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叔息怒,小的都去了,凡是認識溫老爺的人,都問到了,他們都說不知道。」
崔玨猜度溫庭筠很可能懷著對令狐綯的怨怒,離開京城去了江南。勸道:
「如果溫兄不在京都,他浪跡江湖,是很難找到的。湘叔……」
湘叔明白崔玨的意思。就李商隱的家境來說,不可能停柩在家直到「七七齋」結束。他痛苦地低下頭,不再指責那送信人。
出殯那天,分外寒冷,雪下個不停,風颳個不停,滿世界一派銀色,給冷冷清清的送葬行列加重了哀痛。
李家墳地,經過當年李商隱整治,規模雖不大,卻比一般百姓家墳地要好得多。四周遍植鬆柏樹木,雖經風雪,依然鬱鬱蒼蒼。整個墓地被白雪覆蓋著,隻有一塊塊的墓碑,挺立在白雪上,使墓地增加幾分肅穆與悲傷。
商隱的唯一兒子阿袞把供品擺在亡父墳前,開始焚燒紙錢,幾個女兒放聲哭起來。那童稚的哀哭,像一把把利刃在絞割每個人的心!
羲叟跪下,叩拜著,也痛哭起來,邊哭邊念叨著長兄生前的好處,撒手丟下弟弟的不該;弟弟尚未報答兄長的養育之恩。
湘叔坐在李商隱母親墳前石頭台階上,沒有把積雪拂去,就坐在雪上,兩隻渾濁的眼睛,盯著墓碑。那是商隱從嵩山少林寺買迴來的花崗石,經過細細雕琢而成。湘叔仿佛看見商隱那顆孝子之心!
「老夫人,我把兒子商隱給你送來……」
他哽咽了。
他本想把商隱的光榮與失敗,得意與失意,統統講給商隱母親聽……卻什麽也講不出。商隱的光榮和得意太少,失敗和失意貫穿他的一生,陪伴他一世,那是難以啟口的!
李商隱的「九原知己」崔玨,規規矩矩地跪在墳頭,叩拜後,焚燒著自己攜帶的紙錢和兩首詩稿。突然,大聲哀哭起來。開始,他邊哭邊講說著自己與商隱兄相識、結交,和在桂管幕府的共同生活。接著憤憤地責備自己在荊州相遇,為什麽要匆匆別離!那一別,竟然成了永別!
寒風卷著雪花,橫掃墓地,撞擊著挺拔無畏的石碑,發出陣陣低沉的嗚咽。
崔玨抬起頭,臉上淚痕斑斑,大聲吟道:
成紀星郎字義山,適歸黃壤抱長嘆;
詞林枝葉三春盡,學海波瀾一夜幹。
風雨已吹燈燭滅,姓名長在齒牙寒;
隻應物外攀琪樹,便著霓裳上絳壇。
湘叔聽到吟詩,慢慢站起,仿佛看見商隱就站立墳頭上,正在高聲吟詩。吟畢,招手叫自己去解詩。他向前蹣跚兩步,又聽崔玨吟道:
虛負淩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烏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為絕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湘叔停住腳,站在原地,嘴裏重複著「虛負淩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忽然雙腿一軟,坐到雪地上,悲痛地哀嚎起來。那嘶啞、絕望的哭聲,撕心裂肺,送葬人莫不動容。
雪越下越大,西北風越刮越猛,李家墓地籠罩在風雪交加之中,天地一色,蒼鬆翠柏也變成了茫茫白色。
揪心的絕望的悲痛哭聲,久久地在天地間迴響著,迴響著……
1995年5月30日完稿於
大連市馬欄村草舍
後 記
(約813—858),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河南省沁陽),從祖父起遷居鄭州滎陽(河南省滎陽)。他主要生活在晚唐文、武、宣三朝這個「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的沒落時期。他曾不無自豪地宣稱「我係本王孫」(《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而實際是「宗緒衰微,簪纓殆歇」(《祭處士房叔父文》),「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祭裴氏妹文》),家境寒微,自少年時代起,就要「擁書販春」,養家餬口。他曾悲嘆道:「生人窮困,聞見所無。」(同上)可以說,李商隱為了擺脫可怕的窮困,重振家門,實現抱負,痛苦地奮鬥了一生!
然而,時代沒有給他騰達飛黃的機遇,沒有賞賜他高官厚祿。他「厄塞當塗」,屈沉使府,「虛負淩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李商隱是一部悲劇!
「唐祚將淪」(何焯《義門讀書記·李義山輯評》)的時代,坎坷不幸的人生,造就了一代詩人,使李商隱成為晚唐著名詩人。他的是中國詩歌百花苑中,一株馨香別具的奇葩。
李商隱是位思想較為複雜的古代作家之一。他的詩又寫得「隱詞詭寄」(張采田語),「深情綿邈」(劉熙載語),「寄託深而措辭婉」(葉燮語)。有時因為種種原因,在寫詩時他還故意「埋沒意緒」(馮浩語),「纖曲其旨,誕漫其詞」(朱長孺語),因此詩意婉曲晦澀,索解良難!連詩人元好問讀後都不免喟嘆道:「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論詩三十首》)對李商隱詩作之評價與解釋,在他在世時,即己毀譽兼有,頗不一致,延至建國後,受「左」影響,分歧之大,令人望之怯步,幾近嚇然人矣!
但是,我還是喜歡李商隱,尤其喜吟樂詠他的詩作。那還是在讀中學,記得1956年在哈爾濱道外的舊書攤上,翻到一本破舊的《三百首》,把一學期的零用錢全掏出,把它買下,迴到宿舍,首先被李商隱的《無題》詩迷住了。「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那景那情那警策哲理,牢牢地刻印在心中。後來在長春市重慶路書店,買迴《玉谿生詩集》和《樊南文集》,開始較深入地了解李商隱。
崔玨猜度溫庭筠很可能懷著對令狐綯的怨怒,離開京城去了江南。勸道:
「如果溫兄不在京都,他浪跡江湖,是很難找到的。湘叔……」
湘叔明白崔玨的意思。就李商隱的家境來說,不可能停柩在家直到「七七齋」結束。他痛苦地低下頭,不再指責那送信人。
出殯那天,分外寒冷,雪下個不停,風颳個不停,滿世界一派銀色,給冷冷清清的送葬行列加重了哀痛。
李家墳地,經過當年李商隱整治,規模雖不大,卻比一般百姓家墳地要好得多。四周遍植鬆柏樹木,雖經風雪,依然鬱鬱蒼蒼。整個墓地被白雪覆蓋著,隻有一塊塊的墓碑,挺立在白雪上,使墓地增加幾分肅穆與悲傷。
商隱的唯一兒子阿袞把供品擺在亡父墳前,開始焚燒紙錢,幾個女兒放聲哭起來。那童稚的哀哭,像一把把利刃在絞割每個人的心!
羲叟跪下,叩拜著,也痛哭起來,邊哭邊念叨著長兄生前的好處,撒手丟下弟弟的不該;弟弟尚未報答兄長的養育之恩。
湘叔坐在李商隱母親墳前石頭台階上,沒有把積雪拂去,就坐在雪上,兩隻渾濁的眼睛,盯著墓碑。那是商隱從嵩山少林寺買迴來的花崗石,經過細細雕琢而成。湘叔仿佛看見商隱那顆孝子之心!
「老夫人,我把兒子商隱給你送來……」
他哽咽了。
他本想把商隱的光榮與失敗,得意與失意,統統講給商隱母親聽……卻什麽也講不出。商隱的光榮和得意太少,失敗和失意貫穿他的一生,陪伴他一世,那是難以啟口的!
李商隱的「九原知己」崔玨,規規矩矩地跪在墳頭,叩拜後,焚燒著自己攜帶的紙錢和兩首詩稿。突然,大聲哀哭起來。開始,他邊哭邊講說著自己與商隱兄相識、結交,和在桂管幕府的共同生活。接著憤憤地責備自己在荊州相遇,為什麽要匆匆別離!那一別,竟然成了永別!
寒風卷著雪花,橫掃墓地,撞擊著挺拔無畏的石碑,發出陣陣低沉的嗚咽。
崔玨抬起頭,臉上淚痕斑斑,大聲吟道:
成紀星郎字義山,適歸黃壤抱長嘆;
詞林枝葉三春盡,學海波瀾一夜幹。
風雨已吹燈燭滅,姓名長在齒牙寒;
隻應物外攀琪樹,便著霓裳上絳壇。
湘叔聽到吟詩,慢慢站起,仿佛看見商隱就站立墳頭上,正在高聲吟詩。吟畢,招手叫自己去解詩。他向前蹣跚兩步,又聽崔玨吟道:
虛負淩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烏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為絕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湘叔停住腳,站在原地,嘴裏重複著「虛負淩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忽然雙腿一軟,坐到雪地上,悲痛地哀嚎起來。那嘶啞、絕望的哭聲,撕心裂肺,送葬人莫不動容。
雪越下越大,西北風越刮越猛,李家墓地籠罩在風雪交加之中,天地一色,蒼鬆翠柏也變成了茫茫白色。
揪心的絕望的悲痛哭聲,久久地在天地間迴響著,迴響著……
1995年5月30日完稿於
大連市馬欄村草舍
後 記
(約813—858),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河南省沁陽),從祖父起遷居鄭州滎陽(河南省滎陽)。他主要生活在晚唐文、武、宣三朝這個「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的沒落時期。他曾不無自豪地宣稱「我係本王孫」(《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而實際是「宗緒衰微,簪纓殆歇」(《祭處士房叔父文》),「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祭裴氏妹文》),家境寒微,自少年時代起,就要「擁書販春」,養家餬口。他曾悲嘆道:「生人窮困,聞見所無。」(同上)可以說,李商隱為了擺脫可怕的窮困,重振家門,實現抱負,痛苦地奮鬥了一生!
然而,時代沒有給他騰達飛黃的機遇,沒有賞賜他高官厚祿。他「厄塞當塗」,屈沉使府,「虛負淩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李商隱是一部悲劇!
「唐祚將淪」(何焯《義門讀書記·李義山輯評》)的時代,坎坷不幸的人生,造就了一代詩人,使李商隱成為晚唐著名詩人。他的是中國詩歌百花苑中,一株馨香別具的奇葩。
李商隱是位思想較為複雜的古代作家之一。他的詩又寫得「隱詞詭寄」(張采田語),「深情綿邈」(劉熙載語),「寄託深而措辭婉」(葉燮語)。有時因為種種原因,在寫詩時他還故意「埋沒意緒」(馮浩語),「纖曲其旨,誕漫其詞」(朱長孺語),因此詩意婉曲晦澀,索解良難!連詩人元好問讀後都不免喟嘆道:「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論詩三十首》)對李商隱詩作之評價與解釋,在他在世時,即己毀譽兼有,頗不一致,延至建國後,受「左」影響,分歧之大,令人望之怯步,幾近嚇然人矣!
但是,我還是喜歡李商隱,尤其喜吟樂詠他的詩作。那還是在讀中學,記得1956年在哈爾濱道外的舊書攤上,翻到一本破舊的《三百首》,把一學期的零用錢全掏出,把它買下,迴到宿舍,首先被李商隱的《無題》詩迷住了。「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那景那情那警策哲理,牢牢地刻印在心中。後來在長春市重慶路書店,買迴《玉谿生詩集》和《樊南文集》,開始較深入地了解李商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