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皇後難以置信地看著地上倒戈的大哥,有些不知所措。而曹昌玹剛想上前救伶玉卻被呂易之攔住,他淡淡道:「你想用長寧郡主的性命要挾我們放過你嗎?」
李齡趕緊磕頭,但還是死命抓著伶玉,伶玉的脖間已被刀映出血了,曹昌玹看到不禁握緊了拳頭。
李齡繼續顫抖著聲音向趙正說道:「陛下萬歲,陛下仁慈定會放我一命的!」
趙正皺眉,他果真是在用伶玉要挾他,無奈之下他隻能鬆了口,「我答應你饒你一命,快快放了郡主!」
李齡一聽終於興高采烈地把伶玉放開了,「陛下作為一國之君,一言九鼎,現下這麽多人聽著,臣自會相信陛下。」
曹昌玹白了李齡一眼趕緊上前一腳將他踢開,扶起了伶玉,心疼地問:「沒事吧?」
伶玉淡定地搖了搖頭。
呂易之望向李皇後,「皇後娘娘,臣有先帝聖旨,娘娘可要過目?」
李皇後淚水劃過臉頰,緩緩開口道:「我大宋未交於我兒手,終心有不甘啊。」
呂易之微微皺了皺眉繼續道:「禹王殿下聽得先帝死訊,正於殿內發狂,娘娘還不知道嗎?」
「他是裝的!他才沒有瘋!你們騙我!」
伶玉見狀捂住脖子開口道:「娘娘,若真像您說的,禹王不是真的瘋了,而是裝瘋,那如今先帝駕崩,殿下為何還要繼續詳裝發狂?您可曾問過,殿下他是否真的想要這個皇位?」
李皇後繼續哭著,她知道自己的兒子不願意為了皇位爭得頭破血流,他自幼不喜歡爾虞我詐,隻是哭的是自己,太愚蠢,受了王裕才的蠱惑。
呂易之扶起李皇後,「娘娘,先帝立太子就是為了今天,現在先帝棄天下而走了,我們怎麽做違背先帝之命的事情呢,對於這麽事關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不能有什麽異議。」
趙正繼續道:「母後,兒臣願向您保證恢複大哥的爵位,應允他可以在府中養病不上朝,兒臣想這才是皇兄想要的!」
李皇後沉寂了良久,聽了呂易之的話,終讓太子到福寧庭中坐上了皇位。
而此刻皇宮外守著的,竟是曹昌璨方才帶的兵隊!原來曹昌玹並沒有用原來的禁衛軍,而是請大哥調來了先前跟著他闖過生死的兵士,本來的禁衛軍此刻卻全被關了起來。這是為什麽?
與此同時,大牢裏抓進一個新罪犯,據說是唆使新禁軍統領企圖今夜謀反的罪臣,那人於牢中瘋狂冷笑了起來,聽這聲音,好似是義王。
原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將真正的幕後黑手一擊斃命。
原來義王是想看鷸蚌相爭,坐收漁翁之利自己登基的,原來他心中一直想為自己的父親凜王報仇,原來一直以來他迎合聖上,滿足聖上的一切要求都隻是為了獲得聖上的信任,來日好操縱禁軍,一舉謀反篡位。可一直以來義王都做的非常隱蔽,及其收斂,若不是看曹昌玹勢頭不妙,恐怕他怎麽也不會急迫到要派刺客去國公府殺人。不過義王卻還是極聰明的,他將這個刺客栽贓給了曹昌璨,藉此一把奪掉了他禁軍統領的位置,安插進了自己的人。
然曹昌璨也不是吃素的,他與曹昌玹一道調查出了義王後便將計就計,讓義王落入他倆的圈套,最後再一下等今夜義王發布造反號令時將他的黨羽一網打盡......
——
新帝登基,一切仿佛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安怡郡王府卻又傳來了噩耗,孟琰玉產子。可產子這個消息本是王府裏近日最開心的事情,卻因有人暗中告知郡王孩子不是親生的,成為了又一噩耗。查證過後,孟琰玉一夜之間被掃地出門,遭萬人唾棄,就連母親韓氏也不願見她。
而今日迴去見母親的伶玉於路上碰見了李榮,一時間心情有些複雜。
「見過長寧郡主。」李榮看著心情極佳。
伶玉看著他的笑容卻及其刺眼,皺著眉開口,「我二姐姐的孩子是你的嗎?」
「是何妨,不是又何妨,總之你二姐姐如今得了這般下場,難道不也是你想要的嗎?」李榮笑得越發猖狂,看得伶玉十分不解。
「我也是孟家人,孟家人出了事我有什麽好高興的,倒是你,為何要害我二姐姐?」
「她這樣的人不該得到這樣的下場嗎?」
「可如今義王獲罪,王府已經很不幸了。」
「他們的不幸是我的錯嗎?」李榮挺直胸膛,看著伶玉繼續道,「對了,在下聽說郡主與福國公主乃是舊相識呢,我想問您一句,公主是如何薨逝的?」
「與你何幹!」
「您當真以為義王會不知道和親這事?義王妃都能打聽到的消息他一個王爺會不知道?他不過是在利用靈兒換取太宗的信任罷了。何況北部之亂豈是靠和親便能解決的,福國公主也不過就是這些紛爭中的又一件犧牲品罷了。」
伶玉越聽越覺得不可思議,胸口劇烈起伏著。
「義王擅長傳播流言擾亂民心,先前民間流言說岐王之死有疑,就是為了讓百姓覺得聖上得位不正,不擇手段,這是讓民心倒向他的第一步,不過義王沒想到王繼才竟向聖上提議追封岐王子女阻止留言,這差點毀了他讓趙靈和親的計劃。」
伶玉現下全部明白了,趙靈的一切原來都在義王的計劃之中,甚至說靈兒最後的悲劇便是義王一手促成的。
李齡趕緊磕頭,但還是死命抓著伶玉,伶玉的脖間已被刀映出血了,曹昌玹看到不禁握緊了拳頭。
李齡繼續顫抖著聲音向趙正說道:「陛下萬歲,陛下仁慈定會放我一命的!」
趙正皺眉,他果真是在用伶玉要挾他,無奈之下他隻能鬆了口,「我答應你饒你一命,快快放了郡主!」
李齡一聽終於興高采烈地把伶玉放開了,「陛下作為一國之君,一言九鼎,現下這麽多人聽著,臣自會相信陛下。」
曹昌玹白了李齡一眼趕緊上前一腳將他踢開,扶起了伶玉,心疼地問:「沒事吧?」
伶玉淡定地搖了搖頭。
呂易之望向李皇後,「皇後娘娘,臣有先帝聖旨,娘娘可要過目?」
李皇後淚水劃過臉頰,緩緩開口道:「我大宋未交於我兒手,終心有不甘啊。」
呂易之微微皺了皺眉繼續道:「禹王殿下聽得先帝死訊,正於殿內發狂,娘娘還不知道嗎?」
「他是裝的!他才沒有瘋!你們騙我!」
伶玉見狀捂住脖子開口道:「娘娘,若真像您說的,禹王不是真的瘋了,而是裝瘋,那如今先帝駕崩,殿下為何還要繼續詳裝發狂?您可曾問過,殿下他是否真的想要這個皇位?」
李皇後繼續哭著,她知道自己的兒子不願意為了皇位爭得頭破血流,他自幼不喜歡爾虞我詐,隻是哭的是自己,太愚蠢,受了王裕才的蠱惑。
呂易之扶起李皇後,「娘娘,先帝立太子就是為了今天,現在先帝棄天下而走了,我們怎麽做違背先帝之命的事情呢,對於這麽事關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不能有什麽異議。」
趙正繼續道:「母後,兒臣願向您保證恢複大哥的爵位,應允他可以在府中養病不上朝,兒臣想這才是皇兄想要的!」
李皇後沉寂了良久,聽了呂易之的話,終讓太子到福寧庭中坐上了皇位。
而此刻皇宮外守著的,竟是曹昌璨方才帶的兵隊!原來曹昌玹並沒有用原來的禁衛軍,而是請大哥調來了先前跟著他闖過生死的兵士,本來的禁衛軍此刻卻全被關了起來。這是為什麽?
與此同時,大牢裏抓進一個新罪犯,據說是唆使新禁軍統領企圖今夜謀反的罪臣,那人於牢中瘋狂冷笑了起來,聽這聲音,好似是義王。
原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將真正的幕後黑手一擊斃命。
原來義王是想看鷸蚌相爭,坐收漁翁之利自己登基的,原來他心中一直想為自己的父親凜王報仇,原來一直以來他迎合聖上,滿足聖上的一切要求都隻是為了獲得聖上的信任,來日好操縱禁軍,一舉謀反篡位。可一直以來義王都做的非常隱蔽,及其收斂,若不是看曹昌玹勢頭不妙,恐怕他怎麽也不會急迫到要派刺客去國公府殺人。不過義王卻還是極聰明的,他將這個刺客栽贓給了曹昌璨,藉此一把奪掉了他禁軍統領的位置,安插進了自己的人。
然曹昌璨也不是吃素的,他與曹昌玹一道調查出了義王後便將計就計,讓義王落入他倆的圈套,最後再一下等今夜義王發布造反號令時將他的黨羽一網打盡......
——
新帝登基,一切仿佛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安怡郡王府卻又傳來了噩耗,孟琰玉產子。可產子這個消息本是王府裏近日最開心的事情,卻因有人暗中告知郡王孩子不是親生的,成為了又一噩耗。查證過後,孟琰玉一夜之間被掃地出門,遭萬人唾棄,就連母親韓氏也不願見她。
而今日迴去見母親的伶玉於路上碰見了李榮,一時間心情有些複雜。
「見過長寧郡主。」李榮看著心情極佳。
伶玉看著他的笑容卻及其刺眼,皺著眉開口,「我二姐姐的孩子是你的嗎?」
「是何妨,不是又何妨,總之你二姐姐如今得了這般下場,難道不也是你想要的嗎?」李榮笑得越發猖狂,看得伶玉十分不解。
「我也是孟家人,孟家人出了事我有什麽好高興的,倒是你,為何要害我二姐姐?」
「她這樣的人不該得到這樣的下場嗎?」
「可如今義王獲罪,王府已經很不幸了。」
「他們的不幸是我的錯嗎?」李榮挺直胸膛,看著伶玉繼續道,「對了,在下聽說郡主與福國公主乃是舊相識呢,我想問您一句,公主是如何薨逝的?」
「與你何幹!」
「您當真以為義王會不知道和親這事?義王妃都能打聽到的消息他一個王爺會不知道?他不過是在利用靈兒換取太宗的信任罷了。何況北部之亂豈是靠和親便能解決的,福國公主也不過就是這些紛爭中的又一件犧牲品罷了。」
伶玉越聽越覺得不可思議,胸口劇烈起伏著。
「義王擅長傳播流言擾亂民心,先前民間流言說岐王之死有疑,就是為了讓百姓覺得聖上得位不正,不擇手段,這是讓民心倒向他的第一步,不過義王沒想到王繼才竟向聖上提議追封岐王子女阻止留言,這差點毀了他讓趙靈和親的計劃。」
伶玉現下全部明白了,趙靈的一切原來都在義王的計劃之中,甚至說靈兒最後的悲劇便是義王一手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