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默言放下刀叉說道:“沒勁,不想吃了。”
唐怡瑩笑著說道:“你的牛排十分熟,自然沒勁道。像我這樣七分熟,剛剛好。”
王默言看了一眼窗外:“我說的是他們。”
唐怡瑩又舀了了一口甜點,隨後豎起耳朵聽。
“聽這聲音,應該是擋不住了。”
王默言好奇:“這你也懂?”
唐怡瑩迴答:“聽聲音唄。越來越響,證明炮聲靠近了。”
王默言這才和名字一樣,沉默了。
其實從18軍需要去後方休整就知道,國軍已經是強弩之末。
所謂的中央軍,現在基本上都是空殼子。
現在無論是閘北,還是火車南站,基本上靠著地方軍硬撐著。
而地方軍出了名的窮,沒錢,沒糧,沒重武器。
有重武器和沒有重武器完全是兩個概念的。
就算是大家晶晶樂道的淮海戰役。
人民軍也不單單是小米加步槍,而是有足夠的重武器攻堅。
就物資對比,雙方差距並沒有那麽大。
在抗戰早期,八路軍也不是人人拿大刀的。
而是基本上保證人手一支步槍配置。
真正造成槍支彈藥奇缺的印象,是37年到40年間,部隊迅速膨脹起來。
新兵多了,槍支就相對少了。
隨後幾年,八路軍擴軍速度越來越快。
武器製造速度跟不上擴軍的速度。
其實國軍也存在這個問題。
37年理論上是120萬國軍。
45年理論上是800萬國軍。
而製造的各類步槍總數量,大約每年製造15萬支槍。
單看數據似乎很多,但平均到每年增加的新兵數量。
這步槍的缺口,海了去。
就算購買外國步槍填補空缺,還是有很多人分配不到步槍。
這還要考慮到戰爭中的損耗。
反正就是各種武器奇缺。
唐怡瑩問道:“你下午準備做什麽?”
王默言迴答:“慰軍。”
唐怡瑩好奇:“我可以跟著去看看嗎?”
王默言迴答:“=可以。”
結果,這姑娘還真的就跟上來了。
兩人從英租界穿過法租界,再穿過縣城。
剛剛下車沒多久,就聽見一群愛國學生在演講。
“先生,小姐,獻點愛心吧。”
王默言從兜裏掏出2毛法幣丟了進去。
唐怡瑩一臉鄙視:“就這?看我的。”
說完,她直接丟了10美元進去。
“好了,我們迴去吧。”
王默言迴應:“迴哪,事情還沒辦完呢。”
唐怡瑩疑惑:“你不是說慰軍嗎?”
王默言不想搭理她,而是繼續走。
中途可以看見好多個抗戰捐款捐物的活動。
有時候看多了,也會冷漠的。
一個老師模樣的人,看見了王默言,瞬間激動了。
“王先生,您來了。東西都保存的好好地,您放心好了。”
王默言走進去,皺了皺眉頭:“怎麽都睡倉庫?”
“這不是倉庫更加暖和麽。更何況,潑皮要想過來,我們這邊人多,也不怕他們。”
王默言看了好幾個似乎掛彩的:“被打了?”
幾個學生模樣的笑著迴答:“我們打贏了。”
唐怡瑩問道:“他們是什麽人?”
王默言笑著迴答:“勵誌於抗戰救國的學生,不要多想了。”
“陳教授,還是老樣子,一半送到20軍手裏。他們這會應該還是在大場。剩下的,就你們分配吧。”
“對了,這次過後,你們盡快西撤,去川蜀最好了。”
陳教授沉默了一會:“真的守不住了?”
王默言看了看報紙,隨後說道:“川軍損失慘重,中央軍早就無力再戰了。剩下的就東北軍的一部在支撐著。撐不了多久的。”
其實還有其它地方軍,隻不過在民眾眼中,像湘軍,豫軍,桂軍等等,直接按中央軍計算了。
陳教授有些哽咽:“那您說,這金陵守得住嗎?”
王默言低頭看了看地板,隨後抬起頭。
“說實話,守不住。但起碼能拖延一點時間。”
“以空間換時間,把日本人拖到和我們一樣虛弱為止。”
能守得住才見鬼了。
淞滬會戰可不僅僅是國軍的精銳全軍覆沒。
前往前線支援的地方軍,都是軍閥最能打的那一批。
可以說,淞滬戰場是真的抽幹了最後的骨血。
還有就是這幾年的武器彈藥基本上揮霍完了。
金陵兵工廠和漢陽兵工廠就算鉚足勁的生產,也隻是杯水車薪。
也有保存實力的地方軍閥,比如晉綏軍,第29軍這樣的,甚至還有讓出半個魯城的。
快速讓出地盤,雖然實力保存了,但是兵工廠全給了日本人。
日軍也補給困難,但相對而言後勤強太多了。
日軍的部隊少,而且生產力足夠。
這樣才能不斷發起有生力量進攻。
隻是國軍玩不起機槍超越射擊的打法。
那樣太浪費子彈了。
這時候,一名學生義憤填膺的舉著一份新報紙走了過來。
“就應該派人,把這孫某人從租界裏拖出來。這樣的人應該公審,槍斃。”
“什麽情況?”
“不知道,我看看。”
上麵是新華社寫的一則新聞。
披露了某師長夥同師附,要求把慰問團送去的物資折現。
這不就是方便他貪汙麽。
還有該師倒賣棉紗,布匹的記錄。
這位仁兄,居然掌握這樣的精銳之師,這不是笑話嗎?
該部還存在克扣軍餉的事情。
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是大家都一下子知道了是誰。
新華社,是為數不多會說老實話的報紙。
它是國府死對頭的報紙,天生不會粉飾國民政府。
這份報紙在學生群體裏,認可度還是比較高的。
陳教授也隻能無奈的歎了一口氣。
“國事艱難,這些個貪官汙吏,該殺。”
王默言直接潑冷水:“得了吧,規矩都是人家定的,殺什麽殺。迴頭人家道個歉,認個錯,就竭過去了。”
“物資的事情,勞您費心了。對了西遷的事情,您最好考慮一下,時間不等人。”
陳教授點點頭:“我知道了。我會和大家商量的。”
國軍的虛弱,是肉眼可見的。
從一開始受傷士兵可以得到救助,到現在遍地都是傷員,到處都是難民。
可以說,這一仗真的是掏空了骨血的那種。
這種情況下,還有人發國難財,不該天打雷劈嗎?
也有一部分人,開始給自己謀求退路。
日本人來了,一樣需要人管理百姓。
作漢奸又如何?
滿清取代南明,不一樣是漢奸帶路嗎?
這些人日子過的好好地,過的都是人上人的生活。
越是反抗的人,最終隻能進山吃草,直到滅亡。
唐怡瑩笑著說道:“你的牛排十分熟,自然沒勁道。像我這樣七分熟,剛剛好。”
王默言看了一眼窗外:“我說的是他們。”
唐怡瑩又舀了了一口甜點,隨後豎起耳朵聽。
“聽這聲音,應該是擋不住了。”
王默言好奇:“這你也懂?”
唐怡瑩迴答:“聽聲音唄。越來越響,證明炮聲靠近了。”
王默言這才和名字一樣,沉默了。
其實從18軍需要去後方休整就知道,國軍已經是強弩之末。
所謂的中央軍,現在基本上都是空殼子。
現在無論是閘北,還是火車南站,基本上靠著地方軍硬撐著。
而地方軍出了名的窮,沒錢,沒糧,沒重武器。
有重武器和沒有重武器完全是兩個概念的。
就算是大家晶晶樂道的淮海戰役。
人民軍也不單單是小米加步槍,而是有足夠的重武器攻堅。
就物資對比,雙方差距並沒有那麽大。
在抗戰早期,八路軍也不是人人拿大刀的。
而是基本上保證人手一支步槍配置。
真正造成槍支彈藥奇缺的印象,是37年到40年間,部隊迅速膨脹起來。
新兵多了,槍支就相對少了。
隨後幾年,八路軍擴軍速度越來越快。
武器製造速度跟不上擴軍的速度。
其實國軍也存在這個問題。
37年理論上是120萬國軍。
45年理論上是800萬國軍。
而製造的各類步槍總數量,大約每年製造15萬支槍。
單看數據似乎很多,但平均到每年增加的新兵數量。
這步槍的缺口,海了去。
就算購買外國步槍填補空缺,還是有很多人分配不到步槍。
這還要考慮到戰爭中的損耗。
反正就是各種武器奇缺。
唐怡瑩問道:“你下午準備做什麽?”
王默言迴答:“慰軍。”
唐怡瑩好奇:“我可以跟著去看看嗎?”
王默言迴答:“=可以。”
結果,這姑娘還真的就跟上來了。
兩人從英租界穿過法租界,再穿過縣城。
剛剛下車沒多久,就聽見一群愛國學生在演講。
“先生,小姐,獻點愛心吧。”
王默言從兜裏掏出2毛法幣丟了進去。
唐怡瑩一臉鄙視:“就這?看我的。”
說完,她直接丟了10美元進去。
“好了,我們迴去吧。”
王默言迴應:“迴哪,事情還沒辦完呢。”
唐怡瑩疑惑:“你不是說慰軍嗎?”
王默言不想搭理她,而是繼續走。
中途可以看見好多個抗戰捐款捐物的活動。
有時候看多了,也會冷漠的。
一個老師模樣的人,看見了王默言,瞬間激動了。
“王先生,您來了。東西都保存的好好地,您放心好了。”
王默言走進去,皺了皺眉頭:“怎麽都睡倉庫?”
“這不是倉庫更加暖和麽。更何況,潑皮要想過來,我們這邊人多,也不怕他們。”
王默言看了好幾個似乎掛彩的:“被打了?”
幾個學生模樣的笑著迴答:“我們打贏了。”
唐怡瑩問道:“他們是什麽人?”
王默言笑著迴答:“勵誌於抗戰救國的學生,不要多想了。”
“陳教授,還是老樣子,一半送到20軍手裏。他們這會應該還是在大場。剩下的,就你們分配吧。”
“對了,這次過後,你們盡快西撤,去川蜀最好了。”
陳教授沉默了一會:“真的守不住了?”
王默言看了看報紙,隨後說道:“川軍損失慘重,中央軍早就無力再戰了。剩下的就東北軍的一部在支撐著。撐不了多久的。”
其實還有其它地方軍,隻不過在民眾眼中,像湘軍,豫軍,桂軍等等,直接按中央軍計算了。
陳教授有些哽咽:“那您說,這金陵守得住嗎?”
王默言低頭看了看地板,隨後抬起頭。
“說實話,守不住。但起碼能拖延一點時間。”
“以空間換時間,把日本人拖到和我們一樣虛弱為止。”
能守得住才見鬼了。
淞滬會戰可不僅僅是國軍的精銳全軍覆沒。
前往前線支援的地方軍,都是軍閥最能打的那一批。
可以說,淞滬戰場是真的抽幹了最後的骨血。
還有就是這幾年的武器彈藥基本上揮霍完了。
金陵兵工廠和漢陽兵工廠就算鉚足勁的生產,也隻是杯水車薪。
也有保存實力的地方軍閥,比如晉綏軍,第29軍這樣的,甚至還有讓出半個魯城的。
快速讓出地盤,雖然實力保存了,但是兵工廠全給了日本人。
日軍也補給困難,但相對而言後勤強太多了。
日軍的部隊少,而且生產力足夠。
這樣才能不斷發起有生力量進攻。
隻是國軍玩不起機槍超越射擊的打法。
那樣太浪費子彈了。
這時候,一名學生義憤填膺的舉著一份新報紙走了過來。
“就應該派人,把這孫某人從租界裏拖出來。這樣的人應該公審,槍斃。”
“什麽情況?”
“不知道,我看看。”
上麵是新華社寫的一則新聞。
披露了某師長夥同師附,要求把慰問團送去的物資折現。
這不就是方便他貪汙麽。
還有該師倒賣棉紗,布匹的記錄。
這位仁兄,居然掌握這樣的精銳之師,這不是笑話嗎?
該部還存在克扣軍餉的事情。
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是大家都一下子知道了是誰。
新華社,是為數不多會說老實話的報紙。
它是國府死對頭的報紙,天生不會粉飾國民政府。
這份報紙在學生群體裏,認可度還是比較高的。
陳教授也隻能無奈的歎了一口氣。
“國事艱難,這些個貪官汙吏,該殺。”
王默言直接潑冷水:“得了吧,規矩都是人家定的,殺什麽殺。迴頭人家道個歉,認個錯,就竭過去了。”
“物資的事情,勞您費心了。對了西遷的事情,您最好考慮一下,時間不等人。”
陳教授點點頭:“我知道了。我會和大家商量的。”
國軍的虛弱,是肉眼可見的。
從一開始受傷士兵可以得到救助,到現在遍地都是傷員,到處都是難民。
可以說,這一仗真的是掏空了骨血的那種。
這種情況下,還有人發國難財,不該天打雷劈嗎?
也有一部分人,開始給自己謀求退路。
日本人來了,一樣需要人管理百姓。
作漢奸又如何?
滿清取代南明,不一樣是漢奸帶路嗎?
這些人日子過的好好地,過的都是人上人的生活。
越是反抗的人,最終隻能進山吃草,直到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