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崔文華逝世
我本想躺平,皇帝非逼我站隊太子 作者:落雪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程錦和趕忙說道:“崔伯,您是我們的家人長輩,我們怎麽能不來呢。”
顧承寧坐在崔文華身邊說道。
“崔伯,你有話就說吧!”
“陛下,你自繈褓之中就失去了,失去了父母,高皇帝夫妻將你養育成人,我知道,你對他們很是感激。”
“你做這個皇帝,也是迫不得已,你推行的新政,我,我聽說了,我相信,要是高皇帝知道了,他,她也會欣慰的。”
“我自幼父母雙亡,被師傅救了帶去七景山學習醫道。師傅去世前,讓我下山雲遊天下行醫濟世。”
“然世道混亂,百姓流離失所,我一人之力,又能救多少百姓呢?”
“後來,我便認識了你父親和高皇帝,跟著他們,想為天下太平出一份力。”
“你父親和高皇帝還有我,都是出身底層,我們,我們知道百姓的苦。高皇帝多次跟我提及,想要推行新政,可是他有諸多顧及,所以一直未能實施。”
“如今你能繼承他的心願,很好!”
“你需要記住,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可同時,你也要對天下百姓負責,讓百姓衣食無憂,不受人欺淩,才是做皇帝的意義。”
“崔伯,我記住了。”
崔文華又看著程錦和等幾人,幾人趕忙上前。
“崔伯,崔爺爺。”
“我崔文華這輩子無兒無女,卻有你們,也算知足了。”
崔文華轉過頭,看著顧承寧,伸出了手。
顧承寧趕忙一把握住。
“崔伯,你還有什麽要交代的嗎?”
“我,我死後,一切從簡,將屍身燒了,骨灰收起來,派人送到寧州,葬在你父母身邊。”
“五十多年了,我要和他好好聊聊。”
“崔伯,我知道了。”
此時天色還未暗下來,看著崔文華家門口出現了如此多的羽林軍,皇帝的鑾駕也停在門口,百姓們好奇的湊了上來。
“你說陛下來了崔神醫家裏,是出了什麽事嗎?”
“唉,一個月前,崔神醫突然關了醫館,據說是崔神醫身體不適。依我看,崔神醫隻怕是……唉!”
“不會吧,崔神醫醫術精湛,怎麽會?”
“你懂個屁,醫者醫不了自己,再說了,剛才有人看見,陛下,皇後,德妃,還有太子,公主駙馬都來了,崔神醫和陛下的關係京城人人皆知。”
“若是一般小事,怎麽可能這麽大陣仗。”
“唉,我永寧百姓,有多少人受過崔神醫的恩惠,崔神醫這麽多年治病救人,從來不收診金,而且醫術精湛,救了多少人,他若去了,以後我京城百姓遇到疑難雜症,找誰看去?”
“唉!”
崔文華交代完顧承寧,眼神看向遠方,漸漸的,閉上了眼睛。
“崔伯!”
顧承寧伸手在他脖頸上試了試,已經沒了脈搏。
“崔伯走了。縈兒,言兒,楠兒,跪下,送你們崔爺爺。”
三人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包括太子妃,駙馬紛紛跪下。
“傳朕旨意,崔伯仙逝,罷朝三日,以示哀悼,崔神醫名滿天下,拯救數以萬計百姓性命,配享太廟。”
第二日,皇帝旨意一出,整個京城才知道,神醫崔文華去世了。
按照他的遺願,屍體被送去慈恩寺火葬。
隨後,骨灰被收了起來。
三日後,顧承寧派遣太子親自送骨灰去寧州安葬,而朝中受過崔文華恩情的大臣紛紛上奏,要送他一程。
見此,顧承寧也沒有拒絕,而他自己,也換了素服,坐在馬車裏,打算送崔文華的靈柩出城。
當送骨灰的人馬轉去朱雀大街時,街上跪滿了百姓,許多人甚至披麻戴孝。
顧承寧不明就裏,將跟隨而來的京兆府尹叫到馬車旁。
“這是怎麽迴事?”
“迴陛下,崔神醫名滿天下,這些年在京城義診,不收分文,許多百姓受崔神醫救命之恩,他們這都是自發來送崔神醫的。”
顧承寧也不由得歎口氣。
“崔伯能得百姓如此記掛,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
此時一個披麻戴孝的老者突然衝出來跪在街道中央,老淚縱橫。
“老朽何應,十七年前,崔神醫救我何家一十二口性命,老朽無以為報,隻能帶家人送神醫一程。”
說完朝著靈柩磕了三個響頭。
就這樣,不停有人上前磕頭,顧承寧並沒有阻止。
就這樣,本來半個時辰就能出城,硬是折騰了三時辰。
這可是比程爽逝世時候場麵還大。
顧承寧並沒有返迴城裏,而是帶著人去了李恆的陵寢。
見有人突然來到,負責守陵的將領領著幾個士兵正在巡邏,見此情形兵立刻上前攔住。
“什麽人,竟敢擅闖皇陵。”
跟著顧承寧前來喬裝打扮的羽林衛亮出腰牌。
“陛下親臨,還不接駕。”
幾人趕忙跪了下來。
“恭迎陛下。”
顧承寧下了馬車,緩緩的走入了陵墓。
最終,來到放置牌位的大殿。
顧承寧跪在牌位前。
“太祖皇帝,高皇後,顧承寧來看你們了,請你們原諒,我是迫不得已,才坐了這個位子。”
“崔伯去了,他交代我要善待百姓,我會盡可能做到的,你們也放心,李家子孫,隻要不謀逆,我會盡量照顧。”
返迴京城第四天,顧承寧便下令,在洞川湖邊打造戰船,以及遠洋船隻。
打造戰船眾大臣都能理解,可打造遠洋船隻,這一點許多人就不理解了,莫非皇帝打算派人遠洋?
顧承寧確實有這個打算,畢竟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明朝鄭和下西洋,開啟了航海。
特別是在明中晚期,有了土豆,玉米紅薯,等高產農作物傳入。
這種高產的農作物,能養活多少人呀?所以,他打算再未來幾年後,朝廷府庫有了錢糧,組建遠洋船隻,去往世界各地將這些農作物帶迴來。
至於航海圖,他隻能憑借穿越者的記憶,簡單的畫出來。
好在他上輩子上學時,對曆史和地理比較感興趣,太過精細的地圖畫不出來,簡單的還是可以的。
再通過地理司和司天台的專業官員加以修飾,大致的航海圖就繪製出來了。
顧承寧坐在崔文華身邊說道。
“崔伯,你有話就說吧!”
“陛下,你自繈褓之中就失去了,失去了父母,高皇帝夫妻將你養育成人,我知道,你對他們很是感激。”
“你做這個皇帝,也是迫不得已,你推行的新政,我,我聽說了,我相信,要是高皇帝知道了,他,她也會欣慰的。”
“我自幼父母雙亡,被師傅救了帶去七景山學習醫道。師傅去世前,讓我下山雲遊天下行醫濟世。”
“然世道混亂,百姓流離失所,我一人之力,又能救多少百姓呢?”
“後來,我便認識了你父親和高皇帝,跟著他們,想為天下太平出一份力。”
“你父親和高皇帝還有我,都是出身底層,我們,我們知道百姓的苦。高皇帝多次跟我提及,想要推行新政,可是他有諸多顧及,所以一直未能實施。”
“如今你能繼承他的心願,很好!”
“你需要記住,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可同時,你也要對天下百姓負責,讓百姓衣食無憂,不受人欺淩,才是做皇帝的意義。”
“崔伯,我記住了。”
崔文華又看著程錦和等幾人,幾人趕忙上前。
“崔伯,崔爺爺。”
“我崔文華這輩子無兒無女,卻有你們,也算知足了。”
崔文華轉過頭,看著顧承寧,伸出了手。
顧承寧趕忙一把握住。
“崔伯,你還有什麽要交代的嗎?”
“我,我死後,一切從簡,將屍身燒了,骨灰收起來,派人送到寧州,葬在你父母身邊。”
“五十多年了,我要和他好好聊聊。”
“崔伯,我知道了。”
此時天色還未暗下來,看著崔文華家門口出現了如此多的羽林軍,皇帝的鑾駕也停在門口,百姓們好奇的湊了上來。
“你說陛下來了崔神醫家裏,是出了什麽事嗎?”
“唉,一個月前,崔神醫突然關了醫館,據說是崔神醫身體不適。依我看,崔神醫隻怕是……唉!”
“不會吧,崔神醫醫術精湛,怎麽會?”
“你懂個屁,醫者醫不了自己,再說了,剛才有人看見,陛下,皇後,德妃,還有太子,公主駙馬都來了,崔神醫和陛下的關係京城人人皆知。”
“若是一般小事,怎麽可能這麽大陣仗。”
“唉,我永寧百姓,有多少人受過崔神醫的恩惠,崔神醫這麽多年治病救人,從來不收診金,而且醫術精湛,救了多少人,他若去了,以後我京城百姓遇到疑難雜症,找誰看去?”
“唉!”
崔文華交代完顧承寧,眼神看向遠方,漸漸的,閉上了眼睛。
“崔伯!”
顧承寧伸手在他脖頸上試了試,已經沒了脈搏。
“崔伯走了。縈兒,言兒,楠兒,跪下,送你們崔爺爺。”
三人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包括太子妃,駙馬紛紛跪下。
“傳朕旨意,崔伯仙逝,罷朝三日,以示哀悼,崔神醫名滿天下,拯救數以萬計百姓性命,配享太廟。”
第二日,皇帝旨意一出,整個京城才知道,神醫崔文華去世了。
按照他的遺願,屍體被送去慈恩寺火葬。
隨後,骨灰被收了起來。
三日後,顧承寧派遣太子親自送骨灰去寧州安葬,而朝中受過崔文華恩情的大臣紛紛上奏,要送他一程。
見此,顧承寧也沒有拒絕,而他自己,也換了素服,坐在馬車裏,打算送崔文華的靈柩出城。
當送骨灰的人馬轉去朱雀大街時,街上跪滿了百姓,許多人甚至披麻戴孝。
顧承寧不明就裏,將跟隨而來的京兆府尹叫到馬車旁。
“這是怎麽迴事?”
“迴陛下,崔神醫名滿天下,這些年在京城義診,不收分文,許多百姓受崔神醫救命之恩,他們這都是自發來送崔神醫的。”
顧承寧也不由得歎口氣。
“崔伯能得百姓如此記掛,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
此時一個披麻戴孝的老者突然衝出來跪在街道中央,老淚縱橫。
“老朽何應,十七年前,崔神醫救我何家一十二口性命,老朽無以為報,隻能帶家人送神醫一程。”
說完朝著靈柩磕了三個響頭。
就這樣,不停有人上前磕頭,顧承寧並沒有阻止。
就這樣,本來半個時辰就能出城,硬是折騰了三時辰。
這可是比程爽逝世時候場麵還大。
顧承寧並沒有返迴城裏,而是帶著人去了李恆的陵寢。
見有人突然來到,負責守陵的將領領著幾個士兵正在巡邏,見此情形兵立刻上前攔住。
“什麽人,竟敢擅闖皇陵。”
跟著顧承寧前來喬裝打扮的羽林衛亮出腰牌。
“陛下親臨,還不接駕。”
幾人趕忙跪了下來。
“恭迎陛下。”
顧承寧下了馬車,緩緩的走入了陵墓。
最終,來到放置牌位的大殿。
顧承寧跪在牌位前。
“太祖皇帝,高皇後,顧承寧來看你們了,請你們原諒,我是迫不得已,才坐了這個位子。”
“崔伯去了,他交代我要善待百姓,我會盡可能做到的,你們也放心,李家子孫,隻要不謀逆,我會盡量照顧。”
返迴京城第四天,顧承寧便下令,在洞川湖邊打造戰船,以及遠洋船隻。
打造戰船眾大臣都能理解,可打造遠洋船隻,這一點許多人就不理解了,莫非皇帝打算派人遠洋?
顧承寧確實有這個打算,畢竟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明朝鄭和下西洋,開啟了航海。
特別是在明中晚期,有了土豆,玉米紅薯,等高產農作物傳入。
這種高產的農作物,能養活多少人呀?所以,他打算再未來幾年後,朝廷府庫有了錢糧,組建遠洋船隻,去往世界各地將這些農作物帶迴來。
至於航海圖,他隻能憑借穿越者的記憶,簡單的畫出來。
好在他上輩子上學時,對曆史和地理比較感興趣,太過精細的地圖畫不出來,簡單的還是可以的。
再通過地理司和司天台的專業官員加以修飾,大致的航海圖就繪製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