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娘家(中)
錦繡田園:影後小農女 作者:平林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跟在後麵的劉母攔住了女兒,說道:“哎,那酒你爸送給了你振華哥。”劉振華是她大伯家的兒子,在縣裏的毛氈廠當工人。
“幹嘛給他啊?!”劉曉梅一聽就炸了起來,“憑什麽家裏什麽好東西都給他,那瓶酒二三十塊錢呢?”
她一個月工資也才二十多,那瓶酒是供銷社的處理品,說是有瑕疵,其實就是外包裝破了,隻收了他們五塊錢的損耗費。
“誰叫你不是兒子?等我們兩口子老了,還不得他來捧瓦摔盆?”劉父刺溜一下,一杯酒就進了嘴裏。他愜意地砸了咂嘴,又夾了一筷子韭菜。
劉曉梅被這句話噎住了。從小到都是這樣。隻要她不高興,劉父就冒出這樣一句話來。而劉母就隻會埋怨自己肚皮不爭氣,沒能生出一個兒子來傳宗接代。
“兒子!兒子!說來說去總是兒子!沒有兒子能怪我們嗎?”
劉曉梅一股惡氣蓬勃而出,“報紙上都說了,生男生女都是由父親決定的。誰知道生得出生不出兒子是不是你的問題!”劉曉梅不管不顧地嚷了出來。
“啪”的一個巴掌扇在劉曉梅的臉上,劉曉梅不可置信地捂著臉頰瞪著劉父。
雖然劉父總是哀歎自己沒有個兒子,但是從小到大也很少打她。她比今天還要大逆不道的話都說過,她這麽大的年紀了,竟然還要挨打?
“誰叫你胡說八道的?”劉父打了女兒一巴掌之後,也有點後悔。但想到閨女剛才說的話,心又硬了幾分。
他重新坐了下來,拿起筷子又夾了一顆蠶豆放進嘴裏。劉母則忙著去拿毛巾幫女兒敷臉,不僅不安慰她,還埋怨道:“你爸心情不好,你就不會少說點嗎?”
劉母轉過頭又去抱怨老頭子,“女兒迴次家你就擺個臉色,這麽大個人了,你怎麽說打就打呢?”
“說話越來越放肆了?出嫁的姑娘就是潑出去的水,以後沒事少迴來。好好管好你自家的事就好!”
“怎麽說話呢?怎麽不能常迴家了?哪怕你女兒七老八十了,那也還是我們的女兒。這裏也永遠是她的家。她想迴來就迴來。”劉母憤怒地同劉父吵了起來。
“就是你這麽個不下蛋的母雞,害的我們劉家斷子絕孫。要不是有振華,我們姓劉的這一脈就絕了後了。”
劉父鼓著眼睛,惡狠狠地嚷道。手中的酒杯用力地在飯桌上敲著。酒杯裏的酒水濺了出來,有幾滴濺在劉曉梅的肩膀上。
“老天爺啊!你怎麽這麽不公平啊!為什麽就不能給曉梅生個弟弟啊!”聽到老伴這麽誅心的話,劉母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拍著大腿大聲嚎哭了起來。
聽著劉父劉母的斥責聲,哭罵聲,劉曉梅隻覺得腦門上的青筋一跳一跳的。每次談到這個問題,家裏就是這樣的。
不管她為家裏怎麽做牛做馬,她總得不到一句肯定的話。在他們的眼裏,她根本就不是她的女兒,就隻是個可有可無的人罷了。
就因為沒有個哥哥或弟弟,家裏有什麽好的,劉父都想著侄子。甚至侄子結婚送的禮錢都比她結婚出的錢多得多;
就因為父母沒有兒子,老兩口的感情也不比當初了,每次劉曉梅迴到娘家總覺得壓抑;
就因為她不是他們盼望的兒子,她的童年少女生活都過得小心翼翼。讀到初中的時候,本來可以讀高中的。
就劉父的那句“女孩子讀那麽多書有什麽用?長大了總是要嫁人的?”她就被迫早早從學校輟學迴家待業。
後來她在書裏看到:在父母寵愛中長大的孩子,成年之後,反而對父母的態度惡劣。因為他得到過,享受過。習慣了父母的付出,就以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從小在缺失父母關愛的家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對父母是百依百順,以得到父母的肯定,好用來彌補小時候的缺失。像劉曉梅就是後者。
想到自己為娘家做得再多,都換不迴一句真心的感謝。劉曉梅怒從中來,隨手拿起桌子上的一個飯碗用力往地上一砸,怒吼道:“你們吵夠了沒有!?”
空氣忽然變得安靜了起來,劉父母驚呆了,呆呆地坐在原處看著眼淚涕流的劉曉梅。
“從我出生到現在,你們有沒有關心過我?一天到晚就知道吵吵你們這些那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我到底是不是你們的女兒?”
“小時候,劉振華成績差,三天兩頭被同學家長鬧上門。人家正牌的父母都沒有說什麽,你們上趕著上門賠禮道歉,將姆媽積攢了很久的雞蛋提過去給人家。卻沒有想到你女兒已經有一個月沒有吃過一個雞蛋了。”
“我期末考了雙百,拿著成績單迴家,希望得到你們的表揚。你們卻看都懶得看一眼,嘴裏還說什麽姑娘家分數考得再高有什麽用,不當吃不當穿的。”
“你們的好侄子,劉振華考試得了鴨蛋,滿地裏打滾。姆媽你卻塞給他一塊錢,讓他買點好吃的補補。我拿卷子給你們,爸爸卻說成績再好也是個女孩子,有什麽用?還不如人家劉振華有把的。”
“這些我就不說了,好不容易等到我結婚,人家姑娘都是三大件,你們兩個卻告訴我,錢都給你了振華哥娶媳婦了,隻能給我買兩床棉被當嫁妝。”
“我掏心掏肺地對待你們,你們倆卻總是傷我的心。我的血也是熱的,我的心也會冷!”劉曉梅傷心地哭著,眼淚鼻涕糊成了一團也顧不上去擦。
劉父和劉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平時女兒大大咧咧地,卻沒有想到心底裏累積了這麽多的怨恨。
等到劉曉梅哭累了,劉母擠了張帕子,討好地說道:“你不說我們哪裏知道?現在我們都知道了,以後會好好注意地,快擦擦。”
劉父坐在桌旁兩眼一翻,說道:“要不是有振華,我們老劉家就絕後了,又哪裏有你後來的好日子過?”
“幹嘛給他啊?!”劉曉梅一聽就炸了起來,“憑什麽家裏什麽好東西都給他,那瓶酒二三十塊錢呢?”
她一個月工資也才二十多,那瓶酒是供銷社的處理品,說是有瑕疵,其實就是外包裝破了,隻收了他們五塊錢的損耗費。
“誰叫你不是兒子?等我們兩口子老了,還不得他來捧瓦摔盆?”劉父刺溜一下,一杯酒就進了嘴裏。他愜意地砸了咂嘴,又夾了一筷子韭菜。
劉曉梅被這句話噎住了。從小到都是這樣。隻要她不高興,劉父就冒出這樣一句話來。而劉母就隻會埋怨自己肚皮不爭氣,沒能生出一個兒子來傳宗接代。
“兒子!兒子!說來說去總是兒子!沒有兒子能怪我們嗎?”
劉曉梅一股惡氣蓬勃而出,“報紙上都說了,生男生女都是由父親決定的。誰知道生得出生不出兒子是不是你的問題!”劉曉梅不管不顧地嚷了出來。
“啪”的一個巴掌扇在劉曉梅的臉上,劉曉梅不可置信地捂著臉頰瞪著劉父。
雖然劉父總是哀歎自己沒有個兒子,但是從小到大也很少打她。她比今天還要大逆不道的話都說過,她這麽大的年紀了,竟然還要挨打?
“誰叫你胡說八道的?”劉父打了女兒一巴掌之後,也有點後悔。但想到閨女剛才說的話,心又硬了幾分。
他重新坐了下來,拿起筷子又夾了一顆蠶豆放進嘴裏。劉母則忙著去拿毛巾幫女兒敷臉,不僅不安慰她,還埋怨道:“你爸心情不好,你就不會少說點嗎?”
劉母轉過頭又去抱怨老頭子,“女兒迴次家你就擺個臉色,這麽大個人了,你怎麽說打就打呢?”
“說話越來越放肆了?出嫁的姑娘就是潑出去的水,以後沒事少迴來。好好管好你自家的事就好!”
“怎麽說話呢?怎麽不能常迴家了?哪怕你女兒七老八十了,那也還是我們的女兒。這裏也永遠是她的家。她想迴來就迴來。”劉母憤怒地同劉父吵了起來。
“就是你這麽個不下蛋的母雞,害的我們劉家斷子絕孫。要不是有振華,我們姓劉的這一脈就絕了後了。”
劉父鼓著眼睛,惡狠狠地嚷道。手中的酒杯用力地在飯桌上敲著。酒杯裏的酒水濺了出來,有幾滴濺在劉曉梅的肩膀上。
“老天爺啊!你怎麽這麽不公平啊!為什麽就不能給曉梅生個弟弟啊!”聽到老伴這麽誅心的話,劉母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拍著大腿大聲嚎哭了起來。
聽著劉父劉母的斥責聲,哭罵聲,劉曉梅隻覺得腦門上的青筋一跳一跳的。每次談到這個問題,家裏就是這樣的。
不管她為家裏怎麽做牛做馬,她總得不到一句肯定的話。在他們的眼裏,她根本就不是她的女兒,就隻是個可有可無的人罷了。
就因為沒有個哥哥或弟弟,家裏有什麽好的,劉父都想著侄子。甚至侄子結婚送的禮錢都比她結婚出的錢多得多;
就因為父母沒有兒子,老兩口的感情也不比當初了,每次劉曉梅迴到娘家總覺得壓抑;
就因為她不是他們盼望的兒子,她的童年少女生活都過得小心翼翼。讀到初中的時候,本來可以讀高中的。
就劉父的那句“女孩子讀那麽多書有什麽用?長大了總是要嫁人的?”她就被迫早早從學校輟學迴家待業。
後來她在書裏看到:在父母寵愛中長大的孩子,成年之後,反而對父母的態度惡劣。因為他得到過,享受過。習慣了父母的付出,就以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從小在缺失父母關愛的家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對父母是百依百順,以得到父母的肯定,好用來彌補小時候的缺失。像劉曉梅就是後者。
想到自己為娘家做得再多,都換不迴一句真心的感謝。劉曉梅怒從中來,隨手拿起桌子上的一個飯碗用力往地上一砸,怒吼道:“你們吵夠了沒有!?”
空氣忽然變得安靜了起來,劉父母驚呆了,呆呆地坐在原處看著眼淚涕流的劉曉梅。
“從我出生到現在,你們有沒有關心過我?一天到晚就知道吵吵你們這些那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我到底是不是你們的女兒?”
“小時候,劉振華成績差,三天兩頭被同學家長鬧上門。人家正牌的父母都沒有說什麽,你們上趕著上門賠禮道歉,將姆媽積攢了很久的雞蛋提過去給人家。卻沒有想到你女兒已經有一個月沒有吃過一個雞蛋了。”
“我期末考了雙百,拿著成績單迴家,希望得到你們的表揚。你們卻看都懶得看一眼,嘴裏還說什麽姑娘家分數考得再高有什麽用,不當吃不當穿的。”
“你們的好侄子,劉振華考試得了鴨蛋,滿地裏打滾。姆媽你卻塞給他一塊錢,讓他買點好吃的補補。我拿卷子給你們,爸爸卻說成績再好也是個女孩子,有什麽用?還不如人家劉振華有把的。”
“這些我就不說了,好不容易等到我結婚,人家姑娘都是三大件,你們兩個卻告訴我,錢都給你了振華哥娶媳婦了,隻能給我買兩床棉被當嫁妝。”
“我掏心掏肺地對待你們,你們倆卻總是傷我的心。我的血也是熱的,我的心也會冷!”劉曉梅傷心地哭著,眼淚鼻涕糊成了一團也顧不上去擦。
劉父和劉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平時女兒大大咧咧地,卻沒有想到心底裏累積了這麽多的怨恨。
等到劉曉梅哭累了,劉母擠了張帕子,討好地說道:“你不說我們哪裏知道?現在我們都知道了,以後會好好注意地,快擦擦。”
劉父坐在桌旁兩眼一翻,說道:“要不是有振華,我們老劉家就絕後了,又哪裏有你後來的好日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