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居延城與突厥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居延城百姓生活如何?”
小皇帝細品了一口茶水,放下杯子笑著問道。
“迴陛下,軍民一起,大約有八萬人口長期生活在居延綠洲。”
“萬餘突厥貴族在城內購置產業,進行商貿,學習生活。”
“經居延城南來北往的流動商賈有兩三萬之眾。”
“綠洲自產糧食優先滿足儲備軍糧,剩下的勉強能自給自足,不好的年成則需從酒泉補充一定的量。”
居延綠洲能養活八萬軍民,保證西北邊塞的戍守力量,宇文衍已經相當滿意了。
“居延城太重要了,容不得半點閃失。”
“一定要保護好綠洲的生態環境,嚴禁亂砍濫伐,多多植樹造林。”
“尤其是弱水上遊,一旦土地沙漠化,居延海失去水源補給將成為一片死地……”
小皇帝一通後世言語直接把兩人聽懵了。
什麽生態環境,植樹造林,沙漠化,全是從來都沒有聽過的用語。
反應過來的宇文衍解釋了一番,兩人這才恍然大悟。
居延綠洲周邊就是沙漠戈壁。
對於小皇帝所說,他們久居此地,深有體會。
沒想到,從未離開京城的皇帝,能說出此番大道理來。
這時的人們,怎麽會去想什麽生態環境保護。
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哪想得到山山水水也可能有消失的一天。
“陛下高瞻遠矚,臣佩服!”
“此事朕會讓政事堂商議,製定一些操作細則出來。”
“你迴去和居延縣令一道,看能不能做成示範區,到時推廣至整個西北道。”
宇文衍說完。
又把草方格治沙,挖掘坎兒井,木桶滴灌等描述了一遍。
“臣遵命!”
史萬歲著實被驚到了,心裏有種強烈的感覺,皇帝所說的這些,可行性極大。
“城內突厥人對大周的感觀怎樣?”
“陛下,這個我最清楚了。”
小皇帝一問,道王便接過了話頭。
原來。
開始的時候,為了拉攏突厥貴族在城內置業。
史萬歲派出了一批熟練突厥語的向導,專門接待那些從草原來消費的貴族子弟。
逛青樓,聽小曲兒,進賭場,吃大餐……
帶著他們可勁地吃喝玩樂。
長期生活在大漠草原的他們,何曾體會過此等醉生夢死、逍遙快活的日子。
很快就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在這期間。
宇文充多次跟隨向導接觸突厥人。
頗有語言天賦的他,很快就能和他們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
而這些貴族子弟的身份,也在多次接觸後被他們打聽得一清二楚。
其中不乏葉護,達幹,伯克,巴什的子孫。
葉護是突厥的一個職位,是僅次於可汗的親王、大公,擁有相當大的政治權力。
達幹是指各部落的貴族。
伯克是管理地方的官員,巴什則是軍事統領。
這些貴族公子哥都是不差錢的主,主打的就一個“豪”字。
甚至沙缽略和阿波的幾個兒子都不時來玩上幾天。
兩人作為東、西突厥的大可汗,女人不計其數,兒子自然不少。
身份尊貴,衣食無憂,出那麽幾個紈絝,也正常得很。
“陛下,貴妃娘娘進宮後,很少突厥人視大周為敵國了。”
“長住居延城的突厥商人有不少和中原商賈結親的。”
“對了,城裏的孔子書院招收了數百名十歲上下的草原學子。”
“有貴族子弟,也有普通牧民的孩子。”
……
宇文充把居延城內突厥人的情況一一道來。
按他所說的狀況來看,當初小皇帝提出的一些決策取得了初步成效。
尤其是孔子書院,還要進一步擴大招生規模。
讓更多的突厥孩子接受中原文化教育,灌輸長城內外均是炎黃子孫的曆史觀念。
這還真不是宇文衍天馬行空,生搬硬套。
《史記》和《漢書》中就有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
關於以匈奴、東胡為主的北方遊牧部落,乃黃帝部落的分支,也是後世一個曆史研究課題。
不過,在沒有足夠文字記載及遺跡發掘的佐證下,其中關係很難有明確定論。
國家要拓展壯大,民族融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經曆了幾千年的曆史進程,再執著於單一民族的純粹性,相當於耍流氓。
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民族融合的直接體現。
“很好!”
“以後每逢傳統節日,可以舉辦盛大活動,邀請突厥貴族參加……”
“當然,他們的一些習俗,禁忌,也要給予充分尊重。”
針對突厥,宇文衍又提了些自己的建議。
“這個好啊!”
“如今已經有不少突厥人穿漢服,說漢話,吃漢食……”
史萬歲和宇文充都接受過很好的貴族教育,這點政治敏感性還是有的。
宇文衍點了點頭。
“朕的老丈人如今怕是對你意見很大吧?”
想到沙缽略可汗,小皇帝不禁笑了。
“那可不,他和阿波可汗每月一小戰, 三月一大戰,每次都想臣聯合出兵。”
“微臣都是找理由拒絕兩三次,又答應一次,他也沒有任何辦法。”
得到小皇帝授意的史萬歲,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事給老沙演繹得淋漓盡致。
在沙缽略眼中,史萬歲就是一個擁兵自重,囂張跋扈的主。
根本不把他十二歲的皇帝女婿放在眼裏。
宇文衍多次就此事向沙缽略訴苦。
老沙似乎感同身受,多次感歎他女婿這個皇帝當得也不容易。
雖然史萬歲出兵不積極,但在武器售賣這塊每次都安排得很到位。
這倒是讓沙缽略很滿意。
心中對“敦煌戍卒”的恨意都隨之減退了幾分。
盡管他知道,史萬歲同時也賣了一些武器給阿波。
他向大周提出過抗議,宇文衍說他不知情,並表示一定嚴查。
事情就這麽一拖再拖,到頭來什麽都沒變。
沙缽略能有啥辦法。
女兒已經嫁過去了,可大周卻不由女婿一人說了算,找誰說理去!
要不咋說突厥人性子直,有點一根筋。
完全就沒去想宇文衍人小鬼大,妥妥的人精。
“陛下,將軍,咱們這樣兩頭吃好,他們不會哪天突然和解了吧?”
“畢竟同宗同源,隻是暫時分裂而已!”
道王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短期內肯定不可能!”
“阿波說了,殺母之仇,不共戴天,他發過毒誓,與沙缽略不死不休……”
史萬歲嘴角上揚,坐山觀虎鬥的感覺相當不錯。
爽!
小皇帝細品了一口茶水,放下杯子笑著問道。
“迴陛下,軍民一起,大約有八萬人口長期生活在居延綠洲。”
“萬餘突厥貴族在城內購置產業,進行商貿,學習生活。”
“經居延城南來北往的流動商賈有兩三萬之眾。”
“綠洲自產糧食優先滿足儲備軍糧,剩下的勉強能自給自足,不好的年成則需從酒泉補充一定的量。”
居延綠洲能養活八萬軍民,保證西北邊塞的戍守力量,宇文衍已經相當滿意了。
“居延城太重要了,容不得半點閃失。”
“一定要保護好綠洲的生態環境,嚴禁亂砍濫伐,多多植樹造林。”
“尤其是弱水上遊,一旦土地沙漠化,居延海失去水源補給將成為一片死地……”
小皇帝一通後世言語直接把兩人聽懵了。
什麽生態環境,植樹造林,沙漠化,全是從來都沒有聽過的用語。
反應過來的宇文衍解釋了一番,兩人這才恍然大悟。
居延綠洲周邊就是沙漠戈壁。
對於小皇帝所說,他們久居此地,深有體會。
沒想到,從未離開京城的皇帝,能說出此番大道理來。
這時的人們,怎麽會去想什麽生態環境保護。
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哪想得到山山水水也可能有消失的一天。
“陛下高瞻遠矚,臣佩服!”
“此事朕會讓政事堂商議,製定一些操作細則出來。”
“你迴去和居延縣令一道,看能不能做成示範區,到時推廣至整個西北道。”
宇文衍說完。
又把草方格治沙,挖掘坎兒井,木桶滴灌等描述了一遍。
“臣遵命!”
史萬歲著實被驚到了,心裏有種強烈的感覺,皇帝所說的這些,可行性極大。
“城內突厥人對大周的感觀怎樣?”
“陛下,這個我最清楚了。”
小皇帝一問,道王便接過了話頭。
原來。
開始的時候,為了拉攏突厥貴族在城內置業。
史萬歲派出了一批熟練突厥語的向導,專門接待那些從草原來消費的貴族子弟。
逛青樓,聽小曲兒,進賭場,吃大餐……
帶著他們可勁地吃喝玩樂。
長期生活在大漠草原的他們,何曾體會過此等醉生夢死、逍遙快活的日子。
很快就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在這期間。
宇文充多次跟隨向導接觸突厥人。
頗有語言天賦的他,很快就能和他們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
而這些貴族子弟的身份,也在多次接觸後被他們打聽得一清二楚。
其中不乏葉護,達幹,伯克,巴什的子孫。
葉護是突厥的一個職位,是僅次於可汗的親王、大公,擁有相當大的政治權力。
達幹是指各部落的貴族。
伯克是管理地方的官員,巴什則是軍事統領。
這些貴族公子哥都是不差錢的主,主打的就一個“豪”字。
甚至沙缽略和阿波的幾個兒子都不時來玩上幾天。
兩人作為東、西突厥的大可汗,女人不計其數,兒子自然不少。
身份尊貴,衣食無憂,出那麽幾個紈絝,也正常得很。
“陛下,貴妃娘娘進宮後,很少突厥人視大周為敵國了。”
“長住居延城的突厥商人有不少和中原商賈結親的。”
“對了,城裏的孔子書院招收了數百名十歲上下的草原學子。”
“有貴族子弟,也有普通牧民的孩子。”
……
宇文充把居延城內突厥人的情況一一道來。
按他所說的狀況來看,當初小皇帝提出的一些決策取得了初步成效。
尤其是孔子書院,還要進一步擴大招生規模。
讓更多的突厥孩子接受中原文化教育,灌輸長城內外均是炎黃子孫的曆史觀念。
這還真不是宇文衍天馬行空,生搬硬套。
《史記》和《漢書》中就有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
關於以匈奴、東胡為主的北方遊牧部落,乃黃帝部落的分支,也是後世一個曆史研究課題。
不過,在沒有足夠文字記載及遺跡發掘的佐證下,其中關係很難有明確定論。
國家要拓展壯大,民族融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經曆了幾千年的曆史進程,再執著於單一民族的純粹性,相當於耍流氓。
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民族融合的直接體現。
“很好!”
“以後每逢傳統節日,可以舉辦盛大活動,邀請突厥貴族參加……”
“當然,他們的一些習俗,禁忌,也要給予充分尊重。”
針對突厥,宇文衍又提了些自己的建議。
“這個好啊!”
“如今已經有不少突厥人穿漢服,說漢話,吃漢食……”
史萬歲和宇文充都接受過很好的貴族教育,這點政治敏感性還是有的。
宇文衍點了點頭。
“朕的老丈人如今怕是對你意見很大吧?”
想到沙缽略可汗,小皇帝不禁笑了。
“那可不,他和阿波可汗每月一小戰, 三月一大戰,每次都想臣聯合出兵。”
“微臣都是找理由拒絕兩三次,又答應一次,他也沒有任何辦法。”
得到小皇帝授意的史萬歲,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事給老沙演繹得淋漓盡致。
在沙缽略眼中,史萬歲就是一個擁兵自重,囂張跋扈的主。
根本不把他十二歲的皇帝女婿放在眼裏。
宇文衍多次就此事向沙缽略訴苦。
老沙似乎感同身受,多次感歎他女婿這個皇帝當得也不容易。
雖然史萬歲出兵不積極,但在武器售賣這塊每次都安排得很到位。
這倒是讓沙缽略很滿意。
心中對“敦煌戍卒”的恨意都隨之減退了幾分。
盡管他知道,史萬歲同時也賣了一些武器給阿波。
他向大周提出過抗議,宇文衍說他不知情,並表示一定嚴查。
事情就這麽一拖再拖,到頭來什麽都沒變。
沙缽略能有啥辦法。
女兒已經嫁過去了,可大周卻不由女婿一人說了算,找誰說理去!
要不咋說突厥人性子直,有點一根筋。
完全就沒去想宇文衍人小鬼大,妥妥的人精。
“陛下,將軍,咱們這樣兩頭吃好,他們不會哪天突然和解了吧?”
“畢竟同宗同源,隻是暫時分裂而已!”
道王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短期內肯定不可能!”
“阿波說了,殺母之仇,不共戴天,他發過毒誓,與沙缽略不死不休……”
史萬歲嘴角上揚,坐山觀虎鬥的感覺相當不錯。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