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身死,王允與眾百官熱淚盈眶,跪地痛哭。王猛則是吩咐麾下甲士,趕往宮外肅清西涼餘黨。
張蠔與王鎮惡已經大戰四十多個迴合,仍舊未分勝負。
王猛派出的甲士加入了戰局,張蠔所部兵卒節節敗退,張蠔奮力逼退了王鎮惡,獨自衝出了皇宮。
看見張蠔獨自一人,渾身是血的衝出來,胡軫連忙趕來說道“張將軍!皇宮內部是什麽情況?”
張蠔連忙說道“相國遭到叛軍攻擊!我們火速前去調集兵馬!趕來支援相國!!”
胡軫聞言,臉色大變,來不及多說,二人帶領麾下數千鐵騎趕迴軍營。
剛剛走到半路,張蠔兵馬的前方忽然出現了數千弓弩手與長槍手,攔住了他們的去路,領頭的正是被王猛策反的徐榮。
張蠔與胡軫二人一驚“徐將軍!你這是何意?為何弓弩手的弓箭都對著我們?”
徐榮說道“我與段煨將軍早已歸順朝廷!現在段煨將軍已經控製了你們在軍營的部下!快快下馬投降吧!!”
張蠔怒喝道“相國對你恩重如山!沒想到你竟敢反叛相國!似你這等叛賊!必定不得好死!!”
徐榮不甘示弱的說道“董卓禍亂朝綱!欺壓天子百官!荼毒百姓!早已是天下人人可誅的逆賊!可笑我徐榮先前追隨叛逆!已是罪孽深重!如今我已棄暗投明!歸順當今天子!反叛二字!再加不到徐某的頭上!!”
張蠔無話可說,王猛與王鎮惡也領兵堵住了他們的後路,王猛說道“張將軍!胡將軍!投降吧!董卓已經伏誅,何不歸順朝廷,做個名正言順的將軍呢?”
張蠔與胡軫二人相視一眼,過了許久,二人翻身下馬,將兵符交了出來。
此次政變,用時僅僅半個時辰,董卓,李儒被誅殺,張蠔,胡軫歸順朝廷,朝政迴歸,董卓的屍體被當街示眾,被憤怒的百姓們,亂刀分屍,剁成了肉泥。
“董卓死於政變,天下正式進入群雄爭霸局麵,靈玉隨機製衡二人出世,並獎勵龍鳳二玉,各自一百招賢值。”
“製衡第一位:北宋時期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統率80,武力96,智力71,政治69。植入身份:王猛族兄。”
“第二位:明朝開國功勳朱升,統率84,武力70,智力96,政治95。植入身份:朱治族弟。”
平定了長安城內各方勢力之後,王允等人迎迴了漢獻帝劉協,百官前來朝拜。
劉協也是萬分激動,被董卓欺壓多年,終於能夠自己做主了,劉協按照王猛提交上的表章,封南宮長萬為平東將軍,賜金五百,徐榮,段煨,王鎮惡封為雜號將軍,賜金三百,張蠔,胡軫封為禆將軍,賜金兩百,封王允為丞相,兼長安侯,王猛為中書令,兼扶風侯,李肅為禦史中丞,其餘文武對滅董有貢獻的,一律有賞賜。
眼下宮殿之上討論的問題,便是如何約束長安城內的西涼士卒,如今城內有收編的五千禁軍,五千禦林軍,以及段煨四人的三萬大軍,王允等百官的私兵七千人,總計是四萬七千兵馬。
其中有三萬多人是西涼軍收編而來,西涼軍雖然驍勇,但是在董卓的放縱之下,他們嗜殺成性,混亂不堪,需要一個統兵經驗豐富之人前來約束,否則一旦作亂,後果不堪設想。
王猛舉薦了族兄王進,他深知王進的能力,雖然空有一身武藝,卻不懂得統兵作戰,但是卻對訓練士卒,嚴明軍紀有著自己的一套方法,劉協當即封王進為執金吾,訓練全城的兵馬。
隨後,剛剛得到封賞的李肅站了出來“陛下!董卓雖然誅滅,但是其黨羽並未完全被清除,董卓之侄董璜得知董卓被誅滅,前往了雍涼,帶領伍習與楊定二人,起兵兩萬向長安西側而來,駐守武關的牛輔,樊稠起兵一萬五千人,向長安南側而來,駐守函穀關的董旻與雄闊海也帶領一萬五千人而來,現距離長安東側已經不足二十裏。”
劉協與文武頓時一驚,劉協連忙說道“眾位愛卿!你們可有良策!?”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王子服,士孫瑞,馬日磾三人站出說道“陛下!臣以為!應當固守長安,長安城高池深,且有數萬大軍,糧草可支撐一年,足以抵擋賊兵!!”
朝中大部分文武全部站出附議,而此時王猛站了出來“陛下!臣以為不可據城堅守!應當兵分三路!各個擊破!!”
士孫瑞說道“王中丞!城內剛剛平定叛亂,士卒尚不穩定,況且西涼軍最擅長野戰,出城迎擊,隻怕會輸的一敗塗地!!”
王猛說道“不,正是因為士卒不穩定,才需要與他們出城一戰,以免在防守之際,我方士卒會被敵方士卒蠱惑,出現裏應外合之際。”
王允站出說道“臣以為景略之言有理,請陛下三思。”
劉協極為信任王允,一聽王允此話“那麽王中丞,便由你來調兵遣將吧。”
王猛謝恩之後,朗聲說道“車騎將軍皇甫嵩!詡軍將軍段煨!你二人領兵一萬!南下抗擊牛輔所部兵馬!太尉朱儁!奉義將軍徐榮!領兵一萬兩千人!西進攻打董璜所部兵馬!平東將軍南宮玉!廣武將軍王鎮惡!與我親率八千兵馬!趕往東部!攻打董旻所部!!”
被點到的大臣全部站出說道“遵命!!”
王猛轉身對著劉協說道“還請陛下親筆下詔,封西涼太守馬騰為涼州刺史,韓遂為西涼侯,請他們從安定郡出兵,攻打漆縣!杜陽!汧縣!從後方攻擊董璜的後部!如此一來,我們的勝算便多了七成!”
劉協連忙說道“準奏!朕即刻擬詔!派快馬送往西涼馬騰部。”
準備妥當之後,劉協宣布退朝,翌日,三支隊伍整頓妥當,分批出城抗敵。
王猛這一路很快就來到了董旻所部的營寨附近,王猛在距離董旻營寨十裏之處紮營待命。
夜間,王猛召來了南宮長萬與王鎮惡,三人商議軍事,南宮長萬說道“景略啊,我們去何必在此討論來討論去,明日一戰,看我領兵一戰擊潰他們!!”
王猛笑了笑“南宮將軍不要心急,統兵打仗可不隻是猛打蠻幹,需要用計行事。”
王鎮惡說道“兄長,你是不是有了什麽計策?”
王猛說道“我們此行隻帶了八千兵馬,而董旻所部卻是傾巢而出,函穀關空虛,我意,鎮惡,你統兵三千,每人攜帶五日的口糧,繞過董旻與雄闊海的營寨,直取函穀關,務必於三日之內拿下!!”
王鎮惡說道“兄長,董旻與雄闊海擁兵一萬五千兵馬,想要在他們眼前繞道而行談何容易啊?”
王猛說道“這一點你可放心,你隻管領兵出發便是。南宮將軍,你領兵兩千,佯攻雄闊海的營寨,一定要將他們的目光吸引過去。”
南宮長萬說道“你放心,隻要我親自出手,雄闊海休想得到片刻安寧時刻。”
王猛說道“鎮惡,你便放心趕往函穀關,隻要雄闊海的注意力在南宮將軍身上,便不會有斥候注意到你們,隻要通過對方營寨,便不必有任何顧慮,至於董旻所部,便由我親自抵擋。”
王鎮惡連忙說道“請兄長放心!鎮惡如果不能攻破函穀關!提頭來見!!”
王猛說道“好!!二位即刻迴營歇息!明日於叛軍一戰!!”
翌日
南宮長萬帶領兩千兵馬趕往雄闊海的營寨挑戰,雄闊海得知南宮長萬隻帶領兩千兵馬便敢前來挑釁,頓時大怒,親自帶領三千鐵騎出戰南宮長萬。
雄闊海對著南宮長萬喝道“南宮玉!董相國不曾虧待過你!你竟然跟隨王允老賊害死相國!真真是忘恩負義之徒!!”
南宮長萬不甘示弱的說道“士可殺不可辱!董卓老賊屢屢羞辱於我!我便與他不共戴天!更何況!我殺了他是為天下除害!何談背叛!!”
雄闊海揮動手中的六棱熟銅棍,催動胯下的追風馬,殺了過去“休要逞口舌之利!吃我一棍!!”
“雄闊海開啟神力屬性,武力+4,雄闊海基礎武力101,六棱熟銅棍+1,追風馬+1,當前武力上升至107。”
“雄闊海開啟天王屬性,武力+5,當前武力上升至112。”
南宮長萬看著殺過來的雄闊海,冷哼一聲“就讓我看看,你有多少能耐!!”說罷,揮動手中的畫龍擎天戟殺了過去。
“南宮長萬開啟單臂屬性,當前戰意上升兩格,武力+6,南宮長萬基礎武力104,畫龍擎天戟+1,當前武力上升至111。”
南宮長萬與雄闊海二人戟來棍往,大戰五十迴合,不分勝負,麵對這種超一流武將單挑,在場的士卒被深深吸引。
至於另外一邊,董旻並沒有等候王猛進攻,而是親自領兵五千,猛攻王猛的營寨,王猛將士卒分為十個小隊,輪番上陣守衛寨牆,擊退了董旻的數次進攻,董旻折損了三千兵馬後,暫且迴到營寨休整,準備明日繼續攻寨。
而雄闊海與董旻都沒有想到,王鎮惡趁著兩軍酣戰之際,悄悄繞開了他們的營寨,直奔函穀關而去………
張蠔與王鎮惡已經大戰四十多個迴合,仍舊未分勝負。
王猛派出的甲士加入了戰局,張蠔所部兵卒節節敗退,張蠔奮力逼退了王鎮惡,獨自衝出了皇宮。
看見張蠔獨自一人,渾身是血的衝出來,胡軫連忙趕來說道“張將軍!皇宮內部是什麽情況?”
張蠔連忙說道“相國遭到叛軍攻擊!我們火速前去調集兵馬!趕來支援相國!!”
胡軫聞言,臉色大變,來不及多說,二人帶領麾下數千鐵騎趕迴軍營。
剛剛走到半路,張蠔兵馬的前方忽然出現了數千弓弩手與長槍手,攔住了他們的去路,領頭的正是被王猛策反的徐榮。
張蠔與胡軫二人一驚“徐將軍!你這是何意?為何弓弩手的弓箭都對著我們?”
徐榮說道“我與段煨將軍早已歸順朝廷!現在段煨將軍已經控製了你們在軍營的部下!快快下馬投降吧!!”
張蠔怒喝道“相國對你恩重如山!沒想到你竟敢反叛相國!似你這等叛賊!必定不得好死!!”
徐榮不甘示弱的說道“董卓禍亂朝綱!欺壓天子百官!荼毒百姓!早已是天下人人可誅的逆賊!可笑我徐榮先前追隨叛逆!已是罪孽深重!如今我已棄暗投明!歸順當今天子!反叛二字!再加不到徐某的頭上!!”
張蠔無話可說,王猛與王鎮惡也領兵堵住了他們的後路,王猛說道“張將軍!胡將軍!投降吧!董卓已經伏誅,何不歸順朝廷,做個名正言順的將軍呢?”
張蠔與胡軫二人相視一眼,過了許久,二人翻身下馬,將兵符交了出來。
此次政變,用時僅僅半個時辰,董卓,李儒被誅殺,張蠔,胡軫歸順朝廷,朝政迴歸,董卓的屍體被當街示眾,被憤怒的百姓們,亂刀分屍,剁成了肉泥。
“董卓死於政變,天下正式進入群雄爭霸局麵,靈玉隨機製衡二人出世,並獎勵龍鳳二玉,各自一百招賢值。”
“製衡第一位:北宋時期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統率80,武力96,智力71,政治69。植入身份:王猛族兄。”
“第二位:明朝開國功勳朱升,統率84,武力70,智力96,政治95。植入身份:朱治族弟。”
平定了長安城內各方勢力之後,王允等人迎迴了漢獻帝劉協,百官前來朝拜。
劉協也是萬分激動,被董卓欺壓多年,終於能夠自己做主了,劉協按照王猛提交上的表章,封南宮長萬為平東將軍,賜金五百,徐榮,段煨,王鎮惡封為雜號將軍,賜金三百,張蠔,胡軫封為禆將軍,賜金兩百,封王允為丞相,兼長安侯,王猛為中書令,兼扶風侯,李肅為禦史中丞,其餘文武對滅董有貢獻的,一律有賞賜。
眼下宮殿之上討論的問題,便是如何約束長安城內的西涼士卒,如今城內有收編的五千禁軍,五千禦林軍,以及段煨四人的三萬大軍,王允等百官的私兵七千人,總計是四萬七千兵馬。
其中有三萬多人是西涼軍收編而來,西涼軍雖然驍勇,但是在董卓的放縱之下,他們嗜殺成性,混亂不堪,需要一個統兵經驗豐富之人前來約束,否則一旦作亂,後果不堪設想。
王猛舉薦了族兄王進,他深知王進的能力,雖然空有一身武藝,卻不懂得統兵作戰,但是卻對訓練士卒,嚴明軍紀有著自己的一套方法,劉協當即封王進為執金吾,訓練全城的兵馬。
隨後,剛剛得到封賞的李肅站了出來“陛下!董卓雖然誅滅,但是其黨羽並未完全被清除,董卓之侄董璜得知董卓被誅滅,前往了雍涼,帶領伍習與楊定二人,起兵兩萬向長安西側而來,駐守武關的牛輔,樊稠起兵一萬五千人,向長安南側而來,駐守函穀關的董旻與雄闊海也帶領一萬五千人而來,現距離長安東側已經不足二十裏。”
劉協與文武頓時一驚,劉協連忙說道“眾位愛卿!你們可有良策!?”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王子服,士孫瑞,馬日磾三人站出說道“陛下!臣以為!應當固守長安,長安城高池深,且有數萬大軍,糧草可支撐一年,足以抵擋賊兵!!”
朝中大部分文武全部站出附議,而此時王猛站了出來“陛下!臣以為不可據城堅守!應當兵分三路!各個擊破!!”
士孫瑞說道“王中丞!城內剛剛平定叛亂,士卒尚不穩定,況且西涼軍最擅長野戰,出城迎擊,隻怕會輸的一敗塗地!!”
王猛說道“不,正是因為士卒不穩定,才需要與他們出城一戰,以免在防守之際,我方士卒會被敵方士卒蠱惑,出現裏應外合之際。”
王允站出說道“臣以為景略之言有理,請陛下三思。”
劉協極為信任王允,一聽王允此話“那麽王中丞,便由你來調兵遣將吧。”
王猛謝恩之後,朗聲說道“車騎將軍皇甫嵩!詡軍將軍段煨!你二人領兵一萬!南下抗擊牛輔所部兵馬!太尉朱儁!奉義將軍徐榮!領兵一萬兩千人!西進攻打董璜所部兵馬!平東將軍南宮玉!廣武將軍王鎮惡!與我親率八千兵馬!趕往東部!攻打董旻所部!!”
被點到的大臣全部站出說道“遵命!!”
王猛轉身對著劉協說道“還請陛下親筆下詔,封西涼太守馬騰為涼州刺史,韓遂為西涼侯,請他們從安定郡出兵,攻打漆縣!杜陽!汧縣!從後方攻擊董璜的後部!如此一來,我們的勝算便多了七成!”
劉協連忙說道“準奏!朕即刻擬詔!派快馬送往西涼馬騰部。”
準備妥當之後,劉協宣布退朝,翌日,三支隊伍整頓妥當,分批出城抗敵。
王猛這一路很快就來到了董旻所部的營寨附近,王猛在距離董旻營寨十裏之處紮營待命。
夜間,王猛召來了南宮長萬與王鎮惡,三人商議軍事,南宮長萬說道“景略啊,我們去何必在此討論來討論去,明日一戰,看我領兵一戰擊潰他們!!”
王猛笑了笑“南宮將軍不要心急,統兵打仗可不隻是猛打蠻幹,需要用計行事。”
王鎮惡說道“兄長,你是不是有了什麽計策?”
王猛說道“我們此行隻帶了八千兵馬,而董旻所部卻是傾巢而出,函穀關空虛,我意,鎮惡,你統兵三千,每人攜帶五日的口糧,繞過董旻與雄闊海的營寨,直取函穀關,務必於三日之內拿下!!”
王鎮惡說道“兄長,董旻與雄闊海擁兵一萬五千兵馬,想要在他們眼前繞道而行談何容易啊?”
王猛說道“這一點你可放心,你隻管領兵出發便是。南宮將軍,你領兵兩千,佯攻雄闊海的營寨,一定要將他們的目光吸引過去。”
南宮長萬說道“你放心,隻要我親自出手,雄闊海休想得到片刻安寧時刻。”
王猛說道“鎮惡,你便放心趕往函穀關,隻要雄闊海的注意力在南宮將軍身上,便不會有斥候注意到你們,隻要通過對方營寨,便不必有任何顧慮,至於董旻所部,便由我親自抵擋。”
王鎮惡連忙說道“請兄長放心!鎮惡如果不能攻破函穀關!提頭來見!!”
王猛說道“好!!二位即刻迴營歇息!明日於叛軍一戰!!”
翌日
南宮長萬帶領兩千兵馬趕往雄闊海的營寨挑戰,雄闊海得知南宮長萬隻帶領兩千兵馬便敢前來挑釁,頓時大怒,親自帶領三千鐵騎出戰南宮長萬。
雄闊海對著南宮長萬喝道“南宮玉!董相國不曾虧待過你!你竟然跟隨王允老賊害死相國!真真是忘恩負義之徒!!”
南宮長萬不甘示弱的說道“士可殺不可辱!董卓老賊屢屢羞辱於我!我便與他不共戴天!更何況!我殺了他是為天下除害!何談背叛!!”
雄闊海揮動手中的六棱熟銅棍,催動胯下的追風馬,殺了過去“休要逞口舌之利!吃我一棍!!”
“雄闊海開啟神力屬性,武力+4,雄闊海基礎武力101,六棱熟銅棍+1,追風馬+1,當前武力上升至107。”
“雄闊海開啟天王屬性,武力+5,當前武力上升至112。”
南宮長萬看著殺過來的雄闊海,冷哼一聲“就讓我看看,你有多少能耐!!”說罷,揮動手中的畫龍擎天戟殺了過去。
“南宮長萬開啟單臂屬性,當前戰意上升兩格,武力+6,南宮長萬基礎武力104,畫龍擎天戟+1,當前武力上升至111。”
南宮長萬與雄闊海二人戟來棍往,大戰五十迴合,不分勝負,麵對這種超一流武將單挑,在場的士卒被深深吸引。
至於另外一邊,董旻並沒有等候王猛進攻,而是親自領兵五千,猛攻王猛的營寨,王猛將士卒分為十個小隊,輪番上陣守衛寨牆,擊退了董旻的數次進攻,董旻折損了三千兵馬後,暫且迴到營寨休整,準備明日繼續攻寨。
而雄闊海與董旻都沒有想到,王鎮惡趁著兩軍酣戰之際,悄悄繞開了他們的營寨,直奔函穀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