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大佬齊聚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英烈祠?
諸位大佬聞言,頓時眸光一亮。
“陛下,此舉是好,就怕朝中會有非議啊……”
韋孝寬表示,可能會有人不同意。
“鄖國公說的是那些腐儒?”
宇文衍蹙眉,立馬想到了其中關鍵。
英烈祠一旦修建,無形中,軍士和武將地位就被拔高了。
“不用理會,若是眼紅,下次讓他們也上前線去……”
“要是壯烈了,朕也一樣讓其進英烈祠,配享大周子民供奉的香火!”
宇文衍思忖片刻,便有了決斷。
大周以武立國。
廣闊疆土都是無數將士用鮮血拚出來的。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
於情於理,都應銘記他們的豐功偉績,祭奠逝去的英靈!
看著一臉正氣,無所畏懼的天子。
眾臣目光熠熠,臉上浮現動容之色。
“陛下體恤將士,臣等拜服!”
六位大佬起身,拱手作揖。
當初討伐南陳,以及平叛揚州的慶功宴上,小皇帝的第一杯酒都是祭奠戰死英魂!
如今又說要建英烈祠。
可見在其心中,確實極為看重將士們的生死。
他們當中,除了顏之儀和樂運,另外四人都是馬上將軍。
是經曆九死一生,從死人堆裏摸爬滾打過來的。
深知戰爭的殘酷與慘烈。
因而,對小皇帝善待將士所為,感觸最為強烈。
“此事就這麽定了,由兵部牽頭,工部,禮部,戶部配合……”
“自太祖起,凡有記錄的壯烈將士,都能進英烈祠!”
英烈祠的事情由宇文衍一錘定音。
幾位大佬含笑點頭。
能謀事,能斷事,確實有太祖、高祖遺風!
“梅梅,上冰鎮西瓜!”
談完正事。
小皇帝小手一招,讓侍女端上切好的解暑聖品。
七月前後,正是酷暑難耐之時。
可謂是:
大熱曝萬物,萬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飛鳥厭其羽,走獸厭其毛。
宇文衍吃著冰涼爽口的西瓜,還不忘吟詩一首。
這是北宋大詩人梅堯臣的詩作。
小皇帝有感而發,順嘴吟來。
殿內的起居舍人當即舌舔筆頭,將詩句記錄在冊。
幾年來。
不知不覺間,很多後世佳作都被宇文衍白嫖了。
“陛下出口詩成,還真應景……”
眾臣交口稱讚,對於小皇帝會作詩之事一點都不奇怪了。
尤其是他與南朝後主陳叔寶書信往來時寫下的那些詩詞。
首首都是上乘佳作。
這些詩詞全被起居舍人記錄下來。
在少數高層官員當中流傳。
宇文衍訕笑著擺了擺手,沒做解釋。
就算說是他人所作,怕是也沒人會相信。
他們都是文武精通之輩,這麽好的詩句不可能默默無聞。
一般人沒聽過還說可能讀書少。
可他們是當朝學問最高的一些人,全都是第一次聽聞。
故而,都不帶懷疑的,堅信就是皇帝所作。
“陛下,今年的瓜特別甜!”
王軌極為享受地連吃幾口。
諸位大佬點頭。
用牙簽吃著切成小塊的西瓜,臉上布滿了幸福的笑容。
如今,西瓜已經在關中平原普遍種植。
市麵上的價格也不像一開始時那麽昂貴了。
“諸位國公爺,冰鎮西瓜是好吃,但不能貪嘴,大家年紀都不小了,小心腸胃問題……”
“還有,朕詔令太醫署醫官每月給你們檢查身體之事,一定要好好配合。”
“該休息就休息,該吃藥就吃藥,一切謹遵醫囑……”
宇文衍一邊囑咐這些老臣少吃,自己卻一塊接一塊,吃得那叫一個歡實。
“臣等謝陛下體恤!”
大家知道,不是陛下小氣,確實是為他們身體著想。
幾年前,小皇帝所授太極養生拳深受諸位大佬鍾愛。
每天清晨都要練上半個時辰。
眾臣聞言拱手謝恩,心裏美滋滋地。
講良心話。
宇文衍對臣子那是沒得說的,發自內心的好,他們也能感受得到。
皇帝盡管年幼,但天資聰慧,懂人情世故。
有著一般成年人都不具備的政治智慧。
天子九五至尊,確實高高在上,睥睨天下。
可那隻是名義上的尊貴。
若是完全一副老子天下第一,想弄誰就弄誰。
不管一點人情世故,又沒有絕對實力的話。
哪怕是皇帝,下麵的朝臣也有很多的辦法對付。
就算是弄死你,換個皇帝,這種大逆不道的事也不是不可能發生。
宇文衍的後世靈魂,對於封建社會的君君臣臣清楚得很。
單有皇帝名號是沒用的。
一定程度上講。
人們敬畏的是帝王手中的權勢,而不是皇帝本身。
從皇權利益來看,在座的老臣是他掌控軍政大權的保障。
正是有他們支持,宇文衍才能按自己的想法施政。
從個人情感上講,他們在最關鍵的時候全力擁護自己。
小皇帝也希望幾位老臣能多享幾年榮華富貴,看到國家實現統一。
吃完西瓜,六位大佬退下。
宇文衍起身,凝望大周疆域圖,目光投向朝鮮半島那旮遝。
高句麗被趕到鴨綠江以南,已經無法對大周造成任何威脅。
接下來。
高陽成隻能在半島東北部和靺鞨死磕。
不過,靺鞨有大哥撐腰,高句麗想要有大作為很難。
想要擴張的話就隻能向南。
相對於大周,百濟和新羅顯然要好欺負很多。
以前,兩國還聯合一起,共同抵抗高句麗南侵。
可是百濟人心不足蛇吞象。
為了眼前一點利益,直接把盟友幹成了敵人。
事後,百濟王也後悔走錯了這步棋。
奈何世上沒有後悔藥,他也沒那個臉去給新羅王認錯。
於是便認了南陳做老大,又與海峽對岸的倭國結盟。
倭奴國在“倭五王”時期,頻繁進貢南朝宋,請求中原王朝冊封。
想以天朝冊封名義染指朝鮮半島。
可是倭人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雖然在半島南部的伽耶國設立了任那府。
想以此為據點,把倭國勢力滲透到半島。
後來,伽耶這個由數十小部落組成的聯盟小國就被新羅吞並。
倭國設立的任那府也隨之煙消雲散。
倭人沒得到想要的結果,立馬就斷了對中原王朝的朝貢。
這個民族自古就是知小禮而無大義。
近百年來。
一直想要打造以大和民族為主體的“天下”。
百濟結盟的意願正中倭國下懷。
以“宗主國”的姿態接受了百濟結盟的倡議。
就因這次結盟,後世倭人偷換概念,說他們是棒子國的宗主國。
又因任那府,說半島南部都是屬於倭國的。
其實真要說的話,新羅才是棒子國真正的祖宗。
正是小西八的新羅祖先,摧毀了倭國想要染指半島的陰謀。
諸位大佬聞言,頓時眸光一亮。
“陛下,此舉是好,就怕朝中會有非議啊……”
韋孝寬表示,可能會有人不同意。
“鄖國公說的是那些腐儒?”
宇文衍蹙眉,立馬想到了其中關鍵。
英烈祠一旦修建,無形中,軍士和武將地位就被拔高了。
“不用理會,若是眼紅,下次讓他們也上前線去……”
“要是壯烈了,朕也一樣讓其進英烈祠,配享大周子民供奉的香火!”
宇文衍思忖片刻,便有了決斷。
大周以武立國。
廣闊疆土都是無數將士用鮮血拚出來的。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
於情於理,都應銘記他們的豐功偉績,祭奠逝去的英靈!
看著一臉正氣,無所畏懼的天子。
眾臣目光熠熠,臉上浮現動容之色。
“陛下體恤將士,臣等拜服!”
六位大佬起身,拱手作揖。
當初討伐南陳,以及平叛揚州的慶功宴上,小皇帝的第一杯酒都是祭奠戰死英魂!
如今又說要建英烈祠。
可見在其心中,確實極為看重將士們的生死。
他們當中,除了顏之儀和樂運,另外四人都是馬上將軍。
是經曆九死一生,從死人堆裏摸爬滾打過來的。
深知戰爭的殘酷與慘烈。
因而,對小皇帝善待將士所為,感觸最為強烈。
“此事就這麽定了,由兵部牽頭,工部,禮部,戶部配合……”
“自太祖起,凡有記錄的壯烈將士,都能進英烈祠!”
英烈祠的事情由宇文衍一錘定音。
幾位大佬含笑點頭。
能謀事,能斷事,確實有太祖、高祖遺風!
“梅梅,上冰鎮西瓜!”
談完正事。
小皇帝小手一招,讓侍女端上切好的解暑聖品。
七月前後,正是酷暑難耐之時。
可謂是:
大熱曝萬物,萬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飛鳥厭其羽,走獸厭其毛。
宇文衍吃著冰涼爽口的西瓜,還不忘吟詩一首。
這是北宋大詩人梅堯臣的詩作。
小皇帝有感而發,順嘴吟來。
殿內的起居舍人當即舌舔筆頭,將詩句記錄在冊。
幾年來。
不知不覺間,很多後世佳作都被宇文衍白嫖了。
“陛下出口詩成,還真應景……”
眾臣交口稱讚,對於小皇帝會作詩之事一點都不奇怪了。
尤其是他與南朝後主陳叔寶書信往來時寫下的那些詩詞。
首首都是上乘佳作。
這些詩詞全被起居舍人記錄下來。
在少數高層官員當中流傳。
宇文衍訕笑著擺了擺手,沒做解釋。
就算說是他人所作,怕是也沒人會相信。
他們都是文武精通之輩,這麽好的詩句不可能默默無聞。
一般人沒聽過還說可能讀書少。
可他們是當朝學問最高的一些人,全都是第一次聽聞。
故而,都不帶懷疑的,堅信就是皇帝所作。
“陛下,今年的瓜特別甜!”
王軌極為享受地連吃幾口。
諸位大佬點頭。
用牙簽吃著切成小塊的西瓜,臉上布滿了幸福的笑容。
如今,西瓜已經在關中平原普遍種植。
市麵上的價格也不像一開始時那麽昂貴了。
“諸位國公爺,冰鎮西瓜是好吃,但不能貪嘴,大家年紀都不小了,小心腸胃問題……”
“還有,朕詔令太醫署醫官每月給你們檢查身體之事,一定要好好配合。”
“該休息就休息,該吃藥就吃藥,一切謹遵醫囑……”
宇文衍一邊囑咐這些老臣少吃,自己卻一塊接一塊,吃得那叫一個歡實。
“臣等謝陛下體恤!”
大家知道,不是陛下小氣,確實是為他們身體著想。
幾年前,小皇帝所授太極養生拳深受諸位大佬鍾愛。
每天清晨都要練上半個時辰。
眾臣聞言拱手謝恩,心裏美滋滋地。
講良心話。
宇文衍對臣子那是沒得說的,發自內心的好,他們也能感受得到。
皇帝盡管年幼,但天資聰慧,懂人情世故。
有著一般成年人都不具備的政治智慧。
天子九五至尊,確實高高在上,睥睨天下。
可那隻是名義上的尊貴。
若是完全一副老子天下第一,想弄誰就弄誰。
不管一點人情世故,又沒有絕對實力的話。
哪怕是皇帝,下麵的朝臣也有很多的辦法對付。
就算是弄死你,換個皇帝,這種大逆不道的事也不是不可能發生。
宇文衍的後世靈魂,對於封建社會的君君臣臣清楚得很。
單有皇帝名號是沒用的。
一定程度上講。
人們敬畏的是帝王手中的權勢,而不是皇帝本身。
從皇權利益來看,在座的老臣是他掌控軍政大權的保障。
正是有他們支持,宇文衍才能按自己的想法施政。
從個人情感上講,他們在最關鍵的時候全力擁護自己。
小皇帝也希望幾位老臣能多享幾年榮華富貴,看到國家實現統一。
吃完西瓜,六位大佬退下。
宇文衍起身,凝望大周疆域圖,目光投向朝鮮半島那旮遝。
高句麗被趕到鴨綠江以南,已經無法對大周造成任何威脅。
接下來。
高陽成隻能在半島東北部和靺鞨死磕。
不過,靺鞨有大哥撐腰,高句麗想要有大作為很難。
想要擴張的話就隻能向南。
相對於大周,百濟和新羅顯然要好欺負很多。
以前,兩國還聯合一起,共同抵抗高句麗南侵。
可是百濟人心不足蛇吞象。
為了眼前一點利益,直接把盟友幹成了敵人。
事後,百濟王也後悔走錯了這步棋。
奈何世上沒有後悔藥,他也沒那個臉去給新羅王認錯。
於是便認了南陳做老大,又與海峽對岸的倭國結盟。
倭奴國在“倭五王”時期,頻繁進貢南朝宋,請求中原王朝冊封。
想以天朝冊封名義染指朝鮮半島。
可是倭人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雖然在半島南部的伽耶國設立了任那府。
想以此為據點,把倭國勢力滲透到半島。
後來,伽耶這個由數十小部落組成的聯盟小國就被新羅吞並。
倭國設立的任那府也隨之煙消雲散。
倭人沒得到想要的結果,立馬就斷了對中原王朝的朝貢。
這個民族自古就是知小禮而無大義。
近百年來。
一直想要打造以大和民族為主體的“天下”。
百濟結盟的意願正中倭國下懷。
以“宗主國”的姿態接受了百濟結盟的倡議。
就因這次結盟,後世倭人偷換概念,說他們是棒子國的宗主國。
又因任那府,說半島南部都是屬於倭國的。
其實真要說的話,新羅才是棒子國真正的祖宗。
正是小西八的新羅祖先,摧毀了倭國想要染指半島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