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亂世風雲
大秦,我絕不讓你二世亡 作者:黃山秋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高被拖下去後,鹹陽宮內彌漫的血腥味久久不散。董宇站在大殿中央,看著滿地狼藉,心中五味雜陳。他從未想過,自己竟會在這樣的情況下,踏著鮮血登上權力的巔峰。
“大王,您沒事吧?”虞姬擔憂的聲音在他耳邊響起,她輕輕握住董宇的手,眼中滿是關切。
董宇迴過神來,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我沒事,隻是……”他環顧四周,語氣沉重,“隻是這場叛亂,將秦國攪得天翻地覆,不知何時才能恢複平靜。”
虞姬輕歎一聲,柔聲道:“大王不必太過憂慮,您英明神武,定能帶領秦國度過難關。”
董宇點了點頭,他知道虞姬說得沒錯,現在不是悲傷春秋的時候,他必須盡快穩定局勢,否則秦國將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他深吸一口氣,沉聲下令:“傳令下去,立即清點傷亡,救治傷員。另外,加強宮禁,嚴查奸細,絕不能再讓類似的事情發生!”
“諾!”周圍的侍衛和官員齊聲應道,迅速行動起來。
平定叛亂隻是第一步,接下來的日子裏,董宇開始了漫長而艱巨的重建工作。他一邊安撫百姓,一邊著手恢複朝綱,同時還要提防趙高餘黨的反撲。
虞姬則在後宮中協助董宇處理政務,同時加強對後宮的管理,防止再有類似事件發生。她深知,後宮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稍有不慎,就會成為下一個趙高。
“娘娘,這是各地送來的奏報,請您過目。”一名宮女捧著一堆竹簡,恭敬地遞給虞姬。
虞姬接過竹簡,仔細翻閱起來。這些奏報大多是關於各地災情、民情以及叛亂後續影響的匯報,內容觸目驚心,讓她不禁眉頭緊鎖。
“趙高雖然伏誅,但他的黨羽遍布朝野,想要徹底清除,恐怕並非易事。”虞姬放下手中的竹簡,心中滿是憂慮。
這時,一名侍女匆匆走進殿內,跪下稟報道:“啟稟娘娘,李斯大人求見。”
虞姬微微一愣,隨即說道:“快請李大人進來。”
李斯步履匆匆地走進殿內,向虞姬行了一禮,神色凝重地說道:“娘娘,臣有要事稟報大王,事關秦國安危,還請娘娘代為通傳。”
虞姬心中一凜,預感到將有大事發生,她點了點頭,沉聲道:“李大人稍後,本宮這就去請大王。”
虞姬來到書房時,董宇正對著地圖沉思。連日來的疲憊在他臉上刻下深深的印記,卻掩蓋不了他眼中銳利的光芒。
“大王,李斯大人有要事求見。”虞姬柔聲說道。
“李斯?快宣!”董宇仿佛從沉思中驚醒,立刻說道。
李斯匆匆走進書房,向董宇和虞姬行禮後,便開門見山地說:“大王,趙高之亂雖已平息,但其根源在於地方勢力尾大不掉。臣建議,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貴族的勢力,將全國的兵權、財權收歸中央,才能從根本上穩定國內局勢!”
董宇眉頭緊鎖,他知道李斯所言極是。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雖然建立了中央集權製度,但地方豪強勢力依然根深蒂固,這也是趙高能夠掀起叛亂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大人所言甚是,隻是此事牽一發而動全身,需得從長計議。”董宇沉吟片刻,緩緩說道。
“大王,如今局勢危急,刻不容緩啊!”李斯語氣焦急,“趙高之亂,已讓天下人窺見我大秦虛實。各地反叛勢力蠢蠢欲動,若不趁早采取措施,恐怕會重蹈六國覆轍啊!”
李斯的話讓董宇心中一凜。他知道,李斯並非危言聳聽。趙高之亂雖然被平息了,但卻給了那些一直對秦朝虎視眈眈的勢力可乘之機。
就在這時,一名信使急匆匆地跑進書房,跪倒在地,高聲稟報道:“報!啟稟大王,項羽率領反秦義軍,攻破函穀關,正向關中進軍!”
“什麽?!”董宇臉色大變,一把抓住信使的衣領,“你說什麽?再說一遍!”
信使被董宇的氣勢嚇得瑟瑟發抖,結結巴巴地重複道:“項……項羽……率軍…攻破了函穀關……”
“砰!”的一聲,董宇手中的竹簡掉落在地。他怎麽也沒想到,項羽竟然會在這個時候率軍進攻。函穀關是關中的最後一道屏障,一旦失守,關中將無險可守。
李斯也臉色凝重,他深知項羽的厲害,此人勇猛無敵,用兵如神,是秦軍的心腹大患。
“看來,一場大戰在所難免了……”董宇深吸一口氣,眼中閃過一抹淩厲的寒光。他明白,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到來,而他將不得不直麵這場風暴。
## 秦帝江山 第二百零四章 亂世風雲
“函穀關失守?!”
董宇手中的竹簡滑落,重重地砸在地上,卻不及他心中掀起的驚濤駭浪。項羽,這個名字如同一道閃電,照亮了風雨飄搖的秦帝國上空,也預示著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降臨。
李斯沉痛地閉上眼,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函穀關是關中的最後一道屏障,它的失守,意味著項羽的軍隊可以長驅直入,直逼鹹陽!
“大王,當務之急是分兵抵禦項羽,同時加派人手鎮壓國內叛亂!” 李斯拱手,語氣急促卻沉穩,試圖將慌亂的思緒拉迴正軌。
董宇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他明白,現在不是慌亂的時候。他迅速在地圖上找到函穀關的位置,目光如鷹隼般掃過周圍的地形,腦海中飛速地推演著戰局。
“傳令下去,命王賁率領二十萬大軍,火速趕往函穀關,務必阻擋項羽的軍隊!” 董宇果斷地下令,眼中閃爍著堅毅的光芒。
“大王,那國內的叛亂……” 李斯麵露憂色。
“國內的叛亂,暫時交給蒙恬將軍處理。” 董宇語氣沉著, “告訴蒙恬將軍,務必速戰速決,盡快平定叛亂!”
“諾!”李斯領命而去,迅速將命令傳達下去。
書房內,隻剩下董宇和虞姬。虞姬默默地將地上的竹簡撿起,放迴案幾上。她走到董宇身後,輕輕地為他揉捏著肩膀,柔聲說道:“大王,不要太過憂慮,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董宇握住虞姬的手,感受著她手心的溫暖,心中稍稍安定。 “姬兒,這段時間,後宮的事情就辛苦你了。”
“臣妾明白。” 虞姬點頭, “臣妾會組織宮中的婦女,為前線的將士們縫製衣物,籌集糧草,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董宇欣慰地笑了笑,虞姬的賢惠和支持,是他最大的動力。
就在這時,一名信使匆匆走進書房,跪倒在地,雙手呈上一封信箋, “啟稟大王,劉邦派人送來密信!”
董宇接過信箋,展開一看,臉色頓時變得陰晴不定。信中,劉邦表示願意出兵協助秦軍對抗項羽,但條件是,董宇必須將關中以東的土地封給他,並且承認他漢王的地位。
董宇緊緊地握著信箋,指節泛白。劉邦的野心,他早已看穿,隻是沒想到他會在這個時候提出這樣的要求。
“大王,如何迴複?” 李斯在一旁問道。
董宇沉默不語,目光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他該如何選擇?答應劉邦的要求,無疑是與虎謀皮,但若是不答應,他又該如何應對項羽的進攻和國內的叛亂?
房間裏一片寂靜,隻有窗外的風聲,仿佛在預示著,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到來。
“大王,您沒事吧?”虞姬擔憂的聲音在他耳邊響起,她輕輕握住董宇的手,眼中滿是關切。
董宇迴過神來,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我沒事,隻是……”他環顧四周,語氣沉重,“隻是這場叛亂,將秦國攪得天翻地覆,不知何時才能恢複平靜。”
虞姬輕歎一聲,柔聲道:“大王不必太過憂慮,您英明神武,定能帶領秦國度過難關。”
董宇點了點頭,他知道虞姬說得沒錯,現在不是悲傷春秋的時候,他必須盡快穩定局勢,否則秦國將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他深吸一口氣,沉聲下令:“傳令下去,立即清點傷亡,救治傷員。另外,加強宮禁,嚴查奸細,絕不能再讓類似的事情發生!”
“諾!”周圍的侍衛和官員齊聲應道,迅速行動起來。
平定叛亂隻是第一步,接下來的日子裏,董宇開始了漫長而艱巨的重建工作。他一邊安撫百姓,一邊著手恢複朝綱,同時還要提防趙高餘黨的反撲。
虞姬則在後宮中協助董宇處理政務,同時加強對後宮的管理,防止再有類似事件發生。她深知,後宮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稍有不慎,就會成為下一個趙高。
“娘娘,這是各地送來的奏報,請您過目。”一名宮女捧著一堆竹簡,恭敬地遞給虞姬。
虞姬接過竹簡,仔細翻閱起來。這些奏報大多是關於各地災情、民情以及叛亂後續影響的匯報,內容觸目驚心,讓她不禁眉頭緊鎖。
“趙高雖然伏誅,但他的黨羽遍布朝野,想要徹底清除,恐怕並非易事。”虞姬放下手中的竹簡,心中滿是憂慮。
這時,一名侍女匆匆走進殿內,跪下稟報道:“啟稟娘娘,李斯大人求見。”
虞姬微微一愣,隨即說道:“快請李大人進來。”
李斯步履匆匆地走進殿內,向虞姬行了一禮,神色凝重地說道:“娘娘,臣有要事稟報大王,事關秦國安危,還請娘娘代為通傳。”
虞姬心中一凜,預感到將有大事發生,她點了點頭,沉聲道:“李大人稍後,本宮這就去請大王。”
虞姬來到書房時,董宇正對著地圖沉思。連日來的疲憊在他臉上刻下深深的印記,卻掩蓋不了他眼中銳利的光芒。
“大王,李斯大人有要事求見。”虞姬柔聲說道。
“李斯?快宣!”董宇仿佛從沉思中驚醒,立刻說道。
李斯匆匆走進書房,向董宇和虞姬行禮後,便開門見山地說:“大王,趙高之亂雖已平息,但其根源在於地方勢力尾大不掉。臣建議,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貴族的勢力,將全國的兵權、財權收歸中央,才能從根本上穩定國內局勢!”
董宇眉頭緊鎖,他知道李斯所言極是。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雖然建立了中央集權製度,但地方豪強勢力依然根深蒂固,這也是趙高能夠掀起叛亂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大人所言甚是,隻是此事牽一發而動全身,需得從長計議。”董宇沉吟片刻,緩緩說道。
“大王,如今局勢危急,刻不容緩啊!”李斯語氣焦急,“趙高之亂,已讓天下人窺見我大秦虛實。各地反叛勢力蠢蠢欲動,若不趁早采取措施,恐怕會重蹈六國覆轍啊!”
李斯的話讓董宇心中一凜。他知道,李斯並非危言聳聽。趙高之亂雖然被平息了,但卻給了那些一直對秦朝虎視眈眈的勢力可乘之機。
就在這時,一名信使急匆匆地跑進書房,跪倒在地,高聲稟報道:“報!啟稟大王,項羽率領反秦義軍,攻破函穀關,正向關中進軍!”
“什麽?!”董宇臉色大變,一把抓住信使的衣領,“你說什麽?再說一遍!”
信使被董宇的氣勢嚇得瑟瑟發抖,結結巴巴地重複道:“項……項羽……率軍…攻破了函穀關……”
“砰!”的一聲,董宇手中的竹簡掉落在地。他怎麽也沒想到,項羽竟然會在這個時候率軍進攻。函穀關是關中的最後一道屏障,一旦失守,關中將無險可守。
李斯也臉色凝重,他深知項羽的厲害,此人勇猛無敵,用兵如神,是秦軍的心腹大患。
“看來,一場大戰在所難免了……”董宇深吸一口氣,眼中閃過一抹淩厲的寒光。他明白,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到來,而他將不得不直麵這場風暴。
## 秦帝江山 第二百零四章 亂世風雲
“函穀關失守?!”
董宇手中的竹簡滑落,重重地砸在地上,卻不及他心中掀起的驚濤駭浪。項羽,這個名字如同一道閃電,照亮了風雨飄搖的秦帝國上空,也預示著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降臨。
李斯沉痛地閉上眼,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函穀關是關中的最後一道屏障,它的失守,意味著項羽的軍隊可以長驅直入,直逼鹹陽!
“大王,當務之急是分兵抵禦項羽,同時加派人手鎮壓國內叛亂!” 李斯拱手,語氣急促卻沉穩,試圖將慌亂的思緒拉迴正軌。
董宇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他明白,現在不是慌亂的時候。他迅速在地圖上找到函穀關的位置,目光如鷹隼般掃過周圍的地形,腦海中飛速地推演著戰局。
“傳令下去,命王賁率領二十萬大軍,火速趕往函穀關,務必阻擋項羽的軍隊!” 董宇果斷地下令,眼中閃爍著堅毅的光芒。
“大王,那國內的叛亂……” 李斯麵露憂色。
“國內的叛亂,暫時交給蒙恬將軍處理。” 董宇語氣沉著, “告訴蒙恬將軍,務必速戰速決,盡快平定叛亂!”
“諾!”李斯領命而去,迅速將命令傳達下去。
書房內,隻剩下董宇和虞姬。虞姬默默地將地上的竹簡撿起,放迴案幾上。她走到董宇身後,輕輕地為他揉捏著肩膀,柔聲說道:“大王,不要太過憂慮,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董宇握住虞姬的手,感受著她手心的溫暖,心中稍稍安定。 “姬兒,這段時間,後宮的事情就辛苦你了。”
“臣妾明白。” 虞姬點頭, “臣妾會組織宮中的婦女,為前線的將士們縫製衣物,籌集糧草,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董宇欣慰地笑了笑,虞姬的賢惠和支持,是他最大的動力。
就在這時,一名信使匆匆走進書房,跪倒在地,雙手呈上一封信箋, “啟稟大王,劉邦派人送來密信!”
董宇接過信箋,展開一看,臉色頓時變得陰晴不定。信中,劉邦表示願意出兵協助秦軍對抗項羽,但條件是,董宇必須將關中以東的土地封給他,並且承認他漢王的地位。
董宇緊緊地握著信箋,指節泛白。劉邦的野心,他早已看穿,隻是沒想到他會在這個時候提出這樣的要求。
“大王,如何迴複?” 李斯在一旁問道。
董宇沉默不語,目光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他該如何選擇?答應劉邦的要求,無疑是與虎謀皮,但若是不答應,他又該如何應對項羽的進攻和國內的叛亂?
房間裏一片寂靜,隻有窗外的風聲,仿佛在預示著,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