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那段時間,顧禎根本沒有想過,從這些外門弟子中收幾人進入內門。


    當然了,顧禎還是靠著自己的名氣給他們介紹了一些下山後的落腳之處,至於不想下山的,倒也可以在臨山派找些事情做。


    例如有兩個弟子去了聞鐵院給鍾大打下手,順便學習一手打鐵功夫,還有弟子去了延益居和駱益學醫打下手。


    還有些弟子則在宋方的推薦下,去了臨山各個產業做各類事情。


    不過,那段時間的外門弟子大多數在學了一手武功之後都選擇下山闖蕩了。


    畢竟這世界,很多人拜入各種門派,為的就是學一手功夫來養活自己。


    畢竟,普通人才是人群中最多的。


    幾乎所有門派的外門弟子都是這樣,要麽學幾年武功就離開門派去去當鏢師、護院之類的。


    要麽在該門派其他地方做著自己的貢獻,比如門派的各類產業。


    自然也有那麽一些人為了進入內門學更好的武功而努力。


    門派也不是善堂,自然不會因為你成為了外門弟子就養你一輩子,一般來,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一個標準,到了這個標準年紀都會被門派強製出師。


    所以,這也是江湖門派中的外門弟子都是一水的年輕人,而內門弟子中就會存在一些年紀大的人。


    多了,迴到正題。


    那邊梁久帶著琵琶仙去廂房之時,顧禎這邊則是自己往自己的院子走去。


    其實現在的臨山派內部建築和顧禎離開前的變化不大,畢竟才幾個月的時間。


    而且,臨山派的建築早就建好了,這段時間也就做些的改動而已。


    目前來看,臨山派的模樣已經定下來了,若是以後臨山派越來越大,和合教這樣的巨無霸一樣,那還是要擴建的。


    不過,在擴建可能會繼續往山上擴建,畢竟這半山腰處的平地都被用完了。


    就連現在的臨山派也不是全部在之前那塊大平地上,有的地方需要上山,有的地方需要下山。


    若是將臨山派所有建築弄在一個平麵上,那臨山派倒也是方方正正的。


    最中心的位置便是聽雨樓。


    聽雨樓的正前方,也就是南方,那裏便是豎著十二座劍招石像的演武場,石劍場。


    繼續往前就是臨山派的大門。


    而這幾處地方就是顧禎剛穿越迴來那時候的臨山派所在。


    當然了,現在卻是沒有一點兒以往臨山派的影子了。


    在聽雨樓的西邊,便是之前過的廂房,在‘7’字那一橫的中間,地勢就開始往下了。


    因此,要去地風和地雨院,得走一段向下的石階。


    因為那段地勢是個坡,所以,在廂房的西邊,那處供臨山派弟子靜修的清淨之地便也是一直往下的。


    在緩坡下麵,便是一處平地,並不大。


    而這裏便是當初顧禎將臨山派那些人埋葬的地方,如今也是作為臨山派的大型墓園。


    除了那處顧禎堆的墳外,在周圍已經有了一些疊起來的大石塊,那是這兩年間,死去的臨山派弟子。


    其中就有那三個死在龍門的外門弟子。


    到這裏,就要明一下,顧禎在臨山派是推行火葬的,然後將骨灰裝好埋在這片墓地。


    最後在埋骨灰所在的地方放上一塊大青石,上麵在堆上兩三塊石頭,這便是臨山派弟子死後的歸宿。


    至於如何區別那座石堆是誰,很簡單,最底下那塊大青石會刻名字的。


    到這裏,也許有人很奇怪,在古代推行火葬?這不是腦子有坑嗎?


    咳咳,這裏是異世界,在這裏遠古之時就流行了火葬,尤其是富貴人家更是喜歡火葬。


    至於原因,已經不可考了(作者了算)。


    而且,顧禎定下這樣的規矩並不是特立獨行,很多江湖門派都是這樣的。


    其中就有當今武林的扛把子,合教。


    還有雄霸一方的鳳城派也是如此。


    至於,這個石頭做墓的方式就更加不是顧禎自創的了。


    這是由流雲劍派流傳出來的,在流雲劍派的後山中,有處山道,兩邊皆是這些石堆。


    流雲劍派在世之時,就有許多門派將這樣的方式學了去。


    不過在現在這個年代,這樣做的人已經很少了。


    畢竟,死後還是希望能住好點的,也不是所有人都像流雲劍派中人一樣,超然世外。


    但依然還是有兩個門派是這種做法,加上顧禎的臨山派就是三個門派了。


    其中之一都能猜到,就是自詡傳承自流雲劍派的平山劍派。


    (其實也不能是自詡,平山劍派的祖師本就是當年流雲劍派的一位外門弟子,而且還是在江湖上有名有姓的那種。)


    另外一個便是顧禎的老朋友,玉華宮。


    從墓地繼續往西,就幾乎不可能弄建築了,那裏山勢奇險,所以,今後想要擴張也沒法從這擴張。


    若真想從西邊擴張,那也隻能選擇從臨山派大門外的山路往西邊上山,在爬一段山路後,就有一處山峰可以做擴建之用。uu看書wwukahu.om


    不過現在用不到,而且顧禎也不擔心那地飛了,畢竟現在臨山就相當於臨山派的後花園了。


    在聽雨樓的東麵,便是外門弟子起居習武之地,這邊原本有處不算高的山崖,高度之差大概兩層樓左右。


    山崖之上有處較為平坦的密林,在之後就是山坡。


    在山崖下方的竹林中,便是延益居所在。


    三十六層的寬台階將崖上和崖下連在一起,上了台階後,平坦的路不過十二丈,之後便是忽左忽右的上山石階。


    崖上的左邊,原本是一片密林所在的地方如今有了一處大院和兩排對門練功房。


    這裏便是外門弟子的傳功院,而那深處的大院便是顧禎定下的洗劍閣所在。


    沿路繼續上去,那忽左忽右的上山石階並不陡,隻是這裏不是平地罷了。


    在石階左右兩邊,錯落分布著外門弟子住的房間,或三四間一起,或一兩間,最多也不會超過五間同時在一起。


    沒辦法,這是地形限製的結果。


    從這處石階一直登到臨山派的門後,外麵便是一處險地,陡峭山峰如劍,之後便是懸崖所在。


    往東想要擴張卻是無法,但是可以從臨山派大門處的山路下山,在下山的山路東邊還是有一些地方可以擴建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湖大掌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歸並收藏江湖大掌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