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各州諸侯議論沸騰。


    也沒怎麽影響到青州。


    劉備定下經略民生,當務之急是廣積糧食。


    曆史上多地爆發的旱災蝗災還沒來呢。


    那時人相食啖,白骨委積。


    連豪族官吏都會餓死不少。


    更別提百姓了。


    糧食才是最重要地。


    而袁紹與公孫瓚到了決戰的緊要關頭,更不敢與劉備交惡。


    遣派掾吏過來賠罪。


    來者不是熟人辛毗,卻是他的兄長辛評。


    辛評麵帶喜意道:“玄德公平定黃巾,威蓋天下,袁公仰慕已久。”


    “先前不知北海相孔文舉已然上表天子請公為青州刺史,才生出誤會,深有歉意。”


    “如今已重新表奏,撤去臧洪的刺史之位,且書信給東萊太守,使其歸附玄德公。”


    “並表玄德公為征虜將軍……”


    劉備失笑搖頭,隻送個征虜將軍,袁本初未免太小氣。


    自己都做了車騎將軍,有了開府權,可以任意提拔親信。


    屬於忠於袁紹本人,獨立朝堂之外的體係。


    與太守等官吏不同,即便袁紹位高權重,但大家也同朝為官。


    可以給麵子,卻不會事事讓著,順著你心意。


    惹怒了,太守還能直接起兵,反過來攻打。


    公孫瓚就是一個例子。


    名義上被幽州牧劉虞管製。


    手中握有兵權,劉虞也拿他無從下手。


    而劉備能掌控青州各郡,完全是鑽了諸侯討董的空隙。


    沒時間去管青州,青州刺史焦和又索求無度,把自己給作死。


    當時青州各郡數十萬黃巾席卷各地,無數豪族,縣令、縣丞乃至郡相,都趕著逃命。


    被民變規模給嚇怕了。


    人人自危,家家驚慌。


    在世人眼中,青州成了個險地火坑。


    誰來為官為吏就得做好準備,死在上任途中。


    皆在冷眼旁觀。


    官位雖好,命更重要。


    幾十萬民變不是開玩笑的。


    東漢時期的官吏赴任可攜帶家眷。


    就算不為自己想,也要為親眷考慮。


    黃巾說殺全家,就不會放跑一個。


    孔融出任北海相,就因在朝廷得罪了董卓。


    聽聞青州民變,想借黃巾殺了孔融。


    遂遣他來北海赴死。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任誰都知青州官吏空缺。


    就是無人問津。


    除非有深仇大恨。


    不然皆保持著默契,你不推舉我,我也不推舉你。


    就當青州暫時從大漢地圖上消失。


    誰也沒料到,後麵的形勢嬗變,著實讓天下震驚。


    平原縣令劉玄德,臨危受命出任平原相,先擊敗濟南黃巾,後又擊潰黃巾數十萬人,大獲全勝收降無數。


    聽說搜繳的財寶絹絲,都堆積如山。


    出征將士到運糧民夫,皆有錢財獎賞。


    在敗軍中繳獲的美貌婦人,家中尚有人在的,遣返歸鄉。


    無處可去的,則在數郡中找良家嫁娶和婚配。


    劉玄德卻不私留一人,納為妾室或婢女。


    辛評分析來到平原後,借訪友拜會不少豪族,僅打聽些微消息。


    不禁聞之色變。


    既吃驚豪族皆對劉玄德之事閉口不談,又對稍許的聽聞,感到略為震驚。


    瞬間提高了警惕心。


    劉玄德怕其誌不小……


    劉備則無所謂,做過的事早晚會流傳出去。


    根本隱瞞不了,而他也沒想隱瞞。


    在這時代必須要名揚四海,名氣足夠大。


    有人記住你,便主動來投。


    數百年前的陳勝吳廣,也深省打出公子扶蘇與項燕的旗幟,才會有人響應。


    沒有名氣,則默默無聞。


    劉備之前隻在遊俠中傳唱,現在名氣到了士族與豪族口中,可謂又進一步。


    見劉玄德失笑搖頭。


    辛評心底微微下沉。


    不管怎麽說,當務之急還要穩住劉備。


    否則袁公的冀州就危險了。


    念及此處,辛評遂不再遲疑。


    行禮道:“袁公知曉,知玄德公乃漢家宗室也,欲表公為青州牧,隻不過……”


    說著暫時停頓,觀察劉備神情。


    見劉備笑容未變。


    不由心中一怔。


    暗道不妙。


    冀州幕僚以州牧之權誘惑。


    而早年出身寒微,與母販屨織席為生的劉備竟無動於衷。


    按理來說年少吃過苦難,不應該更熱衷權勢嗎?


    劉備為何會不上套?


    這可是天底下劉氏宗親,最拔尖人物才有的待遇。


    如劉焉與劉虞,一人出任益州牧,一人任幽州牧,手握一方軍政大權。


    引得多少宗親羨慕。


    辛評不禁叫苦,這趟青州之行,怕要無功而返了。


    念頭剛升起。


    劉備就果然拒絕。


    說道:“袁公心意,備已感受到。”


    “但我與伯圭同出盧師門下,若非糧草不濟,我早與他一起舉兵。”


    辛評驚呆了,沒想到劉備打開天窗說亮話。


    這種事情不應該心照不宣嗎?


    直接說出來,我還怎麽接話。


    我一直不提,就是不想把你與公孫瓚的關係拆穿。


    難道劉備改變主意,打算將我扣下,轉送給公孫瓚祭旗。


    辛評心頭一顫。


    不是說劉玄德為人仁厚麽?


    看著陷入沉默的劉備,似乎在思考。


    辛評想到辛毗對其仁義的評價,忍不住苦澀道:“辛佐治,你可害苦我了。”


    出使前,袁紹麾下的幕僚,皆在分析劉備會不會與公孫瓚聯手,而拿不定主意。


    唯有他兄弟辛毗站出來說:“劉玄德仁厚愛民,絕對不會征百姓餘糧而出兵。”


    郭圖皺眉問:“何以見得?”


    辛毗笑了一下,複道:“不是很明顯嗎?劉玄德拿著從黃巾手中奪得的金銀,在各地購糧送往濟南、樂安兩地存活百姓無數。”


    “如果他要調成軍糧出征,哪會等到今日。任由我們議論,怕早在戰場相見。”


    “若派人前去誘說,斷然可成!”


    荀諶聽完,似笑非笑道:“佐治對劉玄德倒甚為了解。”


    辛毗迴想了下,說道:“我與他接觸不多,但劉玄德絕非一般人可比。”


    荀諶頓然笑了,指著辛毗說:“天下能出任一州刺史者,哪個不是非同一般,大漢天下數來數去也不過十三州。”


    “即便一方太守,也是兩千石官祿,從古至今又有多少人?”


    荀諶迴過頭,對著辛評笑道:“汝弟尚年輕,還需多曆練,時日長了便不會誇大其詞。”


    當時辛評也隻是笑了笑。


    如今覺得辛毗還太年輕,不是篤定此趟無憂麽?


    劉備說破關係,驟然沉默,兄該如何破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世間一點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世間一點鹹並收藏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