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何,比起那些小姐妹, 朱菁菁還是更信任鄒茜玲她們,大概是她們救了她,也大概是她們不是她那個圈子的, 說出來也不怕傳出去。


    鄒茜玲猜到她的心思,便隻當個聽眾,聽聽就好。而紀燕珊在人情世故方麵是不開竅的,聽過之後發表了幾句『你表妹真可怕』的感概就沒聲了。


    這樣一來, 朱菁菁倒是真的覺得胸中鬱氣出了不少。


    鄒茜玲和紀燕珊在京市待了五天,因為還有其他事情要處理,這村裏還要上工, 所以不能在京市逗留太久, 走馬觀花地瀏覽了一遍京市, 便和紀燕珊趕著上火車了。


    火車是朱家幫忙買的, 臥鋪票, 軟臥。在這個平行世界一般人可以買硬臥, 但是軟臥票得幹部才能買,多虧了朱家,鄒茜玲和紀燕珊這才坐火車能更舒適。


    她們的火車票是淩晨五點三十分的,雖然鄒茜玲推辭,但是朱菁菁還是堅持過來送,朱家大哥騎著自行車載她過來。


    臨行前朱菁菁很是不捨得,讓她們到了地方一定要給她寫信。


    鄒茜玲本來沒打算交這個朋友的,但是這幾天相處來看朱菁菁確實是個性格不錯的人,內心堅毅又重情義,每天帶著她們去京市各處走都沒有半點兒不樂意,挺真心待她們的。就算鄒茜玲和紀燕珊拒絕去她家做客,也不會因此產生什麽不快,一點都不勉強她們,沒有擺架子。


    「行,放心吧,等我們到了就給你寫信。」


    「說好了那可不能反悔啊。」


    「嗯嗯,放心吧。」


    火車準時在淩晨五點三十分出發,目的地是洲市,到那兒再轉車迴去,沒有直達。


    不過鄒茜玲她們這一趟的目的地是滬市,也不著急,火車中途會經過滬市,在那兒下車就成了。


    這一趟來京市是意料之外,做成了心血來潮的事之後,還獲得了一堆醫書和常備藥品。那是朱家人送的,因為救下了朱菁菁,朱家父母一直想要找機會感謝,但是鄒茜玲她們又不想去大院,所以最後就說要了醫書,中醫西醫都要,梁曉雪現在可是中西醫輔修,得讓她看看這個平行世界的醫療水平發展到哪兒了。


    原本她是打算去黑市找人弄的,但是既然有這機會,讓朱家人來弄更好,畢竟他們站的位置更高,有朱菁菁這份情在,必然會盡力找到更多的醫書迴報。此外他們還贈送了一些常備藥品和針水,完全足夠一個小診所大夫的規格。


    到了京市百貨大樓鄒茜玲才知道常備藥品是可以出售的,並沒有她想像中管製那樣嚴格,不過針水這些倒是要嚴格控製一些,所以鄒茜玲還是挺感激他們這麽細心附贈了藥品針水的,一大袋子裝的好好的,沒有意外情況在農村應該可以用上一年,上了車趁沒人注意她就將這一袋子藥品裝進空間裏,免得弄壞了。


    至於醫書還有朱菁菁送的衣服零食那就下了火車之後再裝進空間,不然太打眼。


    而就在火車開走後一個小時左右,京市的百姓陸陸續續起床,開始一天新的生活,尤其是退休的老人家,更是早早起來打打太極練練五禽戲,養養身體。


    隻不過今天的情況有些不一樣,打太極的公園裏,廣場上,王府井街,全國農具展覽館等等標誌性建築,都在視線看得到的地方看見一塊新鮮的豬肉,豬肉下壓著一張紙條,識字的人看見上麵寫著:1956年——1961年,三年大旱。


    京市的百姓最有危機意識,所有撿到這紙條的都不敢大肆聲張,膽小的就把紙條處理掉當作什麽都不知道,膽子稍微大一點又怕殃及自身的就選擇報警交給警局。因著陸續有幾個人交上一模一樣的紙條,說法也一樣,於是便很快報到上麵去,但是並沒有在京市造成恐慌,因為上麵一得到消息,立即將『贓物』收起來並且控製流言的傳播。


    小老百姓隻想安穩生活,誰敢亂嚼舌根?於是這事在老百姓中就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但是如果仔細注意,還是會發現有幾個人開始暗地裏加快糧食的儲備,不是為了賣,而是未雨綢繆。


    而上麵得到這紙條,那是立即派人就去查是誰做的這件事,但是卻一直沒有什麽頭緒,因為這人做的時候很謹慎,幾乎沒有找到任何有用的線索,嫌疑人都沒抓著幾個,潛伏在京市的特務倒是陰差陽錯揪出了幾個。


    至於這紙條的內容,沒人敢輕易下結論說是假的或者怎麽樣,因為如果這事不是特務做的,來攪亂人心的,那就是對z國的一個善意提醒。三年大旱,這四個字眼實在太觸目驚心了,如果是真的,那會造成什麽影響,幾乎是可以預見。


    上麵的大佬們湊在一起開會,各持有不同的意見,有的覺得這就是無稽之談,有的覺得這是特務的手段,有的寧願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幾方人馬吵吵鬧鬧,一時沒出個結果。


    在這吵鬧的期間讓氣象站的人去查天氣情況做出預測分析,又派人把今年全國幹旱的地方以及糧食產量統計出來,結合在一起分析報告,最後才做出了決定。


    相信這上麵的話,並且積極做好準備,應對這次的災害。


    於是曆史在這兒開始拐了個小彎,雖然還是無法避免大旱,但是能夠應對的事情多了去了,科學上可以讓人繼續研究人工降雨,去年的時候z國就實施過一次人工降雨並且成功,緩解了y城的六十年大旱情況。隻是人工降雨的手續比較複雜,費用更是高昂,一次實施就得上百萬,對現在的z國來說,上百萬可真不是個小數目,要是全國都來一次,那肯定會對財政造成巨大壓力,而且一次的降水量不一定有多少,想要借著這點兒雨來灌溉作物,那是癡心妄想,更何況紙條上說大旱有三年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零老友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為我撩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為我撩人並收藏五零老友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