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陌生人家裏?
張行道有些抗拒,手中提著魚,徘徊在籬笆牆外,小臉上都是糾結。
在遠處,張青雲就這麽靜靜的坐著,並沒有跟隨。隻有一道意念,跟隨著張行道:“隻有學會與陌生人打交道,未來修道之路,才會少一劫。”
縱然是避世修行,也需要與陌生人打交道。張行道跟著張瑩瑩東躲xz,接觸了不少人,但是從來沒有主動與陌生人打過交道。
時間一久,張行道小小心靈中,就產生一種對於陌生人的抗拒心理。或者,對於陌生事物的畏避心理。而修道,就是不斷探索新的事物,不斷適應新的發現。
一顆封閉的內心,是永遠無法發現廣闊的天地的。隻有開放的心胸,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所以,帶著張行道遊曆,第一件事就是要他適應陌生環境,錘煉他開闊的心胸。
而這第一步,就是學會與陌生人打交道。
籬笆牆外,沒有張青雲的跟隨,張行道有些畏畏縮縮。明明是來幫助別人的,是給別人送東西的,張行道還是有一種轉身逃跑的衝動。
“不行啊...”
張行道皺著眉頭:“我該怎麽說,告訴老奶奶:老奶奶,我釣了幾條魚,來給你送來了?”
“老奶奶要是問我,這些魚從哪裏釣來的,我該怎麽說?”
張行道思慮很多:“要是那個水坑,與那群鴨子一樣,都是別人家的,這算不算是偷別人的東西?要是別人追過來打人怎麽辦?”
擔心,濃濃的擔心。
“還有,要是老奶奶要是問我,從什麽地方來,我該怎麽說?”
我從魔都來的?
我這麽小,從魔都過來,怎麽過來的?
“老奶奶要是問我,我爸爸媽媽呢?我說我媽媽跟男朋友走啦,我爸爸是一個醉鬼?”
好丟人呐...
張行道看著手中魚,感覺有些燙手。想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張行道感覺自己的爸爸媽媽沒有一個靠譜的。有一個叔叔,還不跟著過來。
張青雲沒有跟來,但是張行道一舉一動,都看在眼中:“這小家夥靈魂過於強大,這麽小小年紀很是聰明,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這麽大的孩子,本應該無憂無慮的生活...現在讓張行道,達到自己的要求太難。就好比自己的師傅當年,為了要自己達到師傅的要求,打罵時常會有,懲罰也是家常便飯。
“邁出去這一步,你的心態就會有所變化,加油吧...”
張青雲最終還是沒有起身,依舊盤膝坐在山林中。等了好一會兒,張行道這邊還在內心掙紮,而院子裏的老奶奶,則是端著一盆水出門倒水。
老奶奶駝背弓腰,上半身與地麵平行,與雙腿呈九十度彎折。白發蒼蒼,滿臉褶皺。單看年齡,起碼八十歲以上。
老奶奶渾濁的雙眼,看到張行道的時候,微微一怔:“你是誰家的娃兒,天已經晚了,還不迴家?”
山裏多少會有一些危險,張行道也就四歲左右,老奶奶顯然還是挺知道關心人的:“小娃兒,趕緊迴家吧,別讓你爸爸媽媽擔心哈...”
“你好老奶奶。”
老奶奶很慈祥,很熱心腸。張行道心裏緊繃的那根繩,瞬間消失。
“小娃兒挺懂禮貌的。”
老奶奶臉上露出笑容:“家教就是個好。”
張行道心裏頗為振奮:“老奶奶,我釣了幾條魚,送給你吧。”
張行道釣了七八條魚,留下兩條較大的。剩下五條,最小的一條隻有巴掌大小,最大的一條起碼三四十公分,五條魚也有十來斤。
“你這娃兒。”
老奶奶搖頭:“這麽小小年紀,可不要到水邊去,是很危險的。你爸爸媽媽是誰,也不看著你嗎?”
小孩子對於水,是有一種莫名的向往的。但是每年夏季,特別是暑假,溺亡事件時有發生。老奶奶也是好心提醒:“天兒還有些涼,可不興再去水邊,沒有大人跟著,很危險的。”
《青葫劍仙》
張行道心裏暖暖的,媽媽是關心他,但是媽媽很少陪他,也很少會說關心的話,每天提心吊膽,不是抱怨,就是咒罵。
剩下的,隻有叔叔疼他關心他,現在這個陌生的老奶奶,真是一個好人。
“老奶奶...我有叔叔跟著我的。”
張行道提著魚:“我幫你提家裏去吧。”
老奶奶的家,就是三間石頭房子,院牆西麵與南麵倒塌,幹脆直接用籬笆做了圍牆。院子裏有些荒蕪,春草開始發芽。
老奶奶房子裏空空蕩蕩,幾乎沒有家具,廚房也是滿是煙塵,特別是被褥,有些髒。原本想要放下魚就走的張行道,好奇問道:“老奶奶,你就自己生活嗎?”
老奶奶有些詫異,這小娃娃年歲不大,還挺話多的:“是我自己呀...”
“老爺爺不在家?”
這麽大年紀,自己生活很不容易吧。
老奶奶有些恍惚:“老伴五十三年前就離開了,撇下我們孤兒寡母的。”
“老爺爺去哪裏了?”
張行道歪著腦袋,他對於這個離開,還不是很了解。
“死了。”
老奶奶歎息一聲:“好長時間沒吃魚,多謝你了小娃兒。”
好長時間沒吃魚?
張行道撓了撓頭:“老奶奶,你的兒子閨女呢?”
老奶奶神色黯然,沉默了好一會兒不說話。張行道有些忐忑,難道老奶奶的兒子也死了?他有些後悔,該直接放下魚就離開的。說這麽多話,老奶奶應該是傷心了。
“老伴去的早,那一年我二十七歲,剛剛生下兒子,他就山裏失足,墜下山崖。我辛辛苦苦撫養兒子長大,卻成了別人家的兒子,我那兒子入贅成立人家,已經快三十年沒有迴來了。”
成了別人家裏的兒子?
自己的兒子,怎麽成了別人家的兒子?
入贅是什麽?
為什麽三十年不會來,他不想媽媽嗎?
張行道不懂,但是他感覺老奶奶很可憐:“老奶奶,我明天再給你釣魚行嗎?”
老奶奶慈祥一笑:“不用了娃兒,嘴巴養刁了,吃別的東西,就沒有味道了。”
嘴巴養刁了,吃別的東西,為什麽沒有味道了?
張行道不懂,他在院子裏,陪著老奶奶聊天,一直到了天黑,老奶奶催促下,這才離開:“老奶奶,我明天再來。”
張行道帶著很多疑惑,迴到山林:“叔叔,我有很多不懂,為什麽老奶奶老伴去世了,老奶奶沒有再找男朋友?我媽媽與我爸爸離婚,還找過幾次男朋友呢。”
張青雲一愣,這孩子知道的還挺多:“人與人不同,有的人一聲情愛,隻係一人,終生不會續娶,也不會改嫁。而且,很多時候,不同時代,也有所限製。”
張行道懵懵懂懂,但是他沒有繼續追問這個話題,他更加好奇:“為什麽老奶奶的兒子,成了別人的兒子,入贅又是什麽,入贅也是死了嗎?要不然,為什麽三十年不迴來?”
摸了摸小家夥的腦袋,張青雲笑道:“入贅,就是男人嫁給女人,有了孩子也是跟著女人姓。與嫁姑娘不一樣,嫁姑娘還有迴娘家的時候,嫁兒子,基本上就是再也不會來了。”
“哦...”
張行道皺眉,他有些懂了:“我以後絕對不會入贅。”
“人心不同,所以對待別人不一樣。就算是入贅,要是心裏還有自己的父母,也會迴來看看的。當然,入贅的男人,要是有了好的妻子,嶽父嶽母,也算是幸福。”
張行道點頭。
張青雲烤好魚,遞給張行道:“小家夥,你不是餓了?”
張行道這才捂著咕咕叫的肚子:“我忘記了,剛才那個老奶奶好可憐,叔叔,我們明天再留一天吧。”
張青雲點頭。
晚上,兩個人也沒有帳篷,直接盤膝而坐,修行一夜,第二天張行道就去老奶奶家裏。幫著老奶奶除掉院子裏的草,幫著老奶奶洗衣服,上午,幫著老奶奶釣魚...
一天時間,張行道都沒迴來。
一連四天時間,這天晚上,張青雲說道:“我們該離開了。”
而張行道略有不舍:“叔叔,我已經答應了老奶奶,明天幫著她打掃衛生,幫她釣魚。我是男子漢,不能食言...”
小家夥還挺有原則,張青雲歎道:“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們始終還是要離開。”
“我知道,隻是老奶奶真的好可憐。”
張行道猶豫了一下:“叔叔,我想...我想,咱們老奶奶找兒子吧。”
張青雲沒有吭聲。
張行道連忙說道:“老奶奶太可憐了,其實她真的很想自己的兒子的,她的兒子好狠心,這麽長時間不來看她,咱們就讓她的兒子來看她一眼好不好?”
“唉...”
張青雲歎息一聲:“小家夥,世間因果你不懂,一切事出皆有因,而未必會有果。當你看到事情的一麵,沒有看到事情的另一麵的時候,你總是會有心理偏頗...而當你看到事情的另一麵的時候,你或許會後悔...”
“我不後悔!”
張行道很是堅定:“叔叔,我就想要幫助老奶奶...你就答應我吧。”
張青雲點了點頭。
第二天,張行道沒有食言,在老奶奶家裏度過一天。
迴來的時候,張行道頗為振奮:“我沒有告訴老奶奶幫助她找兒子,但是我知道,老奶奶特別想兒子...我似乎已經看到,老奶奶看到自己兒子的時候,一定會很幸福的。”
“對了,老奶奶叫阿花,姓劉...她的兒子叫周大誌,老奶奶隻知道他在縣城...”
這些消息太少。
但是張行道如獲至寶,張青雲皺眉:“好好修行,明天早上,咱們去縣城。”
張行道很是激動,一晚上都沒有能夠入定,抓耳撓腮,被折磨了一晚上,第二天,精神頭很足的張行道催促著張青雲:“叔叔,咱們走吧。”
張青雲點頭,兩個人離開山林,前往縣城。
當進入縣城的時候,張行道傻了眼:“壞了,老奶奶不知道她的兒子住什麽地方,咱們該怎麽找?”
縣城是一個小城鎮,並不是特別繁華,但是縣城也是人口不少。
小區一座挨著一座,南來北往匯聚,可不是農村那樣,彼此鄰裏之間,還很熟悉。往往在一棟樓裏做了幾十年的鄰居,也未必能夠說過幾句話。
“這件事情,你是主動承擔的,如何尋找,你要自己想辦法。”
自己想辦法?
聽到張青雲把事情都給了他,張行道小臉立即垮了下來。張青雲歎息道:“我隻幫助你這一次,你畢竟還小,很多事情,未必能夠辦得到。跟我來吧...”
張青雲繼續往前走,張行道跟在後麵。
這一走就是一個多小時,從縣城東,到了縣城西。張行道終於忍不住問道:“叔叔,咱們就這樣尋找?碰到了再問?”
“你認識那位老人家的兒子?”
張行道搖頭。
“既然不認識,就算是見麵,你也未必認得出來。”
張青雲不想打擊張行道。
張行道則是拿出一張照片,照片是黑白色的,上麵有一個中年婦女,與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的合照:“這就是老奶奶的兒子。”
照片太久遠,已經很是模糊。張行道立即底氣不足,張青雲看了一眼,繼續往前走。當穿過縣城,走了很遠,到了一個村子的時候,這才停了下來。
張行道很是不解:“叔叔,咱們是不是走過了地方?”
“沒有。”
張青雲搖頭,繼續往村子走去。
進入村子,村子略顯空蕩,很難看到人。終於,看到幾個曬太陽的老年人的時候,張青雲走了過去:“幾位居士,貧道向你們打聽一個人,周大誌是你們村子的嗎?唔...他是入贅過來的,他的嶽父叫王龍。”
幾個老年人紛紛一愣,打量著張青雲與張行道:“你們是...”
老年人沒有迴答張青雲的問題,而是對他的身份提出疑問。張青雲笑道:“貧道乃是道士,正巧要找周大誌有事情。”
道士是什麽,幾個老者不知道,但是他們伸手一指:“往前走,走到盡頭,靠左邊,門朝東那一家。”
張青雲致謝,與張行道往前走。
走了沒有幾步,就聽到後麵的幾個老人議論起來:“這是周大誌的親戚吧,可惜...周大誌已經沒有了二十九年,他們要白來一趟。”
張青雲似乎早就已經知道,但是張行道驀然轉身,議論聲立即消失。張行道忽然有些發呆:“叔叔,已經沒了,是不是已經死了?”
“唉...”
張青雲長歎一聲:“小家夥,我已經告訴過你,你隻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麵,當看到你想看到的一麵的時候,你或許會感到後悔...”
張行道有些抗拒,手中提著魚,徘徊在籬笆牆外,小臉上都是糾結。
在遠處,張青雲就這麽靜靜的坐著,並沒有跟隨。隻有一道意念,跟隨著張行道:“隻有學會與陌生人打交道,未來修道之路,才會少一劫。”
縱然是避世修行,也需要與陌生人打交道。張行道跟著張瑩瑩東躲xz,接觸了不少人,但是從來沒有主動與陌生人打過交道。
時間一久,張行道小小心靈中,就產生一種對於陌生人的抗拒心理。或者,對於陌生事物的畏避心理。而修道,就是不斷探索新的事物,不斷適應新的發現。
一顆封閉的內心,是永遠無法發現廣闊的天地的。隻有開放的心胸,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所以,帶著張行道遊曆,第一件事就是要他適應陌生環境,錘煉他開闊的心胸。
而這第一步,就是學會與陌生人打交道。
籬笆牆外,沒有張青雲的跟隨,張行道有些畏畏縮縮。明明是來幫助別人的,是給別人送東西的,張行道還是有一種轉身逃跑的衝動。
“不行啊...”
張行道皺著眉頭:“我該怎麽說,告訴老奶奶:老奶奶,我釣了幾條魚,來給你送來了?”
“老奶奶要是問我,這些魚從哪裏釣來的,我該怎麽說?”
張行道思慮很多:“要是那個水坑,與那群鴨子一樣,都是別人家的,這算不算是偷別人的東西?要是別人追過來打人怎麽辦?”
擔心,濃濃的擔心。
“還有,要是老奶奶要是問我,從什麽地方來,我該怎麽說?”
我從魔都來的?
我這麽小,從魔都過來,怎麽過來的?
“老奶奶要是問我,我爸爸媽媽呢?我說我媽媽跟男朋友走啦,我爸爸是一個醉鬼?”
好丟人呐...
張行道看著手中魚,感覺有些燙手。想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張行道感覺自己的爸爸媽媽沒有一個靠譜的。有一個叔叔,還不跟著過來。
張青雲沒有跟來,但是張行道一舉一動,都看在眼中:“這小家夥靈魂過於強大,這麽小小年紀很是聰明,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這麽大的孩子,本應該無憂無慮的生活...現在讓張行道,達到自己的要求太難。就好比自己的師傅當年,為了要自己達到師傅的要求,打罵時常會有,懲罰也是家常便飯。
“邁出去這一步,你的心態就會有所變化,加油吧...”
張青雲最終還是沒有起身,依舊盤膝坐在山林中。等了好一會兒,張行道這邊還在內心掙紮,而院子裏的老奶奶,則是端著一盆水出門倒水。
老奶奶駝背弓腰,上半身與地麵平行,與雙腿呈九十度彎折。白發蒼蒼,滿臉褶皺。單看年齡,起碼八十歲以上。
老奶奶渾濁的雙眼,看到張行道的時候,微微一怔:“你是誰家的娃兒,天已經晚了,還不迴家?”
山裏多少會有一些危險,張行道也就四歲左右,老奶奶顯然還是挺知道關心人的:“小娃兒,趕緊迴家吧,別讓你爸爸媽媽擔心哈...”
“你好老奶奶。”
老奶奶很慈祥,很熱心腸。張行道心裏緊繃的那根繩,瞬間消失。
“小娃兒挺懂禮貌的。”
老奶奶臉上露出笑容:“家教就是個好。”
張行道心裏頗為振奮:“老奶奶,我釣了幾條魚,送給你吧。”
張行道釣了七八條魚,留下兩條較大的。剩下五條,最小的一條隻有巴掌大小,最大的一條起碼三四十公分,五條魚也有十來斤。
“你這娃兒。”
老奶奶搖頭:“這麽小小年紀,可不要到水邊去,是很危險的。你爸爸媽媽是誰,也不看著你嗎?”
小孩子對於水,是有一種莫名的向往的。但是每年夏季,特別是暑假,溺亡事件時有發生。老奶奶也是好心提醒:“天兒還有些涼,可不興再去水邊,沒有大人跟著,很危險的。”
《青葫劍仙》
張行道心裏暖暖的,媽媽是關心他,但是媽媽很少陪他,也很少會說關心的話,每天提心吊膽,不是抱怨,就是咒罵。
剩下的,隻有叔叔疼他關心他,現在這個陌生的老奶奶,真是一個好人。
“老奶奶...我有叔叔跟著我的。”
張行道提著魚:“我幫你提家裏去吧。”
老奶奶的家,就是三間石頭房子,院牆西麵與南麵倒塌,幹脆直接用籬笆做了圍牆。院子裏有些荒蕪,春草開始發芽。
老奶奶房子裏空空蕩蕩,幾乎沒有家具,廚房也是滿是煙塵,特別是被褥,有些髒。原本想要放下魚就走的張行道,好奇問道:“老奶奶,你就自己生活嗎?”
老奶奶有些詫異,這小娃娃年歲不大,還挺話多的:“是我自己呀...”
“老爺爺不在家?”
這麽大年紀,自己生活很不容易吧。
老奶奶有些恍惚:“老伴五十三年前就離開了,撇下我們孤兒寡母的。”
“老爺爺去哪裏了?”
張行道歪著腦袋,他對於這個離開,還不是很了解。
“死了。”
老奶奶歎息一聲:“好長時間沒吃魚,多謝你了小娃兒。”
好長時間沒吃魚?
張行道撓了撓頭:“老奶奶,你的兒子閨女呢?”
老奶奶神色黯然,沉默了好一會兒不說話。張行道有些忐忑,難道老奶奶的兒子也死了?他有些後悔,該直接放下魚就離開的。說這麽多話,老奶奶應該是傷心了。
“老伴去的早,那一年我二十七歲,剛剛生下兒子,他就山裏失足,墜下山崖。我辛辛苦苦撫養兒子長大,卻成了別人家的兒子,我那兒子入贅成立人家,已經快三十年沒有迴來了。”
成了別人家裏的兒子?
自己的兒子,怎麽成了別人家的兒子?
入贅是什麽?
為什麽三十年不會來,他不想媽媽嗎?
張行道不懂,但是他感覺老奶奶很可憐:“老奶奶,我明天再給你釣魚行嗎?”
老奶奶慈祥一笑:“不用了娃兒,嘴巴養刁了,吃別的東西,就沒有味道了。”
嘴巴養刁了,吃別的東西,為什麽沒有味道了?
張行道不懂,他在院子裏,陪著老奶奶聊天,一直到了天黑,老奶奶催促下,這才離開:“老奶奶,我明天再來。”
張行道帶著很多疑惑,迴到山林:“叔叔,我有很多不懂,為什麽老奶奶老伴去世了,老奶奶沒有再找男朋友?我媽媽與我爸爸離婚,還找過幾次男朋友呢。”
張青雲一愣,這孩子知道的還挺多:“人與人不同,有的人一聲情愛,隻係一人,終生不會續娶,也不會改嫁。而且,很多時候,不同時代,也有所限製。”
張行道懵懵懂懂,但是他沒有繼續追問這個話題,他更加好奇:“為什麽老奶奶的兒子,成了別人的兒子,入贅又是什麽,入贅也是死了嗎?要不然,為什麽三十年不迴來?”
摸了摸小家夥的腦袋,張青雲笑道:“入贅,就是男人嫁給女人,有了孩子也是跟著女人姓。與嫁姑娘不一樣,嫁姑娘還有迴娘家的時候,嫁兒子,基本上就是再也不會來了。”
“哦...”
張行道皺眉,他有些懂了:“我以後絕對不會入贅。”
“人心不同,所以對待別人不一樣。就算是入贅,要是心裏還有自己的父母,也會迴來看看的。當然,入贅的男人,要是有了好的妻子,嶽父嶽母,也算是幸福。”
張行道點頭。
張青雲烤好魚,遞給張行道:“小家夥,你不是餓了?”
張行道這才捂著咕咕叫的肚子:“我忘記了,剛才那個老奶奶好可憐,叔叔,我們明天再留一天吧。”
張青雲點頭。
晚上,兩個人也沒有帳篷,直接盤膝而坐,修行一夜,第二天張行道就去老奶奶家裏。幫著老奶奶除掉院子裏的草,幫著老奶奶洗衣服,上午,幫著老奶奶釣魚...
一天時間,張行道都沒迴來。
一連四天時間,這天晚上,張青雲說道:“我們該離開了。”
而張行道略有不舍:“叔叔,我已經答應了老奶奶,明天幫著她打掃衛生,幫她釣魚。我是男子漢,不能食言...”
小家夥還挺有原則,張青雲歎道:“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們始終還是要離開。”
“我知道,隻是老奶奶真的好可憐。”
張行道猶豫了一下:“叔叔,我想...我想,咱們老奶奶找兒子吧。”
張青雲沒有吭聲。
張行道連忙說道:“老奶奶太可憐了,其實她真的很想自己的兒子的,她的兒子好狠心,這麽長時間不來看她,咱們就讓她的兒子來看她一眼好不好?”
“唉...”
張青雲歎息一聲:“小家夥,世間因果你不懂,一切事出皆有因,而未必會有果。當你看到事情的一麵,沒有看到事情的另一麵的時候,你總是會有心理偏頗...而當你看到事情的另一麵的時候,你或許會後悔...”
“我不後悔!”
張行道很是堅定:“叔叔,我就想要幫助老奶奶...你就答應我吧。”
張青雲點了點頭。
第二天,張行道沒有食言,在老奶奶家裏度過一天。
迴來的時候,張行道頗為振奮:“我沒有告訴老奶奶幫助她找兒子,但是我知道,老奶奶特別想兒子...我似乎已經看到,老奶奶看到自己兒子的時候,一定會很幸福的。”
“對了,老奶奶叫阿花,姓劉...她的兒子叫周大誌,老奶奶隻知道他在縣城...”
這些消息太少。
但是張行道如獲至寶,張青雲皺眉:“好好修行,明天早上,咱們去縣城。”
張行道很是激動,一晚上都沒有能夠入定,抓耳撓腮,被折磨了一晚上,第二天,精神頭很足的張行道催促著張青雲:“叔叔,咱們走吧。”
張青雲點頭,兩個人離開山林,前往縣城。
當進入縣城的時候,張行道傻了眼:“壞了,老奶奶不知道她的兒子住什麽地方,咱們該怎麽找?”
縣城是一個小城鎮,並不是特別繁華,但是縣城也是人口不少。
小區一座挨著一座,南來北往匯聚,可不是農村那樣,彼此鄰裏之間,還很熟悉。往往在一棟樓裏做了幾十年的鄰居,也未必能夠說過幾句話。
“這件事情,你是主動承擔的,如何尋找,你要自己想辦法。”
自己想辦法?
聽到張青雲把事情都給了他,張行道小臉立即垮了下來。張青雲歎息道:“我隻幫助你這一次,你畢竟還小,很多事情,未必能夠辦得到。跟我來吧...”
張青雲繼續往前走,張行道跟在後麵。
這一走就是一個多小時,從縣城東,到了縣城西。張行道終於忍不住問道:“叔叔,咱們就這樣尋找?碰到了再問?”
“你認識那位老人家的兒子?”
張行道搖頭。
“既然不認識,就算是見麵,你也未必認得出來。”
張青雲不想打擊張行道。
張行道則是拿出一張照片,照片是黑白色的,上麵有一個中年婦女,與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的合照:“這就是老奶奶的兒子。”
照片太久遠,已經很是模糊。張行道立即底氣不足,張青雲看了一眼,繼續往前走。當穿過縣城,走了很遠,到了一個村子的時候,這才停了下來。
張行道很是不解:“叔叔,咱們是不是走過了地方?”
“沒有。”
張青雲搖頭,繼續往村子走去。
進入村子,村子略顯空蕩,很難看到人。終於,看到幾個曬太陽的老年人的時候,張青雲走了過去:“幾位居士,貧道向你們打聽一個人,周大誌是你們村子的嗎?唔...他是入贅過來的,他的嶽父叫王龍。”
幾個老年人紛紛一愣,打量著張青雲與張行道:“你們是...”
老年人沒有迴答張青雲的問題,而是對他的身份提出疑問。張青雲笑道:“貧道乃是道士,正巧要找周大誌有事情。”
道士是什麽,幾個老者不知道,但是他們伸手一指:“往前走,走到盡頭,靠左邊,門朝東那一家。”
張青雲致謝,與張行道往前走。
走了沒有幾步,就聽到後麵的幾個老人議論起來:“這是周大誌的親戚吧,可惜...周大誌已經沒有了二十九年,他們要白來一趟。”
張青雲似乎早就已經知道,但是張行道驀然轉身,議論聲立即消失。張行道忽然有些發呆:“叔叔,已經沒了,是不是已經死了?”
“唉...”
張青雲長歎一聲:“小家夥,我已經告訴過你,你隻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麵,當看到你想看到的一麵的時候,你或許會感到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