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格爾內亂,達瓦齊刺殺舊主成為新王。
太後的端淑長公主早年間與準格爾和親,長公主親自修書,懇請皇上派兵增援。
而叛亂的達瓦齊也向皇上表示自己願意歸順,卻提出迎娶長公主為正妻的要求。
這種隻要和親,就能避免勞民傷財的事,皇上一點都不覺得為難,隻是礙於孝道,無法用權力明著壓製太後罷了。
皇後這時候又覺得自己行了,必須得給皇上諫言,為皇上分憂,欠嗖嗖的跑去慈寧宮,叫太後潑了一臉茶葉沫子,又罰了在院中跪足兩個時辰。
本來這事,若是有其他嬪妃在場,說兩句好話,把這事岔過去了,太後也不是那倚老賣老的不知進退的。
或是皇上聽到消息過來一趟也行啊,太後給台階就下了,問題是所有人都高估了皇後。
哪怕皇後被罰跪的消息傳遍六宮,也沒有一個來給皇後求情的。
皇後更厲害,茶漬都不擦,就腦門上頂著茶葉沫子生生跪了兩個時辰。
進忠一聽樂壞了,趕忙給包太醫傳信,往藥膏裏摻了好些涼藥,再往湯藥裏動些手腳,務必要讓皇後作下老寒腿的毛病。
包太醫大咧咧的公然碾藥,搗藥,熬藥膏,看似雲淡風輕和每日做的事情差不多,實則心裏虛的很,生怕將來查到自己頭上。
結果新來負責給皇後娘娘診脈的馬太醫,笑眯眯的走過來,直接開口索要。
臨走前,小聲說了一句:“我乃高斌大人的妻弟。”
包太醫冷汗唰唰往外冒啊,同時一顆懸著的心也終於算是死了,起碼知道自己是在為誰做事,為了什麽做事,才能更方便把握辦事時的分寸。
皇後插手前朝議政之事,被純貴妃在翊坤宮請安時搬到麵上捅了出來,言語間,還提到了當年璟瑟公主出嫁之前,皇後也是如此‘為國為民’的考慮,嘔心瀝血的幫忙想辦法呢。
眾人一開始還不明所以,太後的端淑長公主出嫁的早,按說純貴妃應該沒見過才是,而且太後也看不上純貴妃,從未給過多少好臉色。
純貴妃此舉,恐有向太後投誠之嫌。
還是舒妃腦子夠快,直接點明,純貴妃亦為公主之生母。
眾人一下子豁然開朗,純貴妃是漢人,又不得皇上偏寵,那麽所生的四公主,將來大抵是逃不過撫蒙的。
若有朝一日,蒙古兵變,那端淑長公主的今日,就會是所有撫蒙公主的未來。
這麽看,皇後娘娘說的話實在是不嫌腰疼,平日裏的端莊賢淑,也成了冷血無情,佛口蛇心的假象。
尤其是幾個新進宮,和尚未生育過的常在答應們,誰能把哦哦正自己將來就一定能生阿哥呀,萬一生了個公主,讓皇後大義凜然的勸去和親了,那不是剜自己的心嘛。
人呐,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一旦知道那刀子有可能會紮到自己身上了,就沒法坐以待斃。
就好比有些東西,我可以沒有,但你不能妨礙我努力,耽誤我擁有的機會。
皇後被群起攻之,純貴妃更是三句不離:“娘娘果真是沒有當過母親,無法真正感同身受妾室的慈母之心。”
舒妃看著皇後扭曲的臉龐,越發懷疑起自己剛進宮的時候,到底是為什麽會相信,皇後娘娘是個一心一意,不摻雜利益為皇上的人呢。
明明皇後想要的那麽多,私心那麽大,既不潔身自好,又貪婪無度。
皇上那麽好的人,不該有這麽差勁的青梅竹馬才是。
可不論後宮嬪妃怎麽看,端淑長公主再嫁已成定局。
皇上的理由是黃河水災泛濫,大小和卓之戰久攻不下,大小金川又亂糟糟的,實在是國庫空虛,不宜在此時勞民傷財的動兵。
明知道大家都知道這隻是借口,還恬不知恥的暗示大臣們順著自己的話說,把自己打造成心係妹妹,但礙於江山社稷,不得不舍棄親情的英明帝王。
太後聽到消息,一股火直竄腦門,當場撅了過去。
因為不是裝的,所以皇上知曉後,氣的把最喜歡的幾個擺件都砸了。
好好的一場戲,就被太後氣病了給攪的七零八落,民間對皇上的風評也是要多難聽就有多難聽。
皇上日日前往慈寧宮,擺出一副孝子做派,但太後隻要看見皇上就氣不打一處來,根本控製不住脾氣。
一次兩次的,太醫診出太後怒急攻心,有中風之兆。
太後為了保命,直接下令封宮,讓母子倆的關係降至冰點。
皇上關起門來罵罵咧咧,卻又奈何太後不得。
仔仔細細問過太醫,終於確定太後病重,真是自己氣的,而且隻要每次自己去過,太後的病都會重一分。
思緒一下恍惚起來,甚至動了要不要幹脆多去幾次,幫太後一把,讓太後晚年盡快安詳,少受些活著的折磨。
太後的端淑長公主早年間與準格爾和親,長公主親自修書,懇請皇上派兵增援。
而叛亂的達瓦齊也向皇上表示自己願意歸順,卻提出迎娶長公主為正妻的要求。
這種隻要和親,就能避免勞民傷財的事,皇上一點都不覺得為難,隻是礙於孝道,無法用權力明著壓製太後罷了。
皇後這時候又覺得自己行了,必須得給皇上諫言,為皇上分憂,欠嗖嗖的跑去慈寧宮,叫太後潑了一臉茶葉沫子,又罰了在院中跪足兩個時辰。
本來這事,若是有其他嬪妃在場,說兩句好話,把這事岔過去了,太後也不是那倚老賣老的不知進退的。
或是皇上聽到消息過來一趟也行啊,太後給台階就下了,問題是所有人都高估了皇後。
哪怕皇後被罰跪的消息傳遍六宮,也沒有一個來給皇後求情的。
皇後更厲害,茶漬都不擦,就腦門上頂著茶葉沫子生生跪了兩個時辰。
進忠一聽樂壞了,趕忙給包太醫傳信,往藥膏裏摻了好些涼藥,再往湯藥裏動些手腳,務必要讓皇後作下老寒腿的毛病。
包太醫大咧咧的公然碾藥,搗藥,熬藥膏,看似雲淡風輕和每日做的事情差不多,實則心裏虛的很,生怕將來查到自己頭上。
結果新來負責給皇後娘娘診脈的馬太醫,笑眯眯的走過來,直接開口索要。
臨走前,小聲說了一句:“我乃高斌大人的妻弟。”
包太醫冷汗唰唰往外冒啊,同時一顆懸著的心也終於算是死了,起碼知道自己是在為誰做事,為了什麽做事,才能更方便把握辦事時的分寸。
皇後插手前朝議政之事,被純貴妃在翊坤宮請安時搬到麵上捅了出來,言語間,還提到了當年璟瑟公主出嫁之前,皇後也是如此‘為國為民’的考慮,嘔心瀝血的幫忙想辦法呢。
眾人一開始還不明所以,太後的端淑長公主出嫁的早,按說純貴妃應該沒見過才是,而且太後也看不上純貴妃,從未給過多少好臉色。
純貴妃此舉,恐有向太後投誠之嫌。
還是舒妃腦子夠快,直接點明,純貴妃亦為公主之生母。
眾人一下子豁然開朗,純貴妃是漢人,又不得皇上偏寵,那麽所生的四公主,將來大抵是逃不過撫蒙的。
若有朝一日,蒙古兵變,那端淑長公主的今日,就會是所有撫蒙公主的未來。
這麽看,皇後娘娘說的話實在是不嫌腰疼,平日裏的端莊賢淑,也成了冷血無情,佛口蛇心的假象。
尤其是幾個新進宮,和尚未生育過的常在答應們,誰能把哦哦正自己將來就一定能生阿哥呀,萬一生了個公主,讓皇後大義凜然的勸去和親了,那不是剜自己的心嘛。
人呐,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一旦知道那刀子有可能會紮到自己身上了,就沒法坐以待斃。
就好比有些東西,我可以沒有,但你不能妨礙我努力,耽誤我擁有的機會。
皇後被群起攻之,純貴妃更是三句不離:“娘娘果真是沒有當過母親,無法真正感同身受妾室的慈母之心。”
舒妃看著皇後扭曲的臉龐,越發懷疑起自己剛進宮的時候,到底是為什麽會相信,皇後娘娘是個一心一意,不摻雜利益為皇上的人呢。
明明皇後想要的那麽多,私心那麽大,既不潔身自好,又貪婪無度。
皇上那麽好的人,不該有這麽差勁的青梅竹馬才是。
可不論後宮嬪妃怎麽看,端淑長公主再嫁已成定局。
皇上的理由是黃河水災泛濫,大小和卓之戰久攻不下,大小金川又亂糟糟的,實在是國庫空虛,不宜在此時勞民傷財的動兵。
明知道大家都知道這隻是借口,還恬不知恥的暗示大臣們順著自己的話說,把自己打造成心係妹妹,但礙於江山社稷,不得不舍棄親情的英明帝王。
太後聽到消息,一股火直竄腦門,當場撅了過去。
因為不是裝的,所以皇上知曉後,氣的把最喜歡的幾個擺件都砸了。
好好的一場戲,就被太後氣病了給攪的七零八落,民間對皇上的風評也是要多難聽就有多難聽。
皇上日日前往慈寧宮,擺出一副孝子做派,但太後隻要看見皇上就氣不打一處來,根本控製不住脾氣。
一次兩次的,太醫診出太後怒急攻心,有中風之兆。
太後為了保命,直接下令封宮,讓母子倆的關係降至冰點。
皇上關起門來罵罵咧咧,卻又奈何太後不得。
仔仔細細問過太醫,終於確定太後病重,真是自己氣的,而且隻要每次自己去過,太後的病都會重一分。
思緒一下恍惚起來,甚至動了要不要幹脆多去幾次,幫太後一把,讓太後晚年盡快安詳,少受些活著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