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暘聞言,從一旁樹叢中走出來,光緒帝從上到下打量了他一番,問道:“你……你不是從太後那裏來,又是從何而來?”
顧暘道:“顧暘是從江湖中來。”
光緒帝道:“你叫做顧暘?”
“正是。”
“哦……”光緒帝眼中微微發光,“朕記得你的名字。你是被聶士成保舉,與蘇國南女兒相好的——那少年罷?”
顧暘道:“正是。”
“嗯……朕知道你是忠良。”光緒帝道,“但想你今日此來,怕本不是要探望於朕罷?”
顧暘道:“實不相瞞,顧暘今日是來捉拿皇上的。”
“哦?”光緒帝眉間一動,似乎並不驚訝。
“但見到皇上之後,顧暘心意有變。”顧暘走到石案旁,拿起那些寫了墨字的紙張,“久聞皇上被囚瀛台,受盡折磨,不想皇上在此境地,仍為國家百姓夙夜憂慮,實令顧暘汗顏。”
光緒帝聽了,勉強微笑道:“朕為一國之君,這些本來是分內之事。”
“然而那慈禧太後把皇上抓得如同玩偶,皇上滿腔熱血,卻又灑往何處耶?”顧暘歎道,“顧暘也像皇上一般,空有抱負,卻無用武之地。兩年來行走江湖,感受到的一切的一切,隻是無能為力。”
光緒帝道:“朕欲變法,定觸及太後之利,她年老擅權,自是情理之中。朕便是悶死在這瀛台,也是命數,隻是在這洋人虎視、國家孱弱的當口,太後不為天下百姓計,多少也太自私了些!”
“今日八國聯軍已入侵北京了。”顧暘道。
光緒帝一愣,雙眼瞪著不動,良久,忽然哈哈大笑,神情若哭,“想不到……朕,朕終究還是要做……亡國之君了。”
“不知皇上做何打算?”
“朕……若大清真的亡了,朕當一死,以殉國家。”
“若大清未亡呢?”
“這迴太後宣戰,可是激怒了洋人。如今北京都要失陷了,還能不亡麽?除非……”光緒帝怔怔地道,“除非太後再下旨求和……”
顧暘道:“顧暘在坊間聽聞,宮廷內外,尚有榮祿、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等大臣,自始至終不願與洋人交戰。他們的大名響徹南北,若有他們加以周旋,想來還有餘地。”
光緒帝道:“你說得正是。大清若能幸存,還須倚仗他們呐。顧暘,你是草莽出身,但在朕看來,你憂國憂民,了無半點草莽習氣。朕欲封你做我的貼身侍衛,不知你可願意麽?”
顧暘笑道:“皇上,恕難從命。你這是要把顧暘放在火上烤呀。太後若知道時,顧暘多少得有千百種死法。”
“太後不會加害於你的。其實你,你……”光緒帝突然頓住,“你不知道麽?”
“甚麽?”
“嗯,沒甚麽,那原也好。你這迴來,是奉興中會之命來的罷?”光緒帝淡淡地道,“是不是還要去宮中刺殺太後?”
顧暘一愣,忙笑笑道:“皇上說笑話了。”
光緒帝搖搖頭,笑道:“朕勸你還是莫為他們做事。他們連立憲都不滿,一意要廢帝共和,想要做的雖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不知要用多少條屍身鋪出來哩。”
顧暘道:“我有時也覺得,他們是否有些操之過急,但每當想到,若有一天,真個能建成這樣的國度,又不覺身上有些火熱。”
“真有那天,朕也許早就作了古啦。”光緒帝笑笑,“眼下大清雖弱,究竟還懸著一口氣在。”
“既然皇上都已識破,那顧暘也就不藏著掖著了。顧暘確是受興中會委托而來,想趁著戰亂刺殺太後,捉拿皇上,作為權衡天下之籌碼。但今日得見皇上,聽訴心中委曲,若再讓皇上做任人擺弄的棋子,顧暘屬實不忍。顧暘心中,另有了一條折中之計,不知皇上可願相從。”
“你說。”
“皇上既仍有意變法救國,隻是限於太後掌控,難以施展。如今天下開明之士無不恨那老妖婆,國內外都願皇上主政。皇上若有意時,顧暘今日便帶皇上逃出瀛台,與革命黨、維新黨協商,召集天下英才,看能否建起一個民主之國,既立憲又共和,仍由皇上做一國之君。那時必然四海響應,皇上也可大展宏圖,百姓也不必再受苦了。”
光緒帝一麵聽著,唿吸愈發急促,眼中的也愈發亮了。但到聽完,他的眼神又重新黯淡下來。
“你的構想雖好,隻是風險太大。且不說到那時能否與兩黨達成一致,共建國家,天下會否響應,便是今日逃出瀛台,也難如登天。”
“皇上若有意時,以顧暘的身手,此事不在話下。”顧暘說道,“便是真有差池,顧暘也願拚上性命,把皇上送出瀛台。”
“你若如此說時,朕就更不能答應了。”光緒帝說著,撐起身子來,緩緩走到月下,背向著顧暘,許久,才歎道,“你是珍妃以外,唯一與朕掏心窩子之人。若來日有機會,朕必當重用,豈能於今日教你冒性命之險,去做那渺茫難測之事?況且,縱能逃得出去,若再建一國,與大清對立,勢必為眾人所不容……”
顧暘道:“那時皇上再定國號為‘清’,便是了。”
光緒帝歎道:“此清非彼清,彼國非此國。如今的這個大清,才是我愛新覺羅家的祖宗基業。顧卿之言,終究太過冒險,隻怕一不留神,朕要成了千古罪人。”
顧暘道:“隻怕錯過這次機會,以太後的狠辣,不知皇上何日才能逃出瀛台,重新主政。”
光緒帝幽幽地道:“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守夜人。漢獻帝、崇禎帝他們,難道真的便比前代皇帝差了?並不盡然。上天注定了朕是這個時代的殘棋,那朕便注定再難向前半子。”
顧暘沉默不語,亦覺感傷。
“但從另一個角度說起來,也算天無絕人之路。”光緒帝笑道,“的確,朕在瀛台,受盡太後折磨,落下一身的病。但朕究竟年輕。老婆子的境況,眼見得更一日差似一日了。朕在此地,每日亦常偷偷修習各國政體法律,隻待那一天重振朝綱。妖婆縱然狠辣,也總不能把朕殺了!”
顧暘聽得,慨然道:“皇上能有此心,實是國家百姓的洪福。顧暘願等那一天。皇上某日主政時,千萬把顧暘召來,顧暘盡力扶保皇上,共興中國。今日便到此罷。顧暘還有要事在身,皇上,珍重。”
光緒帝道:“你要去刺殺太後麽?”
“我……”顧暘愣了愣,微笑,“自然不殺,否則要陷皇上於不孝了。我要去活捉了太後來。”
“那可比刺殺還難得多。大內高手眾多,你多加小心為是。”光緒帝道,“這個給你。”說著,從那本《三國誌演義》裏取出一麵對折了的絹帛,交給顧暘。
顧暘展開一角看了,竟赫然是紫禁城的地圖。他抬起頭驚望光緒帝,少時平靜下來,點點頭,站了一迴,便要轉身。
“顧暘。”
身後光緒帝輕聲喚住。
顧暘轉過身來,隻見光緒帝凝立在夜色中,臉上滿是不舍。
“但願朕與你還有再見之日。”
顧暘靜佇片刻,把拳一抱,轉身而去。
顧暘道:“顧暘是從江湖中來。”
光緒帝道:“你叫做顧暘?”
“正是。”
“哦……”光緒帝眼中微微發光,“朕記得你的名字。你是被聶士成保舉,與蘇國南女兒相好的——那少年罷?”
顧暘道:“正是。”
“嗯……朕知道你是忠良。”光緒帝道,“但想你今日此來,怕本不是要探望於朕罷?”
顧暘道:“實不相瞞,顧暘今日是來捉拿皇上的。”
“哦?”光緒帝眉間一動,似乎並不驚訝。
“但見到皇上之後,顧暘心意有變。”顧暘走到石案旁,拿起那些寫了墨字的紙張,“久聞皇上被囚瀛台,受盡折磨,不想皇上在此境地,仍為國家百姓夙夜憂慮,實令顧暘汗顏。”
光緒帝聽了,勉強微笑道:“朕為一國之君,這些本來是分內之事。”
“然而那慈禧太後把皇上抓得如同玩偶,皇上滿腔熱血,卻又灑往何處耶?”顧暘歎道,“顧暘也像皇上一般,空有抱負,卻無用武之地。兩年來行走江湖,感受到的一切的一切,隻是無能為力。”
光緒帝道:“朕欲變法,定觸及太後之利,她年老擅權,自是情理之中。朕便是悶死在這瀛台,也是命數,隻是在這洋人虎視、國家孱弱的當口,太後不為天下百姓計,多少也太自私了些!”
“今日八國聯軍已入侵北京了。”顧暘道。
光緒帝一愣,雙眼瞪著不動,良久,忽然哈哈大笑,神情若哭,“想不到……朕,朕終究還是要做……亡國之君了。”
“不知皇上做何打算?”
“朕……若大清真的亡了,朕當一死,以殉國家。”
“若大清未亡呢?”
“這迴太後宣戰,可是激怒了洋人。如今北京都要失陷了,還能不亡麽?除非……”光緒帝怔怔地道,“除非太後再下旨求和……”
顧暘道:“顧暘在坊間聽聞,宮廷內外,尚有榮祿、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等大臣,自始至終不願與洋人交戰。他們的大名響徹南北,若有他們加以周旋,想來還有餘地。”
光緒帝道:“你說得正是。大清若能幸存,還須倚仗他們呐。顧暘,你是草莽出身,但在朕看來,你憂國憂民,了無半點草莽習氣。朕欲封你做我的貼身侍衛,不知你可願意麽?”
顧暘笑道:“皇上,恕難從命。你這是要把顧暘放在火上烤呀。太後若知道時,顧暘多少得有千百種死法。”
“太後不會加害於你的。其實你,你……”光緒帝突然頓住,“你不知道麽?”
“甚麽?”
“嗯,沒甚麽,那原也好。你這迴來,是奉興中會之命來的罷?”光緒帝淡淡地道,“是不是還要去宮中刺殺太後?”
顧暘一愣,忙笑笑道:“皇上說笑話了。”
光緒帝搖搖頭,笑道:“朕勸你還是莫為他們做事。他們連立憲都不滿,一意要廢帝共和,想要做的雖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不知要用多少條屍身鋪出來哩。”
顧暘道:“我有時也覺得,他們是否有些操之過急,但每當想到,若有一天,真個能建成這樣的國度,又不覺身上有些火熱。”
“真有那天,朕也許早就作了古啦。”光緒帝笑笑,“眼下大清雖弱,究竟還懸著一口氣在。”
“既然皇上都已識破,那顧暘也就不藏著掖著了。顧暘確是受興中會委托而來,想趁著戰亂刺殺太後,捉拿皇上,作為權衡天下之籌碼。但今日得見皇上,聽訴心中委曲,若再讓皇上做任人擺弄的棋子,顧暘屬實不忍。顧暘心中,另有了一條折中之計,不知皇上可願相從。”
“你說。”
“皇上既仍有意變法救國,隻是限於太後掌控,難以施展。如今天下開明之士無不恨那老妖婆,國內外都願皇上主政。皇上若有意時,顧暘今日便帶皇上逃出瀛台,與革命黨、維新黨協商,召集天下英才,看能否建起一個民主之國,既立憲又共和,仍由皇上做一國之君。那時必然四海響應,皇上也可大展宏圖,百姓也不必再受苦了。”
光緒帝一麵聽著,唿吸愈發急促,眼中的也愈發亮了。但到聽完,他的眼神又重新黯淡下來。
“你的構想雖好,隻是風險太大。且不說到那時能否與兩黨達成一致,共建國家,天下會否響應,便是今日逃出瀛台,也難如登天。”
“皇上若有意時,以顧暘的身手,此事不在話下。”顧暘說道,“便是真有差池,顧暘也願拚上性命,把皇上送出瀛台。”
“你若如此說時,朕就更不能答應了。”光緒帝說著,撐起身子來,緩緩走到月下,背向著顧暘,許久,才歎道,“你是珍妃以外,唯一與朕掏心窩子之人。若來日有機會,朕必當重用,豈能於今日教你冒性命之險,去做那渺茫難測之事?況且,縱能逃得出去,若再建一國,與大清對立,勢必為眾人所不容……”
顧暘道:“那時皇上再定國號為‘清’,便是了。”
光緒帝歎道:“此清非彼清,彼國非此國。如今的這個大清,才是我愛新覺羅家的祖宗基業。顧卿之言,終究太過冒險,隻怕一不留神,朕要成了千古罪人。”
顧暘道:“隻怕錯過這次機會,以太後的狠辣,不知皇上何日才能逃出瀛台,重新主政。”
光緒帝幽幽地道:“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守夜人。漢獻帝、崇禎帝他們,難道真的便比前代皇帝差了?並不盡然。上天注定了朕是這個時代的殘棋,那朕便注定再難向前半子。”
顧暘沉默不語,亦覺感傷。
“但從另一個角度說起來,也算天無絕人之路。”光緒帝笑道,“的確,朕在瀛台,受盡太後折磨,落下一身的病。但朕究竟年輕。老婆子的境況,眼見得更一日差似一日了。朕在此地,每日亦常偷偷修習各國政體法律,隻待那一天重振朝綱。妖婆縱然狠辣,也總不能把朕殺了!”
顧暘聽得,慨然道:“皇上能有此心,實是國家百姓的洪福。顧暘願等那一天。皇上某日主政時,千萬把顧暘召來,顧暘盡力扶保皇上,共興中國。今日便到此罷。顧暘還有要事在身,皇上,珍重。”
光緒帝道:“你要去刺殺太後麽?”
“我……”顧暘愣了愣,微笑,“自然不殺,否則要陷皇上於不孝了。我要去活捉了太後來。”
“那可比刺殺還難得多。大內高手眾多,你多加小心為是。”光緒帝道,“這個給你。”說著,從那本《三國誌演義》裏取出一麵對折了的絹帛,交給顧暘。
顧暘展開一角看了,竟赫然是紫禁城的地圖。他抬起頭驚望光緒帝,少時平靜下來,點點頭,站了一迴,便要轉身。
“顧暘。”
身後光緒帝輕聲喚住。
顧暘轉過身來,隻見光緒帝凝立在夜色中,臉上滿是不舍。
“但願朕與你還有再見之日。”
顧暘靜佇片刻,把拳一抱,轉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