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薛寶釵的弱點
紅樓:撿到一隻林黛玉 作者:喜歡喝豆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薛寶釵自許學貫古今,對於人情世故,往來酬酢,自有她個人的一番道理。
可諸般謀劃,胸中腹稿,在嶽淩麵前,皆是落了空。
自嶽淩入門的那一刻開始,薛寶釵精心布置的會客堂就成了別人的主場。
嶽淩所說的一字一句都緊緊扣住了薛寶釵的心弦,連情緒起伏,都要受其撩撥,讓她第一次體會到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螓首低垂,用餘光悄悄打量了下嶽淩的相貌,再念著這絕代少年郎曾經的過往,薛寶釵也不禁暗歎起來,“畢竟是統帥二十萬大軍守下京城的大都督,我這點手段,在他看來怕是幼稚可笑了。”
“虧我事先還想與之討價還價來著,真是蠢得厲害。”
閉眼深吸了幾口氣,薛寶釵虛心問道:“安京侯,您說薛家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是什麽意思?”
嶽淩將空茶盞放下,手指又是輕叩著桌案。
待香菱要斟茶時,薛寶釵緊著上前了兩步,與香菱道:“我來吧,你先退下。”
香菱點點頭,再與嶽淩行了一禮,便退迴了屏風裏麵。
薛寶釵折了下寬鬆的衣袖,露出一段皓腕來,豐潤細膩,猶如羊脂玉。
在她走來時,隨之而來的也正有一股香氣,混雜著多重花香的暗香。
比起林妹妹身上的沁人心脾,薛寶釵身上的香氣有種縈繞鼻息,久久不散之感,倒也惹得人醉魂酥骨,令嶽淩頓感奇妙。
“侯爺若是喜歡茶葉,民女可差人送來些。”
嶽淩搖頭道:“隻是嚐一口新鮮,還是家裏的茶葉喝得習慣。”
聞言,薛寶釵隻好訕訕陪笑,再開口將話題引到正事上來,“民女如今已是當局者迷,不知侯爺能不能點撥一二?”
嶽淩頷首,道:“既然薛家有這麽一樁事發生,想要逃避開罪,以權謀私,那定然是不對的,你當這事情做的多天衣無縫不成?”
“隻有讓薛蟠重迴金陵,將該受的罪擔下來,該吃的牢獄之苦也都吃遍,再為馮家立牌位,為其修建義學,博取族人的諒解,這一條路走。馮淵本是酷愛男風之輩,見了香菱,也是一時見色起意罷了,族中人不會與薛家多糾纏的。”
薛寶釵不解,“讓兄長去牢中受苦,這怎就成了破局之法?”
嶽淩又解釋道:“首先,你薛家認罪的態度不能錯,不可妄念幹預判案,這是其一。獲得馮家族人的諒解,這是其二。還有關鍵的一點,能讓薛家有轉圜的餘地。”
“那是?”
“薛姑娘想想,新皇登基該會如何?”
薛寶釵眸眼一閃,應聲答道:“大赦天下?”
嶽淩淺啜了口茶水,道:“薛蟠縱豪奴行兇,罪責正在其身,豪奴也不得幸免,更有拐子販賣黑戶,故意引得兩家相爭,也是同罪。隻要薛蟠複判,認罪認罰,在這一輪政令落在州府之時,便能赦免其罪,減輕其罰,再於牢中待個數月,此事便算作了結。”
“可薛家若是一點苦頭都不想吃,畢竟是失手打死了人,哪有這種道理?”
“再者說,你兄長他自幼驕縱,有這一次脫罪之事在前,難道就不會愈發驕縱?在滄州一事,便可窺見一二,你還覺得不吃罪,對你薛家是一件好事嗎?”
“薛寶釵,你是個聰明的,言盡於此了。”
薛寶釵微微一怔。
對於薛家來說,大房就這一個嫡出的哥兒,自幼便被母親嬌慣溺愛,而有今日之禍,此等也正為元兇。一個商賈之家,繼承人都擔當不起責任來,那破落的速度就如同瀑布一般。
“侯爺說的不錯,便是數月的牢獄之苦,也得讓兄長漲一漲記性。便是有今日之事,娘親也不過喊打喊罵,兄長的秉性依舊不會改。日後,對於薛家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薛寶釵心裏敲定了主意,便道:“多謝侯爺點撥,若是就此北上,才是誤入了歧途。我兄長又不求功名利祿,商賈之家聲譽全在一個‘信’字,差點就把自家的招牌也丟了。”
嶽淩笑著搖頭,“謝就免了,接下來在滄州城,你薛家可要隨著我做事。”
發展滄州,避不開有商業上的事,嶽淩也正缺一個人來打理,這才是他的最終目的。
本地豪商不可盡信,嶽淩手下總得有一個來與他們打擂台的。
與這薛家敲打敲打,再用薛寶釵這個精明能做事的,而薛家豐字號作為金陵數一數二的商號,也正適配嶽淩的需求。
無論是官商勾結,還是析律二端,嶽淩來此處都是要重塑滄州城。盡數打殺了,再造商業,也未嚐不可。
薛寶釵在旁邊福了一禮,道:“隻要侯爺將兄長救出,圓了這樁事,那薛家定然不會食言。薛家會不計損耗的,助侯爺安定滄州。”
嶽淩擺擺手道:“我對手下向來不錯,你薛家為我做事,我也不會虧待了你們。損耗談不上,小賺一筆還是有機會的。”
薛寶釵又是一怔,“賺?在這滄州府裏?”
這滄州府窮成這個模樣,還能去哪裏賺錢了?
薛寶釵越發覺得嶽淩高深莫測了,心裏暗暗想道:“他精通軍事,武力超群,難道還精通經濟之道不成?那得是多妖孽的人。”
“我於經濟一道也粗通一二,卻也沒看出這滄州城裏,薛家如何賺銀子。原本想著勸說娘親投個一萬兩來,也是與安京侯先搭個交情,可眼下……”
薛寶釵眸眼閃閃望著嶽淩,對這個男人越發好奇了,“眼下,我更是期待侯爺會有什麽別的手段了。”
嶽淩自不知薛寶釵的心中所想,負手起身,也並沒有要對薛寶釵的疑問作答,轉而言道:“薛姑娘,我喜歡你的智慧、機敏和沉著冷靜,以及你這雙能勘破人心的眼睛。但是,你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薛寶釵更是被說得雲裏霧裏,好似自己和嶽淩根本就沒處在一個層級。
薛寶釵急聲問道:“侯爺所說的弱點是?”
嶽淩搖頭笑笑,伸出拇指和食指捏了捏,與薛寶釵比量道:“有的時候,你差了一點點勇氣。”
薛寶釵怔立原地,半響都沒說出什麽話來。
說罷,嶽淩便再不作停留,揮揮手大步出門去了。
待嶽淩走後,鶯兒才從屏風後又轉了出來,陪在薛寶釵身邊上氣不接下氣的喘著。
“姑娘,這安京侯也忒可怕了,這氣勢這威壓,在金陵見過的各家家主、知府大人都遠遠不及了。”
薛寶釵略迴過些神,隨口應道:“這是統兵二十萬背城而戰,最後俘虜了北蠻可汗的侯爺,也是當今陛下新朝第一位侯爺,哪是誰家家主、知府這等人可比的。”
“這還是在滄州,若是京城裏,他是得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即便是薛家這等家世,在他眼裏都如同砂礫一般,怕是為他做事的機會都沒有。”
鶯兒卻道:“這不見得吧。方才侯爺說喜歡姑娘,姑娘至少不會缺為侯爺做事的機會吧。”
薛寶釵臉上迅速飛起一片紅霞,扯著鶯兒的手臂,道:“你什麽時候也學會調侃主子了,侯爺的話中,何時說的是喜歡我了?”
薛寶釵哼了一聲,“便是這時來了能耐,方才怎得和隻雛雞一般,就知道縮著頭?”
鶯兒又忙求饒,道:“錯了錯了,姑娘我錯了,再不敢了。”
薛寶釵鬆開了手,望向門外,腦中又迴想起嶽淩方才的話來,“有的時候,你差了一點點勇氣。”
薛寶釵不禁又暗歎一聲。
被嶽淩這一點撥,她也才發覺她自己的問題。做事瞻前顧後,深思熟慮,權衡各方利弊,這也不算是壞事,可等到真要做決斷了,她自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也沒挺身擔當的勇氣。
缺少了這股拚勁,讓她身陷囹圄之中,不得自拔。
“侯爺識人也太準了,他為何如此了解我啊。”
再想起嶽淩能背出冷香丸的藥方,將薛家的隱秘之事都掌握的一清二楚,薛寶釵臉頰就更紅了。
“姑娘,姑娘?”
鶯兒在一旁揮了揮手,於薛寶釵麵前晃動著。
“姑娘,你怎麽了?難道你真看上了侯爺不成?”
薛寶釵眉頭微蹙,道:“侯爺是何等身份?憑借才能,功績日後進封國公都未嚐不可,我薛家才是個沒落皇商,隻有在戶部的虛銜,身份懸殊如此,還怎談看不看上了?”
“你若是再亂說話,我便尋來針線,先給你的嘴縫上。”
鶯兒卻是搖頭歎氣,一副煞有心事的模樣。
沒聽到求饒聲,薛寶釵也是疑惑,“你怎得了?我說的難道不對?”
鶯兒搖頭道:“姑娘說的不錯,但是我以為還是侯爺說的更對。”
薛寶釵:“?”
鶯兒搖頭晃腦,學著嶽淩的動作,道:“姑娘,有時候還是差了那麽一點點勇氣。”
薛寶釵愣了片刻,待反應過來後,立即要拿住鶯兒捶打。
鶯兒忙躲去了屏風裏,藏在了香菱身後,“啊!姑娘,我錯了!再說,這不是我說的啊,這是侯爺說的,你怎能隻打我呢?”
薛寶釵一臉羞憤,“今日我定要好好管教管教你,如若不然,是我也將你驕縱慣了!”
房裏小姑娘們正在鬧著,房外傳來了叩門聲,還有盔甲摩擦發出來的金鐵聲,薛寶釵趕忙收住了手,坦然坐定。
“薛姑娘,侯爺傳令,讓你去當堂指認知府的罪狀。”
原來是嶽淩傳了差使過來,薛寶釵心下舒了一口氣。
片刻後,又察覺出哪裏不對來,薛寶釵愕然重複,“什麽?當堂指認?”
……
清早,
一縷陽光映照在滄州府的街道上,府衙朱紅色的大門也襯得如同血色一般。
兩座石獅子護在大門左右,雕刻得栩栩如生,一隻爪子按在石球上,眼神淩厲地凝視著前方,正有威懾之意。
隨著時間流逝,府衙外的街道上,人也越聚越多,慢慢變得人頭攢動。
原本沒什麽生氣的滄州府,此刻才又熱鬧起來。
隻因為百姓們早被事先告知,在今日要審判近來府裏最重大的案件,幼童走失案,被告自是雲行鏢局的少東家趙顥。
大堂上,“明鏡高懸”的匾額居在正中,知府樸正端坐其下。
樸正一身精致官袍,上繡繁複花紋,與外麵百姓有著鮮明的對比。其頭頂冠帽,麵色肅穆,瞪著一雙濃密的眉毛,隨手翻閱著公文。
麵前一方公案之上,除了筆墨紙硯,一塊驚堂木,簽筒,便是獲取來的罪證,由此樸正也內心安穩,能在欽差大臣到來之前,將府中的亂象先解決了。
若是這案子一直積壓到欽差到來,那如何量刑,可就不是他說了算的了。
樸正觀了眼院外日晷,與身邊師爺道:“時辰差不多了,升堂吧。”
“升堂!”
兩側衙役持著水火棍,有節奏的敲打著地麵,府衙大門洞開,立即湧入了大量的百姓。
樸正拍了下驚堂木,中氣十足道:“近來城中多失童之案,在本官不遺餘力的查證之後,終於發現了雲行鏢局大有問題,今日本官便與各位父老鄉親一個交代!”
雲行鏢局中,不少未參與這趟押鏢的人,也喬裝打扮,混進了衙門門前,此刻看著知府樸正,正是恨得牙癢癢。
“二叔,這就要給少東家定罪了,若是定了個死罪,還如何有轉機了?”
“對啊,二叔,快去找那位大人來吧。那位大人說了,定會幫我們主持公道的。”
姍姍來遲的趙元興,望了眼堂上,也是緊皺起眉頭,道:“好吧,速去人尋那位大人過來。”
堂上,樸正又是重重敲了下驚堂木,“來人!帶罪犯趙顥入堂!”
不多時,兩名衙役左右架著一人來到了正堂。
名喚趙顥的少年,此時身上已帶枷鎖,腳上也有鐐銬,與地石磚上拖出刺耳的聲音。
趙顥披頭散發,看不清麵上表情,隻是身上的牢服還算幹淨,似是在牢中過得並不算差。
見此狀,登時引起了民憤。
百姓在外唿喝道:“便是這等惡人,害了我們的孩子,還審問什麽,直接拖出去砍頭!”
第一更,還有兩更
可諸般謀劃,胸中腹稿,在嶽淩麵前,皆是落了空。
自嶽淩入門的那一刻開始,薛寶釵精心布置的會客堂就成了別人的主場。
嶽淩所說的一字一句都緊緊扣住了薛寶釵的心弦,連情緒起伏,都要受其撩撥,讓她第一次體會到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螓首低垂,用餘光悄悄打量了下嶽淩的相貌,再念著這絕代少年郎曾經的過往,薛寶釵也不禁暗歎起來,“畢竟是統帥二十萬大軍守下京城的大都督,我這點手段,在他看來怕是幼稚可笑了。”
“虧我事先還想與之討價還價來著,真是蠢得厲害。”
閉眼深吸了幾口氣,薛寶釵虛心問道:“安京侯,您說薛家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是什麽意思?”
嶽淩將空茶盞放下,手指又是輕叩著桌案。
待香菱要斟茶時,薛寶釵緊著上前了兩步,與香菱道:“我來吧,你先退下。”
香菱點點頭,再與嶽淩行了一禮,便退迴了屏風裏麵。
薛寶釵折了下寬鬆的衣袖,露出一段皓腕來,豐潤細膩,猶如羊脂玉。
在她走來時,隨之而來的也正有一股香氣,混雜著多重花香的暗香。
比起林妹妹身上的沁人心脾,薛寶釵身上的香氣有種縈繞鼻息,久久不散之感,倒也惹得人醉魂酥骨,令嶽淩頓感奇妙。
“侯爺若是喜歡茶葉,民女可差人送來些。”
嶽淩搖頭道:“隻是嚐一口新鮮,還是家裏的茶葉喝得習慣。”
聞言,薛寶釵隻好訕訕陪笑,再開口將話題引到正事上來,“民女如今已是當局者迷,不知侯爺能不能點撥一二?”
嶽淩頷首,道:“既然薛家有這麽一樁事發生,想要逃避開罪,以權謀私,那定然是不對的,你當這事情做的多天衣無縫不成?”
“隻有讓薛蟠重迴金陵,將該受的罪擔下來,該吃的牢獄之苦也都吃遍,再為馮家立牌位,為其修建義學,博取族人的諒解,這一條路走。馮淵本是酷愛男風之輩,見了香菱,也是一時見色起意罷了,族中人不會與薛家多糾纏的。”
薛寶釵不解,“讓兄長去牢中受苦,這怎就成了破局之法?”
嶽淩又解釋道:“首先,你薛家認罪的態度不能錯,不可妄念幹預判案,這是其一。獲得馮家族人的諒解,這是其二。還有關鍵的一點,能讓薛家有轉圜的餘地。”
“那是?”
“薛姑娘想想,新皇登基該會如何?”
薛寶釵眸眼一閃,應聲答道:“大赦天下?”
嶽淩淺啜了口茶水,道:“薛蟠縱豪奴行兇,罪責正在其身,豪奴也不得幸免,更有拐子販賣黑戶,故意引得兩家相爭,也是同罪。隻要薛蟠複判,認罪認罰,在這一輪政令落在州府之時,便能赦免其罪,減輕其罰,再於牢中待個數月,此事便算作了結。”
“可薛家若是一點苦頭都不想吃,畢竟是失手打死了人,哪有這種道理?”
“再者說,你兄長他自幼驕縱,有這一次脫罪之事在前,難道就不會愈發驕縱?在滄州一事,便可窺見一二,你還覺得不吃罪,對你薛家是一件好事嗎?”
“薛寶釵,你是個聰明的,言盡於此了。”
薛寶釵微微一怔。
對於薛家來說,大房就這一個嫡出的哥兒,自幼便被母親嬌慣溺愛,而有今日之禍,此等也正為元兇。一個商賈之家,繼承人都擔當不起責任來,那破落的速度就如同瀑布一般。
“侯爺說的不錯,便是數月的牢獄之苦,也得讓兄長漲一漲記性。便是有今日之事,娘親也不過喊打喊罵,兄長的秉性依舊不會改。日後,對於薛家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薛寶釵心裏敲定了主意,便道:“多謝侯爺點撥,若是就此北上,才是誤入了歧途。我兄長又不求功名利祿,商賈之家聲譽全在一個‘信’字,差點就把自家的招牌也丟了。”
嶽淩笑著搖頭,“謝就免了,接下來在滄州城,你薛家可要隨著我做事。”
發展滄州,避不開有商業上的事,嶽淩也正缺一個人來打理,這才是他的最終目的。
本地豪商不可盡信,嶽淩手下總得有一個來與他們打擂台的。
與這薛家敲打敲打,再用薛寶釵這個精明能做事的,而薛家豐字號作為金陵數一數二的商號,也正適配嶽淩的需求。
無論是官商勾結,還是析律二端,嶽淩來此處都是要重塑滄州城。盡數打殺了,再造商業,也未嚐不可。
薛寶釵在旁邊福了一禮,道:“隻要侯爺將兄長救出,圓了這樁事,那薛家定然不會食言。薛家會不計損耗的,助侯爺安定滄州。”
嶽淩擺擺手道:“我對手下向來不錯,你薛家為我做事,我也不會虧待了你們。損耗談不上,小賺一筆還是有機會的。”
薛寶釵又是一怔,“賺?在這滄州府裏?”
這滄州府窮成這個模樣,還能去哪裏賺錢了?
薛寶釵越發覺得嶽淩高深莫測了,心裏暗暗想道:“他精通軍事,武力超群,難道還精通經濟之道不成?那得是多妖孽的人。”
“我於經濟一道也粗通一二,卻也沒看出這滄州城裏,薛家如何賺銀子。原本想著勸說娘親投個一萬兩來,也是與安京侯先搭個交情,可眼下……”
薛寶釵眸眼閃閃望著嶽淩,對這個男人越發好奇了,“眼下,我更是期待侯爺會有什麽別的手段了。”
嶽淩自不知薛寶釵的心中所想,負手起身,也並沒有要對薛寶釵的疑問作答,轉而言道:“薛姑娘,我喜歡你的智慧、機敏和沉著冷靜,以及你這雙能勘破人心的眼睛。但是,你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薛寶釵更是被說得雲裏霧裏,好似自己和嶽淩根本就沒處在一個層級。
薛寶釵急聲問道:“侯爺所說的弱點是?”
嶽淩搖頭笑笑,伸出拇指和食指捏了捏,與薛寶釵比量道:“有的時候,你差了一點點勇氣。”
薛寶釵怔立原地,半響都沒說出什麽話來。
說罷,嶽淩便再不作停留,揮揮手大步出門去了。
待嶽淩走後,鶯兒才從屏風後又轉了出來,陪在薛寶釵身邊上氣不接下氣的喘著。
“姑娘,這安京侯也忒可怕了,這氣勢這威壓,在金陵見過的各家家主、知府大人都遠遠不及了。”
薛寶釵略迴過些神,隨口應道:“這是統兵二十萬背城而戰,最後俘虜了北蠻可汗的侯爺,也是當今陛下新朝第一位侯爺,哪是誰家家主、知府這等人可比的。”
“這還是在滄州,若是京城裏,他是得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即便是薛家這等家世,在他眼裏都如同砂礫一般,怕是為他做事的機會都沒有。”
鶯兒卻道:“這不見得吧。方才侯爺說喜歡姑娘,姑娘至少不會缺為侯爺做事的機會吧。”
薛寶釵臉上迅速飛起一片紅霞,扯著鶯兒的手臂,道:“你什麽時候也學會調侃主子了,侯爺的話中,何時說的是喜歡我了?”
薛寶釵哼了一聲,“便是這時來了能耐,方才怎得和隻雛雞一般,就知道縮著頭?”
鶯兒又忙求饒,道:“錯了錯了,姑娘我錯了,再不敢了。”
薛寶釵鬆開了手,望向門外,腦中又迴想起嶽淩方才的話來,“有的時候,你差了一點點勇氣。”
薛寶釵不禁又暗歎一聲。
被嶽淩這一點撥,她也才發覺她自己的問題。做事瞻前顧後,深思熟慮,權衡各方利弊,這也不算是壞事,可等到真要做決斷了,她自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也沒挺身擔當的勇氣。
缺少了這股拚勁,讓她身陷囹圄之中,不得自拔。
“侯爺識人也太準了,他為何如此了解我啊。”
再想起嶽淩能背出冷香丸的藥方,將薛家的隱秘之事都掌握的一清二楚,薛寶釵臉頰就更紅了。
“姑娘,姑娘?”
鶯兒在一旁揮了揮手,於薛寶釵麵前晃動著。
“姑娘,你怎麽了?難道你真看上了侯爺不成?”
薛寶釵眉頭微蹙,道:“侯爺是何等身份?憑借才能,功績日後進封國公都未嚐不可,我薛家才是個沒落皇商,隻有在戶部的虛銜,身份懸殊如此,還怎談看不看上了?”
“你若是再亂說話,我便尋來針線,先給你的嘴縫上。”
鶯兒卻是搖頭歎氣,一副煞有心事的模樣。
沒聽到求饒聲,薛寶釵也是疑惑,“你怎得了?我說的難道不對?”
鶯兒搖頭道:“姑娘說的不錯,但是我以為還是侯爺說的更對。”
薛寶釵:“?”
鶯兒搖頭晃腦,學著嶽淩的動作,道:“姑娘,有時候還是差了那麽一點點勇氣。”
薛寶釵愣了片刻,待反應過來後,立即要拿住鶯兒捶打。
鶯兒忙躲去了屏風裏,藏在了香菱身後,“啊!姑娘,我錯了!再說,這不是我說的啊,這是侯爺說的,你怎能隻打我呢?”
薛寶釵一臉羞憤,“今日我定要好好管教管教你,如若不然,是我也將你驕縱慣了!”
房裏小姑娘們正在鬧著,房外傳來了叩門聲,還有盔甲摩擦發出來的金鐵聲,薛寶釵趕忙收住了手,坦然坐定。
“薛姑娘,侯爺傳令,讓你去當堂指認知府的罪狀。”
原來是嶽淩傳了差使過來,薛寶釵心下舒了一口氣。
片刻後,又察覺出哪裏不對來,薛寶釵愕然重複,“什麽?當堂指認?”
……
清早,
一縷陽光映照在滄州府的街道上,府衙朱紅色的大門也襯得如同血色一般。
兩座石獅子護在大門左右,雕刻得栩栩如生,一隻爪子按在石球上,眼神淩厲地凝視著前方,正有威懾之意。
隨著時間流逝,府衙外的街道上,人也越聚越多,慢慢變得人頭攢動。
原本沒什麽生氣的滄州府,此刻才又熱鬧起來。
隻因為百姓們早被事先告知,在今日要審判近來府裏最重大的案件,幼童走失案,被告自是雲行鏢局的少東家趙顥。
大堂上,“明鏡高懸”的匾額居在正中,知府樸正端坐其下。
樸正一身精致官袍,上繡繁複花紋,與外麵百姓有著鮮明的對比。其頭頂冠帽,麵色肅穆,瞪著一雙濃密的眉毛,隨手翻閱著公文。
麵前一方公案之上,除了筆墨紙硯,一塊驚堂木,簽筒,便是獲取來的罪證,由此樸正也內心安穩,能在欽差大臣到來之前,將府中的亂象先解決了。
若是這案子一直積壓到欽差到來,那如何量刑,可就不是他說了算的了。
樸正觀了眼院外日晷,與身邊師爺道:“時辰差不多了,升堂吧。”
“升堂!”
兩側衙役持著水火棍,有節奏的敲打著地麵,府衙大門洞開,立即湧入了大量的百姓。
樸正拍了下驚堂木,中氣十足道:“近來城中多失童之案,在本官不遺餘力的查證之後,終於發現了雲行鏢局大有問題,今日本官便與各位父老鄉親一個交代!”
雲行鏢局中,不少未參與這趟押鏢的人,也喬裝打扮,混進了衙門門前,此刻看著知府樸正,正是恨得牙癢癢。
“二叔,這就要給少東家定罪了,若是定了個死罪,還如何有轉機了?”
“對啊,二叔,快去找那位大人來吧。那位大人說了,定會幫我們主持公道的。”
姍姍來遲的趙元興,望了眼堂上,也是緊皺起眉頭,道:“好吧,速去人尋那位大人過來。”
堂上,樸正又是重重敲了下驚堂木,“來人!帶罪犯趙顥入堂!”
不多時,兩名衙役左右架著一人來到了正堂。
名喚趙顥的少年,此時身上已帶枷鎖,腳上也有鐐銬,與地石磚上拖出刺耳的聲音。
趙顥披頭散發,看不清麵上表情,隻是身上的牢服還算幹淨,似是在牢中過得並不算差。
見此狀,登時引起了民憤。
百姓在外唿喝道:“便是這等惡人,害了我們的孩子,還審問什麽,直接拖出去砍頭!”
第一更,還有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