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梧州僧侶造反
我本想躺平,皇帝非逼我站隊太子 作者:落雪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承寧改革政策一出,全國反對的聲音不小,基本都是一些世家大族,百姓自然是拍手叫好。
要想動別人的利益,就要承擔後果,各地土地剛開始丈量,就遇到了不少阻力。
許多當地大戶,都與當地官員,府衙有著密切的聯係,如今讓官府去丈量土地,自然不現實。
因為是實驗階段,所以朝廷派了專門的人員直接去了揚州,並派遣了按察司兩百人隨行。
另外,顧承寧還命升州折衝府進駐揚州,有人敢抗拒,直接抓捕。
而寺院道觀就比較容易了,這些人大多和當地官府沒有太多利益連接,丈量土地就交給了當地官府,不過顧承寧並不完全放心,特地派按察司暗中查探,有弄虛作假的,直接抓捕。
卻說,鄭鑫帶人奔赴月氏,月氏全國上下都慌了,他們沒想到,顧承寧還沒忘記對他們動手。
月氏國王隻能派人去樓蘭求援,因為他知道,自己雖然兵力比鄭鑫多,可上次一戰,月氏無論是軍械和戰力都差了大梁軍隊不是一星半點。
所以,必須請樓蘭出兵援助,憑借兵力的優勢,或許可以取勝。
然而,樓蘭如今是太子繼位,正是迪麗達爾的夫君。
他這人根本沒有什麽大的抱負,哪裏肯幫助月氏。
鄭鑫大軍剛剛抵達月氏邊境,他就派人來找鄭鑫,希望鄭鑫向顧承寧奏報,樓蘭以前是聽信了月氏的讒言,所以才跟大乘作對。
如今他繼位了,大乘也不存在了,如今他願意向大梁俯首稱臣,年年進貢。
鄭鑫當然也知道如今的樓蘭王是什麽樣的人,所以,他答應樓蘭使者的要求,派人八百裏加急奏報顧承寧。
當顧承寧收到鄭鑫的奏報後,已經是十天後了,新的樓蘭王顧承寧也有所耳聞。
這家夥就是個貪圖享樂的君王,這幾年,他幾乎一直在征伐,本想讓百姓修生養息幾年。
無奈西域叛亂,他才不得已出兵,既然樓蘭願意做大梁的附庸,自己也沒必要讓將士們苦苦征戰。
於是顧承寧答應了樓蘭王的請求,不過既然是附庸國,那必須幫忙,先出糧草二十萬石。
樓蘭國王雖然心疼,不過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然而樓蘭糧草儲備不多,一下子拿出這麽多,著實有些困難。
最終做了一個中和,出糧草十萬石,羊兩千頭。
鄭鑫也沒有奏報皇帝,自己直接應下了,鄭鑫代表大梁朝廷,與樓蘭國王簽訂了盟約。
麵對樓蘭的做大,月氏國王徹底無語,他甚至也有了向大乘俯首稱臣的打算,不過月氏太子伊力爾卻強烈反對。
五月,樓蘭傾全國之力,調集兵馬十二萬前往邊境眾城。
鄭鑫之所以遲遲沒有進攻,一是被月氏的事耽擱,二是在等攻城器械,三是要畢其功於一役,一戰梁月氏主力掃滅。
然而,要讓月氏大軍出城決戰,倒是難住了鄭鑫。
他的戰書,月氏絲毫沒有迴應,他派人去挑釁,人家依舊沒有搭理。
自己一番折騰,絲毫作用沒起,這讓鄭鑫鬱悶至極,早知如此,還不如一開始就攻城。
就在鄭鑫無計可施的時候,突然月氏太子竟然讓人送來了戰書。
鄭鑫大喜過望,一場大戰即將展開。
顧承寧的改革正在進行,千裏之外的梧州卻發生了一件大事。
梧州有座悟真寺,傳承已經六百多年,寺裏有僧侶三千多人。
而悟真寺因為幾朝皇帝尊崇佛教,所以全國佛教很是興盛,悟真寺擁有大量土地。
而梧州百姓因為受西南暹羅國影響,整個梧州大多數百姓都崇信佛教。
就在官府要去悟真寺丈量土地的時候,遭到了當地百姓大規模抗拒。
甚至有百姓衝擊了梧州刺史府,打傷刺史,別駕,長史被打成重傷,司馬被毆打致死。
按說朝廷丈量悟真寺土地,跟百姓沒有任何關係,可百姓居然不惜衝撞官府。
很顯然,這裏麵肯定有人在挑動百姓鬧事。
衝擊官府,乃是造反的大罪,這些百姓哪裏來的這麽大的膽子,無非覺得法不責眾。
梧州地處邊境,百姓日子過的也是緊緊巴巴,讀書人更是少之又少。
這類人,最容易被人利用。
不過他們想錯了,顧承寧決不允許有人公然挑釁官府朝廷。
他立刻讓按察司密查,一定要找到這件事背後真正的推手。
另外,他讓梧州折衝府介入,將一些領頭的人抓捕,梧州全境戒嚴。
本以為這件事能就此平息,然而,讓顧承寧沒有想到的是,悟真寺的三千僧侶竟然公開攻打梧州折衝府和梧州刺史府。
而且這些僧侶的戰鬥力異常兇狠,折衝府損失慘重,傷亡過半。
折衝都尉耿羽和刺史周乾竟然被這些僧侶活活燒死,整個梧州已經徹底被悟真寺的僧侶控製。
按察司在梧州的人也幾乎全部被抓,一律處死,隻逃出了一人,就是梧州按察司的統領。
梧州駐紮著兩萬邊軍,邊軍主將,前朝武陟侯範仲,竟然絲毫不為所動。
消息傳到京城,顧承寧大怒,這梧州難不成不是大梁的土地?這些人明顯就是仗著天高皇帝遠,囂張至極。
既然他們公然造訪,顧承寧絕不能坐視不理。
於是顧承寧下令南軍都督府立刻召集兵馬五萬待命。
改朝換代已經四年,這幾年,顧承寧一直沒有管嶺南地區的事務,這一次,趁著這個機會,他打算再次親赴嶺南平叛,並且安撫嶺南其他地區。
八月初,顧承寧從運河乘船先去了揚州,接著又轉而去了升州。
如今南軍都督府就設在升州,五萬人馬已經枕戈待旦。
顧承寧到了升州,並沒有多做停留,領著五萬人馬直奔梧州,並下令如今的交州邊軍主將,楊立的兒子楊兆率交州邊軍兩萬人,同步前往梧州。
同一時間,梧州刺史府。
範仲領著一眾人坐在一邊,另一為首的是一個胡須花白的大和尚。
而主座上坐著一個人,如果顧承寧在這裏,一定會覺得很奇怪,這人竟然和李謙長的很像。
要想動別人的利益,就要承擔後果,各地土地剛開始丈量,就遇到了不少阻力。
許多當地大戶,都與當地官員,府衙有著密切的聯係,如今讓官府去丈量土地,自然不現實。
因為是實驗階段,所以朝廷派了專門的人員直接去了揚州,並派遣了按察司兩百人隨行。
另外,顧承寧還命升州折衝府進駐揚州,有人敢抗拒,直接抓捕。
而寺院道觀就比較容易了,這些人大多和當地官府沒有太多利益連接,丈量土地就交給了當地官府,不過顧承寧並不完全放心,特地派按察司暗中查探,有弄虛作假的,直接抓捕。
卻說,鄭鑫帶人奔赴月氏,月氏全國上下都慌了,他們沒想到,顧承寧還沒忘記對他們動手。
月氏國王隻能派人去樓蘭求援,因為他知道,自己雖然兵力比鄭鑫多,可上次一戰,月氏無論是軍械和戰力都差了大梁軍隊不是一星半點。
所以,必須請樓蘭出兵援助,憑借兵力的優勢,或許可以取勝。
然而,樓蘭如今是太子繼位,正是迪麗達爾的夫君。
他這人根本沒有什麽大的抱負,哪裏肯幫助月氏。
鄭鑫大軍剛剛抵達月氏邊境,他就派人來找鄭鑫,希望鄭鑫向顧承寧奏報,樓蘭以前是聽信了月氏的讒言,所以才跟大乘作對。
如今他繼位了,大乘也不存在了,如今他願意向大梁俯首稱臣,年年進貢。
鄭鑫當然也知道如今的樓蘭王是什麽樣的人,所以,他答應樓蘭使者的要求,派人八百裏加急奏報顧承寧。
當顧承寧收到鄭鑫的奏報後,已經是十天後了,新的樓蘭王顧承寧也有所耳聞。
這家夥就是個貪圖享樂的君王,這幾年,他幾乎一直在征伐,本想讓百姓修生養息幾年。
無奈西域叛亂,他才不得已出兵,既然樓蘭願意做大梁的附庸,自己也沒必要讓將士們苦苦征戰。
於是顧承寧答應了樓蘭王的請求,不過既然是附庸國,那必須幫忙,先出糧草二十萬石。
樓蘭國王雖然心疼,不過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然而樓蘭糧草儲備不多,一下子拿出這麽多,著實有些困難。
最終做了一個中和,出糧草十萬石,羊兩千頭。
鄭鑫也沒有奏報皇帝,自己直接應下了,鄭鑫代表大梁朝廷,與樓蘭國王簽訂了盟約。
麵對樓蘭的做大,月氏國王徹底無語,他甚至也有了向大乘俯首稱臣的打算,不過月氏太子伊力爾卻強烈反對。
五月,樓蘭傾全國之力,調集兵馬十二萬前往邊境眾城。
鄭鑫之所以遲遲沒有進攻,一是被月氏的事耽擱,二是在等攻城器械,三是要畢其功於一役,一戰梁月氏主力掃滅。
然而,要讓月氏大軍出城決戰,倒是難住了鄭鑫。
他的戰書,月氏絲毫沒有迴應,他派人去挑釁,人家依舊沒有搭理。
自己一番折騰,絲毫作用沒起,這讓鄭鑫鬱悶至極,早知如此,還不如一開始就攻城。
就在鄭鑫無計可施的時候,突然月氏太子竟然讓人送來了戰書。
鄭鑫大喜過望,一場大戰即將展開。
顧承寧的改革正在進行,千裏之外的梧州卻發生了一件大事。
梧州有座悟真寺,傳承已經六百多年,寺裏有僧侶三千多人。
而悟真寺因為幾朝皇帝尊崇佛教,所以全國佛教很是興盛,悟真寺擁有大量土地。
而梧州百姓因為受西南暹羅國影響,整個梧州大多數百姓都崇信佛教。
就在官府要去悟真寺丈量土地的時候,遭到了當地百姓大規模抗拒。
甚至有百姓衝擊了梧州刺史府,打傷刺史,別駕,長史被打成重傷,司馬被毆打致死。
按說朝廷丈量悟真寺土地,跟百姓沒有任何關係,可百姓居然不惜衝撞官府。
很顯然,這裏麵肯定有人在挑動百姓鬧事。
衝擊官府,乃是造反的大罪,這些百姓哪裏來的這麽大的膽子,無非覺得法不責眾。
梧州地處邊境,百姓日子過的也是緊緊巴巴,讀書人更是少之又少。
這類人,最容易被人利用。
不過他們想錯了,顧承寧決不允許有人公然挑釁官府朝廷。
他立刻讓按察司密查,一定要找到這件事背後真正的推手。
另外,他讓梧州折衝府介入,將一些領頭的人抓捕,梧州全境戒嚴。
本以為這件事能就此平息,然而,讓顧承寧沒有想到的是,悟真寺的三千僧侶竟然公開攻打梧州折衝府和梧州刺史府。
而且這些僧侶的戰鬥力異常兇狠,折衝府損失慘重,傷亡過半。
折衝都尉耿羽和刺史周乾竟然被這些僧侶活活燒死,整個梧州已經徹底被悟真寺的僧侶控製。
按察司在梧州的人也幾乎全部被抓,一律處死,隻逃出了一人,就是梧州按察司的統領。
梧州駐紮著兩萬邊軍,邊軍主將,前朝武陟侯範仲,竟然絲毫不為所動。
消息傳到京城,顧承寧大怒,這梧州難不成不是大梁的土地?這些人明顯就是仗著天高皇帝遠,囂張至極。
既然他們公然造訪,顧承寧絕不能坐視不理。
於是顧承寧下令南軍都督府立刻召集兵馬五萬待命。
改朝換代已經四年,這幾年,顧承寧一直沒有管嶺南地區的事務,這一次,趁著這個機會,他打算再次親赴嶺南平叛,並且安撫嶺南其他地區。
八月初,顧承寧從運河乘船先去了揚州,接著又轉而去了升州。
如今南軍都督府就設在升州,五萬人馬已經枕戈待旦。
顧承寧到了升州,並沒有多做停留,領著五萬人馬直奔梧州,並下令如今的交州邊軍主將,楊立的兒子楊兆率交州邊軍兩萬人,同步前往梧州。
同一時間,梧州刺史府。
範仲領著一眾人坐在一邊,另一為首的是一個胡須花白的大和尚。
而主座上坐著一個人,如果顧承寧在這裏,一定會覺得很奇怪,這人竟然和李謙長的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