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孟大老爺揪了揪韓氏的衣袖,韓氏不管不顧掙開了,朝孟瑾文笑道:「文兒餓了就先吃吧,你待會還要去學習,準備省試呢,快吃吧!還有琰兒,你也吃,待會要去見李教諭了,那可是你父親專門為你請的原翰林大學士,可得好好學,快吃吧,別誤了給教諭請安的時辰。」說到後頭,韓氏特地提高了嗓門,生怕餘氏聽不見。
餘氏方才還想懟迴去,聽到這兒卻又一言不發了,李教諭?她怎麽之前從沒聽說府裏請來了這麽位名人來給琰玉開課,一下子隻顧想著蒙頭吃飯了。
--
餘氏吃完早茶準備攜伶玉去到老太太院裏請安,都走到院裏了,突然拉住伶玉站住不動。
「我方才沒反應過來,憑什麽她孟琰玉可以有李教諭單獨教,你是咱們孟家二老爺的女兒,怎麽就上不得學了?如今長鬆雖去了,這孟府也該是有我們一席之地的。」
伶玉則是被母親這通話說得一愣一愣的,「母親,您自顧自說什麽呢,太母還等著我們呢,快進去吧!」
餘氏依舊抓著伶玉不動,「這好處可不能讓她一人獨占了,不行,我得找大嫂說說去。」
「母親!」伶玉一頭霧水,見母親這就要走,也不明白緣由,便拉著母親喊叫著,這時一位衣著樸素的媽媽從房裏出來了,是孟家老太太身邊的管事張媽媽。
「二夫人,老太太已經在裏頭等著了,您這是在做什麽呢?」
餘氏立馬迴過頭,朝張媽媽笑道:「張媽媽,我們這就進去,方才擾到母親清閑了吧!」
二人進屋裏,屋子收拾得十分整潔,左邊紫檀木架上放著一個大官窯盤,盤內盛著幾串玲瓏大佛珠,不時飄來一陣檀香,右邊一個大紅漆雕梅花梳妝檯,上頭擺著一頂極耀眼的金鑲寶鈿點翠鳳冠,在往裏頭瞧去,臥榻上伏著一位老太太,眼睛微閉,手中還盤著一串佛珠。
「老太太,二夫人到了。」
榻上的便是孟家老太太,當今開元皇後宋氏的娘家姐姐。她一聽則慵懶地起身,張媽媽上前去扶,餘氏也去給母親沏茶。
「方才在外頭吵吵鬧鬧的做什麽呢?」老太太接過餘氏遞過來的茶,麵色沉靜。
「媳婦知錯,隻是心中有氣難忍。」餘氏低下了頭,聲音裏盡是委屈。
老太太不解地望向旁邊的張媽媽,張媽媽隨即了解恭敬迴答道:「聽說是大老爺把前翰林院大學士李老翁請來府裏做教諭了。」
孟老太太隨即明白了,點了點頭又看向餘氏,「婧琳啊,你好歹也是伯爵府出來的嫡女,怎麽這般沉不住氣,這才剛剛請來教諭,還沒坐定,再說也還在元宵節呢,你急什麽!」
「是,母親。隻是伶玉是我和官人的女兒,我看不得她受委屈。」
「沒有的,母親。」伶玉現下明白了,也焦急地去拉餘氏的手。
「伶玉是長鬆認的女兒,也是我帶迴來的孫女,怎會虧待了她!何況畢竟不是家家女兒都必得念書的,而且你大嫂的脾氣你又不是不清楚,如今正值元宵,都高興著呢,你這般氣急敗壞地上前去,她能給你好果子吃嗎?」轉而向伶玉問道,「伶玉,告訴太母你想去李教諭那兒嗎?」
伶玉一聽跪下,沉默了許久,似是有些為難,母親撫了撫她,她才緩緩開口說:「太母體恤伶玉,伶玉十分感激,母親也看重伶玉,希望伶玉有長進,自己自然,也是想能多學些知識的。」
伶玉從被帶迴這個家就一直忍受著二姐姐的不屑和一些下人的閑言碎語,不敢說是老爺在外頭偷生的便說是撿來的棺材子,一句句都難聽的很。而且她明白,自父親離世後母親也一直承受韓氏的打壓,她也不願再出頭而置母親於不顧,重蹈當年的覆轍。所以善解人意的她總是能退則退,絕不爭搶什麽,讓母親為難。餘氏也明白伶玉的心思,總覺得自己虧待了她。
可現下,伶玉倒不像是在退讓,而像是真不想去李教諭那兒上學,瞧,那眉頭都擰在一團了。
「先起來吧,元宵節一過我就去找你大伯父,聊聊你大哥哥和餘氏的婚事。」
「謝母親」「多謝太母」···
餘氏扶伶玉起身,餘氏一下握住伶玉的手,「母親知道你從小就不喜武喜文,可每日自己躲在屋子裏念,總不如有教諭教。」
伶玉低頭,也不知該說什麽,便隻是點點頭,「多謝母親。」
「你呀,別總是畏畏縮縮,小心謹慎自然是對的,但你要記得,總還有母親給你撐腰的。」餘氏目光堅定,拍拍伶玉的手。
——
太陽漸漸落下,餘暉映得天邊紅紅的甚是好看,隻是晚風吹得人感覺有些刺骨。伶玉和馨兒卻在亭子裏坐著,許是在等著用晚膳。
「姑娘不開心就拿馨兒出出氣吧。」馨兒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伸出腦袋到伶玉麵前。
「我沒有不開心啦。」伶玉笑著拍拍馨兒的腦袋,「能去學堂怎會不開心?你不開心嗎?」
「我大字又不識一個,有啥開不開心的,倒是姑娘那麽聰明,又有呂先生教導,學堂上不上倒無所謂了。」馨兒說完眉毛皺了皺,用手打向旁邊的臘梅,「這大夫人真是討厭,還有二姑娘,迴迴都要踩在您頭上。到時候要是讓他們知道姑娘的先生是呂先生,定要大吃一驚,羨慕死姑娘您了。」說完又打了一下。
餘氏方才還想懟迴去,聽到這兒卻又一言不發了,李教諭?她怎麽之前從沒聽說府裏請來了這麽位名人來給琰玉開課,一下子隻顧想著蒙頭吃飯了。
--
餘氏吃完早茶準備攜伶玉去到老太太院裏請安,都走到院裏了,突然拉住伶玉站住不動。
「我方才沒反應過來,憑什麽她孟琰玉可以有李教諭單獨教,你是咱們孟家二老爺的女兒,怎麽就上不得學了?如今長鬆雖去了,這孟府也該是有我們一席之地的。」
伶玉則是被母親這通話說得一愣一愣的,「母親,您自顧自說什麽呢,太母還等著我們呢,快進去吧!」
餘氏依舊抓著伶玉不動,「這好處可不能讓她一人獨占了,不行,我得找大嫂說說去。」
「母親!」伶玉一頭霧水,見母親這就要走,也不明白緣由,便拉著母親喊叫著,這時一位衣著樸素的媽媽從房裏出來了,是孟家老太太身邊的管事張媽媽。
「二夫人,老太太已經在裏頭等著了,您這是在做什麽呢?」
餘氏立馬迴過頭,朝張媽媽笑道:「張媽媽,我們這就進去,方才擾到母親清閑了吧!」
二人進屋裏,屋子收拾得十分整潔,左邊紫檀木架上放著一個大官窯盤,盤內盛著幾串玲瓏大佛珠,不時飄來一陣檀香,右邊一個大紅漆雕梅花梳妝檯,上頭擺著一頂極耀眼的金鑲寶鈿點翠鳳冠,在往裏頭瞧去,臥榻上伏著一位老太太,眼睛微閉,手中還盤著一串佛珠。
「老太太,二夫人到了。」
榻上的便是孟家老太太,當今開元皇後宋氏的娘家姐姐。她一聽則慵懶地起身,張媽媽上前去扶,餘氏也去給母親沏茶。
「方才在外頭吵吵鬧鬧的做什麽呢?」老太太接過餘氏遞過來的茶,麵色沉靜。
「媳婦知錯,隻是心中有氣難忍。」餘氏低下了頭,聲音裏盡是委屈。
老太太不解地望向旁邊的張媽媽,張媽媽隨即了解恭敬迴答道:「聽說是大老爺把前翰林院大學士李老翁請來府裏做教諭了。」
孟老太太隨即明白了,點了點頭又看向餘氏,「婧琳啊,你好歹也是伯爵府出來的嫡女,怎麽這般沉不住氣,這才剛剛請來教諭,還沒坐定,再說也還在元宵節呢,你急什麽!」
「是,母親。隻是伶玉是我和官人的女兒,我看不得她受委屈。」
「沒有的,母親。」伶玉現下明白了,也焦急地去拉餘氏的手。
「伶玉是長鬆認的女兒,也是我帶迴來的孫女,怎會虧待了她!何況畢竟不是家家女兒都必得念書的,而且你大嫂的脾氣你又不是不清楚,如今正值元宵,都高興著呢,你這般氣急敗壞地上前去,她能給你好果子吃嗎?」轉而向伶玉問道,「伶玉,告訴太母你想去李教諭那兒嗎?」
伶玉一聽跪下,沉默了許久,似是有些為難,母親撫了撫她,她才緩緩開口說:「太母體恤伶玉,伶玉十分感激,母親也看重伶玉,希望伶玉有長進,自己自然,也是想能多學些知識的。」
伶玉從被帶迴這個家就一直忍受著二姐姐的不屑和一些下人的閑言碎語,不敢說是老爺在外頭偷生的便說是撿來的棺材子,一句句都難聽的很。而且她明白,自父親離世後母親也一直承受韓氏的打壓,她也不願再出頭而置母親於不顧,重蹈當年的覆轍。所以善解人意的她總是能退則退,絕不爭搶什麽,讓母親為難。餘氏也明白伶玉的心思,總覺得自己虧待了她。
可現下,伶玉倒不像是在退讓,而像是真不想去李教諭那兒上學,瞧,那眉頭都擰在一團了。
「先起來吧,元宵節一過我就去找你大伯父,聊聊你大哥哥和餘氏的婚事。」
「謝母親」「多謝太母」···
餘氏扶伶玉起身,餘氏一下握住伶玉的手,「母親知道你從小就不喜武喜文,可每日自己躲在屋子裏念,總不如有教諭教。」
伶玉低頭,也不知該說什麽,便隻是點點頭,「多謝母親。」
「你呀,別總是畏畏縮縮,小心謹慎自然是對的,但你要記得,總還有母親給你撐腰的。」餘氏目光堅定,拍拍伶玉的手。
——
太陽漸漸落下,餘暉映得天邊紅紅的甚是好看,隻是晚風吹得人感覺有些刺骨。伶玉和馨兒卻在亭子裏坐著,許是在等著用晚膳。
「姑娘不開心就拿馨兒出出氣吧。」馨兒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伸出腦袋到伶玉麵前。
「我沒有不開心啦。」伶玉笑著拍拍馨兒的腦袋,「能去學堂怎會不開心?你不開心嗎?」
「我大字又不識一個,有啥開不開心的,倒是姑娘那麽聰明,又有呂先生教導,學堂上不上倒無所謂了。」馨兒說完眉毛皺了皺,用手打向旁邊的臘梅,「這大夫人真是討厭,還有二姑娘,迴迴都要踩在您頭上。到時候要是讓他們知道姑娘的先生是呂先生,定要大吃一驚,羨慕死姑娘您了。」說完又打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