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杳雲隱隱覺得這裏麵一定隱藏了很大的事情,洛霄的身世和六院雙山有關,可要是他不想知道,還是不知道的好。無論如何,事情都過去了。勉強知道,對洛霄未必是好。更何況以二人的現在的情況,想知道也很是困難,莫不如隨意而安,無所執著。
把樹枝扔在火堆裏,洛霄問:“杳雲,六院雙山,有沒有不在院裏山上的弟子?”江杳雲說:“有的,慧真師太就是。”簡單把慧真的過往講了一下,感歎了幾句。洛霄沉吟道:“這樣說來,出來闖蕩的弟子,都是因為無法在六院雙山立足才出來的麽?”江杳雲神色有些黯然:“六院雙山被視為修真界名門正道,能進得其中,算是三生有幸了,對於很多人,能被收入門中就是榮光無限,能夠修習有成者寥寥無幾,這樣的弟子一般會得到院主山主的重用,倚為門派柱石,在修真界中也會名聲大振,偶爾出來是有的,可要不是發生了事情,誰也不會離開不迴的。”
江杳雲的聲音越來越輕,洛霄本沉於自己的身世,細細追索,但感覺到江杳雲的聲音有變,才猛然想到江杳雲也是這麽一個被拋棄而流落在外的弟子。暗悔自己過於魯莽,隻想自己的身世,沒想到觸動了江杳雲的愁腸。正要想著怎麽安慰江杳雲,江杳雲話鋒一轉歎道:“出來這些時候,卻偏偏發現,六院雙山竟然沒有那麽崇高,那些我認為應該很美好的日子,我已經過慣了的日子,並沒有想象中那麽美好,它們所有的美好,不過是我的想象而已。反倒是六院雙山一直視若仇敵爭鬥數十年不斷的三宮四府,我交到了那麽多朋友,較之蒲澤院的同門們,這份情誼反而更加深切單純一些,不夾雜其他的什麽。”江杳雲無奈笑笑,神情有些滄桑。
洛霄本就知道江杳雲雖然在六院雙山中長大,但無論是師祖衛望還是師父畢袖佶,對於她的身世均諱莫如深,而且江杳雲得月袖宮相助,又與流雲宮逸塵相交莫逆,再迴頭去看蒲澤院的日子,自然生出無限感慨。
心中慨歎,洛霄又笑道:“你也別忘了,咱們在棠香府可是差點沒死了。”江杳雲心中正想著的就是洛霄所說之事,往事曆曆在目,盡現眼前,感慨萬千,卻聽洛霄如此說,棠香府的事一湧上來,沈夜還在棠香府,雖然看上去並無危險,但自己在棠香府種種遭遇都讓自己覺得那裏處處透著詭異,不可以常理揣度,這樣想來,三宮四府被視為邪魔外道,不容於自認名門正派的六元雙山,也的確也有它的詭異之處。
想罷,江杳雲對洛霄會心一笑:“這也有理,看來三宮四府也不能說盡善盡美。”洛霄笑著把江杳雲的野雞轉了個方向:“哪有什麽盡善盡美之地,人多了,自然就有紛爭,每個人的遭遇都會影響他的想法做法,而且六院雙山也好,三宮四府也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都是由一個人把定關卡,就是說,一個人做所有的決策,他說的話,其他人不可反駁,隻能遵從。每個人都有他的短處和弱點。就算有這麽一個人,一直頭腦清明,也總有過往,怎麽可能在涉及所有決斷的時候,都能在最恰當的時候做出最正確最完美的決策呢?如果不能,小事還好,大事可能就會直接導致門派傾頹,這樣的狀態怎麽可能會長久呢?更不用說讓人稱善了。”
洛霄的一席話是江杳雲從未想過的,雖然自己一直覺得六院雙山日漸衰微有一定的問題,可就是找不出來根源所在,更不知解決辦法。以前想到可能是因為院主能力所致,拂水院和寒山院雖然也是增益不大,但畢竟好過蒲澤院。今日聽洛霄這般一說,才突然意識到,之前六院雙山未曾分院時,衛師祖執掌門派,並不決定所有事物,而是分散開來,由各大弟子分職認領自己擅長的方向。現在的幾個院主山主在當時各司其職,的確井井有條。可是一旦分散為各院,就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於是大家就懷念之前的生活,又羨慕其他的院主山主。這樣代代相傳下去,都仍然是一個人總覽事務,決定所有,這個人就成了門派興衰的關鍵。可每一個接過重擔的人,都未必可以真正扛起這副擔子,於是門派是否有所發展,就成了運氣了,這樣的確危險性太大了。
江杳雲對此事思索良久,洛霄的這番話就如同自己在一間黑屋子裏,看不到方向和光,四下亂撞時突然有人打開了一扇窗,又放下了一根繩索,自己終於也到了一片光明的地方,不禁頻頻點頭:“我從未想過這個問題。蒲澤院所有的人都是院主的弟子,所以我們理所應當地尊他為院主,聽他號令派遣,卻從來沒有想過違逆他的意思。”洛霄抿嘴而笑:“蒲澤院其實並不大,包括原來未分開以前的六院雙山,都很小,結構很單一,所有的人都是你衛師祖的徒子徒孫,即便有各人分掌不同事務,也基本由你師祖一人所說為準。修真界內,以師為大,自然沒人會提出不同的想法。待他的徒弟一代漸漸修為有成,可以擔當一定事務的時候,卻開始分院,到了分院以後,仍然沿襲著之前師父帶徒弟的狀態,又重複了上一輩的樣子。這樣一來,明明可以走入眾人商議決策的狀態,又硬生生地破壞了。”
聽了這番話,江杳雲想起畢袖佶為了奪得蒲澤院的絕對掌控,殺害衛望的事情,更是心中發抖,說到底,之所以這樣一直分下去而不是商議決策、各司其職,不過是因為權利,每個人都想做一院之主,每個人都想有絕對的話語權,沒人想與他人共事。之前畢袖佶就說過,寧為雞首,不為牛後,他想方設法得到蒲澤院,不過也是為了院主的位置而已,可以與其他五院雙山分庭抗禮,至於把衛望接到蒲澤院修養,大概也是想要增添自己的籌碼,畢竟論資曆,他不如李師伯,論聲望,又不如趙院主,難以號令,可是衛望在,就不一樣了。
把樹枝扔在火堆裏,洛霄問:“杳雲,六院雙山,有沒有不在院裏山上的弟子?”江杳雲說:“有的,慧真師太就是。”簡單把慧真的過往講了一下,感歎了幾句。洛霄沉吟道:“這樣說來,出來闖蕩的弟子,都是因為無法在六院雙山立足才出來的麽?”江杳雲神色有些黯然:“六院雙山被視為修真界名門正道,能進得其中,算是三生有幸了,對於很多人,能被收入門中就是榮光無限,能夠修習有成者寥寥無幾,這樣的弟子一般會得到院主山主的重用,倚為門派柱石,在修真界中也會名聲大振,偶爾出來是有的,可要不是發生了事情,誰也不會離開不迴的。”
江杳雲的聲音越來越輕,洛霄本沉於自己的身世,細細追索,但感覺到江杳雲的聲音有變,才猛然想到江杳雲也是這麽一個被拋棄而流落在外的弟子。暗悔自己過於魯莽,隻想自己的身世,沒想到觸動了江杳雲的愁腸。正要想著怎麽安慰江杳雲,江杳雲話鋒一轉歎道:“出來這些時候,卻偏偏發現,六院雙山竟然沒有那麽崇高,那些我認為應該很美好的日子,我已經過慣了的日子,並沒有想象中那麽美好,它們所有的美好,不過是我的想象而已。反倒是六院雙山一直視若仇敵爭鬥數十年不斷的三宮四府,我交到了那麽多朋友,較之蒲澤院的同門們,這份情誼反而更加深切單純一些,不夾雜其他的什麽。”江杳雲無奈笑笑,神情有些滄桑。
洛霄本就知道江杳雲雖然在六院雙山中長大,但無論是師祖衛望還是師父畢袖佶,對於她的身世均諱莫如深,而且江杳雲得月袖宮相助,又與流雲宮逸塵相交莫逆,再迴頭去看蒲澤院的日子,自然生出無限感慨。
心中慨歎,洛霄又笑道:“你也別忘了,咱們在棠香府可是差點沒死了。”江杳雲心中正想著的就是洛霄所說之事,往事曆曆在目,盡現眼前,感慨萬千,卻聽洛霄如此說,棠香府的事一湧上來,沈夜還在棠香府,雖然看上去並無危險,但自己在棠香府種種遭遇都讓自己覺得那裏處處透著詭異,不可以常理揣度,這樣想來,三宮四府被視為邪魔外道,不容於自認名門正派的六元雙山,也的確也有它的詭異之處。
想罷,江杳雲對洛霄會心一笑:“這也有理,看來三宮四府也不能說盡善盡美。”洛霄笑著把江杳雲的野雞轉了個方向:“哪有什麽盡善盡美之地,人多了,自然就有紛爭,每個人的遭遇都會影響他的想法做法,而且六院雙山也好,三宮四府也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都是由一個人把定關卡,就是說,一個人做所有的決策,他說的話,其他人不可反駁,隻能遵從。每個人都有他的短處和弱點。就算有這麽一個人,一直頭腦清明,也總有過往,怎麽可能在涉及所有決斷的時候,都能在最恰當的時候做出最正確最完美的決策呢?如果不能,小事還好,大事可能就會直接導致門派傾頹,這樣的狀態怎麽可能會長久呢?更不用說讓人稱善了。”
洛霄的一席話是江杳雲從未想過的,雖然自己一直覺得六院雙山日漸衰微有一定的問題,可就是找不出來根源所在,更不知解決辦法。以前想到可能是因為院主能力所致,拂水院和寒山院雖然也是增益不大,但畢竟好過蒲澤院。今日聽洛霄這般一說,才突然意識到,之前六院雙山未曾分院時,衛師祖執掌門派,並不決定所有事物,而是分散開來,由各大弟子分職認領自己擅長的方向。現在的幾個院主山主在當時各司其職,的確井井有條。可是一旦分散為各院,就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於是大家就懷念之前的生活,又羨慕其他的院主山主。這樣代代相傳下去,都仍然是一個人總覽事務,決定所有,這個人就成了門派興衰的關鍵。可每一個接過重擔的人,都未必可以真正扛起這副擔子,於是門派是否有所發展,就成了運氣了,這樣的確危險性太大了。
江杳雲對此事思索良久,洛霄的這番話就如同自己在一間黑屋子裏,看不到方向和光,四下亂撞時突然有人打開了一扇窗,又放下了一根繩索,自己終於也到了一片光明的地方,不禁頻頻點頭:“我從未想過這個問題。蒲澤院所有的人都是院主的弟子,所以我們理所應當地尊他為院主,聽他號令派遣,卻從來沒有想過違逆他的意思。”洛霄抿嘴而笑:“蒲澤院其實並不大,包括原來未分開以前的六院雙山,都很小,結構很單一,所有的人都是你衛師祖的徒子徒孫,即便有各人分掌不同事務,也基本由你師祖一人所說為準。修真界內,以師為大,自然沒人會提出不同的想法。待他的徒弟一代漸漸修為有成,可以擔當一定事務的時候,卻開始分院,到了分院以後,仍然沿襲著之前師父帶徒弟的狀態,又重複了上一輩的樣子。這樣一來,明明可以走入眾人商議決策的狀態,又硬生生地破壞了。”
聽了這番話,江杳雲想起畢袖佶為了奪得蒲澤院的絕對掌控,殺害衛望的事情,更是心中發抖,說到底,之所以這樣一直分下去而不是商議決策、各司其職,不過是因為權利,每個人都想做一院之主,每個人都想有絕對的話語權,沒人想與他人共事。之前畢袖佶就說過,寧為雞首,不為牛後,他想方設法得到蒲澤院,不過也是為了院主的位置而已,可以與其他五院雙山分庭抗禮,至於把衛望接到蒲澤院修養,大概也是想要增添自己的籌碼,畢竟論資曆,他不如李師伯,論聲望,又不如趙院主,難以號令,可是衛望在,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