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為什麽在會稽山呢,其實也是機緣巧合,他在陣中察覺陳橫難勝,便讓淩操領著大部隊繼續跟著。自己和是儀則分別領了千餘人馬撤迴山陰,五六萬的集團兵鏖戰,誰也沒察覺到這一支偏師的離去。他吃準了孫堅部肯定會仗著騎兵追擊,便領了人馬在會稽山設伏。


    山陰城內,薛禮和是儀在城上看見陳瑀和祖郎一前一後而來,選擇了保陳瑀放棄祖郎,讓祖郎作為誘餌。


    山陰城下,往北是錢塘江入海口,往東是會稽八縣靠海,往南是孫堅營寨方向,隻能往西。會稽山附近其實並不是孫堅進兵或者撤兵的必經之路,但是是山陰城閉城,那麽西麵的會稽山就是唯一一個安全的設伏地點了。


    兩人看見是孫堅親自前來,為了不打草驚蛇,故意在城內靜默,放任孫堅緝殺祖郎。讓孫堅以為山陰城內膽破,誌得意滿,方才犯此貪功冒進之罪。


    諸般緣由,皆是定數,當年孫堅所發血誓,雖然因為黃祖身死延遲了一些,但也沒延遲多久,就在柯亭應驗,隻能說孫長沙合該身死。


    坳內很快就發現了孫堅的身隕,黃蓋如遭雷擊,怎麽也不敢相信在他心中近乎無敵的孫堅竟然會以這種方式慘死在柯亭。他急令人馬搶迴孫堅屍體,但是坳口弓箭手太多,黃蓋親自去嚐試都無法搶迴。


    而太史慈則開始壓著弓弩手逐漸壓前,黃蓋情勢大為危急。有軍士在另一側尋了小道,但黃蓋仍不肯離去,又組織了幾次,多有損失,才被身旁軍士裹挾著從另一側逃走。


    太史慈等人聽到坳內沒了聲響,開始壓人進入坳內,總算是看到了被射死的孫堅。太史慈心中一驚一喜,喜是沒想到能撈到這麽大的魚,他本來的計劃是幹死騎兵統領韓當的。驚的是孫堅身死,會稽戰事怕是難以善了,這裏麵怕是還有一二計較。


    收斂了孫堅屍首,又將祖郎和孫堅部下殮入坳側,太史慈領了人馬開始向南,淩操還在向山陰逃命,他要接應。如果放任淩操兵敗,會稽郡就毫無可戰之兵了。


    淩操本身就是後軍,手上有七千人馬,位置上來說,本來應該是先於陳瑀和祖郎迴山陰的。但是淩操不同於陳瑀祖郎,見不得麾下人馬被屠殺,殺退了蔣欽周泰後,避開孫堅攏了不少人馬向山陰撤退。雖然一路上被韓當無限追擊,但是逃迴山陰之時,不僅保全了麾下大半人馬,還收攏了小兩千的陳橫敗兵。


    也就是淩操吃過虧,沒有陷得太深,加上陳橫的敗兵太多,又潰的太散,讓孫堅的人馬分神追擊,才讓淩操得以保全人馬撤迴山陰。


    此一役,山陰方投入人馬兩萬五千人,加上祖郎叛軍達到三萬二千人左右。到太史慈山陰開城收攏潰兵,再重新整兵,山陰城內隻剩一萬三千人。陳橫身死,祖郎自戕,賀齊則是聽潰兵說被孫策打落下馬,生死不知。自陳橫下,各階將校,盡皆效仿陳橫死戰,五難存一。


    而孫堅投入兩萬七千人,擊潰陳橫人馬後,俘多殺少,俘獲人馬八千有餘,有統計的擊殺數據達五千有餘。而自己死傷也超過了四千多人。而孫堅的諸暨縣北大營,也不過剩下了一萬五千可戰之士。


    諸軍清檢戰場,黃蓋帶迴了孫堅戰死的消息,全軍震驚,韓當程普徐盛等人大哭,紛紛向孫策請戰,要搶迴孫堅屍體。而魯肅張紘等人雖然認為行營中俘虜太多,應當以交涉為主,但是涉及到孫堅的身死,也沒敢過多說話。


    正在全軍彌漫濃烈的哀傷氣氛與強烈的請戰意願時,太史慈遣使送迴了孫堅的屍首。身上的箭羽已經被處理幹淨,無論是身上的血跡和汙穢,都被清理掉了。連帶著孫堅的戰馬,古錠刀以及身上的甲胄等等,一並送了迴來。


    來使並沒有多說,完成了任務就趕迴了山陰。孫策畢竟才十八歲,雖然已經立了不少功勞,但是畢竟不大,加上情緒失控,哀傷過度。程普等人與孫堅亦主仆亦師友,年紀也大,便先主持全軍為孫堅處理喪事等大小事宜,先後通知了吳景、孫賁、孫靜等孫堅家眷前往諸暨議事。


    又分別向袁術等各路諸侯發去訃告,向天下宣告烏程候孫堅遇難的消息,同時也向長安發去奏章,表孫策繼承孫堅的爵位封地等大小雜務。


    孫堅一死,俘虜的處理也變得無足輕重。軍中年輕些的將領想要殺光,被程普攔住,讓他們自由選擇。有三千不到選擇留在孫堅軍中,也有兩千不到的人選擇跟著賀齊迴到山陰,更多的則是選擇就地解甲歸田,不再參與兩方麵的軍事鬥爭。


    孫堅軍總體來說是走得正規軍的路子,因為會稽南側群山道路難行導致運糧不力,才縱兵劫掠八縣。程普等人與孫堅相處多年,相互影響了多年,行事風格與孫堅無二。


    葬在何處也是問題,程普的意思是葬在長沙,長沙畢竟是孫堅的老巢,現在吳景也在長沙,相對來說安全些。而孫策則堅持要葬在吳郡富春老家,本來距離也不遠,加之族中祖墳都在富春。


    最後則是得出結論,待孫靜吳景與孫賁來見孫堅一麵,再由孫策領著韓當騎兵一同前往富春安葬。在此期間,暫時不與山陰為敵。


    相較於故主葬在何處,孫堅新納的文士集團則更關心孫堅軍的未來。不少人開始秘密接觸劉繇袁術,之前投靠孫堅是因為孫堅有一舉占領整個揚州的趨勢,而現在孫堅身死,孫家集團前途晦暗不明,有多番打算也是情有可原。


    魯肅和張紘則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整肅了整個江南文人集團,又代表江東士人與程普等人密會多次。在整個孫氏家族中擇出三人,分別是孫靜、孫賁和孫策,討論究竟接下來到底奉誰為主。


    孫靜其人,雖然素有名望,在孫堅興兵之後就一直跟著孫堅,在軍中多有獻策,是孫堅軍中的老派勢力了。但是其人生性淡薄,不喜爭鬥,眼下的孫堅軍並不適合一個守成之人,所以不太適合。


    而孫策素有其父之勇,在軍中威望也不低,是孫堅的直係嫡子。十來歲就隨著孫堅一同征戰,頗得孫堅喜愛,一直以來也是作為繼承人培養的。但是也繼承了其父親的缺點,幹勁十足但是頗為輕直,加上年紀太小,豁然掌兩郡數萬士卒,也擔心他難以承擔。


    唯有孫賁,有勇有謀,自孫堅起兵時就一直跟著孫堅。在郡縣治理、領兵作戰、待人接物等等方麵都具有賢名。而且孫賁作為孫堅同母兄長孫羌之子,獨自撫養弟弟孫輔,無論是官、民、軍三者中的名聲都是很好。


    這也是程普和魯肅張紘等人幾次密會才得出的結論,隻是吳景和孫靜兩人在孫堅集團話語權非常大,暫時也隻能等他們過來,安頓好孫堅喪事之後,再作打算。


    長沙距離諸暨一千六百裏,豫章南昌則是更近,來來迴迴半個多月,吳景孫靜孫賁等人先後趕到了諸暨。都是跟著孫堅的起於微末,孫家眾人又是一片慟哭。待得上述眾人為孫堅守靈三天三夜,才由孫靜吳景領著孫賁孫策以及全副縞素的騎兵,前往吳郡富陽安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魂迴東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條土狗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條土狗吧並收藏魂迴東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