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表雙清與孫碧雲兄弟,相攜到皇上的禦花園中遊玩賞景。
卻說張三豐在賈佑乾的引領下,從午門的中門入了紫禁城。
但必須要說的一句是,張三豐是從午門的中門而入,賈佑乾卻不敢僭越,他走的則是左側的掖門。
張三豐並不知道,這午門的中門,是僅隻供皇上出入的。再就是皇後大婚之時,皇後的喜轎,與狀元榜眼探花在皇上禦筆欽點之後,才可以有資格進出的。平常是沒有任何人有這個資格,走這個門的。
卻也由此可見,當今皇上對他的重視與榮寵。
他這在入城之時,不由得抬頭望去,見當頭有城門樓一座,麵開九間,約寬三十餘丈,為重簷廡廊頂,墩台兩翼各十三間,俗稱雁翅樓。正樓兩側有鍾鼓亭各三間,那一份巍峨壯觀,與武當山紫霄宮相較,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張三豐諸人穿過城門樓進入城中,經過門廡圍成的廣場,便進入了皇宮內苑。
麵對著巍峨壯觀、金碧輝煌的皇宮,普通人怕不早就是噤若寒蟬,不敢四下張望一下了。
但張三豐學究天人,又是年過百歲,早就不知道經曆了多少大風大浪。
此刻在這般凜凜皇威之下,心中卻是全無波瀾。
他神色古井無波,一臉淡然的跟在賈佑乾身後,目不斜視,一路經過太和殿、太和門,穿過養心殿,從景陽宮旁邊,到延慶殿,英華殿,又繞道乾清宮、鍾粹宮、承乾宮、景仁宮、永和宮、長樂宮、翊坤宮……
可以說,賈佑乾帶著張三豐,基本上將整個皇宮內苑都逛了一個遍。
包括皇上召見群臣議事的乾清宮、皇後休息安寢的寢宮坤寧宮、太子寢宮鍾粹宮、皇帝朝畢休息的養心殿、嬪妃所居的景陽宮、景仁宮、儲秀宮等,以及皇上祈福祭天的延慶殿和英華殿。
在日色近午之時,他們才來到了皇上的禦書房,皇極殿外的院子門口。
賈佑乾對院門口的侍衛打過招唿,並驗過腰牌,方才進入。
二人剛剛踏入院中,張三豐便止步在門口等候,賈佑乾卻神色恭敬的、輕手輕腳的,走到皇上敞開的禦書房門口,雙膝跪地,雙手扶地躬身,微微提氣稟告道:“微臣錦衣衛指揮使,賈佑乾,奉皇上聖諭,請來了玄玄子張仙師。現在,仙師正在院中恭候皇上召見。請皇上聖裁定奪。”
他話音剛落,便聽到一陣沉穩的腳步聲響,又聽到一個爽朗的大笑聲響起:“賈愛卿辛苦了!張仙師法駕光臨,朱棣有失遠迎,還請仙師恕過輕忽怠慢之罪!”
隨著話聲,一名頭戴白玉冠網巾,身穿交領玄色道袍,膚色微黑,臉頰瘦削的中年男子,龍行虎步的走了出來。
看著一身道袍的永樂大帝朱棣,快步迎了出來,張三豐心中不由感覺到微微訝異。
但他還是神色如常的上前一步,微微躬身,拂塵微舉,單掌打了一個問訊:“無量天尊!貧道山野之人,邋遢道人張三豐,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棣滿臉笑容的走上前來,一邊仔細打量著,眼前這個魁梧奇偉、白須白發、卻又紅光滿麵不見半點老態的邋遢道人,一邊伸手熱情的抓住了張三豐的破衲衣衣袖,輕輕的挽住他手臂,喜不自勝的道:“仙師免禮!仙師法駕光臨,小子甚感榮寵。恭請仙師入內奉茶!”
當聽到這位一國之君,在這位邋遢道士麵前自稱小子,一眾侍衛宮娥太監,都是被震撼吃驚的張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攏來。
隻是當著皇上的麵,眾人才硬生生的壓抑住心中那無邊的震撼,勉強抑製住那一聲即將脫口而出的驚唿。
張三豐卻是心中毫無波瀾的微微點頭,順勢直起身來,語氣平淡的道:“皇上客氣了!貧道不過乃是一介山野粗人,又何敢當皇上如此濃情厚意?皇上不必如此客氣。貧道受之有愧!”
朱棣卻滿臉笑容的道:“先生道德崇高,又是百歲以上高齡的老人,朕理應恭敬相待。”
他抬頭看著賈佑乾,又看看屏息凝神,侍候在皇極殿內外的一眾宮娥太監,右手輕輕一揮,便用左手攜著張三豐的右手,緩步進入殿中。
賈佑乾與一眾宮娥太監登時會意,頓時輕輕的掩上了殿門,知趣的、靜悄悄的退了出去。
就連侍奉在禦書房內外的禦前侍衛和錦衣衛,都垂首躬身退了出去。
偌大的皇極殿中,就隻剩下了當今天子朱棣和張三豐二人。
朱棣躬身請張三豐在繡龍墩上坐下,他在側位相陪。
張三豐雖然平常嘻嘻哈哈不修邊幅,渾沒個做長輩的樣子。也常與眾徒兒沒大沒小的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
但當著這位皇上的麵,卻也不是不知進退之人。他斷不可能讓這位一國之君坐在側位,他反倒是喧賓奪主的坐了主位的。
當下堅辭不坐,讓皇上坐了繡龍墩,自己則在地下盤膝而坐相陪。
朱棣見到他如此謙恭知禮,進退有據,心裏也自歡喜。
他見到張三豐坐穩了身子,便起身雙手捧著三炷香,邁步走到他的身前,躬身一揖到地,一臉誠懇又真摯的道:“大明聖皇洪武帝四子朱棣,久聞真仙大名,知道仙師道德崇高,超越萬有,體合自然。至誠願見之心,夙夜無寐。托天之幸,讓小子終於得見仙師真顏。請真仙受小子一拜!”
說完,就欲磕下頭去。
張三豐怎麽可能會讓這一國之君,向他磕頭見禮?
當下起身腳步一挪,身子一閃,便到了皇帝身邊,伸手相扶,口中謙遜道:“貧道不過是一個多活了幾年的山野村夫,又如何敢當皇上一拜?請起,請起。”
朱棣見到他伸手相攙,便就勢站起,欲將張三豐扶到座位上坐好,但是,張三豐卻堅持坐在地下,他不好勉強,隻得依了,又將手中捧著的三炷香,插到旁邊神龕上的香爐中。
朱棣找了他那麽多年,今天終於如願以償,心裏也甚是歡喜。
他親自給張三豐倒了一杯武夷山大紅袍,便也盤膝坐在地下與他隨意的拉起了家常。
張三豐也不著急,隻是慢慢的喝著茶水,與皇上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著。
天交午時之際,負責傳膳的太監,在門外請示了皇帝之後,方才令禦膳房的廚子,將午膳送進了禦書房。
菜肴有葷有素,都是極為精致可口的地方小吃。
朱棣恭請張三豐入席用膳。
張三豐也不客氣,見到桌上有酒有肉,也不向他打個招唿,徑直拿過桌子上的酒壺,又取了一個酒杯,便自斟自飲起來。
渾沒有將自己當個外人。
朱棣見他毫不拘束,率性而為,心下更加歡喜。
當下也取了一個酒杯,也不叫宮娥太監服侍,揮手令他們退下,自己倒了一杯酒,便與張三豐對飲小酌起來。
不一會兒,二人酒足飯飽。
朱棣令人撤去了殘筵,再親自給他泡上了一壺上好的西湖龍井茶。
然後又閑聊了幾句。
張三豐隻是神色平淡的,微笑著聽他說話,卻不插言表示什麽。
終於,這位掌管天下的九五至尊,沉不住氣了!
他目光炯炯的看著張三豐,一臉欽佩仰慕,又好奇的問道:“張仙師,請恕小子大膽請問一下,您老今年高壽?據坊間傳聞,您今年好像是有一百廿餘歲了吧?”
張三豐伸手捋一捋長長的白胡子,爽朗的一聲大笑,微微眯著雙目,沉聲道:“迴皇上的話,貧道出生於至元二年,四月初九。皇上有興趣的話,可以幫貧道算一算,我今年到底有多少歲了?”
朱棣在心中默默盤算了一下,心中暗暗的道:“元至正二年,那便是一二四七年。今年是一四一二年。天呐!這位老神仙,今年居然已經一百六十五歲了?!”
他心中又是羨慕又是震撼,心中愈發覺得,自己找張三豐真的沒有找錯人。
當下強行抑製住心中的震撼,又是羨慕又是欽佩的道:“張先生,你老可真是沉的住氣!您的七位愛徒,如今都在朕的手裏。你怎麽都不問一下,為什麽朕會抓了他們?你就不擔心好奇,朕會如何處置他們嗎?”
張三豐淡淡的一笑:“皇上乃是九五至尊,這天下的江山社稷、金銀珠寶、五穀雜糧、黎民百姓,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皇上的。若是皇上是位有道明君,心係天下蒼生百姓,自然就會體恤民情,不會枉殺無辜。那貧道又何需擔心我那幾個不成器的徒?反之,貧道的擔心,又有何益?”
朱棣聽到這話,心中對他愈發敬佩,不由自主的撫掌讚道:“真仙老師果然不愧是世外高人,這見識心性,果然非同一般!相比之下,朕這禦封的天師教教主,張宇初,真的是與真仙老師比不得!”
他說到這裏,忽然揚聲叫道:“張宇初,你還不出來見過真仙張真人?”
隨著他的話音,隻聽到後麵一聲吱吱門響,跟著一陣虛浮的腳步聲,由遠及近的傳來。
不大一會兒,一個身穿月白色道袍,披頭散發、神色虛弱憔悴的老道士,便走了過來。
他來到二人麵前,撲通一聲跪下,垂首彎腰俯伏在地,嗓音嘶啞的道:“罪臣天師教,四十三代掌教,張宇初,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棣抬頭看看忽然變的麵沉似水的張三豐,又看看眼前那低眉順眼的跪在地上的張宇初,心裏忽然覺得,這個護國天師,應該讓張三豐來當。這個張宇初,不論人品、心性、民望,還是為人處世,都及不上張三豐十之一二。自己當初真的是瞎了眼,為什麽要讓他去出任護國天師呢?
他心裏越想就越難受,就越覺得沒麵子。忍不住一聲低叱:“張宇初,你可知罪?”
那張宇初俯伏在地,誠惶誠恐的道:“皇上請恕罪臣愚鈍,罪臣不知,究竟犯了何罪?還請皇上聖裁示下。”
朱棣麵沉似水,語氣不善的道:“張宇初!你身為朕禦封的護國天師,代表的可是皇家尊嚴,朕的麵子!朕也曾明確的給你下過聖旨,朕對張仙師,隻有拳拳仰慕之心,與敬仰之意。叫你千萬不可失了禮數。可是你卻狂妄無知,又膽大妄為的,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與那玄溟聖宮的柳北溟,互相勾結,殘忍的殺害了張仙師的得意弟子,殷梨亭殷六俠。你說,你該當何罪?!”
那張宇初俯伏在地,一臉恭敬又慚愧無比的道:“迴皇上的話,是罪臣無知,又狂妄自大的殺害了殷六俠。罪臣不敢癡心妄想,也不敢祈求張仙師原諒。罪臣隻求,張仙師讓罪臣做些什麽,以求可以補償罪臣之前犯下的過錯?”
朱棣從繡龍墩上站了起來,麵向張三豐,雙手抱拳,一臉恭敬又誠懇的道:“張仙師,都是朕有眼無珠,錯信了這張宇初,以致害了令高足的性命。俗話說,人死不能複生。張仙師隻要說,要朕如何做,才能彌補之前的過錯?隻要你說,朕無有不允。”
張三豐看著眼前這仿佛忽然蒼老了二三十歲的張宇初,心裏想著愛徒的慘死,任他如何心性淡泊,萬事不縈於心,此刻也是忍不住心中一片悲涼。
他目光悲哀的看著當今皇上, 語氣也是悲哀之極:“承蒙皇上錯愛,貧道雖然是一介出家之人,但這貧道的徒兒,自幼無父無母,在七八歲之時,便已經飽嚐世上世態炎涼。
是貧道見他孤苦無依,便帶他上山拜師學藝。他自小與貧道情若父子。而且他性子溫和謙恭,與世無爭,一生之中,從來未曾枉殺過一個無辜之人。如今卻這般慘死於這位張天師手下。貧道枉為他的師父,自當為他報這血海深仇。皇上,貧道有一個小小的請求,請皇上俯允!”
朱棣一臉正色的道:“張仙師請說,隻要朕做得到的,朕無有不允。”
張三豐目光灼灼的望著張宇初,語氣一改之前的平靜淡然,森然冰冷的道:“貧道與愛徒殷梨亭情若父子,如今他慘遭這位護國天師張宇初的毒手,死無全屍。貧道別無他求,隻求皇上讓他,為我的徒兒披麻戴孝,從武當山老營宮山門口,一步一叩首,磕到梨亭生前所居的玉虛宮,讓我那苦命的徒兒,死的心安,死的瞑目……”
說到“死的心安,死的瞑目”八字,這位早已生死看淡,萬事不縈於心的百歲老人人,早已經是泣不成聲,淚流滿麵。
朱棣見到他這般傷心難過的樣子,也是忍不住心下慽慽,感同身受。
他忍不住眯起了雙眸,冷冷的看著俯伏在地上的張宇初,語氣不善的道:“張宇初,你既然身為朕禦封的護國天師,是不是該為朕排憂解難,聽張仙師的建議,去給殷六俠磕頭賠罪?”
張宇初抬手捂著胸口,輕輕的咳嗽了幾聲,聲音低低的道:“臣啟皇上,都是罪臣一時起了貪念,才會聽了那柳北溟的慫恿,以至於犯下如此大錯。俗話說,一人做事一人當。臣理應聽從張仙師之議,披麻戴孝,親自上武當山,祭奠殷六俠的在天之靈,祈求殷六俠的寬恕原諒。”
朱棣微微點頭,聲音低沉的道:“張愛卿,你能有這個覺悟甚好。如今,殷六俠已經入宮,正在禦花園賞景。你現在便到禦花園去,當麵向殷六俠賠禮道歉,然後便去武當山,親自上玉虛宮,在他靈前,向他磕頭道歉。你可做得到?”
張宇初又躬身磕了一個響頭,誠惶誠恐的道:“罪臣遵旨!罪臣告退!”
朱棣神色凝重的道:“張愛卿,你任天師教教主之責,卻犯下如此大過,從今日起,朕便革去你這天師教教主之位,赴武當山賠禮請罪之後,便自刎以謝天下。天師教教主之位,即日起,由張宇清出任。這護國神教之位,你們天師教既然不能勝任,從今日起,便由武當派接任。張三豐仙師出任護國神教教主之位。朕即日便令欽天監擇個黃道吉日,封張仙師為護國仙師,再讓禮部發文,公告天下,張宇初,你可有什麽意見?”
張宇初又磕了一個響頭,恭恭敬敬的道:“迴皇上的話,罪臣沒有什麽意見。罪臣謹遵皇上聖諭!待上武當山向殷六俠披麻戴孝,誠心賠罪之後,罪臣便以死以謝天下。”
朱棣又道:“張仙師,對於令高足殷六俠的慘死——不對!殷六俠既然已經慘死,他又是如何活看出現在朕的禦花園中的?!”
卻說張三豐在賈佑乾的引領下,從午門的中門入了紫禁城。
但必須要說的一句是,張三豐是從午門的中門而入,賈佑乾卻不敢僭越,他走的則是左側的掖門。
張三豐並不知道,這午門的中門,是僅隻供皇上出入的。再就是皇後大婚之時,皇後的喜轎,與狀元榜眼探花在皇上禦筆欽點之後,才可以有資格進出的。平常是沒有任何人有這個資格,走這個門的。
卻也由此可見,當今皇上對他的重視與榮寵。
他這在入城之時,不由得抬頭望去,見當頭有城門樓一座,麵開九間,約寬三十餘丈,為重簷廡廊頂,墩台兩翼各十三間,俗稱雁翅樓。正樓兩側有鍾鼓亭各三間,那一份巍峨壯觀,與武當山紫霄宮相較,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張三豐諸人穿過城門樓進入城中,經過門廡圍成的廣場,便進入了皇宮內苑。
麵對著巍峨壯觀、金碧輝煌的皇宮,普通人怕不早就是噤若寒蟬,不敢四下張望一下了。
但張三豐學究天人,又是年過百歲,早就不知道經曆了多少大風大浪。
此刻在這般凜凜皇威之下,心中卻是全無波瀾。
他神色古井無波,一臉淡然的跟在賈佑乾身後,目不斜視,一路經過太和殿、太和門,穿過養心殿,從景陽宮旁邊,到延慶殿,英華殿,又繞道乾清宮、鍾粹宮、承乾宮、景仁宮、永和宮、長樂宮、翊坤宮……
可以說,賈佑乾帶著張三豐,基本上將整個皇宮內苑都逛了一個遍。
包括皇上召見群臣議事的乾清宮、皇後休息安寢的寢宮坤寧宮、太子寢宮鍾粹宮、皇帝朝畢休息的養心殿、嬪妃所居的景陽宮、景仁宮、儲秀宮等,以及皇上祈福祭天的延慶殿和英華殿。
在日色近午之時,他們才來到了皇上的禦書房,皇極殿外的院子門口。
賈佑乾對院門口的侍衛打過招唿,並驗過腰牌,方才進入。
二人剛剛踏入院中,張三豐便止步在門口等候,賈佑乾卻神色恭敬的、輕手輕腳的,走到皇上敞開的禦書房門口,雙膝跪地,雙手扶地躬身,微微提氣稟告道:“微臣錦衣衛指揮使,賈佑乾,奉皇上聖諭,請來了玄玄子張仙師。現在,仙師正在院中恭候皇上召見。請皇上聖裁定奪。”
他話音剛落,便聽到一陣沉穩的腳步聲響,又聽到一個爽朗的大笑聲響起:“賈愛卿辛苦了!張仙師法駕光臨,朱棣有失遠迎,還請仙師恕過輕忽怠慢之罪!”
隨著話聲,一名頭戴白玉冠網巾,身穿交領玄色道袍,膚色微黑,臉頰瘦削的中年男子,龍行虎步的走了出來。
看著一身道袍的永樂大帝朱棣,快步迎了出來,張三豐心中不由感覺到微微訝異。
但他還是神色如常的上前一步,微微躬身,拂塵微舉,單掌打了一個問訊:“無量天尊!貧道山野之人,邋遢道人張三豐,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棣滿臉笑容的走上前來,一邊仔細打量著,眼前這個魁梧奇偉、白須白發、卻又紅光滿麵不見半點老態的邋遢道人,一邊伸手熱情的抓住了張三豐的破衲衣衣袖,輕輕的挽住他手臂,喜不自勝的道:“仙師免禮!仙師法駕光臨,小子甚感榮寵。恭請仙師入內奉茶!”
當聽到這位一國之君,在這位邋遢道士麵前自稱小子,一眾侍衛宮娥太監,都是被震撼吃驚的張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攏來。
隻是當著皇上的麵,眾人才硬生生的壓抑住心中那無邊的震撼,勉強抑製住那一聲即將脫口而出的驚唿。
張三豐卻是心中毫無波瀾的微微點頭,順勢直起身來,語氣平淡的道:“皇上客氣了!貧道不過乃是一介山野粗人,又何敢當皇上如此濃情厚意?皇上不必如此客氣。貧道受之有愧!”
朱棣卻滿臉笑容的道:“先生道德崇高,又是百歲以上高齡的老人,朕理應恭敬相待。”
他抬頭看著賈佑乾,又看看屏息凝神,侍候在皇極殿內外的一眾宮娥太監,右手輕輕一揮,便用左手攜著張三豐的右手,緩步進入殿中。
賈佑乾與一眾宮娥太監登時會意,頓時輕輕的掩上了殿門,知趣的、靜悄悄的退了出去。
就連侍奉在禦書房內外的禦前侍衛和錦衣衛,都垂首躬身退了出去。
偌大的皇極殿中,就隻剩下了當今天子朱棣和張三豐二人。
朱棣躬身請張三豐在繡龍墩上坐下,他在側位相陪。
張三豐雖然平常嘻嘻哈哈不修邊幅,渾沒個做長輩的樣子。也常與眾徒兒沒大沒小的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
但當著這位皇上的麵,卻也不是不知進退之人。他斷不可能讓這位一國之君坐在側位,他反倒是喧賓奪主的坐了主位的。
當下堅辭不坐,讓皇上坐了繡龍墩,自己則在地下盤膝而坐相陪。
朱棣見到他如此謙恭知禮,進退有據,心裏也自歡喜。
他見到張三豐坐穩了身子,便起身雙手捧著三炷香,邁步走到他的身前,躬身一揖到地,一臉誠懇又真摯的道:“大明聖皇洪武帝四子朱棣,久聞真仙大名,知道仙師道德崇高,超越萬有,體合自然。至誠願見之心,夙夜無寐。托天之幸,讓小子終於得見仙師真顏。請真仙受小子一拜!”
說完,就欲磕下頭去。
張三豐怎麽可能會讓這一國之君,向他磕頭見禮?
當下起身腳步一挪,身子一閃,便到了皇帝身邊,伸手相扶,口中謙遜道:“貧道不過是一個多活了幾年的山野村夫,又如何敢當皇上一拜?請起,請起。”
朱棣見到他伸手相攙,便就勢站起,欲將張三豐扶到座位上坐好,但是,張三豐卻堅持坐在地下,他不好勉強,隻得依了,又將手中捧著的三炷香,插到旁邊神龕上的香爐中。
朱棣找了他那麽多年,今天終於如願以償,心裏也甚是歡喜。
他親自給張三豐倒了一杯武夷山大紅袍,便也盤膝坐在地下與他隨意的拉起了家常。
張三豐也不著急,隻是慢慢的喝著茶水,與皇上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著。
天交午時之際,負責傳膳的太監,在門外請示了皇帝之後,方才令禦膳房的廚子,將午膳送進了禦書房。
菜肴有葷有素,都是極為精致可口的地方小吃。
朱棣恭請張三豐入席用膳。
張三豐也不客氣,見到桌上有酒有肉,也不向他打個招唿,徑直拿過桌子上的酒壺,又取了一個酒杯,便自斟自飲起來。
渾沒有將自己當個外人。
朱棣見他毫不拘束,率性而為,心下更加歡喜。
當下也取了一個酒杯,也不叫宮娥太監服侍,揮手令他們退下,自己倒了一杯酒,便與張三豐對飲小酌起來。
不一會兒,二人酒足飯飽。
朱棣令人撤去了殘筵,再親自給他泡上了一壺上好的西湖龍井茶。
然後又閑聊了幾句。
張三豐隻是神色平淡的,微笑著聽他說話,卻不插言表示什麽。
終於,這位掌管天下的九五至尊,沉不住氣了!
他目光炯炯的看著張三豐,一臉欽佩仰慕,又好奇的問道:“張仙師,請恕小子大膽請問一下,您老今年高壽?據坊間傳聞,您今年好像是有一百廿餘歲了吧?”
張三豐伸手捋一捋長長的白胡子,爽朗的一聲大笑,微微眯著雙目,沉聲道:“迴皇上的話,貧道出生於至元二年,四月初九。皇上有興趣的話,可以幫貧道算一算,我今年到底有多少歲了?”
朱棣在心中默默盤算了一下,心中暗暗的道:“元至正二年,那便是一二四七年。今年是一四一二年。天呐!這位老神仙,今年居然已經一百六十五歲了?!”
他心中又是羨慕又是震撼,心中愈發覺得,自己找張三豐真的沒有找錯人。
當下強行抑製住心中的震撼,又是羨慕又是欽佩的道:“張先生,你老可真是沉的住氣!您的七位愛徒,如今都在朕的手裏。你怎麽都不問一下,為什麽朕會抓了他們?你就不擔心好奇,朕會如何處置他們嗎?”
張三豐淡淡的一笑:“皇上乃是九五至尊,這天下的江山社稷、金銀珠寶、五穀雜糧、黎民百姓,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皇上的。若是皇上是位有道明君,心係天下蒼生百姓,自然就會體恤民情,不會枉殺無辜。那貧道又何需擔心我那幾個不成器的徒?反之,貧道的擔心,又有何益?”
朱棣聽到這話,心中對他愈發敬佩,不由自主的撫掌讚道:“真仙老師果然不愧是世外高人,這見識心性,果然非同一般!相比之下,朕這禦封的天師教教主,張宇初,真的是與真仙老師比不得!”
他說到這裏,忽然揚聲叫道:“張宇初,你還不出來見過真仙張真人?”
隨著他的話音,隻聽到後麵一聲吱吱門響,跟著一陣虛浮的腳步聲,由遠及近的傳來。
不大一會兒,一個身穿月白色道袍,披頭散發、神色虛弱憔悴的老道士,便走了過來。
他來到二人麵前,撲通一聲跪下,垂首彎腰俯伏在地,嗓音嘶啞的道:“罪臣天師教,四十三代掌教,張宇初,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棣抬頭看看忽然變的麵沉似水的張三豐,又看看眼前那低眉順眼的跪在地上的張宇初,心裏忽然覺得,這個護國天師,應該讓張三豐來當。這個張宇初,不論人品、心性、民望,還是為人處世,都及不上張三豐十之一二。自己當初真的是瞎了眼,為什麽要讓他去出任護國天師呢?
他心裏越想就越難受,就越覺得沒麵子。忍不住一聲低叱:“張宇初,你可知罪?”
那張宇初俯伏在地,誠惶誠恐的道:“皇上請恕罪臣愚鈍,罪臣不知,究竟犯了何罪?還請皇上聖裁示下。”
朱棣麵沉似水,語氣不善的道:“張宇初!你身為朕禦封的護國天師,代表的可是皇家尊嚴,朕的麵子!朕也曾明確的給你下過聖旨,朕對張仙師,隻有拳拳仰慕之心,與敬仰之意。叫你千萬不可失了禮數。可是你卻狂妄無知,又膽大妄為的,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與那玄溟聖宮的柳北溟,互相勾結,殘忍的殺害了張仙師的得意弟子,殷梨亭殷六俠。你說,你該當何罪?!”
那張宇初俯伏在地,一臉恭敬又慚愧無比的道:“迴皇上的話,是罪臣無知,又狂妄自大的殺害了殷六俠。罪臣不敢癡心妄想,也不敢祈求張仙師原諒。罪臣隻求,張仙師讓罪臣做些什麽,以求可以補償罪臣之前犯下的過錯?”
朱棣從繡龍墩上站了起來,麵向張三豐,雙手抱拳,一臉恭敬又誠懇的道:“張仙師,都是朕有眼無珠,錯信了這張宇初,以致害了令高足的性命。俗話說,人死不能複生。張仙師隻要說,要朕如何做,才能彌補之前的過錯?隻要你說,朕無有不允。”
張三豐看著眼前這仿佛忽然蒼老了二三十歲的張宇初,心裏想著愛徒的慘死,任他如何心性淡泊,萬事不縈於心,此刻也是忍不住心中一片悲涼。
他目光悲哀的看著當今皇上, 語氣也是悲哀之極:“承蒙皇上錯愛,貧道雖然是一介出家之人,但這貧道的徒兒,自幼無父無母,在七八歲之時,便已經飽嚐世上世態炎涼。
是貧道見他孤苦無依,便帶他上山拜師學藝。他自小與貧道情若父子。而且他性子溫和謙恭,與世無爭,一生之中,從來未曾枉殺過一個無辜之人。如今卻這般慘死於這位張天師手下。貧道枉為他的師父,自當為他報這血海深仇。皇上,貧道有一個小小的請求,請皇上俯允!”
朱棣一臉正色的道:“張仙師請說,隻要朕做得到的,朕無有不允。”
張三豐目光灼灼的望著張宇初,語氣一改之前的平靜淡然,森然冰冷的道:“貧道與愛徒殷梨亭情若父子,如今他慘遭這位護國天師張宇初的毒手,死無全屍。貧道別無他求,隻求皇上讓他,為我的徒兒披麻戴孝,從武當山老營宮山門口,一步一叩首,磕到梨亭生前所居的玉虛宮,讓我那苦命的徒兒,死的心安,死的瞑目……”
說到“死的心安,死的瞑目”八字,這位早已生死看淡,萬事不縈於心的百歲老人人,早已經是泣不成聲,淚流滿麵。
朱棣見到他這般傷心難過的樣子,也是忍不住心下慽慽,感同身受。
他忍不住眯起了雙眸,冷冷的看著俯伏在地上的張宇初,語氣不善的道:“張宇初,你既然身為朕禦封的護國天師,是不是該為朕排憂解難,聽張仙師的建議,去給殷六俠磕頭賠罪?”
張宇初抬手捂著胸口,輕輕的咳嗽了幾聲,聲音低低的道:“臣啟皇上,都是罪臣一時起了貪念,才會聽了那柳北溟的慫恿,以至於犯下如此大錯。俗話說,一人做事一人當。臣理應聽從張仙師之議,披麻戴孝,親自上武當山,祭奠殷六俠的在天之靈,祈求殷六俠的寬恕原諒。”
朱棣微微點頭,聲音低沉的道:“張愛卿,你能有這個覺悟甚好。如今,殷六俠已經入宮,正在禦花園賞景。你現在便到禦花園去,當麵向殷六俠賠禮道歉,然後便去武當山,親自上玉虛宮,在他靈前,向他磕頭道歉。你可做得到?”
張宇初又躬身磕了一個響頭,誠惶誠恐的道:“罪臣遵旨!罪臣告退!”
朱棣神色凝重的道:“張愛卿,你任天師教教主之責,卻犯下如此大過,從今日起,朕便革去你這天師教教主之位,赴武當山賠禮請罪之後,便自刎以謝天下。天師教教主之位,即日起,由張宇清出任。這護國神教之位,你們天師教既然不能勝任,從今日起,便由武當派接任。張三豐仙師出任護國神教教主之位。朕即日便令欽天監擇個黃道吉日,封張仙師為護國仙師,再讓禮部發文,公告天下,張宇初,你可有什麽意見?”
張宇初又磕了一個響頭,恭恭敬敬的道:“迴皇上的話,罪臣沒有什麽意見。罪臣謹遵皇上聖諭!待上武當山向殷六俠披麻戴孝,誠心賠罪之後,罪臣便以死以謝天下。”
朱棣又道:“張仙師,對於令高足殷六俠的慘死——不對!殷六俠既然已經慘死,他又是如何活看出現在朕的禦花園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