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蘇洋領著親兵離開邊城之後,為了避人眼目,便化身為平民,然後分批潛入京都月光城。
進入京都之後,蘇洋便悄悄去找朝中的幾個老臣相議。這些人都是親他父皇的老臣,其中一個便是首領大臣勝姬。這勝姬是百官之首,在朝中享有很高的聲望,得到他的支持,事情便成了一半。所以,蘇洋一迴京都,第一個找的便是勝姬。
蘇尊禦駕親征之後,便讓勝姬監國。蘇尊之所以讓勝姬監國,一是表達對讓勝姬監國的信任,二是想借此試探他的忠誠度。畢竟他剛登基,而且得位不正,飽受爭議,特別需要百官的真心擁護。而讓勝姬為百官之首,有他的支持,對他以後的執政很重要。
本來勝姬對蘇尊的攫位行為頗有微詞,但蘇尊登基後,對他頗為尊重,特別是後來兩人經過幾次深入的溝通之後,覺得蘇尊雄才大略,是楚月國百年難得一遇的雄主,便決定摒棄心中的不滿,專心一誌地輔助蘇尊。但自從聽聞了蘇尊突然放棄攻打靈山國,轉攻武聖國的消息之後,他的心就變得不踏實了,覺得蘇尊雖有雄才,但心智還不成熟,比較任性。這樣的人當皇帝,是福是禍?還不好說。
這天,勝姬下了朝之後,剛迴到家裏,管家便告訴他,蘇洋來訪,現在正在家中等他。勝姬一聽,不由一驚,因為他知道,沒有聖旨傳召,邊關守將是不能隨便迴京都的。何況現在前線在開戰,這種特殊情況下,更是不能擅自離開邊關。而且朝中大臣私會邊關守將,是朝廷的大忌,一旦讓人知道,那可是殺頭之罪。
想到這裏,勝姬本想避而不見,但轉念一想,蘇洋是狼虎之輩,又是皇帝的親弟弟,得罪了他,可沒有什麽好果吃。幾番衡量之後,勝姬還是決定去見蘇洋。
蘇洋一身便服,一看,便知是不想讓人知道他迴京。看蘇洋是便服來訪,勝姬鬆了口氣,同時也意識到蘇洋的到訪,來意必不尋常。
兩個人見麵之後,寒暄了幾句,蘇洋便單刀直入,說道:“首領大人,蘇洋有要事要與大人相議。”
勝姬說道:“王爺客氣,王爺有什麽吩咐老臣,老臣必定盡力而為。”
蘇洋問道:“首領大人,我父皇對你怎麽樣?”
“恩重如山。”
“我父皇在位時,國家怎麽樣?”
“欣欣向榮。”
蘇洋沉吟了下,直言不諱:“首領大人,我想救出父皇,希望首領大人能幫我。”
勝姬一聽,大驚失色,慌忙說道:“王爺,請慎言。”
蘇洋不管不顧,又說道:“我大哥大逆不道,逆天道而行,我要撥亂反正,扭轉乾坤。”
聽蘇洋出言指責蘇尊,勝姬更是惶恐,說道:“老臣惶恐,剛才老臣什麽也沒聽到。”然後心裏在想:他是在試探我呢還是真要反他大哥?這會不會是一個圈套?雖然他知道蘇洋與蘇尊不和,但皇家之事錯綜複雜,誰能說得清楚,一個弄不好,可是滅門之罪。
看勝姬惶恐,蘇洋說道:“如果我大哥沒有出征,也許沒有多少機會,但現在他在前線,鞭長莫及,正是營救我父皇的最好時機。”
勝姬說道:“王爺,老臣對楚月國忠心耿耿,明月可鑒。”
“我知道你忠心耿耿,所以才來找你相議。”
“王爺折煞老臣了,老臣已老朽,幫不到王爺什麽忙了,王爺請迴。”
聽勝姬要下逐客令了,蘇洋急了,說道:“首領大人,難道你真忍心看著我大哥胡作非為?禍國殃民?”
勝姬突然厲聲說道:“王爺,夠了!陛下英明神武,乃一代雄主,何來胡作非為?禍國殃民?此等大逆不道之言,豈是一個臣子所能言?!”
蘇洋冷笑了下,說道:“好一個英明神武,好一個一代雄主,但我在他的身上看不到這些,我隻看到胡作非為,禍國殃民。”
勝姬看了看蘇洋,說道:“王爺,你請迴,今天就當我們沒有見過麵。”
“首領大人,如果你是為了國家,為了百姓,就請幫我救出父皇!”
“我無能為力。”
“你這是助紂為虐。”
勝姬沉默了下,說道:“王爺,朝廷剛經曆過巨變,人心惶惶,現在好不容易才稍稍安定下來,難道你要不顧朝廷安危,又想興風作浪?”
“我隻是撥亂反正,何謂興風作浪?”
“先皇退位既成現實,又何來撥亂反正?你這樣一搞,隻有製造內亂,讓國家動蕩不安。”
“這麽說,你是死心塌地為蘇尊賣命了?”
“王爺,此話差矣,老臣是為了天下安危著想。”
“蘇尊為了個人的野心,冒天下之諱攫位。如今又任意妄為,一會打這裏,一會打那裏,不顧將士之性命,百姓之苦,隻為個人的好惡,這可是國家之福?還有,我是他的親兄弟,他都要殺我而後快,這可是仁君之所為?”頓了頓,蘇洋又說道:“現在他剛登基便如此胡作非為,一旦權力穩固,你覺得他會怎麽樣?”
勝姬忍不住問道:“他要殺你?”
“不錯。雖然我不齒他的行為,但念在他是我的兄長,一直隱忍不發,但他卻想殺我而後快。”
勝姬沉默了。
蘇洋又說道:“他連我都想除掉,你們是父皇的老臣,你覺得他以後會容忍你們?現在他重用你們,是因為他的權力還不穩固,一旦他當穩了皇帝,你覺得他還會把你們放在眼裏?”
蘇洋這句話就象利劍一般刺入勝姬的心髒。這個問題一直是他惶恐的問題。沉默了一下,勝姬問道:“你真有把握救出你的父皇?”
蘇洋說道:“現在我的人馬已經潛伏在京都,隻要大人願意幫我,一定能成功。”
“但皇宮守衛森嚴,有一萬多禦前侍衛布防在皇宮內外,想救人沒那麽容易。另外,京都內外還有幾萬京都戍衛,一旦驚動他們,你們插翅難飛。”
蘇洋沉吟了下,說道:“隻要我控製了皇宮,救出了父皇,就不怕京都戍衛。”
“你想攻打皇宮?”
“是的,但必須裏應外合。”
“你想怎麽裏應外合?”
“禦前侍衛強大,不宜強攻,所以我們要先分化他們,最好能伺機殺了禦前將軍楚雲鬆。”
“楚雲鬆乃我國十大高手之一,想殺他沒那麽容易。”
“外人殺他不易,但如果是他身邊的人動手,則防不勝防。”
“你想策反他身邊的人?”
“不錯,禦前副將安子強就是個不錯的人選。隻是現在我不方便出麵,所以想請大人幫我搭線。”
聽了蘇洋的詳細計劃之後,勝姬決定博一博。在他看來,在蘇尼的手下辦事,的確比在蘇尊的手下辦事來得安全。經過一番密謀之後,他們鎖定了人選,然後分頭行事。
經過幾天的秘密操作,看時機差不多了,蘇洋便決定動手。動手那天,禦前副將安子強先在各個主要關卡安置了他的心腹,然後請禦前將軍楚雲鬆喝酒,趁著楚雲鬆喝得差不多的時候,突然下手暗殺了楚雲鬆。殺了楚雲鬆之後,安子強便命他的心腹控製了各個卡,放蘇洋的人馬進宮,然後裏應外合,迅速控製了皇宮。清除了蘇尊的人之後,他們便救出了蘇尼。由於他們的行動秘密迅速,並沒有驚動朝中的大臣,更沒有驚動京都戍衛。
第二天,眾大臣上朝時,突然發現金鑾殿上坐著蘇尼,而大殿內則站著原本在邊關駐守的蘇洋,都不由一驚。見大家驚慌,勝姬說道:“蘇尊叛逆,現在陛下已經撥亂反正,重登帝位。陛下胸懷廣闊,知你們受蘇尊所迫,一律既往不咎。”
勝姬說完之後,那些知道內情的大臣便出來附和,擁護。剩下的那些大臣,大部分是蘇尼的老臣子,見蘇尼複位,自然沒有意見。而那些由蘇尊新提拔上來的大臣為了保命,也隻好認了。
看眾人臣服,蘇尼很是欣慰,說道:“朕一時不察,中了逆子的奸計,身陷囹圄。但天理昭昭,烏雲總是遮蔽不了明月。現朕奉天承命,撥亂反正,卿等須與朕同心同德,助朕掃清邪惡,還我朝清明。”
眾人高聲應道:“遵聖命!”
蘇尼又說道:“國家之強盛,在於百姓能否安居樂業。蘇尊妄動幹戈,到處樹敵,不顧百姓之苦,一會征西,一會征南,狂妄自大,好戰成性,卻不知戰爭乃雙刃刀,殺敵的同時也傷己,他如此胡作非為,必將將我朝的大好局麵毀於一旦。為了國家的未來,朕必須製止他,望眾卿與朕一起,不畏艱難,撥亂反正。”
“陛下英明,臣等願以死相隨。”
勝姬說道:“陛下,如今蘇尊領兵幾十萬在外,一旦知道宮裏有變,必定釜底抽薪,我們不得不防。”
這個問題也是蘇尼頭痛的,問道:“首領大人言之有理,不知首領大人有何對策?”
勝姬說道:“先封鎖消息,不能讓陛下複位的消息傳到邊關。然後陛下下旨,命各地方守將率兵迴京拱衛京都。”
蘇尼點頭說道:“就按首領大人的意思去辦。”
勝姬又說道:“目前迫在眉睫的是先解決京都戍衛的問題。以老臣之見,不如讓三殿下暫代京都戍衛將軍之位,等情況穩定了,再擇人擔任。”
蘇尼點了點頭,說道:“首領大人考慮得很周全,朕準了。”然後對蘇洋說道:“你帶朕的密旨去一趟京都戍衛府,招降包括戍衛將軍在內的各主要將領,不從者,殺無赦!”
蘇洋領命道:“遵聖命。”
蘇尼想了想,說道:“你帶安子強一起去,你先不要露臉,以免驚動他們。”
“是,陛下。”
於是,蘇洋便帶著禦前將軍安子強以及一隊親兵秘密去了京都戍衛府。京都戍衛將軍不知朝內已生變,接待了安子強。安子強向他出示了密旨,他不從,便給蘇洋殺了。戍衛府其他將領見主將被殺,大部分投降了。
控製了禦前侍衛隊及京都戍衛府之後,蘇尼知道局麵已穩定,因為大部分地方的主要官員還是他在位是的老臣子,歸順也不是問題。現在最讓他頭痛的是蘇尊所帶領的那幾十萬軍隊。這可是全國的精銳,一旦生變,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以防萬一,蘇尼決定派蘇洋先迴邊關。在他看來,隻要扼守住邊關重地,就算蘇尊生變,也不至於率軍長驅直入。而等各路的兵馬迴京之後,他再率兵去前線,召迴在外作戰的軍隊。他相信,隻要他出現,出征的部隊至少會有大部分迴歸。
於是,蘇洋便在附近的州府匆匆征調了十萬兵馬,然後快速趕往邊關。半路,蘇洋的大軍遇見了景棠。景棠一見蘇洋領兵迴邊關,便知他已經成功救出蘇尼。蘇洋見到景棠,以為邊關已經失守,不由大驚失色。景棠告訴他,邊關還沒最終失守,但很快就守不住了。
一聽邊關還沒失守,蘇洋便問景棠為何一個人棄城而逃。景棠沒辦法向他解釋自己的行為,隻好說他是來搬救兵的。蘇洋一聽,覺得一名守城主將竟然棄城求援,實是荒謬之極,這與貪生怕死有什麽區別?但他與景棠有約,心中雖感到惱火,卻也沒怎麽責怪景棠。
匆匆趕到邊關,他們發現,邊關守兵已經全是蘇尊的兵馬,知道邊關已經失守。看邊關失守,蘇洋不願自家人打自家人,同時也不想驚動蘇尊,便派人跟守將說,他們是受首領大臣之命,來前線支援的。守將不知京都已生變,以為他們真是援兵,便開門讓他們進城。他們一進城,便迅速控製了邊城。盤問之下,他們才得知原先的守兵還有殘餘,正據守在城西的那座小山上,作最後的掙紮。
蘇洋一聽,便匆匆帶兵趕往城西,好在來得及時,救下了劉半仙和趙元。
進入京都之後,蘇洋便悄悄去找朝中的幾個老臣相議。這些人都是親他父皇的老臣,其中一個便是首領大臣勝姬。這勝姬是百官之首,在朝中享有很高的聲望,得到他的支持,事情便成了一半。所以,蘇洋一迴京都,第一個找的便是勝姬。
蘇尊禦駕親征之後,便讓勝姬監國。蘇尊之所以讓勝姬監國,一是表達對讓勝姬監國的信任,二是想借此試探他的忠誠度。畢竟他剛登基,而且得位不正,飽受爭議,特別需要百官的真心擁護。而讓勝姬為百官之首,有他的支持,對他以後的執政很重要。
本來勝姬對蘇尊的攫位行為頗有微詞,但蘇尊登基後,對他頗為尊重,特別是後來兩人經過幾次深入的溝通之後,覺得蘇尊雄才大略,是楚月國百年難得一遇的雄主,便決定摒棄心中的不滿,專心一誌地輔助蘇尊。但自從聽聞了蘇尊突然放棄攻打靈山國,轉攻武聖國的消息之後,他的心就變得不踏實了,覺得蘇尊雖有雄才,但心智還不成熟,比較任性。這樣的人當皇帝,是福是禍?還不好說。
這天,勝姬下了朝之後,剛迴到家裏,管家便告訴他,蘇洋來訪,現在正在家中等他。勝姬一聽,不由一驚,因為他知道,沒有聖旨傳召,邊關守將是不能隨便迴京都的。何況現在前線在開戰,這種特殊情況下,更是不能擅自離開邊關。而且朝中大臣私會邊關守將,是朝廷的大忌,一旦讓人知道,那可是殺頭之罪。
想到這裏,勝姬本想避而不見,但轉念一想,蘇洋是狼虎之輩,又是皇帝的親弟弟,得罪了他,可沒有什麽好果吃。幾番衡量之後,勝姬還是決定去見蘇洋。
蘇洋一身便服,一看,便知是不想讓人知道他迴京。看蘇洋是便服來訪,勝姬鬆了口氣,同時也意識到蘇洋的到訪,來意必不尋常。
兩個人見麵之後,寒暄了幾句,蘇洋便單刀直入,說道:“首領大人,蘇洋有要事要與大人相議。”
勝姬說道:“王爺客氣,王爺有什麽吩咐老臣,老臣必定盡力而為。”
蘇洋問道:“首領大人,我父皇對你怎麽樣?”
“恩重如山。”
“我父皇在位時,國家怎麽樣?”
“欣欣向榮。”
蘇洋沉吟了下,直言不諱:“首領大人,我想救出父皇,希望首領大人能幫我。”
勝姬一聽,大驚失色,慌忙說道:“王爺,請慎言。”
蘇洋不管不顧,又說道:“我大哥大逆不道,逆天道而行,我要撥亂反正,扭轉乾坤。”
聽蘇洋出言指責蘇尊,勝姬更是惶恐,說道:“老臣惶恐,剛才老臣什麽也沒聽到。”然後心裏在想:他是在試探我呢還是真要反他大哥?這會不會是一個圈套?雖然他知道蘇洋與蘇尊不和,但皇家之事錯綜複雜,誰能說得清楚,一個弄不好,可是滅門之罪。
看勝姬惶恐,蘇洋說道:“如果我大哥沒有出征,也許沒有多少機會,但現在他在前線,鞭長莫及,正是營救我父皇的最好時機。”
勝姬說道:“王爺,老臣對楚月國忠心耿耿,明月可鑒。”
“我知道你忠心耿耿,所以才來找你相議。”
“王爺折煞老臣了,老臣已老朽,幫不到王爺什麽忙了,王爺請迴。”
聽勝姬要下逐客令了,蘇洋急了,說道:“首領大人,難道你真忍心看著我大哥胡作非為?禍國殃民?”
勝姬突然厲聲說道:“王爺,夠了!陛下英明神武,乃一代雄主,何來胡作非為?禍國殃民?此等大逆不道之言,豈是一個臣子所能言?!”
蘇洋冷笑了下,說道:“好一個英明神武,好一個一代雄主,但我在他的身上看不到這些,我隻看到胡作非為,禍國殃民。”
勝姬看了看蘇洋,說道:“王爺,你請迴,今天就當我們沒有見過麵。”
“首領大人,如果你是為了國家,為了百姓,就請幫我救出父皇!”
“我無能為力。”
“你這是助紂為虐。”
勝姬沉默了下,說道:“王爺,朝廷剛經曆過巨變,人心惶惶,現在好不容易才稍稍安定下來,難道你要不顧朝廷安危,又想興風作浪?”
“我隻是撥亂反正,何謂興風作浪?”
“先皇退位既成現實,又何來撥亂反正?你這樣一搞,隻有製造內亂,讓國家動蕩不安。”
“這麽說,你是死心塌地為蘇尊賣命了?”
“王爺,此話差矣,老臣是為了天下安危著想。”
“蘇尊為了個人的野心,冒天下之諱攫位。如今又任意妄為,一會打這裏,一會打那裏,不顧將士之性命,百姓之苦,隻為個人的好惡,這可是國家之福?還有,我是他的親兄弟,他都要殺我而後快,這可是仁君之所為?”頓了頓,蘇洋又說道:“現在他剛登基便如此胡作非為,一旦權力穩固,你覺得他會怎麽樣?”
勝姬忍不住問道:“他要殺你?”
“不錯。雖然我不齒他的行為,但念在他是我的兄長,一直隱忍不發,但他卻想殺我而後快。”
勝姬沉默了。
蘇洋又說道:“他連我都想除掉,你們是父皇的老臣,你覺得他以後會容忍你們?現在他重用你們,是因為他的權力還不穩固,一旦他當穩了皇帝,你覺得他還會把你們放在眼裏?”
蘇洋這句話就象利劍一般刺入勝姬的心髒。這個問題一直是他惶恐的問題。沉默了一下,勝姬問道:“你真有把握救出你的父皇?”
蘇洋說道:“現在我的人馬已經潛伏在京都,隻要大人願意幫我,一定能成功。”
“但皇宮守衛森嚴,有一萬多禦前侍衛布防在皇宮內外,想救人沒那麽容易。另外,京都內外還有幾萬京都戍衛,一旦驚動他們,你們插翅難飛。”
蘇洋沉吟了下,說道:“隻要我控製了皇宮,救出了父皇,就不怕京都戍衛。”
“你想攻打皇宮?”
“是的,但必須裏應外合。”
“你想怎麽裏應外合?”
“禦前侍衛強大,不宜強攻,所以我們要先分化他們,最好能伺機殺了禦前將軍楚雲鬆。”
“楚雲鬆乃我國十大高手之一,想殺他沒那麽容易。”
“外人殺他不易,但如果是他身邊的人動手,則防不勝防。”
“你想策反他身邊的人?”
“不錯,禦前副將安子強就是個不錯的人選。隻是現在我不方便出麵,所以想請大人幫我搭線。”
聽了蘇洋的詳細計劃之後,勝姬決定博一博。在他看來,在蘇尼的手下辦事,的確比在蘇尊的手下辦事來得安全。經過一番密謀之後,他們鎖定了人選,然後分頭行事。
經過幾天的秘密操作,看時機差不多了,蘇洋便決定動手。動手那天,禦前副將安子強先在各個主要關卡安置了他的心腹,然後請禦前將軍楚雲鬆喝酒,趁著楚雲鬆喝得差不多的時候,突然下手暗殺了楚雲鬆。殺了楚雲鬆之後,安子強便命他的心腹控製了各個卡,放蘇洋的人馬進宮,然後裏應外合,迅速控製了皇宮。清除了蘇尊的人之後,他們便救出了蘇尼。由於他們的行動秘密迅速,並沒有驚動朝中的大臣,更沒有驚動京都戍衛。
第二天,眾大臣上朝時,突然發現金鑾殿上坐著蘇尼,而大殿內則站著原本在邊關駐守的蘇洋,都不由一驚。見大家驚慌,勝姬說道:“蘇尊叛逆,現在陛下已經撥亂反正,重登帝位。陛下胸懷廣闊,知你們受蘇尊所迫,一律既往不咎。”
勝姬說完之後,那些知道內情的大臣便出來附和,擁護。剩下的那些大臣,大部分是蘇尼的老臣子,見蘇尼複位,自然沒有意見。而那些由蘇尊新提拔上來的大臣為了保命,也隻好認了。
看眾人臣服,蘇尼很是欣慰,說道:“朕一時不察,中了逆子的奸計,身陷囹圄。但天理昭昭,烏雲總是遮蔽不了明月。現朕奉天承命,撥亂反正,卿等須與朕同心同德,助朕掃清邪惡,還我朝清明。”
眾人高聲應道:“遵聖命!”
蘇尼又說道:“國家之強盛,在於百姓能否安居樂業。蘇尊妄動幹戈,到處樹敵,不顧百姓之苦,一會征西,一會征南,狂妄自大,好戰成性,卻不知戰爭乃雙刃刀,殺敵的同時也傷己,他如此胡作非為,必將將我朝的大好局麵毀於一旦。為了國家的未來,朕必須製止他,望眾卿與朕一起,不畏艱難,撥亂反正。”
“陛下英明,臣等願以死相隨。”
勝姬說道:“陛下,如今蘇尊領兵幾十萬在外,一旦知道宮裏有變,必定釜底抽薪,我們不得不防。”
這個問題也是蘇尼頭痛的,問道:“首領大人言之有理,不知首領大人有何對策?”
勝姬說道:“先封鎖消息,不能讓陛下複位的消息傳到邊關。然後陛下下旨,命各地方守將率兵迴京拱衛京都。”
蘇尼點頭說道:“就按首領大人的意思去辦。”
勝姬又說道:“目前迫在眉睫的是先解決京都戍衛的問題。以老臣之見,不如讓三殿下暫代京都戍衛將軍之位,等情況穩定了,再擇人擔任。”
蘇尼點了點頭,說道:“首領大人考慮得很周全,朕準了。”然後對蘇洋說道:“你帶朕的密旨去一趟京都戍衛府,招降包括戍衛將軍在內的各主要將領,不從者,殺無赦!”
蘇洋領命道:“遵聖命。”
蘇尼想了想,說道:“你帶安子強一起去,你先不要露臉,以免驚動他們。”
“是,陛下。”
於是,蘇洋便帶著禦前將軍安子強以及一隊親兵秘密去了京都戍衛府。京都戍衛將軍不知朝內已生變,接待了安子強。安子強向他出示了密旨,他不從,便給蘇洋殺了。戍衛府其他將領見主將被殺,大部分投降了。
控製了禦前侍衛隊及京都戍衛府之後,蘇尼知道局麵已穩定,因為大部分地方的主要官員還是他在位是的老臣子,歸順也不是問題。現在最讓他頭痛的是蘇尊所帶領的那幾十萬軍隊。這可是全國的精銳,一旦生變,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以防萬一,蘇尼決定派蘇洋先迴邊關。在他看來,隻要扼守住邊關重地,就算蘇尊生變,也不至於率軍長驅直入。而等各路的兵馬迴京之後,他再率兵去前線,召迴在外作戰的軍隊。他相信,隻要他出現,出征的部隊至少會有大部分迴歸。
於是,蘇洋便在附近的州府匆匆征調了十萬兵馬,然後快速趕往邊關。半路,蘇洋的大軍遇見了景棠。景棠一見蘇洋領兵迴邊關,便知他已經成功救出蘇尼。蘇洋見到景棠,以為邊關已經失守,不由大驚失色。景棠告訴他,邊關還沒最終失守,但很快就守不住了。
一聽邊關還沒失守,蘇洋便問景棠為何一個人棄城而逃。景棠沒辦法向他解釋自己的行為,隻好說他是來搬救兵的。蘇洋一聽,覺得一名守城主將竟然棄城求援,實是荒謬之極,這與貪生怕死有什麽區別?但他與景棠有約,心中雖感到惱火,卻也沒怎麽責怪景棠。
匆匆趕到邊關,他們發現,邊關守兵已經全是蘇尊的兵馬,知道邊關已經失守。看邊關失守,蘇洋不願自家人打自家人,同時也不想驚動蘇尊,便派人跟守將說,他們是受首領大臣之命,來前線支援的。守將不知京都已生變,以為他們真是援兵,便開門讓他們進城。他們一進城,便迅速控製了邊城。盤問之下,他們才得知原先的守兵還有殘餘,正據守在城西的那座小山上,作最後的掙紮。
蘇洋一聽,便匆匆帶兵趕往城西,好在來得及時,救下了劉半仙和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