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在楊奉的指引下,先後單獨或多人的形式,見了董承、太尉楊彪、司徒淳於嘉、司空張喜、太仆韓融等多位朝廷重臣。楊奉對劉賢的撤入大陽及引三路援軍之計十分推崇,奉之以諸位重臣,諸位重臣皆深以為然,唯獨太常趙岐與侍中朱皓不語。


    之後一天,楊奉又領著劉賢見了李樂韓暹去卑胡才等白波匈奴主官,卻留下劉賢與這些人為樂,自己卻轉頭去參加了朝廷小會。


    劉賢也是之後才知道這件事情,楊奉似乎與這些朝廷重臣都通了氣,隱瞞住了自己來到楊奉營中的消息。會上,除了趙岐和朱皓不同意出兵大陽縣外,獻帝被其餘群臣及楊奉力勸,同意出發大陽,並且當夜就走。


    但當天下午,董承又邀請了劉賢,楊奉本不欲放人,但也沒有其他借口,隻得放劉賢而去。


    劉賢偕了典韋,在軍士的帶領下,前往中軍某處營帳。甫一入營,董承就又一次緊緊的握住了劉賢的手,親自將其迎入左上首,待劉賢坐定,方才脫手道:“子義,軍中都在準備今晚的撤軍,我猜楊奉無暇顧你,方才又把你請了過來。”


    董承和劉賢十分親近,這個是有原因的。前番重禮是一方麵,另外一個更深層麵的原因是董承原來是跟牛輔的,和劉賢麾下的趙岑師出同源。兩人本來就頗為親近,所以一直以來和荊州的關係都不錯。


    之前說長安有內線,雖然不是董承本人,但的確就是董承命人聯係的。這也是董承在與劉賢單獨相處的時候告知的,不過那時候給的情報不夠精準,劉賢沒有采用就是了。


    “安集將軍如此待賢,後進心有惶恐啊。”劉賢抬手客氣道。


    “子義,咱們不是生人,閑話就不敘了,況且又有趙將軍這層關係在,你且直說,這三路援軍,有幾成把握。”董承開門見山道,他雖然在劉協麵前大力推崇,其實內心還是有惴惴的。王邑張楊,漢室不是沒有去人請援,兩者都多有推辭,段煨就更別說了,才起的矛盾來著。


    “賢也不知,不過,張楊必將親至。”劉賢開口篤定道。


    董承雖然曾隨牛輔,但不是西涼人,是冀州人。多有北方漢子的粗糲,不像西涼人,粗糲中帶有兇相,如今雖身處險境,但畢竟養尊處優慣了,一副官僚的刻板形象。


    身材偏胖,端莊威嚴,卻又有幾分年紀上來的和藹的感覺。


    他長歎一口氣道:“子義不知,楊興義閉口不提你引軍來援之事,似乎對汝十分忌憚。”


    “賢亦察出其中之事,卻是不知為何。”他頓了頓,繼續道:“不過我荊州劉氏,上奉天子,下親庶民,一切以興漢助帝為己任,若是有隙與興義將軍,賢自往興義將軍帳中告罪即是,無甚大礙。”


    “如此自然甚好,子義寬心,朝會雖有異響,但天子最終還是決定前往大陽。我等興漢之心,皇天不負也。”董承道。


    “恕賢無禮,敢問何人有異。”


    董承就說了朝會上,太常趙岐與侍中朱皓認為曹陽尚有可戰之兵,若貿然兵出曹陽,則會被李傕優勢軍馬半道擊之的事情。


    又是這兩人,劉賢有些奇怪,之前第一次見兩人,就覺得兩人對自己頗有意見。可是明明這兩人劉賢之前都沒見過啊,哪裏來的遠仇近怨啊。而且自己平素裏對朱皓的老爸朱儁很尊重來著,怎麽就莫名其妙不喜歡自己呢。


    沒有多想,董承屏退左右,又和劉賢多聊了幾句,多是一些常規的事情,詢問劉賢的看法。有些偏忌諱的事兒,也擦了擦邊,劉賢自然是保皇黨發言,隻要是問自己的意見,就引用兩漢之間的一些帝皇做法,以示對皇室的尊重。


    兩人正聊之間,有一個少年自帷帳中走出,一身黑衣,左右肩膀處皆繪有龍紋,長袖寬處似乎還有一對紅色玄鳥。少年正雙目灼灼的盯著劉賢。劉賢大驚失色,連忙跪下,口中正欲出聲,已經被董承攔下,手指掩在雙唇上,示意劉賢不要大聲說話。


    少年也是雙手虛抬,示意劉賢不必多禮。說是這麽說,劉賢可真不會這麽聽,還是輕聲道:“陛下,荊州麾下蕩寇將軍,叩見陛下。”還欲恭維一二,已被少年扶起。


    劉賢雙目含淚,緊緊盯著劉協,看了又看,仿似不自覺開口一般道:“末將在盧氏縣聽聞漢師東澗之敗,急領人馬前來,如今得見天子聖容無恙,末將心安矣。”


    他話講完,重新又跪在地上道:“陛下,末將有罪,當年誤中董賊之計,難以西進勤皇,乃致陛下久苦李傕郭汜之害也。”


    “皇兄莫要如此,請速速起身,朕不便輕出,故托董國丈得見皇兄。今皇兄親至,祖宗基業可保矣。”劉協見劉賢哭的情真意切,而且又提起當年勤皇舊事,心中大為感動,口中也不以職務相稱,隻以皇兄論之。聯想到自己在洛陽和長安受的委屈以及自己身負興複漢室的重責,也是淚泗橫流。


    劉賢其實進入董承之帳內,心裏基本上就有譜了,絕壁是董承對小皇帝說了自己,所以要對自己考驗一番。隻是沒想到,小皇帝不過十五六歲,心計竟然如此深沉,就在帷帳之內默默觀察自己,還好自己沒有亂說話。


    “如今天下如此這般,朕亦難善其身,故而在國丈帳內勘測一二,皇兄莫要怪朕。”劉協身材頗瘦,冕服似乎有一些大,顯得他更形容更小。膚色白皙,臉上似乎還有一絲稚氣未脫,隻是行事頗為老成,可見其周旋在李傕郭汜身邊,過得是什麽日子。


    “末將怎敢,陛下貴為天子,謹慎持重,末將方得心安也。”


    “皇兄,朕有一疑,緣何皇兄篤定張府君必將親至?”


    這一問,問的劉賢一愣,總不能說張楊曆史上來,所以一定來吧,隻能隨便找了個由頭道:“陛下,張府君乃何將軍舊吏,得恩於先皇,素有忠勇之名。前番討董,張府君亦兵出河內,無奈為夷所亂,不得建功。今天子蒙塵,張府君若在野王有知,必領人馬親至馳援,請陛下安心。”


    由此可見,劉協其實還是更關心自己能不能繼續東進。


    張楊這人曆史上是個老好人,起於微末,單憑勇力成為並州武猛從事。後來丁原繼任並州刺史,靈帝成立西園八校,丁原就派遣張楊入西園充盈武備,在靈帝的小黃門蹇碩所部任軍司馬一職。


    後來何進袁紹盡誅宦官,張楊所在西園八校自動瓦解,何進就讓張楊去上黨平賊,遂在上黨攢起了一支人馬。董卓亂政以後,張楊聯合匈奴單於於夫羅準備投靠袁紹,結果被於夫羅擺了一道,挾持他逃到冀州黎陽一帶,被袁紹遣鞠義大破。


    於夫羅領著敗軍,攻破了度遼將軍耿祉,但是於夫羅畢竟是異族,所以張楊來收攏了敗軍。這一整二整的,張楊居然得以東山再起。


    後來董卓在長安為了分化關東諸侯,詔封張楊為建義將軍、河內太守,張楊這人就穩穩紮根在了河內。


    張楊在河內這個位置上,與袁紹、曹操、呂布勢力都多有接觸,不知道是為了自身安慰還是本身性格如此,你別說都還接觸的挺好,協助袁紹打過公孫瓚,幫助曹操恢複了與朝廷之間的聯係,更是多次接納過呂布,畢竟他和呂布都是並州軍出身嘛,這一點咱們前文有表。


    不過張楊結局不太好,他護送天子入洛陽後,並沒有施展權臣手段,而是又退迴了河內野王。與同階層的諸侯關係不錯,禦下的手段不太行。部下楊醜想要投靠曹操,直接將張楊殺死,令人扼腕。


    “朕遭艱難,久居西都(長安),感念祖宗宗廟皆在東都。今得東移,望遠若近,視險如夷。今得皇兄之倚,若複得張府君領軍前來,則可得歡也。”原句出自後漢書,稍作改動,防止佶屈聱牙。


    “陛下逢難,皆為我等無能之過。”董承和劉賢又是跪倒告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魂迴東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條土狗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條土狗吧並收藏魂迴東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