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內宅分工
紅樓:撿到一隻林黛玉 作者:喜歡喝豆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傳信的夏守忠並未久留,隻歇息了片刻,再問了些細枝末節的事,便心事重重的踏上了迴京的船。
而與之同時到達府衙的林府接人隊伍,更是在房裏碰了一鼻子灰,也沒臉麵賴在府衙不走,綴在宮輦之後,一道去了碼頭乘船南下。
房中又隻剩下了舊人。
鬧了一迴,紫鵑將房內外的茶盞都撤下,換上新的。
再看了看房裏別扭的氣氛,便就引著雪雁先退去了一旁,隻留了林黛玉和嶽淩兩人在堂上。
林黛玉和嶽淩對坐茶案兩邊,一時間都沒開口說話。
自兩人在揚州府初遇之後,還從未分開過,要說久未相見的日子,也是京城酣戰的那幾個月,而眼下兩人是要在地理上的分離,一個向北一個向南。
嶽淩心緒紛雜之下,又沒去想該從何處開口。
而林黛玉雖不知方才夏守忠和嶽淩都說了什麽話,隻是看宮裏的大宦官,都不似往日般沉穩,就知曉是出了事情。
又為嶽淩素手沏了迴茶,林黛玉徐徐開口,問道:“嶽大哥是不是又有了新差遣?不能和我一道迴京了?”
聽林黛玉問詢,嶽淩轉過神來。
“是有差遣,還得讓林妹妹扯著我的旗號,遮掩我原本的行蹤,迴京城一遭。”
林黛玉望著嶽淩的臉,眸眼眨眨。
三年之間雨打風霜,他為滄州上下不知奔波了多少事,似是曬得又有些皮膚漸黃了。
五官棱角分明,麵上英氣不減,比她印象中的嶽大哥,又成熟老道了幾分。
六年的相處,林黛玉自是也舍不得分離的,但是她清楚的了解自己是在一個什麽樣的人身邊。嶽大哥心裏滿滿是這個小家,對她,包括小丫鬟們都很好。
但在外,還有不知多少需要他的人。
就說滄州,在她眼前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任誰來看,都不能相信,如今滄州繁華是四年前還在吃朝廷賑災糧的州縣。
數十萬災民因他到來得以續命,數萬戶家庭由此免遭滅頂,重煥生機。
這種神跡,就是在她眼前發生了。作為嶽淩最親近的人,林黛玉見證了旁人不曾見過的所有點滴,甚至自己還一度參與進去。
嶽大哥是她的嶽大哥,又不隻是。
或許此時,正還有那麽一群百姓,正在等待著他去維持安穩。
“夏公公說的對,我不迴去的話,和爹爹那邊也得有交代。那就先入京去吊唁外祖父了,若是娘親有在天之靈,定也願意我代她去。”
“外祖父待我溫煦,作為後輩,我不該不去。”
“如此一來,還能幫到嶽大哥遮掩行蹤,算是一石三鳥之舉了,便就這樣定下了。”
林黛玉很想多問一句,嶽淩要去哪裏,去做什麽,和誰去。
可轉念一想,這種機密之事,嶽淩如果不說,她是不該打聽的。
林黛玉倒不是怕別的,隻是擔心嶽淩出門之後,再遇到什麽姑娘,把她忘到腦後去了。
對於嶽淩的桃花緣,林黛玉真的絲毫不懷疑有這種可能性。
未曾見過的且不提,首先她走之後,薛寶釵去哪裏,就是件要讓她擔憂的事。
輕咬了下嘴唇,林黛玉也沒問出個聲,卻聽嶽淩道:“讓林妹妹單獨去往京城,我也放心不下,除了紫鵑她們還是要有個伴才好。”
“近來薛家的重心也漸漸放去了京城,薛家也該入京了,我讓薛姑娘陪你北上如何?”
林黛玉眸眼一亮,嘴角一彎,忍著笑意道:“若是有寶姐姐陪著,那自然是極好的事了。”
見林黛玉心喜,嶽淩鬆了口氣,暗念她們真是姊妹情深,才又開口道:“賈家既有喪事,於情於理她們也得北上了,薛姑娘不會不答應的。”
“還有賈芸也會跟著,打理些外麵的事。我再問雲行鏢局那邊,有沒有習過武的女眷,讓她們在船艙裏,保障你們的近身安全。”
“等你迴到京城之後,陛下傳完旨意,伱便攜著可卿她們,順運河南下來找我。南下這一路會路過揚州,但為了我行蹤不暴露,不能讓你去見你爹爹一麵了。”
“等我公務處置完以後,返迴京城時,我們再一道去吧。”
林黛玉佯裝遺憾道:“沒事,此等瑣事都該排在嶽大哥的公事之後。而且,就算我們去了,爹爹也未見得就在衙門內,反倒要耽誤了正事。”
“往後去不去,便往後再說吧。”
見林黛玉好似也不是很想迴揚州的模樣,嶽淩心下稍安,默默道:“算是沒白疼她,不過,林妹妹畢竟是林如海的女兒,總在我身邊也不是這個道理。”
“若是林如海執意要林黛玉迴去的話,大不了等他迴京任職,在我府邸旁買個宅子,兩家將院子打通,讓林妹妹和我這邊還能有來往。”
“這倒不失為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
嶽淩有嶽淩盤算,而林黛玉自然也有她的小心思。
“雖然我離及笄也不遠了,隻剩三年,可嶽大哥依舊將我當做一個小孩子看待。寶姐姐說的當真不錯,若是這樣下去,嶽大哥要是出門看到了中意的姑娘,那可怎麽辦?”“總得讓嶽大哥對我有所改觀,這樣才能放心的讓嶽大哥出門去。”
“嗯……那我該怎樣呢……”
房裏又沉默了下來,兩人相對著,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些閑話,直到薛寶釵聞訊趕了來。
入門之後,薛寶釵靠在林黛玉旁邊坐了下首的位置,便打量起還在深思的二人。
來時,她也聽了些傳言,知道了是宮中有人來傳了話,而且還有賈家的喪事。
這便意味著,如今安定的日子,就要打破了。
比起在經商的天賦上,薛寶釵更善審時度勢,揣摩人心,眼看著這兩人都有心事,當知曉接下來或許是要分離的架勢。
在嶽淩說了他的打算之後,要薛寶釵同林黛玉一起入京。
薛寶釵也沒猶豫,便一口應了下來。
如今的薛家,是徹底倒向了嶽淩,是在這顆大樹下納涼的,但凡嶽淩有所差使,薛寶釵都不會違逆的。
而且的的確確她也該入京了,就是京中的生意都得她去審視一番。
再有同林黛玉的姊妹親情,就算薛寶釵不去都找不到借口。
隻是去了京城裏,恐怕就真要麵對上賈家了,薛寶釵一時也有些擔憂。
曾幾何時,林黛玉與她說過賈家的門風不佳,如今兩位老公爺還新喪,支柱倒了,恐怕就更要沉淪了。
輕抿著嘴唇,薛寶釵還是道:“就依侯爺的意思,我這便迴去處理家事。趕巧娘親和兄長都在北上,便是這兩日就該到滄州了,之後我和林妹妹便一道入京去了。”
嶽淩微微頷首,“你可以與林妹妹同乘一條船。”
薛寶釵螓首微點,又被林黛玉扯起了手臂,兩姊妹牽了牽手。
兩個女孩子感情不錯,嶽淩看得也是風景,又開口道:“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
“倘若我孤身一人行事,飄忽不定,居無定所,行跡實在太過可疑。但凡有心留意者,都能查到些許貓膩,所以我想帶著香菱一塊走。”
“這一站是先去姑蘇,香菱娘親封氏的消息,如今也探聽到了,就在姑蘇吳縣的沈家借住。帶她去認親,也算是有個緣由。”
兩個女孩子相視一眼,都以為此事甚好。
她們本就同情香菱的身世,也期望她能早些母女團聚,而且香菱還是個老實本分的,在路上與嶽淩還相互有個照應,同樣讓她們安心。
林黛玉頷首,“嶽大哥考慮的周全,也合該如此。借嶽大哥南下之途,香菱姐姐能母女相認,是一樁好事。”
薛寶釵自沒道理不同意的,接口道:“我喚她進來。”
當香菱被喚進房裏的時候,腦袋裏還是昏昏沉沉的。
從薛寶釵口中聽說,侯爺有意攜她南下認親,這等好事,她是做夢都做不來。
一個丫鬟之身,能被侯爺如此掛念?
“奴婢見過侯爺。”
香菱乖乖福禮,眼眶蒙了一層水霧。
“不必外道了,薛姑娘應當也與你說過了。”嶽淩沉了口氣又道:“此次南下,並不安生。帶著你,也是於我有益,不全是為了你跑這一路。而且此行艱苦,不能一路乘船悠然南下,還得騎快馬趕路。”
“一路顛簸,你的小身子骨就難忍受了,近日好生歇息著,待我處置了滄州一應瑣事,便動身南下。”
香菱依舊是叩頭謝恩,“侯爺的恩情,奴婢銘記在心。”
薛寶釵上前攙扶著道:“這幾日也不必你在房裏忙碌,聽侯爺的話,好生修養就是。”
香菱輕輕點了點頭。
林黛玉對香菱也頗有好感,與其叮囑道:“出門在外,嶽大哥操勞了,還需你心細照看著。”
言外之意,就是要作為嶽淩的丫鬟,走這一路了。
得了林黛玉的口風,香菱連連應下,“林姑娘放心,我雖愚鈍了些,但這些事還是清楚的。”
原是要分離的,可當下房裏的氣氛卻是正好了。
眾人皆明晰,接下來的安排,似是對每個人都有益。
一時分別,也是為了更好的重逢……
(本章完)
而與之同時到達府衙的林府接人隊伍,更是在房裏碰了一鼻子灰,也沒臉麵賴在府衙不走,綴在宮輦之後,一道去了碼頭乘船南下。
房中又隻剩下了舊人。
鬧了一迴,紫鵑將房內外的茶盞都撤下,換上新的。
再看了看房裏別扭的氣氛,便就引著雪雁先退去了一旁,隻留了林黛玉和嶽淩兩人在堂上。
林黛玉和嶽淩對坐茶案兩邊,一時間都沒開口說話。
自兩人在揚州府初遇之後,還從未分開過,要說久未相見的日子,也是京城酣戰的那幾個月,而眼下兩人是要在地理上的分離,一個向北一個向南。
嶽淩心緒紛雜之下,又沒去想該從何處開口。
而林黛玉雖不知方才夏守忠和嶽淩都說了什麽話,隻是看宮裏的大宦官,都不似往日般沉穩,就知曉是出了事情。
又為嶽淩素手沏了迴茶,林黛玉徐徐開口,問道:“嶽大哥是不是又有了新差遣?不能和我一道迴京了?”
聽林黛玉問詢,嶽淩轉過神來。
“是有差遣,還得讓林妹妹扯著我的旗號,遮掩我原本的行蹤,迴京城一遭。”
林黛玉望著嶽淩的臉,眸眼眨眨。
三年之間雨打風霜,他為滄州上下不知奔波了多少事,似是曬得又有些皮膚漸黃了。
五官棱角分明,麵上英氣不減,比她印象中的嶽大哥,又成熟老道了幾分。
六年的相處,林黛玉自是也舍不得分離的,但是她清楚的了解自己是在一個什麽樣的人身邊。嶽大哥心裏滿滿是這個小家,對她,包括小丫鬟們都很好。
但在外,還有不知多少需要他的人。
就說滄州,在她眼前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任誰來看,都不能相信,如今滄州繁華是四年前還在吃朝廷賑災糧的州縣。
數十萬災民因他到來得以續命,數萬戶家庭由此免遭滅頂,重煥生機。
這種神跡,就是在她眼前發生了。作為嶽淩最親近的人,林黛玉見證了旁人不曾見過的所有點滴,甚至自己還一度參與進去。
嶽大哥是她的嶽大哥,又不隻是。
或許此時,正還有那麽一群百姓,正在等待著他去維持安穩。
“夏公公說的對,我不迴去的話,和爹爹那邊也得有交代。那就先入京去吊唁外祖父了,若是娘親有在天之靈,定也願意我代她去。”
“外祖父待我溫煦,作為後輩,我不該不去。”
“如此一來,還能幫到嶽大哥遮掩行蹤,算是一石三鳥之舉了,便就這樣定下了。”
林黛玉很想多問一句,嶽淩要去哪裏,去做什麽,和誰去。
可轉念一想,這種機密之事,嶽淩如果不說,她是不該打聽的。
林黛玉倒不是怕別的,隻是擔心嶽淩出門之後,再遇到什麽姑娘,把她忘到腦後去了。
對於嶽淩的桃花緣,林黛玉真的絲毫不懷疑有這種可能性。
未曾見過的且不提,首先她走之後,薛寶釵去哪裏,就是件要讓她擔憂的事。
輕咬了下嘴唇,林黛玉也沒問出個聲,卻聽嶽淩道:“讓林妹妹單獨去往京城,我也放心不下,除了紫鵑她們還是要有個伴才好。”
“近來薛家的重心也漸漸放去了京城,薛家也該入京了,我讓薛姑娘陪你北上如何?”
林黛玉眸眼一亮,嘴角一彎,忍著笑意道:“若是有寶姐姐陪著,那自然是極好的事了。”
見林黛玉心喜,嶽淩鬆了口氣,暗念她們真是姊妹情深,才又開口道:“賈家既有喪事,於情於理她們也得北上了,薛姑娘不會不答應的。”
“還有賈芸也會跟著,打理些外麵的事。我再問雲行鏢局那邊,有沒有習過武的女眷,讓她們在船艙裏,保障你們的近身安全。”
“等你迴到京城之後,陛下傳完旨意,伱便攜著可卿她們,順運河南下來找我。南下這一路會路過揚州,但為了我行蹤不暴露,不能讓你去見你爹爹一麵了。”
“等我公務處置完以後,返迴京城時,我們再一道去吧。”
林黛玉佯裝遺憾道:“沒事,此等瑣事都該排在嶽大哥的公事之後。而且,就算我們去了,爹爹也未見得就在衙門內,反倒要耽誤了正事。”
“往後去不去,便往後再說吧。”
見林黛玉好似也不是很想迴揚州的模樣,嶽淩心下稍安,默默道:“算是沒白疼她,不過,林妹妹畢竟是林如海的女兒,總在我身邊也不是這個道理。”
“若是林如海執意要林黛玉迴去的話,大不了等他迴京任職,在我府邸旁買個宅子,兩家將院子打通,讓林妹妹和我這邊還能有來往。”
“這倒不失為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
嶽淩有嶽淩盤算,而林黛玉自然也有她的小心思。
“雖然我離及笄也不遠了,隻剩三年,可嶽大哥依舊將我當做一個小孩子看待。寶姐姐說的當真不錯,若是這樣下去,嶽大哥要是出門看到了中意的姑娘,那可怎麽辦?”“總得讓嶽大哥對我有所改觀,這樣才能放心的讓嶽大哥出門去。”
“嗯……那我該怎樣呢……”
房裏又沉默了下來,兩人相對著,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些閑話,直到薛寶釵聞訊趕了來。
入門之後,薛寶釵靠在林黛玉旁邊坐了下首的位置,便打量起還在深思的二人。
來時,她也聽了些傳言,知道了是宮中有人來傳了話,而且還有賈家的喪事。
這便意味著,如今安定的日子,就要打破了。
比起在經商的天賦上,薛寶釵更善審時度勢,揣摩人心,眼看著這兩人都有心事,當知曉接下來或許是要分離的架勢。
在嶽淩說了他的打算之後,要薛寶釵同林黛玉一起入京。
薛寶釵也沒猶豫,便一口應了下來。
如今的薛家,是徹底倒向了嶽淩,是在這顆大樹下納涼的,但凡嶽淩有所差使,薛寶釵都不會違逆的。
而且的的確確她也該入京了,就是京中的生意都得她去審視一番。
再有同林黛玉的姊妹親情,就算薛寶釵不去都找不到借口。
隻是去了京城裏,恐怕就真要麵對上賈家了,薛寶釵一時也有些擔憂。
曾幾何時,林黛玉與她說過賈家的門風不佳,如今兩位老公爺還新喪,支柱倒了,恐怕就更要沉淪了。
輕抿著嘴唇,薛寶釵還是道:“就依侯爺的意思,我這便迴去處理家事。趕巧娘親和兄長都在北上,便是這兩日就該到滄州了,之後我和林妹妹便一道入京去了。”
嶽淩微微頷首,“你可以與林妹妹同乘一條船。”
薛寶釵螓首微點,又被林黛玉扯起了手臂,兩姊妹牽了牽手。
兩個女孩子感情不錯,嶽淩看得也是風景,又開口道:“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
“倘若我孤身一人行事,飄忽不定,居無定所,行跡實在太過可疑。但凡有心留意者,都能查到些許貓膩,所以我想帶著香菱一塊走。”
“這一站是先去姑蘇,香菱娘親封氏的消息,如今也探聽到了,就在姑蘇吳縣的沈家借住。帶她去認親,也算是有個緣由。”
兩個女孩子相視一眼,都以為此事甚好。
她們本就同情香菱的身世,也期望她能早些母女團聚,而且香菱還是個老實本分的,在路上與嶽淩還相互有個照應,同樣讓她們安心。
林黛玉頷首,“嶽大哥考慮的周全,也合該如此。借嶽大哥南下之途,香菱姐姐能母女相認,是一樁好事。”
薛寶釵自沒道理不同意的,接口道:“我喚她進來。”
當香菱被喚進房裏的時候,腦袋裏還是昏昏沉沉的。
從薛寶釵口中聽說,侯爺有意攜她南下認親,這等好事,她是做夢都做不來。
一個丫鬟之身,能被侯爺如此掛念?
“奴婢見過侯爺。”
香菱乖乖福禮,眼眶蒙了一層水霧。
“不必外道了,薛姑娘應當也與你說過了。”嶽淩沉了口氣又道:“此次南下,並不安生。帶著你,也是於我有益,不全是為了你跑這一路。而且此行艱苦,不能一路乘船悠然南下,還得騎快馬趕路。”
“一路顛簸,你的小身子骨就難忍受了,近日好生歇息著,待我處置了滄州一應瑣事,便動身南下。”
香菱依舊是叩頭謝恩,“侯爺的恩情,奴婢銘記在心。”
薛寶釵上前攙扶著道:“這幾日也不必你在房裏忙碌,聽侯爺的話,好生修養就是。”
香菱輕輕點了點頭。
林黛玉對香菱也頗有好感,與其叮囑道:“出門在外,嶽大哥操勞了,還需你心細照看著。”
言外之意,就是要作為嶽淩的丫鬟,走這一路了。
得了林黛玉的口風,香菱連連應下,“林姑娘放心,我雖愚鈍了些,但這些事還是清楚的。”
原是要分離的,可當下房裏的氣氛卻是正好了。
眾人皆明晰,接下來的安排,似是對每個人都有益。
一時分別,也是為了更好的重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