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平逆
重生晚唐,從節度使之子開始 作者:逆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克用的個人威望極高,在晉軍內部向來說一不二。
晉軍將領大多是李克用的義子,得知自家義父打定主意不肯投降,眾將雖然知道這樣做是死路一條,卻也都無可奈何,並沒有誰敢公開反對。
於是三萬晉軍連同九萬契丹兵,隻能憑借著高大險峻的晉陽城,繼續負隅頑抗。
不得不說,作為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城,晉陽城的確易守難攻。
首先是地形條件足夠險要。
晉陽城背倚西山,東臨汾河,山河環繞,整體居高臨下。想要攻克此城,隻能從南北仰攻。不巧的是,晉陽城南北方向,同樣溝壑縱橫,不便行軍。
除了地形條件,晉陽城本身也修得足夠堅固。不但城牆又高又厚,城上各種防禦設施亦是十分完備。此地畢竟是李克用大本營,對方經營了十幾年,自然不可能防守薄弱。
“大帥,這晉陽城實在太難打了……與其說是一座城,倒不如說是一座山,咱們從後方運來的火藥,根本派不上什麽用場……”
汾河西岸,魏軍軍營。
張歸弁、齊紹威等魏國老將,以及新歸順魏國的梁國降將氏叔琮、郭言、張存敬,奉葛從周的命令,率領十萬大軍,剛剛又組織了一場攻城戰。
眾將各率本部兵馬,輪番出動,從清晨持續到黃昏,對著晉陽城南麵城牆足足強攻了五個時辰,連飯都顧不上吃。可打到最後,除了白白折損兵力外,竟沒有取得絲毫進展。
眼看天色已晚,眾將無奈,隻得收攏敗兵,退迴軍營,如實向葛從周稟報戰況。
葛從周望著軍案上的敗報,歎了口氣道:“好了,這不是你們的罪過,實在是城池太過堅固,賊兵抵抗激烈……不隻你們,城北劉知俊、王重師他們,現在同樣是久攻不克、無計可施。”
降將氏叔琮沉思片刻,提議道:“葛帥,眼下這種局麵,不如讓劉知俊分出一支兵馬,先把太原府以北的嵐、忻、代、朔、雲、蔚六州拿下,屆時整個晉國隻剩晉陽一座孤城,城內軍民聞知,必然人心思變,不怕那李克用不投降。”
“此言有理,本帥這就書信一封,與劉知俊商議。”葛從周微微頷首。
葛從周和劉知俊,論職事都是節度使兼招討使,論爵位都是國公,屬於同級。因此葛從周沒辦法直接命令劉知俊,有什麽戰略,隻能是和對方協商討論。
張存弁拱手詢問道:“大帥,末將聽說魏王已下令,讓楊師厚提兵十萬,從陝虢北上,再過幾日對方一行人就到潞州了,可有此事麽?”
葛從周點頭道:“確有此事。”
眾將聞言,頓時興奮不已:“太好了,等效節軍一來,看城裏這幫沙陀人、契丹人,還能猖狂到幾時!”
時至今日,楊師厚效節軍的威名,天下已無人不知。
…
晉地的戰事尚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眼看天下即將平定,南方的交趾地區,這時忽然動亂又起。
原來,先前葛從周南征之時,雖然將割據交州的曲承裕滅族,但對當地的其他土豪世家,卻大多以安撫為主,並沒有痛下殺手。
當地的交州土著世家,見魏國主力大軍撤走,隻留下數千兵馬鎮守,頓時萌生了反叛之心。
隨後,以楊氏、吳氏為首的幾大豪族,推舉土酋楊廷藝為首領,開始暗中聚集兵馬,相約進攻交州城。
彼時的交州城內,隻有數千魏軍士兵,由葛從周的部將陳景瑜統率。陳景瑜自恃身經百戰,心中對交州土著十分輕視,每日隻隻在城內鬥雞走狗、飲酒宿娼,對楊廷藝一行人毫無防備。
很快楊廷藝便抓住機會,領兵五萬,一舉攻破交州城,先是活捉並處死了陳景瑜,接著將城內所有魏軍士兵全部屠戮一空。
攻克交州城後,楊廷藝沒有停下腳步,繼續領兵北上,接連攻破湯州、瀼州、籠州、繼而包圍邕州。
留守邕州的是魏將胡規,得知交州生變,對方一麵就地組織兵馬抵抗,一麵給留守桂州的上司嶺南宣慰使獨孤損,都知兵馬使李師悅發去急救信。
桂州城內,獨孤損和李師悅得知叛軍來襲,大驚失色,連忙征召周邊各地土兵,好不容易湊出一萬人,試圖前往邕州城外,替胡規解圍。
奈何這幫土兵,盡是些烏合之眾,來到邕州城外碰上楊廷藝的交州軍,一戰即潰。
獨孤損、李師悅狼狽退迴桂州城,無奈之下隻得派人快馬加鞭,北上告急。
消息傳到汴京,已經是十幾日後了。
“該死的南蠻,實在是活膩了!孤這迴非得把他們斬草除根不可!”
齊慎聞訊,自然大怒,立刻在朝堂上當庭宣布,出兵討伐叛逆。
“翰林院,馬上替孤擬旨給張歸霸、謝彥章,叫他二人領兵十萬,即日起出征南下,掃蕩叛逆!平定交州後,所有參與叛亂的土著,男女老幼,雞犬不留!”
“具體兵力怎麽調動,糧草輜重如何安排,政事堂、樞密院、兵部、戶部,下來擬個方案送進宮裏,孤一律照準。”
如今魏國的幾十萬主力大軍,連同大部分猛將,幾乎全都集中在晉地,圍毆李克用。此時齊慎還能放心調遣的,也就隻剩張歸霸、謝彥章、張歸厚、劉扞等寥寥數人了。
這幫人先前基本都參與了南征,後來南征結束,齊慎並未著急將他們調迴北方,而是讓他們繼續領兵留在淮南、兩浙等地,替自己鎮守地方,節製各大藩鎮的降兵降將,以免再出什麽亂子。
眼下交州生變,正好可以派他們南下討伐。
敬翔比較老成持重,拱手向齊慎建議道:“主公既派張歸霸、謝彥章兩位大將到嶺南平叛,那淮南、兩浙之地,還得再派幾名大將鎮守,方能萬無一失,免得張、謝兩位將軍前腳剛走,後腳南方便出現什麽藩鎮餘孽,趁機起事。”
“嗯,有道理。”
齊慎點了點頭道:“等張歸霸和謝彥章出兵後,孤便讓寇彥卿、李思安,統禁軍四萬南下鎮守,這樣便萬無一失了。”
齊慎本打算安排王檀和趙匡凝,領踏白軍和拱宸軍前去鎮守,不過仔細想想,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王檀和趙匡凝是自己親信中的親信,須臾不能遠離。
有些事還是讓寇彥卿和李思安去做更合適。
晉軍將領大多是李克用的義子,得知自家義父打定主意不肯投降,眾將雖然知道這樣做是死路一條,卻也都無可奈何,並沒有誰敢公開反對。
於是三萬晉軍連同九萬契丹兵,隻能憑借著高大險峻的晉陽城,繼續負隅頑抗。
不得不說,作為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城,晉陽城的確易守難攻。
首先是地形條件足夠險要。
晉陽城背倚西山,東臨汾河,山河環繞,整體居高臨下。想要攻克此城,隻能從南北仰攻。不巧的是,晉陽城南北方向,同樣溝壑縱橫,不便行軍。
除了地形條件,晉陽城本身也修得足夠堅固。不但城牆又高又厚,城上各種防禦設施亦是十分完備。此地畢竟是李克用大本營,對方經營了十幾年,自然不可能防守薄弱。
“大帥,這晉陽城實在太難打了……與其說是一座城,倒不如說是一座山,咱們從後方運來的火藥,根本派不上什麽用場……”
汾河西岸,魏軍軍營。
張歸弁、齊紹威等魏國老將,以及新歸順魏國的梁國降將氏叔琮、郭言、張存敬,奉葛從周的命令,率領十萬大軍,剛剛又組織了一場攻城戰。
眾將各率本部兵馬,輪番出動,從清晨持續到黃昏,對著晉陽城南麵城牆足足強攻了五個時辰,連飯都顧不上吃。可打到最後,除了白白折損兵力外,竟沒有取得絲毫進展。
眼看天色已晚,眾將無奈,隻得收攏敗兵,退迴軍營,如實向葛從周稟報戰況。
葛從周望著軍案上的敗報,歎了口氣道:“好了,這不是你們的罪過,實在是城池太過堅固,賊兵抵抗激烈……不隻你們,城北劉知俊、王重師他們,現在同樣是久攻不克、無計可施。”
降將氏叔琮沉思片刻,提議道:“葛帥,眼下這種局麵,不如讓劉知俊分出一支兵馬,先把太原府以北的嵐、忻、代、朔、雲、蔚六州拿下,屆時整個晉國隻剩晉陽一座孤城,城內軍民聞知,必然人心思變,不怕那李克用不投降。”
“此言有理,本帥這就書信一封,與劉知俊商議。”葛從周微微頷首。
葛從周和劉知俊,論職事都是節度使兼招討使,論爵位都是國公,屬於同級。因此葛從周沒辦法直接命令劉知俊,有什麽戰略,隻能是和對方協商討論。
張存弁拱手詢問道:“大帥,末將聽說魏王已下令,讓楊師厚提兵十萬,從陝虢北上,再過幾日對方一行人就到潞州了,可有此事麽?”
葛從周點頭道:“確有此事。”
眾將聞言,頓時興奮不已:“太好了,等效節軍一來,看城裏這幫沙陀人、契丹人,還能猖狂到幾時!”
時至今日,楊師厚效節軍的威名,天下已無人不知。
…
晉地的戰事尚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眼看天下即將平定,南方的交趾地區,這時忽然動亂又起。
原來,先前葛從周南征之時,雖然將割據交州的曲承裕滅族,但對當地的其他土豪世家,卻大多以安撫為主,並沒有痛下殺手。
當地的交州土著世家,見魏國主力大軍撤走,隻留下數千兵馬鎮守,頓時萌生了反叛之心。
隨後,以楊氏、吳氏為首的幾大豪族,推舉土酋楊廷藝為首領,開始暗中聚集兵馬,相約進攻交州城。
彼時的交州城內,隻有數千魏軍士兵,由葛從周的部將陳景瑜統率。陳景瑜自恃身經百戰,心中對交州土著十分輕視,每日隻隻在城內鬥雞走狗、飲酒宿娼,對楊廷藝一行人毫無防備。
很快楊廷藝便抓住機會,領兵五萬,一舉攻破交州城,先是活捉並處死了陳景瑜,接著將城內所有魏軍士兵全部屠戮一空。
攻克交州城後,楊廷藝沒有停下腳步,繼續領兵北上,接連攻破湯州、瀼州、籠州、繼而包圍邕州。
留守邕州的是魏將胡規,得知交州生變,對方一麵就地組織兵馬抵抗,一麵給留守桂州的上司嶺南宣慰使獨孤損,都知兵馬使李師悅發去急救信。
桂州城內,獨孤損和李師悅得知叛軍來襲,大驚失色,連忙征召周邊各地土兵,好不容易湊出一萬人,試圖前往邕州城外,替胡規解圍。
奈何這幫土兵,盡是些烏合之眾,來到邕州城外碰上楊廷藝的交州軍,一戰即潰。
獨孤損、李師悅狼狽退迴桂州城,無奈之下隻得派人快馬加鞭,北上告急。
消息傳到汴京,已經是十幾日後了。
“該死的南蠻,實在是活膩了!孤這迴非得把他們斬草除根不可!”
齊慎聞訊,自然大怒,立刻在朝堂上當庭宣布,出兵討伐叛逆。
“翰林院,馬上替孤擬旨給張歸霸、謝彥章,叫他二人領兵十萬,即日起出征南下,掃蕩叛逆!平定交州後,所有參與叛亂的土著,男女老幼,雞犬不留!”
“具體兵力怎麽調動,糧草輜重如何安排,政事堂、樞密院、兵部、戶部,下來擬個方案送進宮裏,孤一律照準。”
如今魏國的幾十萬主力大軍,連同大部分猛將,幾乎全都集中在晉地,圍毆李克用。此時齊慎還能放心調遣的,也就隻剩張歸霸、謝彥章、張歸厚、劉扞等寥寥數人了。
這幫人先前基本都參與了南征,後來南征結束,齊慎並未著急將他們調迴北方,而是讓他們繼續領兵留在淮南、兩浙等地,替自己鎮守地方,節製各大藩鎮的降兵降將,以免再出什麽亂子。
眼下交州生變,正好可以派他們南下討伐。
敬翔比較老成持重,拱手向齊慎建議道:“主公既派張歸霸、謝彥章兩位大將到嶺南平叛,那淮南、兩浙之地,還得再派幾名大將鎮守,方能萬無一失,免得張、謝兩位將軍前腳剛走,後腳南方便出現什麽藩鎮餘孽,趁機起事。”
“嗯,有道理。”
齊慎點了點頭道:“等張歸霸和謝彥章出兵後,孤便讓寇彥卿、李思安,統禁軍四萬南下鎮守,這樣便萬無一失了。”
齊慎本打算安排王檀和趙匡凝,領踏白軍和拱宸軍前去鎮守,不過仔細想想,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王檀和趙匡凝是自己親信中的親信,須臾不能遠離。
有些事還是讓寇彥卿和李思安去做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