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了?”
老僧自然就是那位被少林上下看做一個不可言說的禁忌的那位掃地僧,此刻他渾濁的雙眼之中有著一絲清明。
“他”自然就是指的秦寧,老僧雖然近百年未曾出過這山洞一步,但是本身修為已經是還差半步到達渡劫,這比如今的少林正統老祖福圓要高,講經首座海冥更是遠遠不如。
所以老僧福海神識恐怖,足以堪稱是少林第一人。
聽到福海的聲音,福圓率先發難:既然你已經在這裏禁足了快百年,就更不應該『插』這趟渾水,少林經不起折騰!
一旁的講經首座海冥也是臉『色』陰翳,他雖然論輩分要小於福海,但是他是現在的講經首座,地位僅在老祖之後,要比現在的方丈空見都要高一層,所以他語氣頗為不和善:我勸你還是管好你自己,若不是出了你這樣一個怪物,我們少林如今何至於此。
被如此言語重傷,老僧仍是麵『色』沒有任何變化,隻是低頭默誦了一句阿彌陀佛,然後抬頭看向一直站在洞口處的空見。
被老僧一盯,縱使空見如今已經是元嬰巔峰的修為,心中不免仍是一陣發『毛』。
“你是如今的方丈,少林如今麵對重大的抉擇,你不能沒有責任。”
空見硬著頭皮,朝福海行了一禮,他自然是明白福海的意思,而他更加明白今日站在福海前麵的這兩個人,一個是如今的少林老祖,一位是如今的講經首座,所以他兩邊為難。
“請前輩賜教。”
也許是這一聲前輩觸動了老僧最深處的心情,兩滴眼淚從老僧渾濁的雙眼之中滴落。
“等這件事結束後,我送你一場造化”
莫名的得到了這份福緣的空見先是一愣,而後在空冥和福圓兩人略有嫉妒的眼神之中衝那老僧深深一拜。
雖說福海是掃地僧出身,但是一身修為是少林第一人,縱使他們這些正統再如何看不起他,對於那一身修為都是出奇的眼紅。
空冥眼神陰翳,這空見不隻是踩了什麽****運,僅僅是叫了一聲前輩,便獲得了這樣一份福緣,恐怕日後衝擊渡劫這一層次也不是不可能。
到時候他以講經首座的身份,元嬰巔峰的修為再想著壓過空見一頭便變得相當困難,雖然他背後有著福圓的支持,但是拳頭大才是規則,畢竟人家空見也是正統之一。
老僧自然也是察覺到了空冥心中的不滿,不過有些小事不足為外人道也。
福海目光朝外麵望去,仿若看穿虛無。
時至今日,能夠讓他記住的人和事不多,而空見勉強算活著的一個人。
他自幼父母雙亡,是少林上上任方丈外出雲遊,碰巧遇到他。
他現在仍然清楚地記得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天寒地凍,在一間破廟裏,那位少林方丈把身上為數不多的一件袈裟披在了他的身上,而後低頭呢喃:佛法本縹緲,善意終有實,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我同在一間破廟即是有緣,跟我迴寺裏吧,苦命的孩子。
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少林寺,五歲的他硬生生憑著胸中一口氣,沒有任何人的幫助,獨自爬上了少室山,推開了那扇山門。
從此一待就是兩甲子,三代人。
那年方丈去往極樂,本應該哭的稀裏嘩啦的他除了默念了幾遍大悲咒,更多的時候是一個人在掃地的時候偶爾停下來觀望一下山門前巍峨磅礴的雲海。
他不是笨人,自然明白,方丈沒了,也就代表著他以後要更加的小心翼翼,像他這樣的掃地僧雖然不會被看在眼裏當做什麽前朝老人,但是能不爭風頭就絕不出頭,安安靜靜地做一個掃地僧多好?
那幾個月裏,福海發現,原本三天五天一遇的雲海似乎多了起來,一天一次?
這一點自然其他弟子也都是發現了,不過隻是被當做是少林當興的福兆,畢竟當時新方丈繼位,和講經首座鬧得不可開交,少林方丈和講經首座不和也是在那時開始的。
不過很快,福海便發現了不同。
每當他觀雲海時,便感覺自己體內一股氣機自動運轉,一開始他並不在意,畢竟自己僅僅是一個練體小修者。
直到那氣機越來越蓬勃,像滾雪球一樣,由當初的潺潺小溪變為了一道奔騰千裏的大江,福海這才募然發現,自己已經是足夠強大。
乃至於以後的一日破三境,朝破練體,午察洞虛,晚入元嬰,一天之內,破鏡三從,體內氣機如同少室山一般巋然不動,牢牢停在了渡劫巔峰修為。
當時所有少林弟子也好,方丈,講經首座,各門長老紛紛驚傻了雙眼。
有羨慕,更多的是嫉妒。
一個小小的掃地僧居然平白有如此福緣?於是乎福海的祖宗八代都被拔了出來,直到有一天忽然傳出,福海是當初上一任少林方丈撿來的一個沒爹沒媽的孩子。
幾乎瞬間,福海便被打上了前任方丈的銘牌,然後被打壓,被排擠。
不過這些老僧並不在意,他隻記得當初那一日破鏡之時,雲海升騰而起,他抬腳,一步步朝雲海深處走去,那裏有著一張熟悉的慈眉老僧。
這些機緣是前任方丈給他的,目的就是讓他代他看好少林。
又曾記得,在所有少林弟子全都排擠老僧時,一個眉清目秀的小沙彌曾經站到他的麵前,手中舉著一個搶來的窩窩頭,眼神通紅地喊了一句師叔……
所謂因果不過如此,所謂機緣都是人為,福海重重一歎,不知何時,少林山門外,有雲升騰,遮天蔽日,壯闊異常。
如今當初那個叫自己一聲師叔的小沙彌成了現如今的方丈,而他福海,今日再還一緣。
“我時日已不多”
接下來第一句話,就帶著一股略帶悲傷的氣氛。
“我自封在這山洞之中已有二百年,甲子是什麽?就是一百歲,二百年就是兩個甲子。在這個世上,是不是活得越長越不受人待見,是不是死的越快越能解脫?”
老僧低頭,喃喃自語,不知為何,聲音雖小,整個少林上上下下卻是能夠聽的一清二楚。
(本章完)
老僧自然就是那位被少林上下看做一個不可言說的禁忌的那位掃地僧,此刻他渾濁的雙眼之中有著一絲清明。
“他”自然就是指的秦寧,老僧雖然近百年未曾出過這山洞一步,但是本身修為已經是還差半步到達渡劫,這比如今的少林正統老祖福圓要高,講經首座海冥更是遠遠不如。
所以老僧福海神識恐怖,足以堪稱是少林第一人。
聽到福海的聲音,福圓率先發難:既然你已經在這裏禁足了快百年,就更不應該『插』這趟渾水,少林經不起折騰!
一旁的講經首座海冥也是臉『色』陰翳,他雖然論輩分要小於福海,但是他是現在的講經首座,地位僅在老祖之後,要比現在的方丈空見都要高一層,所以他語氣頗為不和善:我勸你還是管好你自己,若不是出了你這樣一個怪物,我們少林如今何至於此。
被如此言語重傷,老僧仍是麵『色』沒有任何變化,隻是低頭默誦了一句阿彌陀佛,然後抬頭看向一直站在洞口處的空見。
被老僧一盯,縱使空見如今已經是元嬰巔峰的修為,心中不免仍是一陣發『毛』。
“你是如今的方丈,少林如今麵對重大的抉擇,你不能沒有責任。”
空見硬著頭皮,朝福海行了一禮,他自然是明白福海的意思,而他更加明白今日站在福海前麵的這兩個人,一個是如今的少林老祖,一位是如今的講經首座,所以他兩邊為難。
“請前輩賜教。”
也許是這一聲前輩觸動了老僧最深處的心情,兩滴眼淚從老僧渾濁的雙眼之中滴落。
“等這件事結束後,我送你一場造化”
莫名的得到了這份福緣的空見先是一愣,而後在空冥和福圓兩人略有嫉妒的眼神之中衝那老僧深深一拜。
雖說福海是掃地僧出身,但是一身修為是少林第一人,縱使他們這些正統再如何看不起他,對於那一身修為都是出奇的眼紅。
空冥眼神陰翳,這空見不隻是踩了什麽****運,僅僅是叫了一聲前輩,便獲得了這樣一份福緣,恐怕日後衝擊渡劫這一層次也不是不可能。
到時候他以講經首座的身份,元嬰巔峰的修為再想著壓過空見一頭便變得相當困難,雖然他背後有著福圓的支持,但是拳頭大才是規則,畢竟人家空見也是正統之一。
老僧自然也是察覺到了空冥心中的不滿,不過有些小事不足為外人道也。
福海目光朝外麵望去,仿若看穿虛無。
時至今日,能夠讓他記住的人和事不多,而空見勉強算活著的一個人。
他自幼父母雙亡,是少林上上任方丈外出雲遊,碰巧遇到他。
他現在仍然清楚地記得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天寒地凍,在一間破廟裏,那位少林方丈把身上為數不多的一件袈裟披在了他的身上,而後低頭呢喃:佛法本縹緲,善意終有實,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我同在一間破廟即是有緣,跟我迴寺裏吧,苦命的孩子。
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少林寺,五歲的他硬生生憑著胸中一口氣,沒有任何人的幫助,獨自爬上了少室山,推開了那扇山門。
從此一待就是兩甲子,三代人。
那年方丈去往極樂,本應該哭的稀裏嘩啦的他除了默念了幾遍大悲咒,更多的時候是一個人在掃地的時候偶爾停下來觀望一下山門前巍峨磅礴的雲海。
他不是笨人,自然明白,方丈沒了,也就代表著他以後要更加的小心翼翼,像他這樣的掃地僧雖然不會被看在眼裏當做什麽前朝老人,但是能不爭風頭就絕不出頭,安安靜靜地做一個掃地僧多好?
那幾個月裏,福海發現,原本三天五天一遇的雲海似乎多了起來,一天一次?
這一點自然其他弟子也都是發現了,不過隻是被當做是少林當興的福兆,畢竟當時新方丈繼位,和講經首座鬧得不可開交,少林方丈和講經首座不和也是在那時開始的。
不過很快,福海便發現了不同。
每當他觀雲海時,便感覺自己體內一股氣機自動運轉,一開始他並不在意,畢竟自己僅僅是一個練體小修者。
直到那氣機越來越蓬勃,像滾雪球一樣,由當初的潺潺小溪變為了一道奔騰千裏的大江,福海這才募然發現,自己已經是足夠強大。
乃至於以後的一日破三境,朝破練體,午察洞虛,晚入元嬰,一天之內,破鏡三從,體內氣機如同少室山一般巋然不動,牢牢停在了渡劫巔峰修為。
當時所有少林弟子也好,方丈,講經首座,各門長老紛紛驚傻了雙眼。
有羨慕,更多的是嫉妒。
一個小小的掃地僧居然平白有如此福緣?於是乎福海的祖宗八代都被拔了出來,直到有一天忽然傳出,福海是當初上一任少林方丈撿來的一個沒爹沒媽的孩子。
幾乎瞬間,福海便被打上了前任方丈的銘牌,然後被打壓,被排擠。
不過這些老僧並不在意,他隻記得當初那一日破鏡之時,雲海升騰而起,他抬腳,一步步朝雲海深處走去,那裏有著一張熟悉的慈眉老僧。
這些機緣是前任方丈給他的,目的就是讓他代他看好少林。
又曾記得,在所有少林弟子全都排擠老僧時,一個眉清目秀的小沙彌曾經站到他的麵前,手中舉著一個搶來的窩窩頭,眼神通紅地喊了一句師叔……
所謂因果不過如此,所謂機緣都是人為,福海重重一歎,不知何時,少林山門外,有雲升騰,遮天蔽日,壯闊異常。
如今當初那個叫自己一聲師叔的小沙彌成了現如今的方丈,而他福海,今日再還一緣。
“我時日已不多”
接下來第一句話,就帶著一股略帶悲傷的氣氛。
“我自封在這山洞之中已有二百年,甲子是什麽?就是一百歲,二百年就是兩個甲子。在這個世上,是不是活得越長越不受人待見,是不是死的越快越能解脫?”
老僧低頭,喃喃自語,不知為何,聲音雖小,整個少林上上下下卻是能夠聽的一清二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