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東北四部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之言,堪比兵家聖者,臣受教了!”
“臣亦有所感,獲益良多!”
曹王、道王見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運籌帷幄的將軍,竟然在小皇帝麵前擺出受教的姿態。
不禁深深地看了一眼比他們小六歲的侄兒皇帝,臉上浮現出燦爛的笑容。
“朕也就是隨口一說,你們不必如此!”
宇文衍此話一出,賀若弼和史萬歲卻是笑了。
好家夥,您隨口一說就是從未有過的兵家之道。
要是認真起來,那豈不是原地起飛?
這不是打擊人嘛,還讓不讓人活了!
這就是兩人此時的心聲。
起居舍人當然不會放過皇帝的一言一行,舔舔筆頭,在冊子上記了下來。
“東北四大部落你了解多少,實力如何?”
宇文衍轉移話題,問起了已經歸附的四大少數民族勢力。
“靺鞨最強,契丹次之,庫莫奚和室韋最末。”
“靺鞨有戶八萬,人口四十萬左右,控弦五萬眾。”
“契丹有戶五萬,控弦近四萬。”
“庫莫奚又稱奚族,與契丹同源,控弦兩萬。”
“室韋位居最北,人口十五萬以上,控弦兩萬眾。”
……
賀若弼把他所了解的情況一一道來,可見下了不小功夫。
靺鞨分七大部落,契丹八部,奚族也有五部。
都以部落聯盟的形式存在。
各部有自己的首領,另外推舉一個盟主,統領各部。
室韋也分五部,文明程度最低,還沒建立部落聯盟。
各部都有世襲的酋長,互不臣屬。
室韋有個名義上的部落首領,稱莫賀弗。
抵禦外敵、集體狩獵時各部合作,完事後各迴各家。
“輔伯,你認為以後哪個部落最有可能給遼寧道帶來威脅?”
百十年來。
四部先是被柔然蹂躪得很慘,後又被突厥按在地上摩擦。
突厥雖然看不上東北這塊地盤,但不妨礙他們壓榨生活在這裏的部落。
就像西突厥達頭可汗奴役西域諸國一樣。
大周穩紮遼西,又出兵東征,突厥和高句麗節節敗退。
顯示出朝廷強大的軍事實力。
這才有了四部的歸附,無非是想擺脫突厥,獲得生存空間。
他們和突厥,高句麗對中原的態度,本質上其實差不多。
勢弱的時候依附稱臣,一旦自身強大起來,立馬反咬一口。
這是中原王朝周邊勢力的一貫秉性。
“陛下,臣認為是契丹。”
“遼西之地,有相當一部分曾經被其所占。”
“特別是科爾沁大草原,被契丹人視為私人牧場。”
“之前受突厥,高寶寧,高句麗聯合攻擊,無奈往北遷徙。”
“陰壽將軍擊潰高寶寧殘部,收複遼西,科爾沁也成了我朝一郡之地。”
“可一旦其壯大起來,定然會覬覦遼西地盤……”
賀若弼分析得頭頭是道,也很有道理。
大周經營遼寧道,必然會壓縮四部的生存空間。
特別奚族和契丹,原本遼西大部都是他們的地盤。
如今隻能與北麵的室韋爭奪生存之地。
不過,他們很清楚中原王朝的羈縻統治有多香。
高喊一聲我歸附,不痛不癢地稱個臣,不用付出任何實際代價,就能獲得封賞。
地盤,利益都還是自己的,什麽都沒變。
偶爾進貢一些土特產,卻能獲得數倍的迴贈。
至於送到中原的質子,完全可以隨時放棄。
在他們眼裏,中原王朝就是一個人傻錢多的土地主。
等到衰弱時,甚至還能反手甩上幾耳光,狠狠地搶掠一番。
因而。
他們寧願損失一些地盤,也要擺脫突厥的奴役。
希望跟著中原土地主,吃香的,喝辣的。
甚至娶個中原公主,從此過上沒羞沒臊的幸福生活。
小算盤打得那是啪啪響。
可惜這一曆史時空,他們碰到了不屑羈縻的宇文衍。
到底誰算計誰,以後自然見分曉!
“陛下,賀若將軍所言不假,契丹士卒的戰力不容小覷……”
曹王宇文允也關注過四部情況,很是讚同賀若弼的說法。
“嗯,契丹的確不能輕視。”
“但是沒了科爾沁草原,他們想發展起來,也絕非易事。”
“按既定計劃推進,加強商貿往來,促進交流。”
“參考北境邊城對待突厥的策略,徐徐圖之……”
宇文衍怎麽可能讓他們猥瑣發育,想都別想。
恩威並施,溫水煮青蛙,就是他們未來將要享受的待遇。
“是,陛下!”
“臣一定轉告崔刺史,全力配合他。”
賀若弼對小皇帝的計劃越來越深信不疑。
遼西龍城,遼東城,已經吸引了不少部落人口定居。
凡是前來定居者,官府都給登記戶籍,分配田地。
所有適齡孩子都能免費進入官辦學堂。
在科爾沁草原。
接收了不少奚族、契丹牧民定居,讓其為朝廷飼養馬匹。
大周與突厥和親後,潢水河穀要塞通道也開放了。
允許壩上草原,錫林郭勒,唿倫貝爾大草原上的牧民前往科爾沁,龍城等地貿易。
這裏是步離可汗和第二可汗庵羅叔侄倆的地盤。
他們本就無心與中原王朝為敵。
屬於突厥各部和平派的代表。
“陛下,四部的質子,在長安過得如何?”
賀若弼問起了各部首領送到長安的兒子。
“他們啊,已經完全適應了京城的生活,漢話也說得不錯。”
“朕還給他們封了個朝散大夫的小官。”
“小日子過得那是爽歪歪!”
說起四位質子,小皇帝也沒有虧待他們。
不但給四人安排獨立的宅院,賞了一個蕃邦小娘子。
又讓他們入國子監學習。
鴻臚寺還有專人負責他們在京城的日常生活。
盡量讓他們感受中原文化的璀璨與魅力。
接受先進文明的熏陶,進而心生認同、歸屬感。
相比東北苦寒之地,繁華的長安宛如仙境一般。
舒適生活很快淡化了他們心中的思鄉之情。
宇文衍獨特的話語,讓幾人不由笑了起來。
什麽小日子,爽歪歪,聞所未聞,肯定又是皇帝所創。
“當初赴京時,臣在遼西龍城見過,個個垂頭喪氣,像是要上刑場一樣……”
賀若弼想起幾人那時的熊樣就想笑。
“哈哈,現在你趕他們走都不一定願意嘍。”
“他們的兄弟要是知道,都得羨慕嫉妒恨……”
小皇帝嘿嘿一笑。
對於這幾個部落的質子,不會讓他們在京城無所事事,混吃等死。
總得改造一番,說不定什麽時候就發揮作用了。
當下的大周,就算還沒完成國家統一,對周邊勢力也是占優勢的一方。
而且是文化,科技,經濟,軍事,人口等全方位領先。
對於開疆拓土,不是能不能,完全是看統治者想不想!
可以說。
心有多大,國境線就有多遠!
“臣亦有所感,獲益良多!”
曹王、道王見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運籌帷幄的將軍,竟然在小皇帝麵前擺出受教的姿態。
不禁深深地看了一眼比他們小六歲的侄兒皇帝,臉上浮現出燦爛的笑容。
“朕也就是隨口一說,你們不必如此!”
宇文衍此話一出,賀若弼和史萬歲卻是笑了。
好家夥,您隨口一說就是從未有過的兵家之道。
要是認真起來,那豈不是原地起飛?
這不是打擊人嘛,還讓不讓人活了!
這就是兩人此時的心聲。
起居舍人當然不會放過皇帝的一言一行,舔舔筆頭,在冊子上記了下來。
“東北四大部落你了解多少,實力如何?”
宇文衍轉移話題,問起了已經歸附的四大少數民族勢力。
“靺鞨最強,契丹次之,庫莫奚和室韋最末。”
“靺鞨有戶八萬,人口四十萬左右,控弦五萬眾。”
“契丹有戶五萬,控弦近四萬。”
“庫莫奚又稱奚族,與契丹同源,控弦兩萬。”
“室韋位居最北,人口十五萬以上,控弦兩萬眾。”
……
賀若弼把他所了解的情況一一道來,可見下了不小功夫。
靺鞨分七大部落,契丹八部,奚族也有五部。
都以部落聯盟的形式存在。
各部有自己的首領,另外推舉一個盟主,統領各部。
室韋也分五部,文明程度最低,還沒建立部落聯盟。
各部都有世襲的酋長,互不臣屬。
室韋有個名義上的部落首領,稱莫賀弗。
抵禦外敵、集體狩獵時各部合作,完事後各迴各家。
“輔伯,你認為以後哪個部落最有可能給遼寧道帶來威脅?”
百十年來。
四部先是被柔然蹂躪得很慘,後又被突厥按在地上摩擦。
突厥雖然看不上東北這塊地盤,但不妨礙他們壓榨生活在這裏的部落。
就像西突厥達頭可汗奴役西域諸國一樣。
大周穩紮遼西,又出兵東征,突厥和高句麗節節敗退。
顯示出朝廷強大的軍事實力。
這才有了四部的歸附,無非是想擺脫突厥,獲得生存空間。
他們和突厥,高句麗對中原的態度,本質上其實差不多。
勢弱的時候依附稱臣,一旦自身強大起來,立馬反咬一口。
這是中原王朝周邊勢力的一貫秉性。
“陛下,臣認為是契丹。”
“遼西之地,有相當一部分曾經被其所占。”
“特別是科爾沁大草原,被契丹人視為私人牧場。”
“之前受突厥,高寶寧,高句麗聯合攻擊,無奈往北遷徙。”
“陰壽將軍擊潰高寶寧殘部,收複遼西,科爾沁也成了我朝一郡之地。”
“可一旦其壯大起來,定然會覬覦遼西地盤……”
賀若弼分析得頭頭是道,也很有道理。
大周經營遼寧道,必然會壓縮四部的生存空間。
特別奚族和契丹,原本遼西大部都是他們的地盤。
如今隻能與北麵的室韋爭奪生存之地。
不過,他們很清楚中原王朝的羈縻統治有多香。
高喊一聲我歸附,不痛不癢地稱個臣,不用付出任何實際代價,就能獲得封賞。
地盤,利益都還是自己的,什麽都沒變。
偶爾進貢一些土特產,卻能獲得數倍的迴贈。
至於送到中原的質子,完全可以隨時放棄。
在他們眼裏,中原王朝就是一個人傻錢多的土地主。
等到衰弱時,甚至還能反手甩上幾耳光,狠狠地搶掠一番。
因而。
他們寧願損失一些地盤,也要擺脫突厥的奴役。
希望跟著中原土地主,吃香的,喝辣的。
甚至娶個中原公主,從此過上沒羞沒臊的幸福生活。
小算盤打得那是啪啪響。
可惜這一曆史時空,他們碰到了不屑羈縻的宇文衍。
到底誰算計誰,以後自然見分曉!
“陛下,賀若將軍所言不假,契丹士卒的戰力不容小覷……”
曹王宇文允也關注過四部情況,很是讚同賀若弼的說法。
“嗯,契丹的確不能輕視。”
“但是沒了科爾沁草原,他們想發展起來,也絕非易事。”
“按既定計劃推進,加強商貿往來,促進交流。”
“參考北境邊城對待突厥的策略,徐徐圖之……”
宇文衍怎麽可能讓他們猥瑣發育,想都別想。
恩威並施,溫水煮青蛙,就是他們未來將要享受的待遇。
“是,陛下!”
“臣一定轉告崔刺史,全力配合他。”
賀若弼對小皇帝的計劃越來越深信不疑。
遼西龍城,遼東城,已經吸引了不少部落人口定居。
凡是前來定居者,官府都給登記戶籍,分配田地。
所有適齡孩子都能免費進入官辦學堂。
在科爾沁草原。
接收了不少奚族、契丹牧民定居,讓其為朝廷飼養馬匹。
大周與突厥和親後,潢水河穀要塞通道也開放了。
允許壩上草原,錫林郭勒,唿倫貝爾大草原上的牧民前往科爾沁,龍城等地貿易。
這裏是步離可汗和第二可汗庵羅叔侄倆的地盤。
他們本就無心與中原王朝為敵。
屬於突厥各部和平派的代表。
“陛下,四部的質子,在長安過得如何?”
賀若弼問起了各部首領送到長安的兒子。
“他們啊,已經完全適應了京城的生活,漢話也說得不錯。”
“朕還給他們封了個朝散大夫的小官。”
“小日子過得那是爽歪歪!”
說起四位質子,小皇帝也沒有虧待他們。
不但給四人安排獨立的宅院,賞了一個蕃邦小娘子。
又讓他們入國子監學習。
鴻臚寺還有專人負責他們在京城的日常生活。
盡量讓他們感受中原文化的璀璨與魅力。
接受先進文明的熏陶,進而心生認同、歸屬感。
相比東北苦寒之地,繁華的長安宛如仙境一般。
舒適生活很快淡化了他們心中的思鄉之情。
宇文衍獨特的話語,讓幾人不由笑了起來。
什麽小日子,爽歪歪,聞所未聞,肯定又是皇帝所創。
“當初赴京時,臣在遼西龍城見過,個個垂頭喪氣,像是要上刑場一樣……”
賀若弼想起幾人那時的熊樣就想笑。
“哈哈,現在你趕他們走都不一定願意嘍。”
“他們的兄弟要是知道,都得羨慕嫉妒恨……”
小皇帝嘿嘿一笑。
對於這幾個部落的質子,不會讓他們在京城無所事事,混吃等死。
總得改造一番,說不定什麽時候就發揮作用了。
當下的大周,就算還沒完成國家統一,對周邊勢力也是占優勢的一方。
而且是文化,科技,經濟,軍事,人口等全方位領先。
對於開疆拓土,不是能不能,完全是看統治者想不想!
可以說。
心有多大,國境線就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