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千軍如卷席 第五十八節 瓜分
又在指揮塔上等待了一會兒,派出去的探馬終於返迴,後金大軍盡數撤退到對岸的營地去了。這個消息讓黃石和其它幾位將領都大出了一口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後金軍今天走了十幾裏路來打了一仗,敗成這個樣子,現在又走了十幾裏路迴去,想來士氣已經低迷到了極點,覺華戰役看來就到此為止了。這次戰鬥長生軍傷亡非常小,讓胡青白醫生大部分的準備都失去了意義,隨軍牧師們也為個別的亡者盡到了臨終關懷的職責。
新年前後的天氣正是遼東一年最冷的一段,黃石命令留下必要的崗哨,全軍迴營休息,黃石站在欄杆俯視全軍,他忠誠的部下們也都仰首向他們的主帥投來熱忱的目光。
“全軍——解散。”
“殺!”
……
宣布軍隊解散後,黃石用力揉了揉臉,站在高塔吹了快兩個時辰的風,雖然他征戰多年也有些受不了了。看著士兵大批大批地走迴到防線後的野戰營房中,再也沒有必要在指揮塔上呆下去了,心情大暢快的黃石迴身招唿幾位關寧軍將領一起下塔去休息。
剛才黃石下達命令的時候,那六位將領都必恭畢敬地在他身後站得筆直,等黃石和他們走下高塔後,幾位關寧軍將領就建議置酒高會,慶祝這場大勝。後金士兵也是人而不是牲口,在這鬼一樣冷的天氣裏,夜裏再拉出來遛一遍估計就要凍死批人了,因此關寧軍將領也都主張趁此機會讓士卒飽餐一頓,以防後金軍賊心不死,還要再迴來打上一場。
首級的精確數字雖然一時清點不出來。但矮牆內被直接擊斃的敵軍估計就有一千左右了,被打傷導致無法逃走的敵兵更是眾多。外麵被炮擊打死的估計還有不少,後金軍把那些屍體也都遺留在了冰麵上,都拾起來怎麽也還能有個一、兩百吧。
黃石看著那六位將領熱切而又略有不安地眼神,對他們那點念頭也是心知肚明。這幫人既憧憬朝廷的賞賜,又怕自己說話不算數不分他們戰功。其實黃石毫無獨吞的念頭,這次如果不是他們精誠合作,僅憑自己的三千人是無論如何也守不住覺華的。
今天地戰鬥經過讓黃石非常滿意。在他的印象裏,好像還沒有誰成功地和關寧軍合作過,這次自己不但和關寧軍並肩作戰,而且還能取得勝利,這實在讓黃石非常有成就感。熊廷弼生前就曾痛斥過他在複州之戰中的部署。那次黃石覺得戰鬥力低下的友軍是非常大地負擔,但熊廷弼給他講解了一些禦人之術,讓黃石明白在一個會用人的將領手中,再無能的友軍也是可以物盡其用的。
一邊和幾位關寧軍將領套近乎,黃石一邊在自己腦海裏搜索著相關的知識。他記得所有和關寧軍合作地外係將領中,也就是左良玉曾經占過一次上風。
那已經是在錦州大戰之後了,當時的崇禎皇帝已經稱得上窮困潦倒,不但得連太監都養不起幾個了,宮裏的宮女不夠他也不敢招,最後隻能讓他老丈人周皇親出錢。買了些丫頭化妝作宮女來裝門麵。但李自成三打開封的時候,崇禎皇帝還是做了最後一次砸鍋賣鐵的努力,包括把他吃飯地銅盤子都典當了,總算又湊了些銀子懸賞讓左良玉和關寧鐵騎去援助汴軍。
剛在錦州大戰中拋棄了友軍逃迴來的關寧鐵騎一聽說有賞銀拿,就立刻南下去開封找侯督師要錢去了。其他的援軍還好,但同樣來開封拿賞銀的左良玉好歹也是在遼西混過的人。大家誰還不認識誰啊。當時左良玉一看到後援是關寧鐵騎,心裏那真是瓦涼瓦涼的啊,結果老左就留了個心眼,當然他也沒把自己地心思和侯督師透露。
到了開戰的時候,李自成還沒有進攻呢,右翼的左良玉就率先臨陣脫逃,而且果然不出左良玉所料,李自成才一開始進攻,左翼的關寧鐵騎也跟著轉進了……該戰史稱朱仙鎮大捷,汴軍和遠道來援的魯軍被李自成打了個全軍覆滅,明朝在中原地戰略機動部隊被闖軍一掃而空。
曆數明末曆史,也就是左良玉這次勝了關寧鐵騎一籌,黃石這次能和關寧軍一起打贏敵人,那豈不是把明末那麽多名臣大將都壓過了一頭了麽?想到這裏黃石心頭也是不由得沾沾自喜起來,真是場來之不易的勝利啊。
迴到營房後黃石就重申他隻要三成地首級,剩下的七成都是覺華關寧軍的,這話一出口,姚參將他們立刻就都鬆了一口氣,剛才他們跑到指揮塔上就是為了試談黃石的口風,看黃石給搬凳子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放下一半的心,現在總算是徹底踏實了。不過具體他們之間怎麽分黃石就不管了,他思來想去,不管自己怎麽分,肯定都有不滿意的,現在已經做出了這麽大的犧牲,又何必去費力不討好呢。
明確表明了態度以後,自認為事情做的很漂亮的黃石吃驚地看到姚參將他們又使起了眼色,而且彼此之間的交流還很激烈。不明所以的黃石詫異地看著他們,忍不住反思起自己說錯了什麽話沒有。
“黃軍門,末將等……”姚參將這次用的又是末將等這三個字,周圍的另外五位爺也都跟著連連點頭,預先肯定了姚參將下麵的發言是他們的共識。
“末將等覺得建奴不會再來了,所以……”說話的聲音本來就不大,但說到這裏的時候姚參將還是停了下來,還把身體向前湊了湊,顯然不是要說什麽光明正大的事情。
“姚將軍但講無妨。”黃石也認為努爾哈赤再來送死一把的可能性不大,後金政權畢竟隻是強盜團夥,而強盜都是欺軟怕硬的,這次他們出兵遼西是為了打草穀過冬而不是來啃硬骨頭的。
姚參將一邊說一邊衝黃石眨眼睛。聲音也越來越小:“末將等以為當犒賞將士,激發士氣,不知黃軍門意下如何?”
覺華島的軍戶和士兵固然是這幾位地私有財產,但庫存卻是朝廷的財產,那五十萬兩銀子今天並沒有分出去多少。鼇拜等三十人頂多隻夠近千官兵把刀染紅。但既然黃石把銀子拿出來了,他們幾個顯然有些心動,看來是不打算還給趙引弓了。
黃石沉吟了一下,緩緩問道:“姚參將所言極是。建奴大軍說不定全去而
複返。現在確實不是貪財的時候,當以鼓舞軍心為上
屋子裏的幾個人都明白後金軍迴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黃石這話是一個說地出去的借口,大家就能冠冕堂皇地分銀子了。屋子裏的人頓時就是一片附和聲,都盛讚黃副將果然是高瞻遠矚。分銀子勢在必行。
姚參將又和幾位同僚對了一遍眼神,鄭重地伸出了三根手指:“黃軍門,我們還三七開好不好?今天金參將已經賞下去的萬兩銀子也算我們關寧軍地,如何?”
如果黃石不來覺華,關寧眾將根本沒有一點兒機會把銀子從庫房裏搬出來。更不要說沒有黃石在這裏坐鎮,他們幾個家夥估計早就是死人了。黃石心頭不快,臉上也就露出了拂然之色。姚參將見狀就嘻嘻一笑:“黃軍門吃肉,末將等也就是想跟著喝口湯而已,如果黃軍門認為不妥,那麽銀子二八開。東江軍四十萬兩,關寧軍十萬兩,如何?”
恍然大悟的黃石眼前一亮,目光從另外幾個關寧軍將領臉上掃過,見他們一個個都是滿臉堆笑。還紛紛友善地衝黃石點頭。姚參將哈哈笑道:“黃軍門明鑒,末將等並非不識好歹之徒。這次承黃軍門厚意,分給我們上千顆首級,末將等都不知道怎麽報答黃軍門才好。”
這六個家夥手下的四營七千兵,再加上駐防覺華的倉庫軍戶,一年軍餉差不多有二十萬兩銀子。這次庫銀雖然不少,但遼西不太缺銀子,缺的是首級。這次黃石分給他們地首級怎麽看也要上千了,姚參將他們自認為升官已成定局,所以也就不太在乎銀子了。不算殺敵的獎金,東江鎮全鎮一年才二十四萬兩銀子的軍餉,姚與賢他們不用想也能明白黃石對銀子的需要有多麽大,因此關寧這幾位將軍就覺得自己多拿首級,黃石多拿銀子是最合理的分配模式了。
相反,如果做地太不地道,黃石一翻臉他們不會有好果子吃的,姚參將哥幾個對力量的感覺都很好,黃石現在是天子眼前紅人,他們不會故意去踢鐵板的。何況,多個朋友多條路,旁邊的金冠也笑著接茬道:“以末將之見,這些銀子都該獎賞黃軍門手下的將士才對,但末將等轉念一想,如果僅僅是長生島拿走,恐怕朝廷裏又有些蒼蠅會嗡嗡叫了。”
這番話又聽得黃石心中佩服不已,這幾位爺一個字不用說,光憑眼色就把事情商量得這麽透徹,這種溝通能力……果然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金冠說地也是實情,如果長生島獨吞,那禦史不為此彈劾他才怪了,但如果是東江軍和關寧軍一起把銀子分了,就把責任分攤了,起碼也能落一個法不責眾。想到這裏黃石豁然開朗,有道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黃石心裏也存著多個朋友多條路的想法,和姚參將他們又謙讓了一番。最後敲定還是三七開,五十萬兩庫銀東江軍拿三十五萬兩,關寧軍的六位將軍去分剩下的十五萬。
天黑前,趙引弓和吳穆就互相攙扶著迴來了。搜索隊一直沿著冰麵走了幾裏,又撿迴了一些落下的傷兵屍體。他們一共收集到了一千二百多具蒙古人地首級,辮子兵的首級共有九百餘具,其中真韃子至少四百多,迴來地時候趙引弓還在一個勁地歎息,說有太多的首級已經無法辨認了。
聽到有兩千兩百餘具首級,姚參將他們笑得更是開心,而且在這樣的大勝麵前。區區五十萬兩銀子又算得了什麽?內閣和六部的官員肯定也會想來分一杯羹,當然山東和遼東的文官也不會放過這塊肥肉,這才是他們眼前地正經事情。
在分功的大環境下,黃石和姚與賢他們都認為不會有禦史跳出來廢話,就算有個別不知道好歹想搏出位的人。也肯定會被其他官員認為是擋路的多事之人,他們的彈劾肯定會被皇帝留中不發。
滿麵春風地趙引弓也一掃戰前的晦氣表情,興致蠻高地邀請幾位將領一起赴宴,現在他和黃石說話的語氣也親切了許多。和前幾天那種“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的態度判若兩人。這次趙引弓保住了覺華地土地和庫藏,雖然他不能節製黃石,但怎麽也可以說自己幫助到了黃石。協調好三個參將和五個遊擊(黃石帶來的金求德和章明河)的六個營的兵力共同作戰是運籌之功,這份功勞既然黃石拿不走。那就怎麽也跑不出他趙引弓的手掌心了。
借口軍務繁重,宴會上黃石隻喝了很少地一點酒,趁趙引弓耳紅眼熱的時候,黃石就拐彎抹角的告訴他銀子都被按照事先的懸賞發了下去,五十萬兩都花了個幹幹淨淨。趙引弓先是一愣。然後竟然笑起來,連聲讓黃石盡管放心,他趙引弓作為覺華地方官,自然會替將士分說明白。
趙引弓的合作態度有點出乎黃石意料,不過既然他這麽痛快,黃石也就趁勢恭維了幾句。姚參將等人更是一哄而上給趙通判敬酒。他們想把趙引弓灌得更醉一點兒免得他明白過來,然後趁趙引弓大醉地機會讓他在眾人前把話說死,免得明天又反悔。
其實這倒是姚參將他們多慮了,現在趙引弓雖然是喝得有點多,但腦子裏還是挺清醒的。剛才去清點首級的時候趙大人就打定主意以後不和黃石作對了。他雖然可以彈劾黃石上島後的跋扈行為。但既然有這麽一場大勝墊底,那任何彈劾也沒作用了。急著想分功勞的文官們隻會在皇上麵前拚命吹噓他們事先就很看好黃石、拚命吹捧皇帝的高瞻遠矚。而彈劾黃石地奏章他們才懶得去看一眼呢。
趙引弓覺得,如果把自己和黃石不和的事情捅出去也對自己不利,宣揚自己和黃石文武同心明顯會有更好的效果。再說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看,賞銀導致士氣大振、士氣大振導致大破敵軍,這明明是遠見卓識嘛,趙引弓不打算說自己是這個明智之舉的愚蠢反對者。
酒過三巡,吳公公又扯著大嗓門開始講故事。無可否認地是,吳穆這廝確實講得很有意思,跌宕起伏,抑揚頓挫,關鍵時刻賣的那點小關子也是恰到好處,把人心搓*揉得七上八下,黃石真懷疑他以前到底是說書地還是保鏢的,眾人群星捧月般地聽得津津有味。黃石也坐在一邊微笑,不過他這時候已經是心不在焉,大戰結束後黃
石覺的後金去而複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緊張的心情也一下子放鬆了不少,一個念頭就盤踞在腦海裏揮之不去了。
第十章完
外傳
《明史,恭帝本紀》
……
弘光二年正月甲辰上以鎮東侯有大功於國家。又深得眾望,下昭以之為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左都督、大丞相、太保、錄尚書事、總理兩京一十三省,朝野大事悉先關白於大丞相,然後及於帝。鎮東侯辭讓曰:“臣駑鈍,不堪大用。”詔書催促再三,方拜謝任職。
丁未詔許大丞相劍履上殿,讚拜不名,朝見不趨,仿蕭何例,軍國大事一決於大丞相。
二月窺未詔以登州府,菜州府,濟南府等五府之地封石為齊國公,加九錫。鎮東侯辭曰:“九錫非人臣之禮,不敢僭越。”上曰:“卿有大功於天下,豈不能當九錫耶?”鎮東侯遂受之。
丁亥進齊公爵為齊王,以開封府,襄陽府,河南府等五府益其過,詔許齊國置丞相以下百官。文武製度一如天朝。齊王以少師趙慢熊為相國,少保金求德為上將軍。
辛卯上加齊王殊禮,以齊王妃為王後,世子為王太子。詔許齊王立七廟,七世祖考皆追贈為王。祖妣皆追尊為妃。齊王遜謝之,上不許,齊王堅請者再,遂改立三廟。以此守臣下謙退之道。
三月壬子上複加齊王黃石假黃,都督中外儲軍事,齊三廟祀過萬戶。
乙卯齊王子飲宴見忽淚,慨然謂群臣曰:寡人一世盡忠國家,曆事三朝,大小百餘戰。旌旗所指,兇頑束手。挽狂瀾於既倒,救大廈於將傾,餘願足矣,明年當解甲歸於隴畝。”
群臣皆頓首奏曰:“死罪。按天文星象,太白在齊之分野,齊王當有天下。”
錦衣衛都指揮使李雲睿複叩首:“有圖雲:‘立齊王,為天子’,此誠天授萬民於殿下也,違天。不祥,殿下當慎思之。”
齊王遲疑不能決,趙慢熊進言:“殿下如不棄百姓,今上豈惜效堯舜禪讓之禮乎!”
金求德亦奮然曰:“殿下不出,乃蒼生何?望殿下早決之。無使中外失望。”
丙辰詔禪位與齊,帝出居別宮。以侍中奉皇帝璽綬於齊王。百官上表勸進者三,齊王受皇帝璽。以帝為明王,皇後為王妃,先朝諸藩皆賜為公。
戊午齊王築受禪台於南郊,焚玉帛,祀天地,即皇帝位,以王後為皇後,王太子為皇太子。追尊仁祖、顯祖、高祖三代為帝。
自古一朝興必有一朝亡,群臣議仿舊例,毀明太廟,唯帝曰:“不可。秦漢之後,中國不幸,唐失河北,漢兒習胡語七百載,宋亡河南,更有神州陸沉之恨。明太祖以天縱之才,提三尺劍躍馬取天下,北擊胡、南卻越,盡複秦、漢舊觀;恢複河套之地,納吐蕃遼東入版圖,使四夷知中國有人;皇明混一海宇三百載,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款,極天際地,罔不臣妾。今雖天命在我,因收其國,豈敢稍毀其宗廟哉?”
帝親祭明太祖於太廟,禱曰:“我華夏之正朔,自三代始,若非征誅,即由揖讓,弱宋不能自守,遂令神器蒙塵。陛下驅逐韃虜,廓清海內胡腥,光複中華神州,重塑漢家衣冠,微臣每思及此,不勝嗚咽仰慕之情,自古得國之正,無甚於陛下者。
或雲四季有更替,五行不長盛,明祚已絕,天命有歸。微臣謹奉神器,戰戰兢兢,惶恐無地。臣及子孫,誓繼陛下之誌,不棄中國寸土、無遺華夏一民,如違此誓,願人神共亟之……”
遂遷先朝太廟鳳陽,命明王四季祭祀之,以齊三廟入於太廟。大赦天下,改國號……
以下為後加入的文字,不算入今天的字數之中。
按:從上個月到現在,筆者又連續寫了很多天了,最近事情忙還感冒了,特此要請兩天假稍作休息。休息好頭腦後,不是也能寫得更快些麽?再說,接下來的劇情也要好好設計一番,參與大綱討論的趙遊擊提出了些很嚴肅的問題……確實是非常尖銳,需要慎重考慮。
又按:這章結束,筆者拉一下月票,看看下個月有沒有希望到前十。
劇情預告:
曆史已經改變了嗎?遼西地戰爭,還會不會有反複呢?袁崇煥,還會成為遼東巨頭麽?
見識過黃石長槍威力的東江左協,做出了他們自認為合理的改進。這次,麵對黃石把火器和工兵結合起來而取得的輝煌勝利,關寧軍又會和曆史有什麽樣的不同?
麵對東江鎮左協地輝煌戰績,毛文龍如何看待這個鋒芒畢露的手下呢?
東廠提督魏忠賢、朝廷、內閣、山東布政司、遼東都司和民間又會對黃石作出什麽樣的反響呢?
作為年近三十的二品大員,黃石地終身大事總該有個結局了吧?
大批東林罪官的女眷抵達長生島,黃石以為他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但她們到底會有什麽樣的結局,而東林黨又會如何理解呢?
麵對遼南嘖嘖逼人的攻勢,努爾哈赤、皇太極、莽古爾泰又該如何應對?
沒有文官監督地東江鎮,尤其是在經濟上已經展示出獨立傾向的東江鎮左協,會不會是唐末以後的新藩鎮?帝師孫承宗對這個他一手培養出來的勢力,又會發出什麽樣的感概呢?
年輕地天啟皇帝,還有他雄心勃勃的弟弟——信王,對黃石這個將領的觀感又是怎樣的?
已經身處於漩渦中心的黃石,是被洶湧激流一口吞沒呢?還是猶能弄潮於驚濤駭浪之上?
敬請繼續欣賞竊明後續劇情:第十一章——萬仞指峰能擔否
又在指揮塔上等待了一會兒,派出去的探馬終於返迴,後金大軍盡數撤退到對岸的營地去了。這個消息讓黃石和其它幾位將領都大出了一口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後金軍今天走了十幾裏路來打了一仗,敗成這個樣子,現在又走了十幾裏路迴去,想來士氣已經低迷到了極點,覺華戰役看來就到此為止了。這次戰鬥長生軍傷亡非常小,讓胡青白醫生大部分的準備都失去了意義,隨軍牧師們也為個別的亡者盡到了臨終關懷的職責。
新年前後的天氣正是遼東一年最冷的一段,黃石命令留下必要的崗哨,全軍迴營休息,黃石站在欄杆俯視全軍,他忠誠的部下們也都仰首向他們的主帥投來熱忱的目光。
“全軍——解散。”
“殺!”
……
宣布軍隊解散後,黃石用力揉了揉臉,站在高塔吹了快兩個時辰的風,雖然他征戰多年也有些受不了了。看著士兵大批大批地走迴到防線後的野戰營房中,再也沒有必要在指揮塔上呆下去了,心情大暢快的黃石迴身招唿幾位關寧軍將領一起下塔去休息。
剛才黃石下達命令的時候,那六位將領都必恭畢敬地在他身後站得筆直,等黃石和他們走下高塔後,幾位關寧軍將領就建議置酒高會,慶祝這場大勝。後金士兵也是人而不是牲口,在這鬼一樣冷的天氣裏,夜裏再拉出來遛一遍估計就要凍死批人了,因此關寧軍將領也都主張趁此機會讓士卒飽餐一頓,以防後金軍賊心不死,還要再迴來打上一場。
首級的精確數字雖然一時清點不出來。但矮牆內被直接擊斃的敵軍估計就有一千左右了,被打傷導致無法逃走的敵兵更是眾多。外麵被炮擊打死的估計還有不少,後金軍把那些屍體也都遺留在了冰麵上,都拾起來怎麽也還能有個一、兩百吧。
黃石看著那六位將領熱切而又略有不安地眼神,對他們那點念頭也是心知肚明。這幫人既憧憬朝廷的賞賜,又怕自己說話不算數不分他們戰功。其實黃石毫無獨吞的念頭,這次如果不是他們精誠合作,僅憑自己的三千人是無論如何也守不住覺華的。
今天地戰鬥經過讓黃石非常滿意。在他的印象裏,好像還沒有誰成功地和關寧軍合作過,這次自己不但和關寧軍並肩作戰,而且還能取得勝利,這實在讓黃石非常有成就感。熊廷弼生前就曾痛斥過他在複州之戰中的部署。那次黃石覺得戰鬥力低下的友軍是非常大地負擔,但熊廷弼給他講解了一些禦人之術,讓黃石明白在一個會用人的將領手中,再無能的友軍也是可以物盡其用的。
一邊和幾位關寧軍將領套近乎,黃石一邊在自己腦海裏搜索著相關的知識。他記得所有和關寧軍合作地外係將領中,也就是左良玉曾經占過一次上風。
那已經是在錦州大戰之後了,當時的崇禎皇帝已經稱得上窮困潦倒,不但得連太監都養不起幾個了,宮裏的宮女不夠他也不敢招,最後隻能讓他老丈人周皇親出錢。買了些丫頭化妝作宮女來裝門麵。但李自成三打開封的時候,崇禎皇帝還是做了最後一次砸鍋賣鐵的努力,包括把他吃飯地銅盤子都典當了,總算又湊了些銀子懸賞讓左良玉和關寧鐵騎去援助汴軍。
剛在錦州大戰中拋棄了友軍逃迴來的關寧鐵騎一聽說有賞銀拿,就立刻南下去開封找侯督師要錢去了。其他的援軍還好,但同樣來開封拿賞銀的左良玉好歹也是在遼西混過的人。大家誰還不認識誰啊。當時左良玉一看到後援是關寧鐵騎,心裏那真是瓦涼瓦涼的啊,結果老左就留了個心眼,當然他也沒把自己地心思和侯督師透露。
到了開戰的時候,李自成還沒有進攻呢,右翼的左良玉就率先臨陣脫逃,而且果然不出左良玉所料,李自成才一開始進攻,左翼的關寧鐵騎也跟著轉進了……該戰史稱朱仙鎮大捷,汴軍和遠道來援的魯軍被李自成打了個全軍覆滅,明朝在中原地戰略機動部隊被闖軍一掃而空。
曆數明末曆史,也就是左良玉這次勝了關寧鐵騎一籌,黃石這次能和關寧軍一起打贏敵人,那豈不是把明末那麽多名臣大將都壓過了一頭了麽?想到這裏黃石心頭也是不由得沾沾自喜起來,真是場來之不易的勝利啊。
迴到營房後黃石就重申他隻要三成地首級,剩下的七成都是覺華關寧軍的,這話一出口,姚參將他們立刻就都鬆了一口氣,剛才他們跑到指揮塔上就是為了試談黃石的口風,看黃石給搬凳子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放下一半的心,現在總算是徹底踏實了。不過具體他們之間怎麽分黃石就不管了,他思來想去,不管自己怎麽分,肯定都有不滿意的,現在已經做出了這麽大的犧牲,又何必去費力不討好呢。
明確表明了態度以後,自認為事情做的很漂亮的黃石吃驚地看到姚參將他們又使起了眼色,而且彼此之間的交流還很激烈。不明所以的黃石詫異地看著他們,忍不住反思起自己說錯了什麽話沒有。
“黃軍門,末將等……”姚參將這次用的又是末將等這三個字,周圍的另外五位爺也都跟著連連點頭,預先肯定了姚參將下麵的發言是他們的共識。
“末將等覺得建奴不會再來了,所以……”說話的聲音本來就不大,但說到這裏的時候姚參將還是停了下來,還把身體向前湊了湊,顯然不是要說什麽光明正大的事情。
“姚將軍但講無妨。”黃石也認為努爾哈赤再來送死一把的可能性不大,後金政權畢竟隻是強盜團夥,而強盜都是欺軟怕硬的,這次他們出兵遼西是為了打草穀過冬而不是來啃硬骨頭的。
姚參將一邊說一邊衝黃石眨眼睛。聲音也越來越小:“末將等以為當犒賞將士,激發士氣,不知黃軍門意下如何?”
覺華島的軍戶和士兵固然是這幾位地私有財產,但庫存卻是朝廷的財產,那五十萬兩銀子今天並沒有分出去多少。鼇拜等三十人頂多隻夠近千官兵把刀染紅。但既然黃石把銀子拿出來了,他們幾個顯然有些心動,看來是不打算還給趙引弓了。
黃石沉吟了一下,緩緩問道:“姚參將所言極是。建奴大軍說不定全去而
複返。現在確實不是貪財的時候,當以鼓舞軍心為上
屋子裏的幾個人都明白後金軍迴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黃石這話是一個說地出去的借口,大家就能冠冕堂皇地分銀子了。屋子裏的人頓時就是一片附和聲,都盛讚黃副將果然是高瞻遠矚。分銀子勢在必行。
姚參將又和幾位同僚對了一遍眼神,鄭重地伸出了三根手指:“黃軍門,我們還三七開好不好?今天金參將已經賞下去的萬兩銀子也算我們關寧軍地,如何?”
如果黃石不來覺華,關寧眾將根本沒有一點兒機會把銀子從庫房裏搬出來。更不要說沒有黃石在這裏坐鎮,他們幾個家夥估計早就是死人了。黃石心頭不快,臉上也就露出了拂然之色。姚參將見狀就嘻嘻一笑:“黃軍門吃肉,末將等也就是想跟著喝口湯而已,如果黃軍門認為不妥,那麽銀子二八開。東江軍四十萬兩,關寧軍十萬兩,如何?”
恍然大悟的黃石眼前一亮,目光從另外幾個關寧軍將領臉上掃過,見他們一個個都是滿臉堆笑。還紛紛友善地衝黃石點頭。姚參將哈哈笑道:“黃軍門明鑒,末將等並非不識好歹之徒。這次承黃軍門厚意,分給我們上千顆首級,末將等都不知道怎麽報答黃軍門才好。”
這六個家夥手下的四營七千兵,再加上駐防覺華的倉庫軍戶,一年軍餉差不多有二十萬兩銀子。這次庫銀雖然不少,但遼西不太缺銀子,缺的是首級。這次黃石分給他們地首級怎麽看也要上千了,姚參將他們自認為升官已成定局,所以也就不太在乎銀子了。不算殺敵的獎金,東江鎮全鎮一年才二十四萬兩銀子的軍餉,姚與賢他們不用想也能明白黃石對銀子的需要有多麽大,因此關寧這幾位將軍就覺得自己多拿首級,黃石多拿銀子是最合理的分配模式了。
相反,如果做地太不地道,黃石一翻臉他們不會有好果子吃的,姚參將哥幾個對力量的感覺都很好,黃石現在是天子眼前紅人,他們不會故意去踢鐵板的。何況,多個朋友多條路,旁邊的金冠也笑著接茬道:“以末將之見,這些銀子都該獎賞黃軍門手下的將士才對,但末將等轉念一想,如果僅僅是長生島拿走,恐怕朝廷裏又有些蒼蠅會嗡嗡叫了。”
這番話又聽得黃石心中佩服不已,這幾位爺一個字不用說,光憑眼色就把事情商量得這麽透徹,這種溝通能力……果然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金冠說地也是實情,如果長生島獨吞,那禦史不為此彈劾他才怪了,但如果是東江軍和關寧軍一起把銀子分了,就把責任分攤了,起碼也能落一個法不責眾。想到這裏黃石豁然開朗,有道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黃石心裏也存著多個朋友多條路的想法,和姚參將他們又謙讓了一番。最後敲定還是三七開,五十萬兩庫銀東江軍拿三十五萬兩,關寧軍的六位將軍去分剩下的十五萬。
天黑前,趙引弓和吳穆就互相攙扶著迴來了。搜索隊一直沿著冰麵走了幾裏,又撿迴了一些落下的傷兵屍體。他們一共收集到了一千二百多具蒙古人地首級,辮子兵的首級共有九百餘具,其中真韃子至少四百多,迴來地時候趙引弓還在一個勁地歎息,說有太多的首級已經無法辨認了。
聽到有兩千兩百餘具首級,姚參將他們笑得更是開心,而且在這樣的大勝麵前。區區五十萬兩銀子又算得了什麽?內閣和六部的官員肯定也會想來分一杯羹,當然山東和遼東的文官也不會放過這塊肥肉,這才是他們眼前地正經事情。
在分功的大環境下,黃石和姚與賢他們都認為不會有禦史跳出來廢話,就算有個別不知道好歹想搏出位的人。也肯定會被其他官員認為是擋路的多事之人,他們的彈劾肯定會被皇帝留中不發。
滿麵春風地趙引弓也一掃戰前的晦氣表情,興致蠻高地邀請幾位將領一起赴宴,現在他和黃石說話的語氣也親切了許多。和前幾天那種“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的態度判若兩人。這次趙引弓保住了覺華地土地和庫藏,雖然他不能節製黃石,但怎麽也可以說自己幫助到了黃石。協調好三個參將和五個遊擊(黃石帶來的金求德和章明河)的六個營的兵力共同作戰是運籌之功,這份功勞既然黃石拿不走。那就怎麽也跑不出他趙引弓的手掌心了。
借口軍務繁重,宴會上黃石隻喝了很少地一點酒,趁趙引弓耳紅眼熱的時候,黃石就拐彎抹角的告訴他銀子都被按照事先的懸賞發了下去,五十萬兩都花了個幹幹淨淨。趙引弓先是一愣。然後竟然笑起來,連聲讓黃石盡管放心,他趙引弓作為覺華地方官,自然會替將士分說明白。
趙引弓的合作態度有點出乎黃石意料,不過既然他這麽痛快,黃石也就趁勢恭維了幾句。姚參將等人更是一哄而上給趙通判敬酒。他們想把趙引弓灌得更醉一點兒免得他明白過來,然後趁趙引弓大醉地機會讓他在眾人前把話說死,免得明天又反悔。
其實這倒是姚參將他們多慮了,現在趙引弓雖然是喝得有點多,但腦子裏還是挺清醒的。剛才去清點首級的時候趙大人就打定主意以後不和黃石作對了。他雖然可以彈劾黃石上島後的跋扈行為。但既然有這麽一場大勝墊底,那任何彈劾也沒作用了。急著想分功勞的文官們隻會在皇上麵前拚命吹噓他們事先就很看好黃石、拚命吹捧皇帝的高瞻遠矚。而彈劾黃石地奏章他們才懶得去看一眼呢。
趙引弓覺得,如果把自己和黃石不和的事情捅出去也對自己不利,宣揚自己和黃石文武同心明顯會有更好的效果。再說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看,賞銀導致士氣大振、士氣大振導致大破敵軍,這明明是遠見卓識嘛,趙引弓不打算說自己是這個明智之舉的愚蠢反對者。
酒過三巡,吳公公又扯著大嗓門開始講故事。無可否認地是,吳穆這廝確實講得很有意思,跌宕起伏,抑揚頓挫,關鍵時刻賣的那點小關子也是恰到好處,把人心搓*揉得七上八下,黃石真懷疑他以前到底是說書地還是保鏢的,眾人群星捧月般地聽得津津有味。黃石也坐在一邊微笑,不過他這時候已經是心不在焉,大戰結束後黃
石覺的後金去而複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緊張的心情也一下子放鬆了不少,一個念頭就盤踞在腦海裏揮之不去了。
第十章完
外傳
《明史,恭帝本紀》
……
弘光二年正月甲辰上以鎮東侯有大功於國家。又深得眾望,下昭以之為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左都督、大丞相、太保、錄尚書事、總理兩京一十三省,朝野大事悉先關白於大丞相,然後及於帝。鎮東侯辭讓曰:“臣駑鈍,不堪大用。”詔書催促再三,方拜謝任職。
丁未詔許大丞相劍履上殿,讚拜不名,朝見不趨,仿蕭何例,軍國大事一決於大丞相。
二月窺未詔以登州府,菜州府,濟南府等五府之地封石為齊國公,加九錫。鎮東侯辭曰:“九錫非人臣之禮,不敢僭越。”上曰:“卿有大功於天下,豈不能當九錫耶?”鎮東侯遂受之。
丁亥進齊公爵為齊王,以開封府,襄陽府,河南府等五府益其過,詔許齊國置丞相以下百官。文武製度一如天朝。齊王以少師趙慢熊為相國,少保金求德為上將軍。
辛卯上加齊王殊禮,以齊王妃為王後,世子為王太子。詔許齊王立七廟,七世祖考皆追贈為王。祖妣皆追尊為妃。齊王遜謝之,上不許,齊王堅請者再,遂改立三廟。以此守臣下謙退之道。
三月壬子上複加齊王黃石假黃,都督中外儲軍事,齊三廟祀過萬戶。
乙卯齊王子飲宴見忽淚,慨然謂群臣曰:寡人一世盡忠國家,曆事三朝,大小百餘戰。旌旗所指,兇頑束手。挽狂瀾於既倒,救大廈於將傾,餘願足矣,明年當解甲歸於隴畝。”
群臣皆頓首奏曰:“死罪。按天文星象,太白在齊之分野,齊王當有天下。”
錦衣衛都指揮使李雲睿複叩首:“有圖雲:‘立齊王,為天子’,此誠天授萬民於殿下也,違天。不祥,殿下當慎思之。”
齊王遲疑不能決,趙慢熊進言:“殿下如不棄百姓,今上豈惜效堯舜禪讓之禮乎!”
金求德亦奮然曰:“殿下不出,乃蒼生何?望殿下早決之。無使中外失望。”
丙辰詔禪位與齊,帝出居別宮。以侍中奉皇帝璽綬於齊王。百官上表勸進者三,齊王受皇帝璽。以帝為明王,皇後為王妃,先朝諸藩皆賜為公。
戊午齊王築受禪台於南郊,焚玉帛,祀天地,即皇帝位,以王後為皇後,王太子為皇太子。追尊仁祖、顯祖、高祖三代為帝。
自古一朝興必有一朝亡,群臣議仿舊例,毀明太廟,唯帝曰:“不可。秦漢之後,中國不幸,唐失河北,漢兒習胡語七百載,宋亡河南,更有神州陸沉之恨。明太祖以天縱之才,提三尺劍躍馬取天下,北擊胡、南卻越,盡複秦、漢舊觀;恢複河套之地,納吐蕃遼東入版圖,使四夷知中國有人;皇明混一海宇三百載,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款,極天際地,罔不臣妾。今雖天命在我,因收其國,豈敢稍毀其宗廟哉?”
帝親祭明太祖於太廟,禱曰:“我華夏之正朔,自三代始,若非征誅,即由揖讓,弱宋不能自守,遂令神器蒙塵。陛下驅逐韃虜,廓清海內胡腥,光複中華神州,重塑漢家衣冠,微臣每思及此,不勝嗚咽仰慕之情,自古得國之正,無甚於陛下者。
或雲四季有更替,五行不長盛,明祚已絕,天命有歸。微臣謹奉神器,戰戰兢兢,惶恐無地。臣及子孫,誓繼陛下之誌,不棄中國寸土、無遺華夏一民,如違此誓,願人神共亟之……”
遂遷先朝太廟鳳陽,命明王四季祭祀之,以齊三廟入於太廟。大赦天下,改國號……
以下為後加入的文字,不算入今天的字數之中。
按:從上個月到現在,筆者又連續寫了很多天了,最近事情忙還感冒了,特此要請兩天假稍作休息。休息好頭腦後,不是也能寫得更快些麽?再說,接下來的劇情也要好好設計一番,參與大綱討論的趙遊擊提出了些很嚴肅的問題……確實是非常尖銳,需要慎重考慮。
又按:這章結束,筆者拉一下月票,看看下個月有沒有希望到前十。
劇情預告:
曆史已經改變了嗎?遼西地戰爭,還會不會有反複呢?袁崇煥,還會成為遼東巨頭麽?
見識過黃石長槍威力的東江左協,做出了他們自認為合理的改進。這次,麵對黃石把火器和工兵結合起來而取得的輝煌勝利,關寧軍又會和曆史有什麽樣的不同?
麵對東江鎮左協地輝煌戰績,毛文龍如何看待這個鋒芒畢露的手下呢?
東廠提督魏忠賢、朝廷、內閣、山東布政司、遼東都司和民間又會對黃石作出什麽樣的反響呢?
作為年近三十的二品大員,黃石地終身大事總該有個結局了吧?
大批東林罪官的女眷抵達長生島,黃石以為他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但她們到底會有什麽樣的結局,而東林黨又會如何理解呢?
麵對遼南嘖嘖逼人的攻勢,努爾哈赤、皇太極、莽古爾泰又該如何應對?
沒有文官監督地東江鎮,尤其是在經濟上已經展示出獨立傾向的東江鎮左協,會不會是唐末以後的新藩鎮?帝師孫承宗對這個他一手培養出來的勢力,又會發出什麽樣的感概呢?
年輕地天啟皇帝,還有他雄心勃勃的弟弟——信王,對黃石這個將領的觀感又是怎樣的?
已經身處於漩渦中心的黃石,是被洶湧激流一口吞沒呢?還是猶能弄潮於驚濤駭浪之上?
敬請繼續欣賞竊明後續劇情:第十一章——萬仞指峰能擔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