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二戰軍艦,其實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舊時代的風帆戰列艦時代,軍艦就一直保留有一個極高的桅杆。
就像是加勒比海盜,傑克船長出場那樣。
主要是給了望員作為平台用。
那是講究的是站得高,看得遠。
高大的桅杆方便提前預警。
到了二戰,甚至出現了危樓高百尺的違章建築扶桑號的奇葩造型。
為什麽還要還要弄一個高大的桅杆呢?
單純為了掛旗幟嗎?
no!no!no!
二戰以後的軍艦,高大的桅杆作用就是無線電通訊。
偶爾兼職懸掛旗幟。
這會是多功能狀態。
這桅杆的頂部搭載有原始的雷達天線設備、通訊信號彈、無線電收發設備,長短波通訊。
其中護航的戰鬥機隨時可以自由通話就是依靠軍艦作為一個中端實現的。
桅杆越高,通訊距離越遠(就像是電信信號塔一樣)。
二戰的雷達天線,就是很簡單的幾個杆子。
隨著功能不斷的增加,單一的雷達漸漸向著現代的網格狀態雷達發展。
航母也不例外,也有高大的桅杆。
鎮海艦裝備了大黃蜂號的同款桅杆。
因為艦橋高度和飛行甲板的平均高度遠遠超過約克城級。
使桅杆頂端到地步達到了誇張的62米高。
減去吃水線9米,最頂端到海平麵還有53米高度。
這樣高大的桅杆也帶來的很多好處。
比如通訊信息更加清晰,通訊距離更遠。
偶爾能收到某些奇奇怪怪的的信號。
長波短波什麽的,偶爾串台,總能聽見什麽。
...
6月4日,北太平洋已經開打了。
南太平洋這會陷入了暴風雨之中。
王默言吐槽這鬼天氣:“誰說太平洋風平浪靜的,這天氣,很恐怖的好吧。澳大利亞氣象預報能不能準確一點?”
陳平一臉尷尬。
這是他的鍋。
原本王默言的意思是,在聖克魯斯群島再待一天,繼續放飛飛機搜索。
但是陳平收到澳洲人的氣象消息,說第二天是大晴天。
那就繼續前壓200公裏,對圖拉吉島展開偵查。
打不了打一波就跑。
然後天還沒亮,就遇到了暴風雨。
這誰能懂啊?
日軍那邊也是一樣,井上已經要罵人了。
“高木你搞什麽飛機,還不趕緊麻溜的來到珊瑚海。”
mo攻略計劃是分兵出擊的。
缺少航母艦載機護航的井上壓根不敢讓運輸船隊出發。
至今還是拉包爾一代遊弋。
高木看了看山本的錦囊妙計,再看了看頂頭上司的嚴厲措詞。
嗯,還是趕緊南下吧。
估計美國人的支援艦隊不會來了。
隨後雙方一個自西向東,一個自東向西。
相聚聖克魯斯群島以西。
此時雙方都卷入了暴風雨中。
因為距離過於接近,高桅杆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
通訊頻道時不時的就接收到日本人的通話。
“科索...停妥馬...”
通訊員一臉懵逼,隨後反應過來了。
這他娘的是日本話。
“日軍!”
“什麽?”
“什麽情況?”
通訊員磕磕絆絆的說道:“日本人就在咱們附近!”
“這不可能啊!咱們還沒有到所羅門群島呢。”
隨後這個情況被緊急上報到艦橋指揮部。
王默言被連夜叫醒。
各個參謀也從其他艙室急匆匆的趕過來。
“現在什麽情況?”
“報告,通訊部門攔截到日軍斷斷續續的通話。”
王默言當即問道:“陳參謀,咱們得設備通訊距離是多少?”
陳平當即腦子裏過了一遍:“最遠狀態是300海裏,現在是暴風雨中,打個對折...”
我靠!
150海裏,折算大約270公裏。
這特喵的不就是飛機一腳油門的事情嗎?
王默言當即說道:“無線電管製,采用信號燈傳輸消息。艦橋24小時輪流值班,隻要天氣允許,立刻起飛偵查。”
周百福迴答:“明白!”
“所有的作戰參謀都過過來,兵棋推演。咱們要做好和日本人拚刺刀的準備。”
兵棋推演和沙盤模擬很多人都會搞不懂二戰的區別。
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同一種東西。
隻能說兵棋推演是沙盤模擬的其中一種形式。
它不一定需要沙盤模型,也可以是直接一張圖紙,外加無數的可能性。
它需要設置實際的數據,得出敵我雙方最優解,和最劣解。
最好的想法是,我軍脫離暴風雨,日軍沒有發現我們。
最差的就是天放晴,就一頭撞上日軍的大部隊。
然後近距離的混戰,全軍覆沒。
保守起見,都是從最壞的情況考慮的。
真的遇到日軍大部隊應該怎麽辦?
這高射炮火力對艦攻擊不足,射程太短了。
但有準備總比沒有準備好。
必須要提前安排好。
鎮海艦怎麽滴也能頂得上2艘驅逐艦的火力。
其次要查詢這幾天的天氣,風向,第一時間放飛飛機。
還有就是艦隊撤離,往哪個方向最安全。
除了向西(所羅門群島)不可取外,東南北三個主方向往哪走?
這邊才剛剛開始推演一半的過程,金凱德那邊就發來最新消息。
舊金山號的艦載搜索雷達發現了北方約40海裏有一支艦隊。
陳平大吃一驚:“40海裏,這麽近。咱們附近沒有別的船隊,那一定是日本人的。”
王默言當即說道:“全艦加速南下。”
“是!”
沒的說,跑就完事了。
也許是一支小型艦隊,但是這個概率太低了。
誰大白天沒事,帶著小艦隊來所羅門以東閑逛呢?
這邊可是美日雙方交戰去的前沿地段。
唯一的解釋就是日軍的機動部隊或者某隻增援部隊。
...
日軍兜大圈子的理由也很簡單。
所羅門群島一直都是被英法控製的島嶼。
日軍對這些海峽不熟悉。
這邊近海的暗礁叢很多。
大型軍艦指不定就撞上暗礁沉船了。
(美軍就曾經多次在所羅門海域觸角,報告二十一世紀日本人還在這邊觸礁了兩次。)
二戰驅逐艦通常吃水3-5米,大型軍艦普遍吃水7-11米。
後者隻能走更廣闊的海麵航行。
所以高木帶領的日軍航母編隊大迂迴到所羅門群島東部是正常的。
這地方就廣義上的聖克魯斯海峽。
隻不過日軍兩艘都不是正規航母,並沒有裝備先進的雷達或者高大的通許係統。
重巡洋艦也都是二十年代的產品,電子設備並不算先進。
如果換成大和號過來,沒準鎮海艦這麽大的目標早就被發現了。
日軍就在他們後麵,都不用怎麽搜索了。
76枚重型航空炸彈全部用上。
在舊時代的風帆戰列艦時代,軍艦就一直保留有一個極高的桅杆。
就像是加勒比海盜,傑克船長出場那樣。
主要是給了望員作為平台用。
那是講究的是站得高,看得遠。
高大的桅杆方便提前預警。
到了二戰,甚至出現了危樓高百尺的違章建築扶桑號的奇葩造型。
為什麽還要還要弄一個高大的桅杆呢?
單純為了掛旗幟嗎?
no!no!no!
二戰以後的軍艦,高大的桅杆作用就是無線電通訊。
偶爾兼職懸掛旗幟。
這會是多功能狀態。
這桅杆的頂部搭載有原始的雷達天線設備、通訊信號彈、無線電收發設備,長短波通訊。
其中護航的戰鬥機隨時可以自由通話就是依靠軍艦作為一個中端實現的。
桅杆越高,通訊距離越遠(就像是電信信號塔一樣)。
二戰的雷達天線,就是很簡單的幾個杆子。
隨著功能不斷的增加,單一的雷達漸漸向著現代的網格狀態雷達發展。
航母也不例外,也有高大的桅杆。
鎮海艦裝備了大黃蜂號的同款桅杆。
因為艦橋高度和飛行甲板的平均高度遠遠超過約克城級。
使桅杆頂端到地步達到了誇張的62米高。
減去吃水線9米,最頂端到海平麵還有53米高度。
這樣高大的桅杆也帶來的很多好處。
比如通訊信息更加清晰,通訊距離更遠。
偶爾能收到某些奇奇怪怪的的信號。
長波短波什麽的,偶爾串台,總能聽見什麽。
...
6月4日,北太平洋已經開打了。
南太平洋這會陷入了暴風雨之中。
王默言吐槽這鬼天氣:“誰說太平洋風平浪靜的,這天氣,很恐怖的好吧。澳大利亞氣象預報能不能準確一點?”
陳平一臉尷尬。
這是他的鍋。
原本王默言的意思是,在聖克魯斯群島再待一天,繼續放飛飛機搜索。
但是陳平收到澳洲人的氣象消息,說第二天是大晴天。
那就繼續前壓200公裏,對圖拉吉島展開偵查。
打不了打一波就跑。
然後天還沒亮,就遇到了暴風雨。
這誰能懂啊?
日軍那邊也是一樣,井上已經要罵人了。
“高木你搞什麽飛機,還不趕緊麻溜的來到珊瑚海。”
mo攻略計劃是分兵出擊的。
缺少航母艦載機護航的井上壓根不敢讓運輸船隊出發。
至今還是拉包爾一代遊弋。
高木看了看山本的錦囊妙計,再看了看頂頭上司的嚴厲措詞。
嗯,還是趕緊南下吧。
估計美國人的支援艦隊不會來了。
隨後雙方一個自西向東,一個自東向西。
相聚聖克魯斯群島以西。
此時雙方都卷入了暴風雨中。
因為距離過於接近,高桅杆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
通訊頻道時不時的就接收到日本人的通話。
“科索...停妥馬...”
通訊員一臉懵逼,隨後反應過來了。
這他娘的是日本話。
“日軍!”
“什麽?”
“什麽情況?”
通訊員磕磕絆絆的說道:“日本人就在咱們附近!”
“這不可能啊!咱們還沒有到所羅門群島呢。”
隨後這個情況被緊急上報到艦橋指揮部。
王默言被連夜叫醒。
各個參謀也從其他艙室急匆匆的趕過來。
“現在什麽情況?”
“報告,通訊部門攔截到日軍斷斷續續的通話。”
王默言當即問道:“陳參謀,咱們得設備通訊距離是多少?”
陳平當即腦子裏過了一遍:“最遠狀態是300海裏,現在是暴風雨中,打個對折...”
我靠!
150海裏,折算大約270公裏。
這特喵的不就是飛機一腳油門的事情嗎?
王默言當即說道:“無線電管製,采用信號燈傳輸消息。艦橋24小時輪流值班,隻要天氣允許,立刻起飛偵查。”
周百福迴答:“明白!”
“所有的作戰參謀都過過來,兵棋推演。咱們要做好和日本人拚刺刀的準備。”
兵棋推演和沙盤模擬很多人都會搞不懂二戰的區別。
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同一種東西。
隻能說兵棋推演是沙盤模擬的其中一種形式。
它不一定需要沙盤模型,也可以是直接一張圖紙,外加無數的可能性。
它需要設置實際的數據,得出敵我雙方最優解,和最劣解。
最好的想法是,我軍脫離暴風雨,日軍沒有發現我們。
最差的就是天放晴,就一頭撞上日軍的大部隊。
然後近距離的混戰,全軍覆沒。
保守起見,都是從最壞的情況考慮的。
真的遇到日軍大部隊應該怎麽辦?
這高射炮火力對艦攻擊不足,射程太短了。
但有準備總比沒有準備好。
必須要提前安排好。
鎮海艦怎麽滴也能頂得上2艘驅逐艦的火力。
其次要查詢這幾天的天氣,風向,第一時間放飛飛機。
還有就是艦隊撤離,往哪個方向最安全。
除了向西(所羅門群島)不可取外,東南北三個主方向往哪走?
這邊才剛剛開始推演一半的過程,金凱德那邊就發來最新消息。
舊金山號的艦載搜索雷達發現了北方約40海裏有一支艦隊。
陳平大吃一驚:“40海裏,這麽近。咱們附近沒有別的船隊,那一定是日本人的。”
王默言當即說道:“全艦加速南下。”
“是!”
沒的說,跑就完事了。
也許是一支小型艦隊,但是這個概率太低了。
誰大白天沒事,帶著小艦隊來所羅門以東閑逛呢?
這邊可是美日雙方交戰去的前沿地段。
唯一的解釋就是日軍的機動部隊或者某隻增援部隊。
...
日軍兜大圈子的理由也很簡單。
所羅門群島一直都是被英法控製的島嶼。
日軍對這些海峽不熟悉。
這邊近海的暗礁叢很多。
大型軍艦指不定就撞上暗礁沉船了。
(美軍就曾經多次在所羅門海域觸角,報告二十一世紀日本人還在這邊觸礁了兩次。)
二戰驅逐艦通常吃水3-5米,大型軍艦普遍吃水7-11米。
後者隻能走更廣闊的海麵航行。
所以高木帶領的日軍航母編隊大迂迴到所羅門群島東部是正常的。
這地方就廣義上的聖克魯斯海峽。
隻不過日軍兩艘都不是正規航母,並沒有裝備先進的雷達或者高大的通許係統。
重巡洋艦也都是二十年代的產品,電子設備並不算先進。
如果換成大和號過來,沒準鎮海艦這麽大的目標早就被發現了。
日軍就在他們後麵,都不用怎麽搜索了。
76枚重型航空炸彈全部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