦有國書迴複!”
宇文衍說罷,使者再次行禮後退下,後續具體事宜由鴻臚寺跟進。
要說覲見大周皇帝,這波斯使者內心也是緊張的。
來到長安後,所見所聞,皆為震撼人心的“大國氣象”。
城池,道路,人口,建築,宴會,方方麵麵都給人以兩個字——大氣。
他們的都城泰西封(巴格達)也算是一座千年古城了。
可比起長安城來,不論是規模,還是繁華程度都大有不如。
這一切讓其大開眼界。
以前,他認為世界上能和波斯一較高下的,唯有他們的死敵東羅馬。
不曾想,在遙遠的東土,竟然還有一個強大的國度。
覲見皇帝後,波斯使團在鴻臚寺官員的引領下參觀長安城。
首站是商業司設立的大周商品博物館。
這裏陳列出了市麵上流通的各種精美物品。
單單是絲綢絹帛就陳列了一整個展廳。
除了樣品展示,還有用其製作成的各種華麗服飾。
此外,還有瓷器,漆器,陶器,鐵器,麻紙,銅鏡,書畫,肥皂,烈酒,玻璃器等……
隻不過眼鏡,鏡子這些玻璃器暫時還不允許大批量出口。
如此純淨透明的玻璃製品看得波斯人張大了嘴巴。
琉璃燒製技術向來是他們引以為傲的,琉璃器也是波斯的特色商品之一。
可如今卻在東土看到了如此純淨的琉璃,內心的震撼可想而知。
震驚之餘,心生一股吃味的感覺,怪怪的。
使團中有近視和老花的成員,試戴後更是驚到直跳腳,直唿神跡!
這完全是越超了他們認知的新鮮事物,縱然親身體驗了仍是百思不得其解。
陪同官員笑而不語,隻言此乃皇帝陛下的奇思妙想!
得知這些玻璃製品數量有限,暫不對外出售時,眼中盡顯失望之情。
他們很清楚,要是能大批量帶迴波斯,轉售東羅馬等國,將獲得海量的利潤。
同行官員見狀,適時說或許過上幾年,產量上來後朝廷就允許外售了。
吊足胃口,再給一線希望,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
當他們帶著大周饋贈的禮物返迴波斯後,一定會極力地顯擺這些物品。
離開博物館,隊伍直奔東、西兩市。
繁華的大市人來車往,店鋪林立,行商走販,吆喝叫賣此起彼伏。
各行各市,分門別類,錯落有致。
人頭攢動,熱鬧喧囂中各行其事,秩序井然。
隨處可見的胡商令使團大感意外,陡然感覺自己一行在此鬧市毫不突兀。
每條街市上,都能看到波斯商人的店鋪。
異國遇鄉音,還是自己國家的使團,激動之情可想而知。
從這些同胞嘴裏,使團成員了解到更多有關大周的信息。
離開市集,後續行程安排還有全豬宴酒樓,茶館,賭坊,青樓……
此外,使團還想去一趟洛陽。
考察一下波斯商人口中,商業氣氛比京城長安更加繁華的大城。
宇文衍交代要保證使團的安全後,便沒過多的關注,任由他們遊曆。
“陛下,那十名波斯女子是不是讓她們進宮服侍您……”
小李靖嘴角微揚,雙眼眯笑,對著宇文衍詢問道。
“先送宮外教坊吧!”
小皇帝迴了他一個白眼,沒好氣地笑答。
教坊是蕃邦小娘子和胡姬的居所,都是些十幾歲如花似玉的少女。
在這裏,有人教她們漢話,學習中原禮儀、女紅、歌舞、琴棋書畫等。
甚至還有經驗豐富的青樓徐娘專門傳授服侍男人的本領……
李藥師也知道,教坊的女子不可能隨意進宮服侍,這隻不過是他的一句玩笑話罷了。
梅蘭竹菊四女聞言也掩嘴輕笑。
經過幾年的相處,幾人也不像以前那樣戰戰兢兢了。
除了她們和墨言近身服侍皇帝,宮裏還有許多的宮女和內侍太監。
盡管沒有任何官職,但是宮裏宮外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輕看他們。
宰相門前七品官,何況皇帝的貼身近侍!
“陛下,波斯距長安萬餘裏,突厥卻能兩相接壤,臣以前還是小覷了……”
對波斯有所了解後,王鷹才真正感受到突厥疆域的寬廣。
橫亙東西上萬裏,簡直是喪心病狂。
陛下當年派遣長孫晟出使大漠,離間突厥,使其一分為二,如今看來是何等的聖明!
元氏兄弟也是咋舌,目光投向那幅大周疆域圖。
這幅3.0版的輿圖是不久前更新繪製的。
位置更加準確,內容更為詳盡,大周以外的範圍也有所擴大。
東麵庫頁鳥、千島群島,南麵南洋諸島,大漠草原以北地區,西麵的西域諸國、天竺、波斯、東羅馬等地都有明確標識。
眾人第一次見到此圖,都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大家沒有想到,天下竟然如此浩瀚,疆域廣闊的中原王朝也隻不過是其中的一方之地。
“突厥人遊牧為生,逐水草而居,草原廣闊無垠,地廣人稀,利於騎兵縱橫原野,征服東西……”
宇文衍擺了擺手,一句話解釋了突厥寬廣的疆域。
說白了,就是地廣人少,易征服,國土雖大,卻實力受限。
草原不能進行農業生產,單一的遊牧經濟難以支撐其成為強大的帝國。
加上文明相對落後,鬆散的權力模式駕馭不了龐大的政治架構。
多種因素綜合一起,注定了草原王朝的強大隻是曇花一現,不能保持長久,最終走向衰落與分裂。
當然。
其中還包含了外部勢力競爭,以及政權周期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比如匈奴,要不是遇上強大的漢朝,也不會那麽快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