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敬公主進宮辭行,此次因為額駙的緣故,必須迴一趟蒙古,所以不能隨駕南巡。


    皇上對這個女兒是發自內心的喜歡,一聽說要走,立刻就給額駙撂臉色。


    可是沒辦法呀,額駙不迴去,誰去科爾沁遊說各部族上戰場呢。


    這是公主和親的使命,更是大清公主的責任。


    皇上舍不得,隻能從賞賜的東西上補償。


    蒙古物資匱乏,像是精細的糧食、鹽巴、茶葉、布匹、藥材、精巧的首飾、胭脂水粉,這些都得靠走貨的商隊采買。


    遠距離運輸的貨物,往往都貴的讓人咂舌,而且那些商人也不是經常能見到。


    所以每年皇帝的賞賜,就變得尤為重要。


    通常有公主和親的部落,都能按照規定份例得到賞賜,這正是蒙古明明不願意大清公主孕育子嗣,傳承爵位,卻堅持向大清求娶公主的原因。


    和敬公主也不能免俗,若不是仗著皇帝嫡公主的身份,和富察氏安排的陪嫁隊伍,公主根本沒機會生下小世子。


    皇帝也明白女兒在蒙古過的艱難,於是在小世子一出生之際,便賜下名字,封為世子,並厚賞科爾沁部,這才穩固了和敬公主在部落的地位。


    可惜額駙不是個好東西,公主一生完孩子就迫不及待的弄出一堆女人來。


    公主剛迴來的時候,就告了額駙一狀,皇上恨不能砍了那幫蒙古人。


    進忠撇撇嘴,心想:那又如何呢,你打仗需要人家,不照樣得賣女兒嘛。


    不僅如此,將來你還得納好幾個蒙古嬪妃,賣身還‘債’呢。


    等到公主把皇上哄高興了,進忠才悠悠現身。


    正琢磨南巡怎麽玩的皇上,突然視線裏多了一抹嬌嫩的粉色,抬頭一看,竟然是進忠身上的荷包。


    “進忠啊。”


    “奴才在。”進忠畢恭畢敬的放好茶盞,一副躬身聽命的姿態,禮儀挑不出半點毛病。


    “荷包繡的不錯,哪個姑娘送的啊?”


    皇上似有揶揄的意思,但進忠聽到的,更多是試探。


    進忠假做緊張之態,噗通一下就給跪了。


    “皇上饒命,奴才不敢與宮女私相授受啊,就是碰上個以前的同鄉,看她過的不太好,出手幫了一把。”說著,捏緊了腰間的荷包。


    “奴才自知出身低賤,不敢肖想宮女,可那姑娘非要報恩,就送了這麽個荷包。


    可奴才身為您的奴才,哪能不知道宮規不讓呢,於是就提出花銀子,把這個荷包買下來,這樣就不算違背宮規。”


    皇上看不上他的做派,卻認同他的做法。


    在皇帝的眼裏,世人皆奴才,萬物皆螻蟻,進忠是太監,就得守太監的本分。


    不過,進忠平日伺候的好,處處都合心意,尤其昨晚送來的那個宮女......


    “哦~在哪當差的啊?”


    進忠知道,這是怕自己跟後宮牽連上,幸虧早有預判,把魏嬿婉接到前廷去當差。


    “迴皇上,是內務府管庫房的小宮女,出身下五旗的漢女。”


    皇上一聽就失了興趣,甚至覺得進忠是自己的奴才,應該找個上三旗的滿軍旗宮女,才配得上禦前總管的體麵。


    “行了,喜歡就留著吧,別學王欽就行。”


    進忠毫不含糊的先磕三個再開口:“皇上明鑒,奴才不敢違背宮規找對食,奴才隻想好好伺候您~”


    “找了就找了,好好過日子吧。”


    “奴才謝主隆恩~”進忠哐哐哐又磕三個。


    皇上要起身,進忠趕忙伸手去扶,腰間另一側佩戴的翠玉玨露了出來。


    “你這玉佩是哪來的?”


    “迴皇上,這是孝賢皇後落水,奴才救駕得了您的恩賞,其中有幾塊玉佩,這塊就是其中之一。”


    皇帝一下子想起來,孝賢皇後落水那日,確實是進忠救駕,也是進忠發現孝賢皇後身邊的奴才背主。


    直到用過晚膳,皇帝突然擬旨,給進忠賜婚,還叫起居郎記錄下來。


    李玉和進保眼睛都直了,眼看著進忠磕頭謝恩,羨慕的差點哭出來。


    進忠心知,這是想借對自己施恩之餘,給富察氏遞台階呢。


    那意思是說:朕沒忘了她,你們也別太過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如懿傳:情有獨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彩虹長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彩虹長老並收藏如懿傳:情有獨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