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進入六月。


    長安的天氣越來越悶熱難耐。


    夏蟬嘶鳴,此起彼伏。


    給人一種嗓子都要冒煙的感覺。


    除非下一場暴雨,才讓人感覺稍微清涼一些。


    每年盛夏之時,是北方雨水最多的時候。


    對於農作物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事是有雨水灌溉,能夠保證作莊稼生長。


    可一旦雨水過量,又容易發生洪澇災害。


    洪水肆虐,泛濫成災,就會衝毀屋舍,淹沒糧田。


    幸運的是,這幾年來,大周境內沒有發生大型洪澇災害。


    當下。


    黃河下遊的河道和入海口與後世基本一致。


    在此之前,有史記載的也就西周,漢武帝,東漢初年,發生過三次大規模的改道。


    遠不像宋朝以後,流行“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說法。


    盡管如此。


    宇文衍在親政後,特別重視各地的河道疏浚,河堤建設。


    特別是黃河下遊各州,河道工程是官員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


    這是一個天時地利的曆史節點。


    從天元元年起。


    宇文衍首先把目光投向了最為重要的農業。


    開荒墾田,減賦免稅。


    推行先進農具和漚肥之術,普及耕牛入戶。


    使得農業在短短四年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糧食總產量翻了兩倍不止。


    百姓暫時解決溫飽問題,不再流離失所,逐漸安居樂業。


    從而產生連帶積極效應。


    那就是各行各業的蓬勃發展,以及人口的增長。


    以點帶麵,以麵帶全,社會充滿朝氣和活力。


    這正是宇文衍希望看到的。


    上善殿。


    小皇帝悠閑地泡著功夫茶。


    墨言在一旁給他誦讀各地奏章。


    宇文愷匯報了河套三城的施工進度。


    自從大周與突厥和親之後,宇文衍決定在朔方,五原,雲中三郡修建三座邊城。


    已經過去將近一年時間。


    三座邊城同時開工,先築城牆和瓫城,再逐步完善城內設施。


    如今城牆已經拔地而起,正在修建城門樓及角樓。


    城池得與周邊地形連為一體。


    共同築起堅實的防禦工事。


    宇文愷嚴格按照宇文衍吩咐,每天中午給服役的百姓加餐。


    主食是粗麵饃饃。


    配菜是各種弄幹淨的豬羊下水,放油加各種大料與蘿卜,菘菜一起燉煮。


    役力們怎麽也想不到,這些平時被丟掉的下水料,竟然如此美味。


    這麽豐厚的油水,他們一年到頭也嚐不到幾次。


    雖然每人兩個粗麵饃饃,隻能吃個六七分飽。


    但比起他們自帶的吃食,不知道要好多少。


    服役還能混到這麽一頓吃的,這是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事。


    宇文愷當然不會錯過這等給小皇帝漲粉的機會。


    登高一唿,直言這是皇帝特意交待的。


    說是不能讓百姓們餓著肚子做工。


    這幾年來,朝廷推行一係列惠民策令。


    百姓們把所有恩德全都歸於宇文衍頭上。


    幾乎家家戶戶都為其設長生牌位。


    經宇文愷一潤色,小皇帝的形象更加高大偉岸起來。


    役力聞言,無不感激涕零,向南跪地,高唿萬歲。


    一個天命所歸,高高在上,日理萬機的帝王。


    竟然關心最底層“賤民”的肚子問題。


    在他們看來,那就是無上的明君,聖君!


    然而,驚喜還不止這一頓飯。


    民夫服完二十天的勞役後,采取自願受雇的形式繼續做工。


    每天工錢二十文。


    也就是說兩天半能掙一鬥米,一個月不到就能買一石糧食。


    消息一出,服役的役力頓時炸開了鍋。


    特別是家裏勞力充足的農戶,哪怕讓一人長期在工地做工,也不會影響家裏耕作。


    這樣的好事,亙古未有!


    也正因如此。


    三處工地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奇觀。


    所有役力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嘴裏喊著整齊有力的號子。


    沒有一個人偷懶,摸洋工。


    也沒有監工兇狠無情地打罵聲。


    為了二十文的工錢,同時也感激皇帝聖明。


    役力們齊心協作,格外賣力,施工效率大幅提升。


    宇文愷這個工程大師起初都被嚇一跳。


    沒想到陛下的這一舉措,竟然讓服役百姓的積極性產生了質的變化。


    心底對宇文衍的敬佩又增加了幾分。


    他被小皇帝欽點,從建造冶鑄作坊,到改造驛站。


    修築張家口大境門,現在又負責河套三城的建造。


    在其內心,早把小皇帝視作人生中的伯樂。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不知不覺間,宇文愷就成了宇文衍的鐵杆粉絲。


    “陛下,這兩份是從居延城和大境門傳迴的消息……”


    “念!”


    對於河套三城的進展,小皇帝很是滿意。


    大周一片祥和,欣欣向榮。


    北方的大漠草原卻是風聲鶴唳,戰亂不止。


    沙缽略自從聯合大周軍隊打敗阿波可汗後,嚐到了和親的甜頭。


    時不時要求小皇帝聯合出兵。


    對於老丈人的要求,宇文衍都是滿口答應,痛快得很。


    隻不過居延城的史萬歲可不是隨喊隨到。


    一般都是拒絕三次,答應一次。


    哪怕沙缽略拿小皇帝來壓他也無濟於事。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史萬歲一句話就把他懟得說不出話來。


    小皇帝這邊也頗為無奈地迴複:


    驕兵悍將,山高路遠,朕雖是皇帝,卻也有難言的苦衷。


    你為突厥大可汗,肯定能感同身受。


    要不朕再發詔令催催,讓他盡量配合你的軍事行動……


    宇文衍向他老丈人“訴苦”,沒想到老沙竟然信了。


    感歎道:


    “十二歲的孩子,統管這麽大一個國家,不服者眾,屬實不易,難為他了……”


    沙缽略深知治理一個國家有多難!


    自從做了突厥的大可汗,短短幾年,他就禿頂了。


    幾個小可汗各懷鬼胎,隊伍不好帶啊。


    原本想學學中原人的手段,逮住阿波來一個殺雞儆猴。


    哪曾想。


    不僅沒有震懾到第二可汗庵羅和步離可汗,反而讓他們離心離德。


    阿波更是聯合達頭可汗給他當頭一棒。


    直接把突厥一分為二。


    小皇帝和史萬歲一唱一和,把沙缽略這老小子忽悠得團團轉。


    隻要不聯合大周軍隊,他與阿波之間的戰爭都是勝少敗多。


    眼見阿波要起勢,史萬歲又與沙缽略聯合出兵一次。


    使得雙方極限拉扯,不斷消耗有生力量。


    同時。


    大周又與兩邊進行貿易,從中換取大量的戰馬。


    除了日用品,其中還有一些常規性武器。


    麵對衝突不斷的東、西突厥。


    大周當下處於一個極為有利的形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落的記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落的記憶並收藏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