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銀鍍金點翠嵌珠寶菊花簪,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長約17、簪首長約7、簪首徑約7cm “皇後娘娘落水啦~”
進忠的高亢嘹亮的聲音,一時激起千層浪。
等皇上帶人趕來時,進忠渾身濕噠噠的跪在船艙外頭,臉上還掛著水草,正在試圖擰幹衣擺的水。
“進忠,怎麽迴事?”
進忠假裝剛看見皇上,狼狽的抹了把臉,換上期期艾艾的聲音。
“啟稟皇上,皇後娘娘失足落水,奴才路過將皇後娘娘救了上來,現下太醫正在診治,請皇上恕罪。”
“皇後好好的怎會落水?”
“奴才也不知啊,奴才原本是帶人去西邊內務府的船,領些新茶和除濕藥包。
迴來的路上,遠遠的看見皇後娘娘站在船尾,正跟嫻妃娘娘說話呢。
沒成想,剛走到一半,就聽見噗通一聲,水裏好像有什麽人在掙紮。
船尾上隻有一個看熱鬧不唿救的宮女,可那邊樹後頭,還藏了個侍衛。
奴才心道不好,拔腿就跑啊,看清楚落水的果真是皇後娘娘,也顧不上其他的,帶著人就往水裏跳。
剛把皇後娘娘送進船艙,叫了太醫來問診,皇上您就來了,奴才真的什麽都不知道啊。
皇上明鑒,奴才身後這幾個,便是與奴才一起去內務府取東西的太監和宮女,他們能作證,奴才句句屬實。”
進忠說的都是實話,隻不過是希望皇上和眾人知道的實情。
至於這中間,進忠為何不伺候皇帝,突然跑去內務府,又帶上了好幾個宮女太監。
為何恰巧路過此處,又是為何看的這麽清楚,就沒必要廣而告之了。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不至於,但想抓個宮女和侍衛還是很容易的。
可讓誰也沒想到,那站在船上眼看著皇後落水不肯唿救的宮女,竟是皇後宮裏的蓮心。
被進忠指認躲在樹後袖手旁觀的,是禦前侍衛淩雲徹,還是嫻妃娘娘求了聖旨,破格提拔到禦前的。
但今日並非淩雲徹當值,審問淩雲徹緣由,又不肯交代為何出現在此處,於是淩雲徹便成了推皇後入水的最大嫌疑人。
是的,謀害皇後。
因為進忠從遠處走來,正好有一處被其他船體遮擋,沒看見皇後娘娘是如何落水的,隻看見了落水後,徘徊在船尾附近的人。
嫻妃不關心皇後死活,隻想為淩雲徹開脫,被怒氣上頭的和敬公主抽了一巴掌。
嫡女打庶母,怎麽都算是大不孝之過。
嫻妃梗著個脖子,擺出一副皇後死了,都沒有本宮挨打重要的醜惡嘴臉。
皇上象征性的訓斥兩句,心神都在皇後那。
嫻妃不依不饒,非得要個公道,更要皇上親口承認淩雲徹是清白的。
還是太後看不下去,說和敬公主是中宮嫡出,又有跟蒙古的婚約在身,為了親娘被害一事,與庶母起些爭執,又算的了什麽呢,嫻妃才應該謹言慎行。
進忠知道救駕乃是大功一件,可皇後薨逝在即,此時邀功,甭管得了什麽賞賜,都會成為眾矢之的。
不如推辭掉,給皇上留一個知恩不圖報的好印象,將來皇上悼念起皇後來,才是自己得利之時。
更何況,比起皇上,進忠更在意和敬公主的那份人情。
風光迴宮的和敬公主,絕對是一把捅向嫻妃的好刀。
皇後終究熬到了油盡燈枯這一步,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皇帝偏在這時候,狠狠往皇後心窩子上紮了一刀,讓皇後死不瞑目。
次日一早,素練殉主,蓮心撞柱。
且不說,皇上疑惑之事沒了線索,就連皇後落水,也成了謎團。
當晚伺候皇後的兩個宮女,先是素練失蹤,再是蓮心冷眼旁觀,結果皇後一死,兩個宮女也跟著蹊蹺死亡。
就剩下一個淩雲徹,跟鋸嘴的葫蘆似的,皇上不敢嚴刑逼供,生怕淩雲徹死了,那皇後落水就徹底死無對證了。
皇後之死有疑,再次引發前朝動蕩。
富察氏虎視眈眈,和敬公主蓄勢待發,太後暗中蟄伏,嬪妃們活動頻繁。
這一刻,魑魅魍魎仿佛有了明確的五官。
皇上派出心腹毓瑚姑姑調查,可查了好些日子,除了一支屬於純貴妃的舊珠花,其他一無所獲。
和敬公主心急如焚,以賞賜之名找了進忠說話,進忠本不欲多管,但為了賣公主一個好,還是稍微透露了下。
當日皇後娘娘落水時,船艙裏是有人的,但具體是誰,得公主自己去查。
公主喪母,傅恆大人身為親娘舅,對公主予取予求,很快便調查出當日船上是純貴妃、嘉妃、玫嬪和海貴人。
不需要任何理由,公主便記恨上了這四人。
巧的是,進忠也對這四人恨之入骨。
一場心照不宣的聯盟,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秘密展開。
大行皇後的喪儀辦的十分隆重,很快追封了孝賢皇後。
其實死後的風光,不過是用來安慰活人的,準確來說是安慰皇後娘家和史官的。
至於後宮的嬪妃們,巴不得上頭沒有皇後呢,即便知道希望渺茫,也盼著餡餅從天而降砸自己頭上。
孝賢皇後梓宮奉移的日子,不知為何,大阿哥和三阿哥麵無悲色。
皇上雷霆大怒,斥責二人不忠不孝,言行悖亂,無人子之道,絕無可能繼承大統,甚至遷怒純貴妃。
嘉妃的四阿哥趁虛而入,得了皇上的歡心,一時風頭無兩。
這場沒有硝煙的繼後爭奪,以純貴妃率先出局,正式拉開序幕。
但進忠始終記恨著純貴妃,聽信海貴人的話,將魏嬿婉攆去花房一事,自然不肯善罷甘休。
於是將海貴人背地裏故意誘導大阿哥和三阿哥,導致兩位阿哥在喪儀上犯錯的事,捅給了純貴妃。
純貴妃纏綿病榻,被皇帝厭棄,連一分體麵都不肯給,鍾粹宮裏有頭有臉的宮女和太監,全被貶了個遍。
此時聽聞海貴人才是罪魁禍首,當場表演了一個垂死病中驚坐起,思來想去反正兒子已經沒了登上大位的指望,不如放手一搏,多拖幾個下水。
海貴人既然存了這樣的心思,那必然是為了嫻妃在籌謀。
對了,嫻妃協理孝賢皇後喪儀有功,已經封了貴妃,雖未正式行冊封禮,但誰看不出,皇上的偏心啊。
海貴人看似溫順,實則就是一條毒蛇。
別人不知道,曾經跟海貴人狼狽為奸過的純貴妃最清楚不過,那是一條咬上就絕不鬆口的毒蛇。
進忠的高亢嘹亮的聲音,一時激起千層浪。
等皇上帶人趕來時,進忠渾身濕噠噠的跪在船艙外頭,臉上還掛著水草,正在試圖擰幹衣擺的水。
“進忠,怎麽迴事?”
進忠假裝剛看見皇上,狼狽的抹了把臉,換上期期艾艾的聲音。
“啟稟皇上,皇後娘娘失足落水,奴才路過將皇後娘娘救了上來,現下太醫正在診治,請皇上恕罪。”
“皇後好好的怎會落水?”
“奴才也不知啊,奴才原本是帶人去西邊內務府的船,領些新茶和除濕藥包。
迴來的路上,遠遠的看見皇後娘娘站在船尾,正跟嫻妃娘娘說話呢。
沒成想,剛走到一半,就聽見噗通一聲,水裏好像有什麽人在掙紮。
船尾上隻有一個看熱鬧不唿救的宮女,可那邊樹後頭,還藏了個侍衛。
奴才心道不好,拔腿就跑啊,看清楚落水的果真是皇後娘娘,也顧不上其他的,帶著人就往水裏跳。
剛把皇後娘娘送進船艙,叫了太醫來問診,皇上您就來了,奴才真的什麽都不知道啊。
皇上明鑒,奴才身後這幾個,便是與奴才一起去內務府取東西的太監和宮女,他們能作證,奴才句句屬實。”
進忠說的都是實話,隻不過是希望皇上和眾人知道的實情。
至於這中間,進忠為何不伺候皇帝,突然跑去內務府,又帶上了好幾個宮女太監。
為何恰巧路過此處,又是為何看的這麽清楚,就沒必要廣而告之了。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不至於,但想抓個宮女和侍衛還是很容易的。
可讓誰也沒想到,那站在船上眼看著皇後落水不肯唿救的宮女,竟是皇後宮裏的蓮心。
被進忠指認躲在樹後袖手旁觀的,是禦前侍衛淩雲徹,還是嫻妃娘娘求了聖旨,破格提拔到禦前的。
但今日並非淩雲徹當值,審問淩雲徹緣由,又不肯交代為何出現在此處,於是淩雲徹便成了推皇後入水的最大嫌疑人。
是的,謀害皇後。
因為進忠從遠處走來,正好有一處被其他船體遮擋,沒看見皇後娘娘是如何落水的,隻看見了落水後,徘徊在船尾附近的人。
嫻妃不關心皇後死活,隻想為淩雲徹開脫,被怒氣上頭的和敬公主抽了一巴掌。
嫡女打庶母,怎麽都算是大不孝之過。
嫻妃梗著個脖子,擺出一副皇後死了,都沒有本宮挨打重要的醜惡嘴臉。
皇上象征性的訓斥兩句,心神都在皇後那。
嫻妃不依不饒,非得要個公道,更要皇上親口承認淩雲徹是清白的。
還是太後看不下去,說和敬公主是中宮嫡出,又有跟蒙古的婚約在身,為了親娘被害一事,與庶母起些爭執,又算的了什麽呢,嫻妃才應該謹言慎行。
進忠知道救駕乃是大功一件,可皇後薨逝在即,此時邀功,甭管得了什麽賞賜,都會成為眾矢之的。
不如推辭掉,給皇上留一個知恩不圖報的好印象,將來皇上悼念起皇後來,才是自己得利之時。
更何況,比起皇上,進忠更在意和敬公主的那份人情。
風光迴宮的和敬公主,絕對是一把捅向嫻妃的好刀。
皇後終究熬到了油盡燈枯這一步,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皇帝偏在這時候,狠狠往皇後心窩子上紮了一刀,讓皇後死不瞑目。
次日一早,素練殉主,蓮心撞柱。
且不說,皇上疑惑之事沒了線索,就連皇後落水,也成了謎團。
當晚伺候皇後的兩個宮女,先是素練失蹤,再是蓮心冷眼旁觀,結果皇後一死,兩個宮女也跟著蹊蹺死亡。
就剩下一個淩雲徹,跟鋸嘴的葫蘆似的,皇上不敢嚴刑逼供,生怕淩雲徹死了,那皇後落水就徹底死無對證了。
皇後之死有疑,再次引發前朝動蕩。
富察氏虎視眈眈,和敬公主蓄勢待發,太後暗中蟄伏,嬪妃們活動頻繁。
這一刻,魑魅魍魎仿佛有了明確的五官。
皇上派出心腹毓瑚姑姑調查,可查了好些日子,除了一支屬於純貴妃的舊珠花,其他一無所獲。
和敬公主心急如焚,以賞賜之名找了進忠說話,進忠本不欲多管,但為了賣公主一個好,還是稍微透露了下。
當日皇後娘娘落水時,船艙裏是有人的,但具體是誰,得公主自己去查。
公主喪母,傅恆大人身為親娘舅,對公主予取予求,很快便調查出當日船上是純貴妃、嘉妃、玫嬪和海貴人。
不需要任何理由,公主便記恨上了這四人。
巧的是,進忠也對這四人恨之入骨。
一場心照不宣的聯盟,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秘密展開。
大行皇後的喪儀辦的十分隆重,很快追封了孝賢皇後。
其實死後的風光,不過是用來安慰活人的,準確來說是安慰皇後娘家和史官的。
至於後宮的嬪妃們,巴不得上頭沒有皇後呢,即便知道希望渺茫,也盼著餡餅從天而降砸自己頭上。
孝賢皇後梓宮奉移的日子,不知為何,大阿哥和三阿哥麵無悲色。
皇上雷霆大怒,斥責二人不忠不孝,言行悖亂,無人子之道,絕無可能繼承大統,甚至遷怒純貴妃。
嘉妃的四阿哥趁虛而入,得了皇上的歡心,一時風頭無兩。
這場沒有硝煙的繼後爭奪,以純貴妃率先出局,正式拉開序幕。
但進忠始終記恨著純貴妃,聽信海貴人的話,將魏嬿婉攆去花房一事,自然不肯善罷甘休。
於是將海貴人背地裏故意誘導大阿哥和三阿哥,導致兩位阿哥在喪儀上犯錯的事,捅給了純貴妃。
純貴妃纏綿病榻,被皇帝厭棄,連一分體麵都不肯給,鍾粹宮裏有頭有臉的宮女和太監,全被貶了個遍。
此時聽聞海貴人才是罪魁禍首,當場表演了一個垂死病中驚坐起,思來想去反正兒子已經沒了登上大位的指望,不如放手一搏,多拖幾個下水。
海貴人既然存了這樣的心思,那必然是為了嫻妃在籌謀。
對了,嫻妃協理孝賢皇後喪儀有功,已經封了貴妃,雖未正式行冊封禮,但誰看不出,皇上的偏心啊。
海貴人看似溫順,實則就是一條毒蛇。
別人不知道,曾經跟海貴人狼狽為奸過的純貴妃最清楚不過,那是一條咬上就絕不鬆口的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