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小王爺梁塵把徽州陸軍都督大公子魏文龍打成重傷的消息像一陣風似的吹遍了東林郡大大小小街巷。
老人嚴嵩甫剛聽到這則消息,就連忙跑去梁塵所住的青霖院。
嚴嵩甫剛跑進院門,連行禮都沒顧得上,一把扶住梁塵,擔憂萬分道:“小王爺,您沒傷著哪兒吧?”
梁塵笑了笑,“ 放心吧嚴叔,那小子沒那麽大本事。”
老人仍憂心忡忡,又確認一遍小王爺的確沒有受傷之後才堪堪鬆了口氣。
嚴嵩甫悶哼一聲,沉聲道:“ 小王爺放心,老朽即刻動身前往步軍都督府!”
梁塵搖了搖頭,拉著老人坐下,語重心長道:“嚴叔如今身上又沒個一官半職的,犯不上為了我跟魏泉這等人交惡。
嚴嵩甫語氣不容置否,“ 老朽就算拚上這條命,也不能讓小王爺在徽州受了委屈!”
梁塵拍了拍老人肩頭安慰道:“ 嚴叔言重了,再者說了,我也沒受什麽委屈。”
嚴嵩甫吹胡子瞪眼道:“都有人敢在小王爺跟前尋釁了,這還不算委屈?!”
梁塵忍俊不禁道:“有人尋釁不假,但我把他打成半殘也是真的。”
嚴嵩甫捶胸頓足道:“那是小王爺本事大,老朽慚愧,慚愧啊!”
梁塵笑道:“ 嚴叔你要這麽說,那我在婉兒麵前可就真是抬不起頭了。”
嚴嵩甫歎了口氣,“唉,昨日那事兒,說到底還是王爺替婉兒出頭才惹上的禍端,這讓老朽心裏怎麽過的去啊?”
梁塵平淡道:“一個魏泉而已,算不上什麽禍端,難纏的是他背後的李淮。”
嚴嵩甫眉頭微皺,思索片刻後緩緩說道:“ 小王爺所言不虛,琅琊王李淮勢力在徽州盤根錯節,絕不是能輕易撼動的大樹。”
“ 魏泉之所以能坐到今天這個位子,手握兵權,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跟對了李淮這個主子。不僅如此,就連他的兒子魏文龍也一樣,唯琅琊王獨子馬首是瞻。”
梁塵冷笑一聲,“ 果真如我所料,這爺倆兒都是狗腿子。”
嚴嵩甫猶豫片刻,試探性問道:“ 小王爺是想借魏家的手,引琅琊王入局?”
梁塵挑了挑眉毛,嘖嘖道:“ 就是不知這條大魚能否咬鉤。”
————
常安城,梁衍進京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被當今天子召見,而是被安排在了京城內的一處閑置王侯府邸內。
按理說,藩王入京,朝中那些在仕途上鬱鬱不得其誌的官員應該絞盡腦汁想法前來示好才對。要知道,當今天子為何偏偏下令“朝中三品及以上官吏不得與王公親貴私下交涉?”
這個“三品及以上”裏麵可藏著大學問了。
三品官階以下,你空有滿腔熱血有個屁用,要沒點兒投機取巧的本事,怎麽從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功名場冒出頭來?
退一萬步來講,你即便真的才華橫溢,有治政之能,也得讓有能耐提拔你的人睜眼瞧見吧。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你除了不擇手段向上攀爬,還有其他選擇?
至於那些達官顯貴的“三品及以上”的朝中大員,為何禁止他們與藩王私下往來?其實想也知道,既然已經坐到了這個位子,手握不小權柄,皇帝又豈會容你生出二心?
近年來,每逢藩王入京,在京的年輕仕子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往上湊。這些人其中,不乏許多稷下學宮士子、以及國子監太學生。
可到了靖北王梁衍這邊兒,卻是一人也不曾前來。
原因其實十分明了,靖北王與其它藩王不同,乃異姓王,不屬於李家天子一脈。加上老皇帝重病,已許久沒有上朝,目前讓太子代領國政。
但近些年,這名年輕太子對靖北王府的態度卻是十分模糊,令人琢磨不透。
所以這些局外人,為了改朝換代以後自己仕途不受影響,就沒有冒風險給靖北王這邊兒遞上投名狀。
京城內,梁衍難得清閑,便帶上這次跟隨自己前來的孫銘與納蘭懿出門去往一處城中鬧市內的餛飩鋪子。
能與燕雲八將之一的“畢月烏”孫銘共同跟隨靖北王梁衍入京,可見這位名叫納蘭懿的中年男子一定不是什麽尋常人物。
納蘭懿是王府大管家,納蘭弘的胞弟,是梁衍為數不多的貼身護衛之一。
天下用刀之人不計其數,除去以一記左手刀“汝貞”超凡入聖的石宗憲位居榜首,緊接著就是腰佩樸刀的納蘭懿。
納蘭家乃武學世家,早年香火鼎盛,門中弟子多達數千,老家主曾位列當年春秋武評前五,聲名赫赫。
但偌大的納蘭世家,卻僅有一人可稱作老家主的衣缽傳人,此人便是天資異稟的納蘭懿。
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如此鼎盛世家,竟在幾十年前的一場變故中被人屠盡滿門。
如若不是納蘭弘與最小的弟弟納蘭懿當時遠遊在外,納蘭世家恐怕就真在這世間蕩然無存了。
地處鬧市內的這間餛飩鋪子老板,是早年流散在大秦的春秋遺民,當年為了討個生計,自學了這麽一門手藝,因為鋪子所處地段不錯,生意也還算興隆,至少養家糊口不成問題。
梁衍一身富家翁裝扮,帶著兩位貼身扈從坐到了靠裏貼近牆角的座位。
要了三大碗餛飩之後,孫銘率先開口:“啟稟大將軍,琅琊王李淮,淮西王李毅,應天王李襄,以及蜀王李厚翰都已入京了。”
梁衍問道:“ 李煬與李虔那倆老小子沒來?”
孫銘點點頭,“ 河南王與廣陵王這次均以身體抱恙為由,婉拒了入京。”
梁衍淡淡一笑,“ 也難怪,畢竟這倆人在當年的奪嫡戰中雙雙敗於實力稍弱的李渠之手,要說心裏沒點兒芥蒂,也不可能。”
一旁無所事事的納蘭懿好奇道:“ 可王爺,那廣陵王與皇帝不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嗎?”
梁衍平淡道:“ 生在帝王家,哪還會記得什麽兄弟之情。”
君王,一朝登基,六親情絕。
皇帝,皇者寡也,帝者孤也。
這時,上了年紀的鋪子老板終於將三大碗熱氣騰騰的餛飩端上了桌。
納蘭懿看著餡大皮薄的鮮美餛飩,食欲大振,立馬端起碗大口吃了起來。
梁衍端起碗喝了口熱湯,笑道:“ 還是這麽個味,一點兒也沒變。”
這時,一旁騰出手的老板聞言訝異道:“ 哦?客官瞧著麵生,不像京城人,難不成是以前來過?”
梁衍點了點頭,感慨道:“ 二十多年了,上次來還是跟芷兒一起。”
孫銘與納蘭懿聞言,皆放下手中筷子,默不作聲。
鋪子老板又看了看梁衍,片刻後恍然大悟道:“ 客官上次來,身邊可是跟著一位容貌絕美的白衣女子?!”
梁衍柔聲道:“ 那是我夫人。”
鋪子老板讚歎道:“ 想來也是,能與客官這等豪邁之人般配的,恐怕也隻有令正了。”
鋪子老板又問道:“ 敢問客官,令正這次…”
梁衍平靜道:“ 生了場大病,走了。”
鋪子老板大驚,連忙掌嘴,“ 哎呦,是老頭子我說錯話了,實在對不住啊客官。”
梁衍擺了擺手,示意無妨。
又吃了幾小口餛飩之後,梁衍站起身,示意納蘭懿結賬。
鋪子老板見狀跑過來,連忙將納蘭懿的手推迴去,說什麽也不願收錢。
最終,在老人近乎執拗的堅持下,梁衍隻好說下迴一並算上。
迴去的路上,梁衍望向道路旁所植枇杷樹,駐足良久。
王妃白芷去世那年,梁衍曾親自在陵墓庭院附近種滿了枇杷。
不知不知覺,已經過去十年了,當初的埋在土壤裏的枇杷種子,如今已經長成亭亭如蓋的大樹,結出盛果。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老人嚴嵩甫剛聽到這則消息,就連忙跑去梁塵所住的青霖院。
嚴嵩甫剛跑進院門,連行禮都沒顧得上,一把扶住梁塵,擔憂萬分道:“小王爺,您沒傷著哪兒吧?”
梁塵笑了笑,“ 放心吧嚴叔,那小子沒那麽大本事。”
老人仍憂心忡忡,又確認一遍小王爺的確沒有受傷之後才堪堪鬆了口氣。
嚴嵩甫悶哼一聲,沉聲道:“ 小王爺放心,老朽即刻動身前往步軍都督府!”
梁塵搖了搖頭,拉著老人坐下,語重心長道:“嚴叔如今身上又沒個一官半職的,犯不上為了我跟魏泉這等人交惡。
嚴嵩甫語氣不容置否,“ 老朽就算拚上這條命,也不能讓小王爺在徽州受了委屈!”
梁塵拍了拍老人肩頭安慰道:“ 嚴叔言重了,再者說了,我也沒受什麽委屈。”
嚴嵩甫吹胡子瞪眼道:“都有人敢在小王爺跟前尋釁了,這還不算委屈?!”
梁塵忍俊不禁道:“有人尋釁不假,但我把他打成半殘也是真的。”
嚴嵩甫捶胸頓足道:“那是小王爺本事大,老朽慚愧,慚愧啊!”
梁塵笑道:“ 嚴叔你要這麽說,那我在婉兒麵前可就真是抬不起頭了。”
嚴嵩甫歎了口氣,“唉,昨日那事兒,說到底還是王爺替婉兒出頭才惹上的禍端,這讓老朽心裏怎麽過的去啊?”
梁塵平淡道:“一個魏泉而已,算不上什麽禍端,難纏的是他背後的李淮。”
嚴嵩甫眉頭微皺,思索片刻後緩緩說道:“ 小王爺所言不虛,琅琊王李淮勢力在徽州盤根錯節,絕不是能輕易撼動的大樹。”
“ 魏泉之所以能坐到今天這個位子,手握兵權,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跟對了李淮這個主子。不僅如此,就連他的兒子魏文龍也一樣,唯琅琊王獨子馬首是瞻。”
梁塵冷笑一聲,“ 果真如我所料,這爺倆兒都是狗腿子。”
嚴嵩甫猶豫片刻,試探性問道:“ 小王爺是想借魏家的手,引琅琊王入局?”
梁塵挑了挑眉毛,嘖嘖道:“ 就是不知這條大魚能否咬鉤。”
————
常安城,梁衍進京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被當今天子召見,而是被安排在了京城內的一處閑置王侯府邸內。
按理說,藩王入京,朝中那些在仕途上鬱鬱不得其誌的官員應該絞盡腦汁想法前來示好才對。要知道,當今天子為何偏偏下令“朝中三品及以上官吏不得與王公親貴私下交涉?”
這個“三品及以上”裏麵可藏著大學問了。
三品官階以下,你空有滿腔熱血有個屁用,要沒點兒投機取巧的本事,怎麽從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功名場冒出頭來?
退一萬步來講,你即便真的才華橫溢,有治政之能,也得讓有能耐提拔你的人睜眼瞧見吧。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你除了不擇手段向上攀爬,還有其他選擇?
至於那些達官顯貴的“三品及以上”的朝中大員,為何禁止他們與藩王私下往來?其實想也知道,既然已經坐到了這個位子,手握不小權柄,皇帝又豈會容你生出二心?
近年來,每逢藩王入京,在京的年輕仕子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往上湊。這些人其中,不乏許多稷下學宮士子、以及國子監太學生。
可到了靖北王梁衍這邊兒,卻是一人也不曾前來。
原因其實十分明了,靖北王與其它藩王不同,乃異姓王,不屬於李家天子一脈。加上老皇帝重病,已許久沒有上朝,目前讓太子代領國政。
但近些年,這名年輕太子對靖北王府的態度卻是十分模糊,令人琢磨不透。
所以這些局外人,為了改朝換代以後自己仕途不受影響,就沒有冒風險給靖北王這邊兒遞上投名狀。
京城內,梁衍難得清閑,便帶上這次跟隨自己前來的孫銘與納蘭懿出門去往一處城中鬧市內的餛飩鋪子。
能與燕雲八將之一的“畢月烏”孫銘共同跟隨靖北王梁衍入京,可見這位名叫納蘭懿的中年男子一定不是什麽尋常人物。
納蘭懿是王府大管家,納蘭弘的胞弟,是梁衍為數不多的貼身護衛之一。
天下用刀之人不計其數,除去以一記左手刀“汝貞”超凡入聖的石宗憲位居榜首,緊接著就是腰佩樸刀的納蘭懿。
納蘭家乃武學世家,早年香火鼎盛,門中弟子多達數千,老家主曾位列當年春秋武評前五,聲名赫赫。
但偌大的納蘭世家,卻僅有一人可稱作老家主的衣缽傳人,此人便是天資異稟的納蘭懿。
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如此鼎盛世家,竟在幾十年前的一場變故中被人屠盡滿門。
如若不是納蘭弘與最小的弟弟納蘭懿當時遠遊在外,納蘭世家恐怕就真在這世間蕩然無存了。
地處鬧市內的這間餛飩鋪子老板,是早年流散在大秦的春秋遺民,當年為了討個生計,自學了這麽一門手藝,因為鋪子所處地段不錯,生意也還算興隆,至少養家糊口不成問題。
梁衍一身富家翁裝扮,帶著兩位貼身扈從坐到了靠裏貼近牆角的座位。
要了三大碗餛飩之後,孫銘率先開口:“啟稟大將軍,琅琊王李淮,淮西王李毅,應天王李襄,以及蜀王李厚翰都已入京了。”
梁衍問道:“ 李煬與李虔那倆老小子沒來?”
孫銘點點頭,“ 河南王與廣陵王這次均以身體抱恙為由,婉拒了入京。”
梁衍淡淡一笑,“ 也難怪,畢竟這倆人在當年的奪嫡戰中雙雙敗於實力稍弱的李渠之手,要說心裏沒點兒芥蒂,也不可能。”
一旁無所事事的納蘭懿好奇道:“ 可王爺,那廣陵王與皇帝不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嗎?”
梁衍平淡道:“ 生在帝王家,哪還會記得什麽兄弟之情。”
君王,一朝登基,六親情絕。
皇帝,皇者寡也,帝者孤也。
這時,上了年紀的鋪子老板終於將三大碗熱氣騰騰的餛飩端上了桌。
納蘭懿看著餡大皮薄的鮮美餛飩,食欲大振,立馬端起碗大口吃了起來。
梁衍端起碗喝了口熱湯,笑道:“ 還是這麽個味,一點兒也沒變。”
這時,一旁騰出手的老板聞言訝異道:“ 哦?客官瞧著麵生,不像京城人,難不成是以前來過?”
梁衍點了點頭,感慨道:“ 二十多年了,上次來還是跟芷兒一起。”
孫銘與納蘭懿聞言,皆放下手中筷子,默不作聲。
鋪子老板又看了看梁衍,片刻後恍然大悟道:“ 客官上次來,身邊可是跟著一位容貌絕美的白衣女子?!”
梁衍柔聲道:“ 那是我夫人。”
鋪子老板讚歎道:“ 想來也是,能與客官這等豪邁之人般配的,恐怕也隻有令正了。”
鋪子老板又問道:“ 敢問客官,令正這次…”
梁衍平靜道:“ 生了場大病,走了。”
鋪子老板大驚,連忙掌嘴,“ 哎呦,是老頭子我說錯話了,實在對不住啊客官。”
梁衍擺了擺手,示意無妨。
又吃了幾小口餛飩之後,梁衍站起身,示意納蘭懿結賬。
鋪子老板見狀跑過來,連忙將納蘭懿的手推迴去,說什麽也不願收錢。
最終,在老人近乎執拗的堅持下,梁衍隻好說下迴一並算上。
迴去的路上,梁衍望向道路旁所植枇杷樹,駐足良久。
王妃白芷去世那年,梁衍曾親自在陵墓庭院附近種滿了枇杷。
不知不知覺,已經過去十年了,當初的埋在土壤裏的枇杷種子,如今已經長成亭亭如蓋的大樹,結出盛果。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