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秦王的憾事
紅樓:撿到一隻林黛玉 作者:喜歡喝豆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房中,
林黛玉和秦可卿皆放下了手中的書冊,紫鵑也放下手上的雞毛撣子,雪雁也棄了手裏的吃食,瑞珠寶珠也將要換洗的衣物被褥放在了一旁。
小姑娘們各自放下了手裏的活兒,心中所念也是各不相同。
林黛玉率先問道:“嶽大哥當真要帶我們出去?於京外赴任,我們怕是隻能添亂了。”
外派治理地方,沒個一年半載都不可能迴家的,若是不將林妹妹帶在身邊,嶽淩哪能放心。
“哪有添亂的事,林妹妹是不願陪我出門?”
林黛玉檀口微張,想要說些什麽,但沒再說出聲來,便就垂下了頭。
“嶽大哥去哪,我便跟著去哪,怎會不願?”
嶽淩笑笑道:“好,有林妹妹這句話便足矣。”
再看向周遭的小姑娘,嶽淩繼續道:“今早朝會,陛下委我去滄州府公幹,近幾日便要出發,所以還要你們好好拾掇一下。可卿,寶珠,瑞珠在我離府這段日子好好看顧著府裏,有你們在這我也能稍放些心。”
原本心裏暗道著“不公平,不公平”的瑞珠,如今聽嶽淩這麽說了,便也再沒什麽好抱怨的。
作為老爺的丫鬟,將府裏維護好,也是她該辦的差事。
秦可卿戀戀不舍的望向嶽淩,幾度欲言又止,最終還是道:“那老爺在外,注意安全。”
挽著林黛玉的手,秦可卿道:“林姑娘身子好得多了,但在外也得多加留意。”
林黛玉眸眼閃了閃,輕撫著秦可卿的手,安慰道:“可兒姐姐放心,我不但會照看好自己,還會為可兒姐姐照看好嶽大哥。”
秦可卿被林黛玉調侃的臊了個紅臉,“林姑娘說哪裏的話,怎得就成了為我照看?我不過一個丫頭,林妹妹是為以後府上的大太太照看。”
林黛玉似恍然大悟,輕輕點著頭道:“原來如此,我還隻將可兒姐姐當做嫂子看呢。”
秦可卿愈發羞惱了,忙起身,往房裏趕去,“我……我去幫老爺收拾貼身的衣物,不再與你渾說了。”
聽著林黛玉的話,紫鵑也是微微紅著臉,卻聽身邊的雪雁說道:“紫鵑姐姐,你可知滄州有什麽好吃的?”
紫鵑撇了撇嘴,扯著雪雁的胳膊,道:“還是快來房裏為姑娘拾掇行李吧。”
房中眾女皆忍不住笑了起來。
……
金陵府,薛家大宅,
薛姨媽氣惱的看著眼前這個兒子,恨得牙根直癢癢。
“一天到晚,都沒個正事!家裏亂成了什麽模樣,你竟還敢在外犯起了人命官司!倘若不是你舅舅護著,早該你去大牢裏吃苦頭了!”
廳堂上,薛蟠身著錦袍,其上繡滿了繁複的紋飾,腰間玉帶,頭頂冠飾也皆是流光溢彩。
如此繁重的服飾,與他粗壯的體格相得益彰,一臉橫肉,眉粗眼大,五官雖不精致卻也有幾分憨直之態。臉頰微黑,又多添了幾分粗魯之感。
“不過是一個鄉紳小子,竟也來與我搶女人,也不掂量掂量自己是幾分斤兩,打死了正好幹淨。他無父無母的,打死了又能奈我何?不過也是賠幾兩銀子了事。”
原本薛蟠是想要手下豪奴給馮淵個教訓,卻不想那小子不扛打,挨了一頓拳腳後就重病不起,直接一命嗚唿了。
當時,薛蟠心裏自然是惶惶不安,畢竟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可如今,他沒入牢,也沒受罰,隻賠了幾百兩銀子,這對百萬之富的皇商薛家來說,根本是微不足道。
由此薛蟠自然驕蠻起來了,以為人命也不過如此。
可見是被薛姨媽嬌慣壞了。
“馮淵可恨,那拐子更可恨,一人賣兩家,還來誆騙本大爺的銀子。待我有朝一日尋到他,將他也打死了才好!”
薛姨媽氣得連喘了幾口粗氣,道:“如今新帝登基,宮中正是該到了選秀女的時候,我與家裏的長輩商議了下,這便帶你妹妹入京參選秀女,也是帶你去避避禍。”
“你打死人的事,不能聲張。倘若傳進了京裏,影響了你妹妹的前途,我定然饒不了你!”
一聽自己的事還與妹妹有牽扯,薛蟠便升起了愧疚之心。
他雖是鬥雞走狗,隻愛遊山玩水的紈絝,但對自己的妹妹還是極為上心的,更是家中沒了男丁,隻剩他一個,自也有他的一份擔當了。
薛蟠連連拱手,道起惱來,“娘親說的是,往後我定要低調做人,絕對不為妹妹惹上麻煩。”
“我這便去讓人去京中打點,先買個大宅子給娘親,妹妹暫住。”
聽說要進京,薛蟠也多了幾分興致。
畢竟在金陵地界都玩得膩歪了,能入京嚐嚐不一樣的山水滋味,豈不美哉?
薛姨媽自是不知薛蟠心裏的算盤,舒了口氣,道:“不必,這會兒你姨媽才來了書信,邀我們去榮國府上暫住。”
“我也想過了,府上沒個男丁,定然管教不住你。不如就先讓你的姨爹管教著。”
“啊?”薛蟠苦惱的叫喚了一聲,“我們薛家又不是買不起宅子,何必寄人籬下?”
薛姨媽一橫眼,道:“不去你姨爹那,便去你舅舅那,你選一個吧!”
王子騰管教起來可是嚴格,薛蟠素來懼怕,倘若將他也扔進那軍營裏,那才是沒一天好日子過了。
“好好好,就聽娘親的,去姨爹那。我這便出去收拾行李。”
待薛蟠走後,房後繞出個姑娘來,約莫十二三歲的年紀,生得肌骨瑩潤,杏眼桃腮,一身蔥黃綾棉裙,半新不舊並不覺奢華,寬鬆的裙裝將其娉婷的腰身盡遮,倒令人以為娟好靜秀。
以這般天姿國色的相貌,與薛蟠相比,卻不像一對親兄妹了。
薛寶釵坐來母親身邊,問道:“娘親,兄長他可答應了?”
見到稱心如意的女兒,薛姨媽一改了方才的臉色,拉著薛寶釵的手,笑道:“果然不出你所料,隻要搬出了你舅父來,他自然就同意了。”
薛寶釵點了點頭,“隻是娘親與我,當真管教不住哥哥。總得有個令他害怕的人時刻在身邊才成。”
薛姨媽又與薛寶釵商議道:“你姨母來信,請我們母子三人入京居住,若是下榻在榮國府,你以為如何?”
薛寶釵眉眼低垂,略微思慮了下,道:“若是下榻在榮國府裏,娘親尋姨母說話倒是方便,隻是寄人籬下並不是長法。而且,女兒聽聞賈家後輩的風氣向來不好,後輩無一人成材,隻怕將兄長也帶得更壞了。”
薛姨媽沉吟了一陣,頷首道:“丫頭說的不錯,正中娘親的心坎,你哥哥實在不令人安心,若是有你十分之一懂事,又怎會害得我們東奔西走?”
“哎,此事路上再思慮下。總得先入京,不能讓你哥哥在這邊胡鬧了。”
薛寶釵點了點頭,又往外招了招手。
薛姨媽往門口一望,蹙起了眉頭,“這還沒入門,就招惹了一件禍事,我看是頂頂的災星。相貌雖是不錯,可世上什麽相貌的女子未有?我看還是幹脆打發出去了事。”
門口立了個小丫頭,比薛寶釵稍長的年紀,相貌雖略輸幾分,眸中暗淡無神,隻額前的一點胭脂痣,實在是乖覺討喜,憨態可掬。
薛寶釵起身挽起小丫頭的手,牽來了薛姨媽麵前道:“她也算是個苦命人了,被拐子賣了幾次不說,這遭還牽扯上這等事,自然也再無處可去。若是離開咱這府邸,怕是要落得個慘死街頭的下場。”
“如今事情也已發生了,哥哥也掏了兩迴銀子,不如就先讓她留在府裏做事。”
“當然,不能將他送去哥哥身邊,以哥哥那個性子,還不知做出什麽荒唐事來。”
薛蟠早就到了成婚的年紀,但是因為死了爹一直耽擱了下來。婚前納妾,原本不算什麽大事,但卻因為一門姬妾,而惹得了人命官司,那便是名聲極差的事了。
薛姨媽思慮了下,道:“也好,便就先收在我身邊做事吧。”
薛寶釵忙與小丫頭示意,木訥訥的小丫頭才迴過神來,跪地磕頭道:“香菱謝過主母,日後一定好好做事。”
薛姨媽歎了口氣道:“好了,起來吧。你也是個可憐的,這本不該是你的過錯。同喜,同貴,帶她下去換身幹淨的衣裳。”
入門兩個小丫鬟,行禮應下,“是。”
……
五月十七,登基大典,
太和殿外,羽林軍身著嶄新的甲胄,手持長戈,昂首矗立在四周。
漢白玉石的地麵上,王公貴族,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按品級分班列次站好,神色肅穆的期待著新皇的出現。
暖陽和煦,微風吹得一片旌旗飄揚,在風中獵獵作響。
吉時臨近,鍾鼓齊鳴。
在眾人的矚目之下,秦王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冕旒,在陽光下,似發出了萬丈光彩。
徑直來到殿前,秦王負手而立。
身旁夏守忠,立即開始主持大典進行,宣讀詔書,祭拜蒼天。
秦王環視著滿朝文武,其中卻缺少了一人身影,令他倍感遺憾。
“嶽淩,應該已經快到滄州了吧……”
林黛玉和秦可卿皆放下了手中的書冊,紫鵑也放下手上的雞毛撣子,雪雁也棄了手裏的吃食,瑞珠寶珠也將要換洗的衣物被褥放在了一旁。
小姑娘們各自放下了手裏的活兒,心中所念也是各不相同。
林黛玉率先問道:“嶽大哥當真要帶我們出去?於京外赴任,我們怕是隻能添亂了。”
外派治理地方,沒個一年半載都不可能迴家的,若是不將林妹妹帶在身邊,嶽淩哪能放心。
“哪有添亂的事,林妹妹是不願陪我出門?”
林黛玉檀口微張,想要說些什麽,但沒再說出聲來,便就垂下了頭。
“嶽大哥去哪,我便跟著去哪,怎會不願?”
嶽淩笑笑道:“好,有林妹妹這句話便足矣。”
再看向周遭的小姑娘,嶽淩繼續道:“今早朝會,陛下委我去滄州府公幹,近幾日便要出發,所以還要你們好好拾掇一下。可卿,寶珠,瑞珠在我離府這段日子好好看顧著府裏,有你們在這我也能稍放些心。”
原本心裏暗道著“不公平,不公平”的瑞珠,如今聽嶽淩這麽說了,便也再沒什麽好抱怨的。
作為老爺的丫鬟,將府裏維護好,也是她該辦的差事。
秦可卿戀戀不舍的望向嶽淩,幾度欲言又止,最終還是道:“那老爺在外,注意安全。”
挽著林黛玉的手,秦可卿道:“林姑娘身子好得多了,但在外也得多加留意。”
林黛玉眸眼閃了閃,輕撫著秦可卿的手,安慰道:“可兒姐姐放心,我不但會照看好自己,還會為可兒姐姐照看好嶽大哥。”
秦可卿被林黛玉調侃的臊了個紅臉,“林姑娘說哪裏的話,怎得就成了為我照看?我不過一個丫頭,林妹妹是為以後府上的大太太照看。”
林黛玉似恍然大悟,輕輕點著頭道:“原來如此,我還隻將可兒姐姐當做嫂子看呢。”
秦可卿愈發羞惱了,忙起身,往房裏趕去,“我……我去幫老爺收拾貼身的衣物,不再與你渾說了。”
聽著林黛玉的話,紫鵑也是微微紅著臉,卻聽身邊的雪雁說道:“紫鵑姐姐,你可知滄州有什麽好吃的?”
紫鵑撇了撇嘴,扯著雪雁的胳膊,道:“還是快來房裏為姑娘拾掇行李吧。”
房中眾女皆忍不住笑了起來。
……
金陵府,薛家大宅,
薛姨媽氣惱的看著眼前這個兒子,恨得牙根直癢癢。
“一天到晚,都沒個正事!家裏亂成了什麽模樣,你竟還敢在外犯起了人命官司!倘若不是你舅舅護著,早該你去大牢裏吃苦頭了!”
廳堂上,薛蟠身著錦袍,其上繡滿了繁複的紋飾,腰間玉帶,頭頂冠飾也皆是流光溢彩。
如此繁重的服飾,與他粗壯的體格相得益彰,一臉橫肉,眉粗眼大,五官雖不精致卻也有幾分憨直之態。臉頰微黑,又多添了幾分粗魯之感。
“不過是一個鄉紳小子,竟也來與我搶女人,也不掂量掂量自己是幾分斤兩,打死了正好幹淨。他無父無母的,打死了又能奈我何?不過也是賠幾兩銀子了事。”
原本薛蟠是想要手下豪奴給馮淵個教訓,卻不想那小子不扛打,挨了一頓拳腳後就重病不起,直接一命嗚唿了。
當時,薛蟠心裏自然是惶惶不安,畢竟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可如今,他沒入牢,也沒受罰,隻賠了幾百兩銀子,這對百萬之富的皇商薛家來說,根本是微不足道。
由此薛蟠自然驕蠻起來了,以為人命也不過如此。
可見是被薛姨媽嬌慣壞了。
“馮淵可恨,那拐子更可恨,一人賣兩家,還來誆騙本大爺的銀子。待我有朝一日尋到他,將他也打死了才好!”
薛姨媽氣得連喘了幾口粗氣,道:“如今新帝登基,宮中正是該到了選秀女的時候,我與家裏的長輩商議了下,這便帶你妹妹入京參選秀女,也是帶你去避避禍。”
“你打死人的事,不能聲張。倘若傳進了京裏,影響了你妹妹的前途,我定然饒不了你!”
一聽自己的事還與妹妹有牽扯,薛蟠便升起了愧疚之心。
他雖是鬥雞走狗,隻愛遊山玩水的紈絝,但對自己的妹妹還是極為上心的,更是家中沒了男丁,隻剩他一個,自也有他的一份擔當了。
薛蟠連連拱手,道起惱來,“娘親說的是,往後我定要低調做人,絕對不為妹妹惹上麻煩。”
“我這便去讓人去京中打點,先買個大宅子給娘親,妹妹暫住。”
聽說要進京,薛蟠也多了幾分興致。
畢竟在金陵地界都玩得膩歪了,能入京嚐嚐不一樣的山水滋味,豈不美哉?
薛姨媽自是不知薛蟠心裏的算盤,舒了口氣,道:“不必,這會兒你姨媽才來了書信,邀我們去榮國府上暫住。”
“我也想過了,府上沒個男丁,定然管教不住你。不如就先讓你的姨爹管教著。”
“啊?”薛蟠苦惱的叫喚了一聲,“我們薛家又不是買不起宅子,何必寄人籬下?”
薛姨媽一橫眼,道:“不去你姨爹那,便去你舅舅那,你選一個吧!”
王子騰管教起來可是嚴格,薛蟠素來懼怕,倘若將他也扔進那軍營裏,那才是沒一天好日子過了。
“好好好,就聽娘親的,去姨爹那。我這便出去收拾行李。”
待薛蟠走後,房後繞出個姑娘來,約莫十二三歲的年紀,生得肌骨瑩潤,杏眼桃腮,一身蔥黃綾棉裙,半新不舊並不覺奢華,寬鬆的裙裝將其娉婷的腰身盡遮,倒令人以為娟好靜秀。
以這般天姿國色的相貌,與薛蟠相比,卻不像一對親兄妹了。
薛寶釵坐來母親身邊,問道:“娘親,兄長他可答應了?”
見到稱心如意的女兒,薛姨媽一改了方才的臉色,拉著薛寶釵的手,笑道:“果然不出你所料,隻要搬出了你舅父來,他自然就同意了。”
薛寶釵點了點頭,“隻是娘親與我,當真管教不住哥哥。總得有個令他害怕的人時刻在身邊才成。”
薛姨媽又與薛寶釵商議道:“你姨母來信,請我們母子三人入京居住,若是下榻在榮國府,你以為如何?”
薛寶釵眉眼低垂,略微思慮了下,道:“若是下榻在榮國府裏,娘親尋姨母說話倒是方便,隻是寄人籬下並不是長法。而且,女兒聽聞賈家後輩的風氣向來不好,後輩無一人成材,隻怕將兄長也帶得更壞了。”
薛姨媽沉吟了一陣,頷首道:“丫頭說的不錯,正中娘親的心坎,你哥哥實在不令人安心,若是有你十分之一懂事,又怎會害得我們東奔西走?”
“哎,此事路上再思慮下。總得先入京,不能讓你哥哥在這邊胡鬧了。”
薛寶釵點了點頭,又往外招了招手。
薛姨媽往門口一望,蹙起了眉頭,“這還沒入門,就招惹了一件禍事,我看是頂頂的災星。相貌雖是不錯,可世上什麽相貌的女子未有?我看還是幹脆打發出去了事。”
門口立了個小丫頭,比薛寶釵稍長的年紀,相貌雖略輸幾分,眸中暗淡無神,隻額前的一點胭脂痣,實在是乖覺討喜,憨態可掬。
薛寶釵起身挽起小丫頭的手,牽來了薛姨媽麵前道:“她也算是個苦命人了,被拐子賣了幾次不說,這遭還牽扯上這等事,自然也再無處可去。若是離開咱這府邸,怕是要落得個慘死街頭的下場。”
“如今事情也已發生了,哥哥也掏了兩迴銀子,不如就先讓她留在府裏做事。”
“當然,不能將他送去哥哥身邊,以哥哥那個性子,還不知做出什麽荒唐事來。”
薛蟠早就到了成婚的年紀,但是因為死了爹一直耽擱了下來。婚前納妾,原本不算什麽大事,但卻因為一門姬妾,而惹得了人命官司,那便是名聲極差的事了。
薛姨媽思慮了下,道:“也好,便就先收在我身邊做事吧。”
薛寶釵忙與小丫頭示意,木訥訥的小丫頭才迴過神來,跪地磕頭道:“香菱謝過主母,日後一定好好做事。”
薛姨媽歎了口氣道:“好了,起來吧。你也是個可憐的,這本不該是你的過錯。同喜,同貴,帶她下去換身幹淨的衣裳。”
入門兩個小丫鬟,行禮應下,“是。”
……
五月十七,登基大典,
太和殿外,羽林軍身著嶄新的甲胄,手持長戈,昂首矗立在四周。
漢白玉石的地麵上,王公貴族,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按品級分班列次站好,神色肅穆的期待著新皇的出現。
暖陽和煦,微風吹得一片旌旗飄揚,在風中獵獵作響。
吉時臨近,鍾鼓齊鳴。
在眾人的矚目之下,秦王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冕旒,在陽光下,似發出了萬丈光彩。
徑直來到殿前,秦王負手而立。
身旁夏守忠,立即開始主持大典進行,宣讀詔書,祭拜蒼天。
秦王環視著滿朝文武,其中卻缺少了一人身影,令他倍感遺憾。
“嶽淩,應該已經快到滄州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