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王朝,永和十八年,農曆冬月二十,萬事皆宜。靖北王梁衍與世子梁澈,世子妃公孫雪,小王爺梁塵於寅時二刻左右動身,前往北境滄州地界的太行山。
除去四人和千餘鐵騎,此去太行山,隨行者還有兩位軍中將領,一位嶽岩,另有一名,則是如今的燕雲八將之首,以霸王槍法聞名於天下的“角木蛟”辛右安。
八位肱骨之將,如今各司其職。如果說嶽岩是靖北王府中暗地裏行走在陰詭地獄的惡鬼,那辛右安便是梁衍擺在明麵上用來震懾四方的陸地蛟龍。
當年大秦國力正值鼎峰,坐擁天下權勝之力,六閣首輔蘇儀親自動身, 遊列中原,以一根三寸不爛之舌挑起各國之間的戰火紛爭。
春秋亂戰二十年之間,蘇儀曾向大秦國君獻上三策。
一: “先定中原,再奪天下。”
二,“ 收梁衍為義子,挾此人家眷圈於皇城以用之。”
三,“集中兵力剿滅後梁之後,將大秦鐵騎分為兩條戰線一齊向東西兩路推進,任命梁衍和辛右安,兩人分別統領一條戰線,由梁衍主攻西晉,辛右安則帶兵去往東海。”
東海不比當年的西晉,國力對比大秦,雖略顯不足,但此地背靠長江天塹,也絕對算不上塊好啃得骨頭。
尤其大秦鐵騎擅長於馬背上作戰,對於水戰方麵,自然遠遜於名揚天下的東海水軍。
但即便如此,大秦滅國東海,也隻是僅僅花了兩年半光陰而已,足以可見辛右安的領兵得當之處。
秦軍大破潼穀關後,之所以推進的如此順利,有不少原因都得歸功於辛右安能夠過早帶兵馳援西線戰場。
大秦問鼎中原以後,辛右安作為梁衍之下的頭號定國功臣,尤其正值壯年。秦帝本來也想封他為異姓王,賞賜三州封地,況且這三州疆域與梁衍受封的北境四州大不相同,乃是貨真價實的富饒之地,隻不過最後出於各種因素,被辛右安婉拒。
太行山門前,梁衍一家子率先下馬,然後所有人紛紛卸甲下馬。
辛右安與嶽岩帶領身後千餘騎與大將軍一行人拉開一段距離,不敢逾矩。
嶽岩抬頭望向高聳入雲的山峰,伸手隨意撥去灑落在頭頂的雪花,朝身旁脫去甲胄隻剩一襲青衣的高大男子打趣道:“老辛,你也別嫌我囉嗦,都打光棍兒那麽多年了,也不怕兄弟幾個笑話,正巧前段時間我府裏來了批江南道那邊兒送過來的水靈小娘子,要不迴去給你挑幾個?”
辛右安不像嶽岩這般惡貫滿盈,作為北境龍驤軍中地位可以與世子梁澈比肩的當世名將,此生為數不多的嗜好竟然隻是收藏青釉,此等怪異行徑讓人不禁猜想,這位“燕雲八將之首”整日身著一襲青衣,會不會也是因為喜愛釉瓷的緣故。
辛右安瞥了眼這位身材臃腫,少說也得有兩百來斤的袍澤,輕描淡寫地說了句,“你用過的老子嫌髒。”
嶽岩也不惱,反而笑嗬嗬地說道:“記得上次來這兒,咱們兄弟幾個還宰了隻不長眼的黑瞎子,驢草的,那玩意兒的腦袋可比人腦袋難割多了。”
辛右安點了點頭,“好些年沒去過了,等到下年清明,咱倆一起去敬杯酒。”
嶽岩語氣平靜道:“人去了就行,隻有活人能喝到的玩意兒,敬個屁。”
然後,這名天生兇相的麵惡男子,自言自語道:“記得那一年,也下了好大的雪。”
辛右安看了一眼山頂方向,有感而發,“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正午時分,隊伍終於攀至山頂,王府大管家納蘭弘早已在此處等候多時。
山頂建有一座恢弘寺廟,供奉一尊女媧像,因已逝的王妃白芷生前素愛來此祭拜,所以在白芷去世以後,梁衍不僅命人將整座廟宇重新翻修了一遍,又在主殿旁邊加蓋了一所偏殿,其中放置了一尊由北境百位名匠精心雕刻的王妃像。
一切準備就緒,梁衍父子緩步登上台階。
兩人站定之後,梁塵麵色堅毅地望向前方。
“行冠禮!”
王府大管家納蘭弘雙手疊放於胸前,聲如洪鍾。
梁衍身穿蟒袍,率先走向廟內的那座新建雄偉高台,轉過身,緩緩說道:“我兒梁塵及冠之禮,上不拜天地,下不拜鬼神。”
此言一出,太行山頂,陰雲密布,悶雷作響,狂風夾雜著飛雪,撲麵襲來。
老人冷哼一聲,重重跺地。
由世子梁澈率先抽刀,接著是辛右安,嶽岩,再然後是隨行千餘鐵騎,人人抽出鞘中長刀,麵容剛毅,直指蒼穹。
“易服!”
一旁也早早跟著納蘭弘來此等候的花鴛機聞言,緩步上於高台,雙膝跪地,將玉服呈於海棠院大丫頭九歌,由她替小王爺梁塵更衣束帶。
二人做好分內事之後,便退至台下。
梁塵身著白玉華服,麵容肅穆,雙手齊眉,緩緩下拜,一拜父,二拜母,三拜兄嫂。
“加冠!”
此言一出,早已準備好的三支冠冕由九歌依次遞上。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誌,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
“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
梁衍從九歌手中接過冠冕,彎腰親手為梁塵佩戴。
大秦雖起於隴西,但曆經春秋一戰之後,國人習俗早已與中原正統無異。
第一冠,為治人之冠,加冕之後便可入仕為官。
第二冠, 乃是諸侯大夫之冠,代有兵事田獵之權,加冕之後可入駐軍營,執掌兵權。
第三冠,名為爵牟之冠,由已逝王妃生前親手縫製,授予宗廟祭祀之權。
梁塵接過第三隻冠冕,小心翼翼佩戴。然後轉過身,朝那尊王妃像的方向緩緩跪拜。
雪勢漸小,此時太行山上空陰雲竟被一束日光撕裂,零星雪花被日頭映射,如無數金精緩緩灑落在梁塵四周。
納蘭弘望向此時的梁塵,這個也算自己看著長大的小王爺,眼角已是溢出絲絲淚光,但仍豪氣幹雲, “禮成!”
老人在說完這句話之後,用出全身僅剩的氣力,撲通跪地!
以九歌,綠竹二人為首,海棠院內有資格來此的丫鬟也紛紛跪地。
隨行千餘鐵騎,也以辛右安,嶽岩為首,駐刀跪地。
梁衍扶起兒子,欣慰地笑了笑,“老閣主昨日派人飛鴿傳信,賜了你一個表字。”
梁塵,字錦華。
錦時築夢,且待芳華。
梁塵笑道:“還真是小瞧老閣主了,沒想到這老頭兒肚裏還是有幾兩墨水的。”
老人拍了拍梁塵肩膀,然後看向自己的兩個兒子,輕聲道,“我的兩個兒子,如今都長大了。”
“爹老了,以後有些道理,得你們倆替爹去講咯。”
說完這句話之後,老人轉移視線,眺望遠方。
記得以前翻過一本書,名字已經記不清了,不過上麵有兩句話自己倒是頗為中意。
三十年戎馬,鴻業說與山鬼聽。
千秋萬代名,不過是寂寞身後事。
除去四人和千餘鐵騎,此去太行山,隨行者還有兩位軍中將領,一位嶽岩,另有一名,則是如今的燕雲八將之首,以霸王槍法聞名於天下的“角木蛟”辛右安。
八位肱骨之將,如今各司其職。如果說嶽岩是靖北王府中暗地裏行走在陰詭地獄的惡鬼,那辛右安便是梁衍擺在明麵上用來震懾四方的陸地蛟龍。
當年大秦國力正值鼎峰,坐擁天下權勝之力,六閣首輔蘇儀親自動身, 遊列中原,以一根三寸不爛之舌挑起各國之間的戰火紛爭。
春秋亂戰二十年之間,蘇儀曾向大秦國君獻上三策。
一: “先定中原,再奪天下。”
二,“ 收梁衍為義子,挾此人家眷圈於皇城以用之。”
三,“集中兵力剿滅後梁之後,將大秦鐵騎分為兩條戰線一齊向東西兩路推進,任命梁衍和辛右安,兩人分別統領一條戰線,由梁衍主攻西晉,辛右安則帶兵去往東海。”
東海不比當年的西晉,國力對比大秦,雖略顯不足,但此地背靠長江天塹,也絕對算不上塊好啃得骨頭。
尤其大秦鐵騎擅長於馬背上作戰,對於水戰方麵,自然遠遜於名揚天下的東海水軍。
但即便如此,大秦滅國東海,也隻是僅僅花了兩年半光陰而已,足以可見辛右安的領兵得當之處。
秦軍大破潼穀關後,之所以推進的如此順利,有不少原因都得歸功於辛右安能夠過早帶兵馳援西線戰場。
大秦問鼎中原以後,辛右安作為梁衍之下的頭號定國功臣,尤其正值壯年。秦帝本來也想封他為異姓王,賞賜三州封地,況且這三州疆域與梁衍受封的北境四州大不相同,乃是貨真價實的富饒之地,隻不過最後出於各種因素,被辛右安婉拒。
太行山門前,梁衍一家子率先下馬,然後所有人紛紛卸甲下馬。
辛右安與嶽岩帶領身後千餘騎與大將軍一行人拉開一段距離,不敢逾矩。
嶽岩抬頭望向高聳入雲的山峰,伸手隨意撥去灑落在頭頂的雪花,朝身旁脫去甲胄隻剩一襲青衣的高大男子打趣道:“老辛,你也別嫌我囉嗦,都打光棍兒那麽多年了,也不怕兄弟幾個笑話,正巧前段時間我府裏來了批江南道那邊兒送過來的水靈小娘子,要不迴去給你挑幾個?”
辛右安不像嶽岩這般惡貫滿盈,作為北境龍驤軍中地位可以與世子梁澈比肩的當世名將,此生為數不多的嗜好竟然隻是收藏青釉,此等怪異行徑讓人不禁猜想,這位“燕雲八將之首”整日身著一襲青衣,會不會也是因為喜愛釉瓷的緣故。
辛右安瞥了眼這位身材臃腫,少說也得有兩百來斤的袍澤,輕描淡寫地說了句,“你用過的老子嫌髒。”
嶽岩也不惱,反而笑嗬嗬地說道:“記得上次來這兒,咱們兄弟幾個還宰了隻不長眼的黑瞎子,驢草的,那玩意兒的腦袋可比人腦袋難割多了。”
辛右安點了點頭,“好些年沒去過了,等到下年清明,咱倆一起去敬杯酒。”
嶽岩語氣平靜道:“人去了就行,隻有活人能喝到的玩意兒,敬個屁。”
然後,這名天生兇相的麵惡男子,自言自語道:“記得那一年,也下了好大的雪。”
辛右安看了一眼山頂方向,有感而發,“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正午時分,隊伍終於攀至山頂,王府大管家納蘭弘早已在此處等候多時。
山頂建有一座恢弘寺廟,供奉一尊女媧像,因已逝的王妃白芷生前素愛來此祭拜,所以在白芷去世以後,梁衍不僅命人將整座廟宇重新翻修了一遍,又在主殿旁邊加蓋了一所偏殿,其中放置了一尊由北境百位名匠精心雕刻的王妃像。
一切準備就緒,梁衍父子緩步登上台階。
兩人站定之後,梁塵麵色堅毅地望向前方。
“行冠禮!”
王府大管家納蘭弘雙手疊放於胸前,聲如洪鍾。
梁衍身穿蟒袍,率先走向廟內的那座新建雄偉高台,轉過身,緩緩說道:“我兒梁塵及冠之禮,上不拜天地,下不拜鬼神。”
此言一出,太行山頂,陰雲密布,悶雷作響,狂風夾雜著飛雪,撲麵襲來。
老人冷哼一聲,重重跺地。
由世子梁澈率先抽刀,接著是辛右安,嶽岩,再然後是隨行千餘鐵騎,人人抽出鞘中長刀,麵容剛毅,直指蒼穹。
“易服!”
一旁也早早跟著納蘭弘來此等候的花鴛機聞言,緩步上於高台,雙膝跪地,將玉服呈於海棠院大丫頭九歌,由她替小王爺梁塵更衣束帶。
二人做好分內事之後,便退至台下。
梁塵身著白玉華服,麵容肅穆,雙手齊眉,緩緩下拜,一拜父,二拜母,三拜兄嫂。
“加冠!”
此言一出,早已準備好的三支冠冕由九歌依次遞上。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誌,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
“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
梁衍從九歌手中接過冠冕,彎腰親手為梁塵佩戴。
大秦雖起於隴西,但曆經春秋一戰之後,國人習俗早已與中原正統無異。
第一冠,為治人之冠,加冕之後便可入仕為官。
第二冠, 乃是諸侯大夫之冠,代有兵事田獵之權,加冕之後可入駐軍營,執掌兵權。
第三冠,名為爵牟之冠,由已逝王妃生前親手縫製,授予宗廟祭祀之權。
梁塵接過第三隻冠冕,小心翼翼佩戴。然後轉過身,朝那尊王妃像的方向緩緩跪拜。
雪勢漸小,此時太行山上空陰雲竟被一束日光撕裂,零星雪花被日頭映射,如無數金精緩緩灑落在梁塵四周。
納蘭弘望向此時的梁塵,這個也算自己看著長大的小王爺,眼角已是溢出絲絲淚光,但仍豪氣幹雲, “禮成!”
老人在說完這句話之後,用出全身僅剩的氣力,撲通跪地!
以九歌,綠竹二人為首,海棠院內有資格來此的丫鬟也紛紛跪地。
隨行千餘鐵騎,也以辛右安,嶽岩為首,駐刀跪地。
梁衍扶起兒子,欣慰地笑了笑,“老閣主昨日派人飛鴿傳信,賜了你一個表字。”
梁塵,字錦華。
錦時築夢,且待芳華。
梁塵笑道:“還真是小瞧老閣主了,沒想到這老頭兒肚裏還是有幾兩墨水的。”
老人拍了拍梁塵肩膀,然後看向自己的兩個兒子,輕聲道,“我的兩個兒子,如今都長大了。”
“爹老了,以後有些道理,得你們倆替爹去講咯。”
說完這句話之後,老人轉移視線,眺望遠方。
記得以前翻過一本書,名字已經記不清了,不過上麵有兩句話自己倒是頗為中意。
三十年戎馬,鴻業說與山鬼聽。
千秋萬代名,不過是寂寞身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