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開始忽悠(中)
開局我爹是皇帝,江山隻有一座城 作者:動物園巨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世國內的火車雖然大多沒多少節,但也是因為安全,外加各種因素考慮。
但後世能在國內看到那些很長很長的拉貨用的專用火車,遠遠看去就跟一條長蛇似的看不到頭。
就十七節火車,趙銘都算是比較激進的搞法。
反正這種蒸汽火車速度也快不到哪裏去,就算脫軌估計也就是磕碰傷。
殊不知早些年的火車那都是人有多大膽就敢加多少的瘋狂做法。
所以這十七節還算是克製了。
後世的高鐵之類的就不能這麽搞,需要考慮各種因素。
聽到一共有十七節,所有人都忍不住倒吸口涼氣。
榮國丈也是腦子飛速計算著。
“柳大人,那等購置站票之人,可否在每一節車廂隨意乘坐?”
“自然不可!僅能在三等車廂乘坐,至於二等和一等,不準讓站票百姓乘坐。”
柳文和搖搖頭,這點也是趙銘告誡的。
要賺銀子不假,但多少要考慮到部分百姓的體驗感。
至於那些購置站票的百姓,其實已經很不錯了。
畢竟就一文錢就能從附近縣城探親,甚至做買賣務工,可謂是物美價廉,還要啥自行車?
聞言榮國丈腦子裏很快得到結果,那便是這買賣絕對是暴利!
就是前期成本投入大了點,可一旦建成,那就是躺著數銀子。
雖說交易所利潤也大,可交易所經過前不久的挫折,他也看出來,風險太大。
而一旁的曹賀也算出來了。
拋開其他車廂不說,光是那三等車廂,哪怕價錢低廉如此,可是光是賣坐票就能賣出去百人的錢。
加上站票,一節車廂,能坐百人,站著的能站百人也不是問題。
算下來跑一趟縣城,一節車廂就是六百文。
乍一看不多,可是十七節那就是十兩多銀子。
可所需才多少?
無非就是一些煤炭。
對於這點先前柳文和在吃飯的時候也與他們提及過。
一縣之地的煤炭所需,大致也就是五兩銀子的煤。
光是全部是三等車廂,跑一趟基本上就不會虧多少了。
但這種火車,一等,乃至二等車廂才是盈利的大頭。
根據柳文和的描述,一等車廂會專門劃分三節,二等車廂六節。
一等車廂,可乘坐二十人,二等車廂五十人。
一等車廂一縣之地的距離,毛利潤就是百兩。
三節就是三百兩。
二等車廂,六節加在一起也是三百兩。
如此說來,三等車廂的七節車廂,純粹就是個添頭了,就是給百姓謀福祉的。
之所以隻有七節,那是因為還有一節車廂是用餐的車廂。
以及車內軍士臨時休整的車廂。
拋開燃料,以及各項人員的開銷,那跑一趟縣城與縣城之間的距離,那就能賺大概五百兩左右。
而且大家看得出,此物雖然速度並不算特別快,比戰馬全力狂奔還要慢一些。
可是就這種持續不斷的速度,跨越一縣之地,也就需要一兩個時辰左右的時間。
一兩個時辰,五百兩銀子的純利潤便到手了。
想到這裏,大家既是有些心動,但又沒有特別心動。
仔細想來,暴利也沒想象中的那麽暴利,但讓大家最心動的還是這是一個長久買賣。
就是一個能持續不斷看到收益的好買賣,這可比大乾運河,大乾水泥那些買賣更加穩妥。
但就是賺的似乎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多。
一時間眾人有些猶豫起來。
似乎是看出了眾人的猶豫,柳文和笑嗬嗬道。
“諸位可知這火車的運行方式?”
見大家不吭聲,柳文和接著道,
“此物一旦運行,那便是從播州開始,一路朝著鎮雄關一帶前行。
期間每次經過附近的縣城站點,便會停靠一刻鍾左右。
一刻鍾一到,不管百姓上沒上車,均會準時再度啟程。
如此一路朝著鎮雄關而去,無非就是經過州府這等大城時,多加停頓兩刻鍾。”
聽到這裏,眾人就是一愣。
便有人狐疑道,
“柳大人,如此一來,如何攬客?豈不是經常有百姓沒法上車?”
“是啊,柳大人,我等從未見過這等方式,這不是就像是路邊我等碰見友人的馬車,順道搭個便車嗎?
可如若錯過了該如何?而且百姓也不一定知道這火車何時抵達自己所在縣城。
這還如何賺銀子?”
眾人覺得這樣並不合理。
卻見柳文和接著道,
“故而,我大乾朝廷會在各個縣城的鐵軌附近建設一處停靠點。
在火車運行之前,會提前張榜告知百姓。
至於百姓是否會錯過,諸位無需擔憂,隻須提前張榜,告知百姓火車抵達以及出發的時間,那邊無礙。
且此後火車會進行一次試車,以此來確定火車抵達各個縣城州府的時間。
今後一切嚴格按照此時間抵達以及出發。”
聽完柳文和的描述,眾人先是陷入沉思,旋即有聰明人很快想明白這裏麵的好處,眼睛更是發光。
如此一來,原本看著不算多麽暴利的火車,一下子變得極為暴利。
這一筆賬其實很好算。
那便是這玩意賺銀子的速度將會毫不停歇。
相當於每次跑一趟,就賺到了跨越整個西南道的銀子。
無非就是有時候火車沒法坐滿,在某一段路程賺的銀子沒想象的那麽多罷了。
但不管怎麽說,這極大的增加了賺錢效益。
榮國丈飛快的算出了一筆利潤,那就是跑完全程。
一次的利潤就多達五千兩!
事實上賺的其實比榮國丈想的還要多。
後世的火車,一次性經過的站點並不是特別多,僅僅是賺線路相鄰城鎮的錢。
但趙銘決定,但凡是經過了這個縣城。
那甭管這縣城距離鐵軌有多遠,往後都會在這縣城的鐵軌附近修繕一處站點。
畢竟現在大乾沒有餘力繼續開辟其他線路。
而那些縣城官員士紳們,相信也很樂意在鐵軌附近修繕一處鄉鎮。
甚至很快就會成為縣城的貿易中心。
畢竟誰不想出去逛逛?
古人保守,那不是因為他們真的喜歡保守。
如果能夠幾天來迴平穩來迴一趟,期間壓根不會有生命危險,那誰都想出去溜達溜達。
尤其是那些士紳富商們,他們想要出去做買賣想要出去遊山玩水,相信十分樂意買賬。
故而這時候就不是鐵軌遷就地方,而是地方遷就鐵軌。
但後世能在國內看到那些很長很長的拉貨用的專用火車,遠遠看去就跟一條長蛇似的看不到頭。
就十七節火車,趙銘都算是比較激進的搞法。
反正這種蒸汽火車速度也快不到哪裏去,就算脫軌估計也就是磕碰傷。
殊不知早些年的火車那都是人有多大膽就敢加多少的瘋狂做法。
所以這十七節還算是克製了。
後世的高鐵之類的就不能這麽搞,需要考慮各種因素。
聽到一共有十七節,所有人都忍不住倒吸口涼氣。
榮國丈也是腦子飛速計算著。
“柳大人,那等購置站票之人,可否在每一節車廂隨意乘坐?”
“自然不可!僅能在三等車廂乘坐,至於二等和一等,不準讓站票百姓乘坐。”
柳文和搖搖頭,這點也是趙銘告誡的。
要賺銀子不假,但多少要考慮到部分百姓的體驗感。
至於那些購置站票的百姓,其實已經很不錯了。
畢竟就一文錢就能從附近縣城探親,甚至做買賣務工,可謂是物美價廉,還要啥自行車?
聞言榮國丈腦子裏很快得到結果,那便是這買賣絕對是暴利!
就是前期成本投入大了點,可一旦建成,那就是躺著數銀子。
雖說交易所利潤也大,可交易所經過前不久的挫折,他也看出來,風險太大。
而一旁的曹賀也算出來了。
拋開其他車廂不說,光是那三等車廂,哪怕價錢低廉如此,可是光是賣坐票就能賣出去百人的錢。
加上站票,一節車廂,能坐百人,站著的能站百人也不是問題。
算下來跑一趟縣城,一節車廂就是六百文。
乍一看不多,可是十七節那就是十兩多銀子。
可所需才多少?
無非就是一些煤炭。
對於這點先前柳文和在吃飯的時候也與他們提及過。
一縣之地的煤炭所需,大致也就是五兩銀子的煤。
光是全部是三等車廂,跑一趟基本上就不會虧多少了。
但這種火車,一等,乃至二等車廂才是盈利的大頭。
根據柳文和的描述,一等車廂會專門劃分三節,二等車廂六節。
一等車廂,可乘坐二十人,二等車廂五十人。
一等車廂一縣之地的距離,毛利潤就是百兩。
三節就是三百兩。
二等車廂,六節加在一起也是三百兩。
如此說來,三等車廂的七節車廂,純粹就是個添頭了,就是給百姓謀福祉的。
之所以隻有七節,那是因為還有一節車廂是用餐的車廂。
以及車內軍士臨時休整的車廂。
拋開燃料,以及各項人員的開銷,那跑一趟縣城與縣城之間的距離,那就能賺大概五百兩左右。
而且大家看得出,此物雖然速度並不算特別快,比戰馬全力狂奔還要慢一些。
可是就這種持續不斷的速度,跨越一縣之地,也就需要一兩個時辰左右的時間。
一兩個時辰,五百兩銀子的純利潤便到手了。
想到這裏,大家既是有些心動,但又沒有特別心動。
仔細想來,暴利也沒想象中的那麽暴利,但讓大家最心動的還是這是一個長久買賣。
就是一個能持續不斷看到收益的好買賣,這可比大乾運河,大乾水泥那些買賣更加穩妥。
但就是賺的似乎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多。
一時間眾人有些猶豫起來。
似乎是看出了眾人的猶豫,柳文和笑嗬嗬道。
“諸位可知這火車的運行方式?”
見大家不吭聲,柳文和接著道,
“此物一旦運行,那便是從播州開始,一路朝著鎮雄關一帶前行。
期間每次經過附近的縣城站點,便會停靠一刻鍾左右。
一刻鍾一到,不管百姓上沒上車,均會準時再度啟程。
如此一路朝著鎮雄關而去,無非就是經過州府這等大城時,多加停頓兩刻鍾。”
聽到這裏,眾人就是一愣。
便有人狐疑道,
“柳大人,如此一來,如何攬客?豈不是經常有百姓沒法上車?”
“是啊,柳大人,我等從未見過這等方式,這不是就像是路邊我等碰見友人的馬車,順道搭個便車嗎?
可如若錯過了該如何?而且百姓也不一定知道這火車何時抵達自己所在縣城。
這還如何賺銀子?”
眾人覺得這樣並不合理。
卻見柳文和接著道,
“故而,我大乾朝廷會在各個縣城的鐵軌附近建設一處停靠點。
在火車運行之前,會提前張榜告知百姓。
至於百姓是否會錯過,諸位無需擔憂,隻須提前張榜,告知百姓火車抵達以及出發的時間,那邊無礙。
且此後火車會進行一次試車,以此來確定火車抵達各個縣城州府的時間。
今後一切嚴格按照此時間抵達以及出發。”
聽完柳文和的描述,眾人先是陷入沉思,旋即有聰明人很快想明白這裏麵的好處,眼睛更是發光。
如此一來,原本看著不算多麽暴利的火車,一下子變得極為暴利。
這一筆賬其實很好算。
那便是這玩意賺銀子的速度將會毫不停歇。
相當於每次跑一趟,就賺到了跨越整個西南道的銀子。
無非就是有時候火車沒法坐滿,在某一段路程賺的銀子沒想象的那麽多罷了。
但不管怎麽說,這極大的增加了賺錢效益。
榮國丈飛快的算出了一筆利潤,那就是跑完全程。
一次的利潤就多達五千兩!
事實上賺的其實比榮國丈想的還要多。
後世的火車,一次性經過的站點並不是特別多,僅僅是賺線路相鄰城鎮的錢。
但趙銘決定,但凡是經過了這個縣城。
那甭管這縣城距離鐵軌有多遠,往後都會在這縣城的鐵軌附近修繕一處站點。
畢竟現在大乾沒有餘力繼續開辟其他線路。
而那些縣城官員士紳們,相信也很樂意在鐵軌附近修繕一處鄉鎮。
甚至很快就會成為縣城的貿易中心。
畢竟誰不想出去逛逛?
古人保守,那不是因為他們真的喜歡保守。
如果能夠幾天來迴平穩來迴一趟,期間壓根不會有生命危險,那誰都想出去溜達溜達。
尤其是那些士紳富商們,他們想要出去做買賣想要出去遊山玩水,相信十分樂意買賬。
故而這時候就不是鐵軌遷就地方,而是地方遷就鐵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