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會使人野心滋生。
這或許是必然的結果。
宋文義此前還是小小的富二代,現在可是名副其實的地頭蛇。
所謂寧為雞首,不為鳳尾。
再要他交出手中的權力,去山城當個囂張跋扈的富二代,顯然是不可能的。
宋文義很惱火:“前麵剛來個吳錫九,現在又多了一個李德生。老頭子想要幹嘛?非要把這個海外基地拆散了不成?”
宋文義的意見是相當大。
薩摩亞的事業都是他老宋家的人馬和老王家的人馬打下來的。
這和有蔣家雞毛關係?
宋文義當即找了個心腹,托他迴國給家族的人報信。
...
1942年的冬天,所羅門群島的海麵一片祥和。
隻有天空中的鐵鳥相互追逐,互扔鳥糞。
這個戰鬥模式和西南太平洋的戰況一樣,讓人昏昏欲睡。
美國人遲遲不可能發動進攻,因為信心不足。
日軍可是有龐大的航母編隊,任何大規模的艦隊攻擊都可能麵臨巨大的損失。
所以尼米茲建議先用航空兵對日軍進行消耗戰。
美軍擁有更完善的工業體係和預備部隊。
打消耗戰並不會吃空。
更何況太平洋戰場又不是隻有美國一家,而是多國聯合作戰。
英聯邦成員國和中國也多多少少的承擔了一部分戰爭的壓力。
日軍這邊則是信奉精英策略。
此外還有飛機產能嚴重不足。
所羅門群島空戰,每個月要送走上百人的飛行員,還有海量的飛機。
日軍耗不起,但這種消耗戰又不得不繼續打下去。
零式戰機已經沒有了優勢。
海上的機動部隊出去,也無法一定能取得製空權。
山本感覺頭大。
即便是經曆珍珠港,中途島兩次重創美國海軍,但依舊無法打垮對方。
事態已經進入到了他最不願意看到的相持階段。
航母這邊經過幾個月的縫縫補補,已經快修好了,但是艦載機遲遲補充不上了來。
新式的中島烈風還是故障連連,需要繼續改進。
三菱烈風還在難產中,隻能拿著零式繼續改動。
這要是出動主力艦隊,又恐懼丟失一艘主力戰列艦。
算了,還是先讓航空兵耗著吧。
但是,這種持續性的消耗戰不會一直延續下去。
隻要有一方露出頹敗的勢頭,另一方就會乘虛而入。
...
東薩摩亞軍港,李德生終於見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寧海艦航母。
高層的博弈並沒有對底層水兵造成多大的衝擊。
就像是國營企業的員工,大概率不會關心誰是總經理。
他們更關心的是,眼前的事情該怎麽辦,後勤補給能不能及時保障。
戰爭會死人。
但戰爭同樣會帶來收益。
所有官兵都渴望建立更多的戰功。
“陳平,第二艦隊作戰參謀。”
“我知道你的名字,部署的戰術井井有條。不錯,不錯。這是你們長官的命令,你不會不聽吧。”
陳平接過來一看,是王默言的電報。
電報要求他交出寧海艦的指揮權,同時可以自己選擇去留。
留下則是守著殘餘的第二艦隊,等著鎮海艦修複在上艦服役。
或者跟著去第一艦隊服役,直接去前線作戰。
陳平毫不猶豫的迴答:“我是第二艦隊的參謀,理當留下。”
李德生隻能尷尬的點點頭:“好,很有骨氣。”
吵架是沒有任何結果的。
還不如給雙方留一絲體麵。
會議室上,李德生侃侃而談,並且拿來了一份來自山城的電報。
“鑒於以往海軍艦艇船舶命名甚為紊亂,加以編製撤銷者甚多,艇船番號已不能互相銜接,實有重予規劃之必要。另擬海軍艦艇船舶命名...”
大概意思就是在1943年後,民國海軍部認為以前的軍艦名字都太亂來了。
將現有的軍艦全部重新命名。
主武器配置在3英寸(76.2毫米)以下的作戰船隻稱為“艇”,高於這個標準線的為“艦”。
輔助類船隻,例如醫療船,補給船等等,噸位小於500噸的為“艇”,高於這個標準線的為“艦”。
雜物類船隻,例如拖船,航道清理的泥沙船,駁船等等,稱為“船”。
裝備大於8英寸(203.2毫米)口徑主炮的船隻為戰鬥艦(戰列艦),以天體命名。
裝備艦載作戰飛機為主的船隻,稱為航空母艦,以天體命名。
裝備大於5英寸(127毫米)口徑主炮的船隻為巡洋艦,以省市命名。
驅逐艦則是取自縣級名稱。
小於一千噸的近海巡防艦,以民族英雄及革命先烈名字命名。
輔助類軍艦以名山命名。
具有特殊意義及紀念的軍艦,需要上報海軍部以及山城軍事委員會鑒定後,才可以不受本條例限製。
李德生宣布完畢後,台下的人不禁竊竊私語。
寧海艦和平海艦作為民國海軍第一梯隊,這種就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名字。
但是鎮海艦是什麽?
上峰無心之舉,取名意外的和前東北海軍的鎮海艦同名了。
這就必須要改名。
有一個好處,就是變相的淡化鎮海艦的功績。
類似的操作在國軍陸軍番號頻繁更換中也可以看得出來。
很多部隊的戰士幾乎打滿了整個抗戰曆史,最終他們的功績隻有被定格在最後服役的部隊上。
反正就是一筆糊塗賬。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變相的宣傳了上峰的威嚴。
鎮海艦改名為平海艦,還留在第一艦隊的作戰序列。
戰列艦改名太白艦(無力吐槽)。
會議上,自然是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全票通過該命名的規則,不服從的人,自己去第三候補艦隊呆著吧。
王默言知道這個結果以後,完全是嗤之以鼻。
國軍的輝煌戰績被抹殺和掩埋,某人其實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搞得大家的印象中,就剩下川軍和中央軍兩個概念了。
其中川軍的名氣大部分靠的是自來水。
而很多地方軍都已經淡出了大家的視野。
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抗戰時期還是有湘軍、粵軍、黔軍、魯軍等等。
他們的形象就是被這個改編的名字改頭換麵,消散在曆史的雲煙之中。
這或許是必然的結果。
宋文義此前還是小小的富二代,現在可是名副其實的地頭蛇。
所謂寧為雞首,不為鳳尾。
再要他交出手中的權力,去山城當個囂張跋扈的富二代,顯然是不可能的。
宋文義很惱火:“前麵剛來個吳錫九,現在又多了一個李德生。老頭子想要幹嘛?非要把這個海外基地拆散了不成?”
宋文義的意見是相當大。
薩摩亞的事業都是他老宋家的人馬和老王家的人馬打下來的。
這和有蔣家雞毛關係?
宋文義當即找了個心腹,托他迴國給家族的人報信。
...
1942年的冬天,所羅門群島的海麵一片祥和。
隻有天空中的鐵鳥相互追逐,互扔鳥糞。
這個戰鬥模式和西南太平洋的戰況一樣,讓人昏昏欲睡。
美國人遲遲不可能發動進攻,因為信心不足。
日軍可是有龐大的航母編隊,任何大規模的艦隊攻擊都可能麵臨巨大的損失。
所以尼米茲建議先用航空兵對日軍進行消耗戰。
美軍擁有更完善的工業體係和預備部隊。
打消耗戰並不會吃空。
更何況太平洋戰場又不是隻有美國一家,而是多國聯合作戰。
英聯邦成員國和中國也多多少少的承擔了一部分戰爭的壓力。
日軍這邊則是信奉精英策略。
此外還有飛機產能嚴重不足。
所羅門群島空戰,每個月要送走上百人的飛行員,還有海量的飛機。
日軍耗不起,但這種消耗戰又不得不繼續打下去。
零式戰機已經沒有了優勢。
海上的機動部隊出去,也無法一定能取得製空權。
山本感覺頭大。
即便是經曆珍珠港,中途島兩次重創美國海軍,但依舊無法打垮對方。
事態已經進入到了他最不願意看到的相持階段。
航母這邊經過幾個月的縫縫補補,已經快修好了,但是艦載機遲遲補充不上了來。
新式的中島烈風還是故障連連,需要繼續改進。
三菱烈風還在難產中,隻能拿著零式繼續改動。
這要是出動主力艦隊,又恐懼丟失一艘主力戰列艦。
算了,還是先讓航空兵耗著吧。
但是,這種持續性的消耗戰不會一直延續下去。
隻要有一方露出頹敗的勢頭,另一方就會乘虛而入。
...
東薩摩亞軍港,李德生終於見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寧海艦航母。
高層的博弈並沒有對底層水兵造成多大的衝擊。
就像是國營企業的員工,大概率不會關心誰是總經理。
他們更關心的是,眼前的事情該怎麽辦,後勤補給能不能及時保障。
戰爭會死人。
但戰爭同樣會帶來收益。
所有官兵都渴望建立更多的戰功。
“陳平,第二艦隊作戰參謀。”
“我知道你的名字,部署的戰術井井有條。不錯,不錯。這是你們長官的命令,你不會不聽吧。”
陳平接過來一看,是王默言的電報。
電報要求他交出寧海艦的指揮權,同時可以自己選擇去留。
留下則是守著殘餘的第二艦隊,等著鎮海艦修複在上艦服役。
或者跟著去第一艦隊服役,直接去前線作戰。
陳平毫不猶豫的迴答:“我是第二艦隊的參謀,理當留下。”
李德生隻能尷尬的點點頭:“好,很有骨氣。”
吵架是沒有任何結果的。
還不如給雙方留一絲體麵。
會議室上,李德生侃侃而談,並且拿來了一份來自山城的電報。
“鑒於以往海軍艦艇船舶命名甚為紊亂,加以編製撤銷者甚多,艇船番號已不能互相銜接,實有重予規劃之必要。另擬海軍艦艇船舶命名...”
大概意思就是在1943年後,民國海軍部認為以前的軍艦名字都太亂來了。
將現有的軍艦全部重新命名。
主武器配置在3英寸(76.2毫米)以下的作戰船隻稱為“艇”,高於這個標準線的為“艦”。
輔助類船隻,例如醫療船,補給船等等,噸位小於500噸的為“艇”,高於這個標準線的為“艦”。
雜物類船隻,例如拖船,航道清理的泥沙船,駁船等等,稱為“船”。
裝備大於8英寸(203.2毫米)口徑主炮的船隻為戰鬥艦(戰列艦),以天體命名。
裝備艦載作戰飛機為主的船隻,稱為航空母艦,以天體命名。
裝備大於5英寸(127毫米)口徑主炮的船隻為巡洋艦,以省市命名。
驅逐艦則是取自縣級名稱。
小於一千噸的近海巡防艦,以民族英雄及革命先烈名字命名。
輔助類軍艦以名山命名。
具有特殊意義及紀念的軍艦,需要上報海軍部以及山城軍事委員會鑒定後,才可以不受本條例限製。
李德生宣布完畢後,台下的人不禁竊竊私語。
寧海艦和平海艦作為民國海軍第一梯隊,這種就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名字。
但是鎮海艦是什麽?
上峰無心之舉,取名意外的和前東北海軍的鎮海艦同名了。
這就必須要改名。
有一個好處,就是變相的淡化鎮海艦的功績。
類似的操作在國軍陸軍番號頻繁更換中也可以看得出來。
很多部隊的戰士幾乎打滿了整個抗戰曆史,最終他們的功績隻有被定格在最後服役的部隊上。
反正就是一筆糊塗賬。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變相的宣傳了上峰的威嚴。
鎮海艦改名為平海艦,還留在第一艦隊的作戰序列。
戰列艦改名太白艦(無力吐槽)。
會議上,自然是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全票通過該命名的規則,不服從的人,自己去第三候補艦隊呆著吧。
王默言知道這個結果以後,完全是嗤之以鼻。
國軍的輝煌戰績被抹殺和掩埋,某人其實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搞得大家的印象中,就剩下川軍和中央軍兩個概念了。
其中川軍的名氣大部分靠的是自來水。
而很多地方軍都已經淡出了大家的視野。
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抗戰時期還是有湘軍、粵軍、黔軍、魯軍等等。
他們的形象就是被這個改編的名字改頭換麵,消散在曆史的雲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