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聽後,卻有些不以為然。


    “高師傅,你這話就有些不對了吧。”


    最近這幾個月,朱由檢完全是順風順水。


    魏忠賢死了,東林黨完蛋了。


    遼東建奴的酋長黃台極,雖然沒有明確證據,但大概率也被李自成一炮打死了。


    陝甘的災情,也靠著從當地招募丁壯來賑災,而緩解了不少。


    眼看著江南士紳也要被收拾了,他難免就有些得意。


    “莫非那些士紳還能造反不成?”


    “隻要沒了當地百姓的支持,士紳就是無根之木。”


    “這不正是高師傅你說過的嘛,他們沒了那個什麽群眾基礎,就要完蛋!”


    高青雲聽後,反而有些開心。


    “哈哈,看來小朱你平時雖然不來上課,但對我講的東西,你也知道了不少嘛。”


    他對著朱由檢不停點頭,先是誇讚了朱由檢一番。


    等他聽到朱由檢的笑聲,這才畫風一轉。


    “可是小朱,你莫非是忘了,江南士紳的影響力,可不僅僅局限於江南。”


    朱由檢眉頭皺起:“您說的是東林黨?他們可早就……”


    高青雲揮手打斷。


    “我說的不是東林黨,而是大運河!”


    他幹脆轉過身體,對著身後的教室裏喊道:“來個人,把我的地圖冊拿來!”


    立刻就有好幾個學生起身,他們上課不積極,幹這些雜活可是來勁的很。


    最後還是張獻忠跑得快,把那所謂的地圖冊拿了過來。


    這地圖冊是高青雲讓朱由檢去“鎮上”買的。


    朱由檢自然買不到後世的地圖,於是幹脆讓工匠,照著坤輿萬國全圖,按著比例畫了個微縮版。


    反正高青雲看不見,也就這麽糊弄過去了。


    高青雲讓張獻忠翻開那地圖冊,打開到大運河那一頁,然後隨口說道:


    “小朱啊,你有沒有聽說過百萬漕工衣食所係這句話?”


    朱由檢若有所思的搖頭:“這個……我倒是沒有聽過。”


    旁邊的張獻忠則趁機插嘴。


    “先生,這百萬漕工是啥啊,難道是有個張百萬的漕工?”


    高青雲沒好氣地拍了下他的腦袋。


    “不懂就別插嘴!”


    隨後他才對朱由檢解釋道:


    “大明京城在北直隸,每年都要從江南轉運糧食。”


    “江南百姓出三十石糧食,十石運到京城,十石是成本,剩下十石,就是漕工和漕運衙門的好處。”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著大運河,自然就養出了幾十萬漕工。”


    朱由檢暗自點頭,把這事情記在心裏,然後追問道:


    “可大明若是隻對江南士紳動手,這漕工為何又要鬧起來?”


    高青雲微微歎氣。


    “小朱啊,你真想不明白嗎?”


    朱由檢愣了一下,低頭沉思片刻,終於煥然大悟。


    “朕……咳咳,我懂了!”


    他拍手道:“漕工既然靠著大運河吃飯,自然跟江南士紳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倘若士紳一邊挑動漕工作亂,一邊再故意耽擱漕糧的運輸,讓漕工沒有飯吃。”


    “他們肯定要跳出來的!”


    高青雲微笑道:“看來小朱你反應還挺快的嘛。”


    遲疑片刻,他又說道:“小朱啊,你問我這些事情,其實我懂你的意思。”


    朱由檢心中一驚:


    “莫非高師傅已經知道了,這裏就是大明?”


    他額頭冒出冷汗,正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就聽見朱由檢開口道:“你是要對大河村裏的一些人出手,所以才要從大明的曆史裏學習些經驗,對不對?”


    朱由檢這才鬆了口氣。


    “高師傅您……說得對,我就是這個想法。”


    他又跟高青雲寒暄幾句,然後才匆匆離開。


    走出太液池後,朱由檢連忙下令:“來人,速速給江南傳旨,讓他們一定要小心漕工作亂!”


    幾日後,聖旨傳到江南。


    李若璉接到聖旨後,臉上反而露出猶豫的神色。


    他迴頭看向周延儒,遲疑問道:“陛下聖旨裏的意思,是讓咱們分出幾萬兵馬,去運河兩側協防。”


    “免得漕工們鬧出亂子。”


    “隻是……若要這麽做,咱們在金陵的布置,可就沒法完成了。”


    幾天前,周延儒一番話,算是讓金陵當地百姓,跟士紳們離心離德。


    但他也知道,士紳盤踞東南多年,在百姓心裏的影響力太大。


    他就算提前給出好處,百姓也最多是兩不相幫。


    至於那些跟士紳關係親密的小地主,還有各級小吏,肯定還是站在士紳一邊。


    真要去把士紳抓起來,然後大肆拷掠,那就還是要有兵馬壓陣。


    他們帶來江南那七八萬人,隻怕還不夠用呢。


    這要是再分出一半人去運河,就更不夠了。


    李若璉皺眉道:“咱們到底該怎麽做?”


    周延儒聽後,下意識就想聽鄭成功的意思,但很快他就反應過來。


    鄭成功那個老爹,好像是坐船過來了,所以他已經跑過去迎接。


    周延儒略微有些失望:“這孩子倒是會挑時候……等等,我什麽時候對他如此依賴了?”


    他心中一驚,這才反應過來,麵對皇帝的聖旨,他居然還想聽取鄭成功的意見。


    周延儒微微搖頭:“看來我跟那孩子相處久了,都有些沒主見了。”


    他抬起頭來,對著李若璉說道:“咱們肯定還是要聽陛下。”


    “聖旨怎麽寫,咱們就怎麽做。”


    李若璉聽後,神情明顯有些失落。


    “這不好吧?”


    周延儒猜出了他想法,知道李若璉肯定是覺得現在分兵,金陵這邊的事情就隻能放一放。


    萬一拖延數日,再出現其他變故,那就不好了。


    他笑著開口道:“李將軍,你這話就不對了,既然是皇帝的旨意,那自然是高瞻遠矚,哪裏可能不好?”


    他先唱了個高調,然後才對李若璉低聲道:


    “你莫非沒聽過一句民間俗話,叫幹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


    “咱們聽從聖旨行事,就算出了問題,咱們也沒有責任。”


    “然而若是違抗聖旨,那即便把江南士紳都收拾了,事後萬一陛下要追究責任,咱們也吃不了兜著走。”


    李若璉聽後,立刻覺得這話不對。


    為人臣子,怎麽能隻想著自己呢?


    但他剛要開口反駁,卻又停了下來。


    他心中暗道:“我第一次領兵出關時,也對皇帝的旨意有懷疑,但事後一看,還真就是陛下說對了。”


    “所以……”


    李若璉猶豫片刻之後,也隻好跟著點頭。


    “既然如此,那咱們就分兵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我成了崇禎的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景致佳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景致佳人並收藏穿越大明,我成了崇禎的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