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頁
[清穿同人]我和四爺互穿後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允禎終於班師迴朝,康熙也結束了比計劃中耗時要久的南下考察。
此去兩廣、雲貴、福建一帶,收穫了一個大好消息。
茉雅琪研究而推廣的高產作物試種計劃,在持續八年的播種後顯露成效。
去年,南方不幸遇上自然天氣災害,導致傳統主糧稻米欠收。但在玉米、紅薯的多年大麵積種植作為補充糧食後,是不同以往地挺過了糧食急劇短缺,也就沒有受災流民出現。
不限於本土種植新作物,還開始從東南亞暹羅等國進口糧食。
貿易有來有往,似玻璃、鍾錶等物品在南洋頗受歡迎。
大清水師為了維護此商貿航路的安全,給往來商船保駕護航。
新造的戰艦師出有名,可以深入印度洋驅逐海盜船,變相獲得了一次次的練兵機會。
從糧食到商貿,從民間到官方,大清終是從下至上邁開了探索海洋的腳步。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讓百姓都吃到口糧,還遠遠不夠。從有東西吃,到吃飽,到吃好,需要持之以恆的研究。
如今,火種播撒了下去。
世人記住了茉雅琪這個名字,提起她不是說皇上的女兒,而是先承認了她農學家的身份。
不僅因地製宜製定計劃引導百姓種植收穫了產作物,而且也在為民謀利地不斷改進農具。
其中,也有其母宋氏的一臂之力。彙編曆代農書,給改良農具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芒種客,是宋氏的筆名。其所著的《從漢至清農具圖鑑》、《曆代農書考證》、《農書中的地理環境演變》等等都又被新建立大清皇家學院收錄。
提到出書,皇後烏拉那拉氏的《佛學論著》,與齊妃李氏在英文翻譯字典後又搞出了《沙俄語初探》,同樣都被收錄於皇家學院圖書館。
圖書館內不隻專業書籍,也有一些趣味書籍。
比如三昷先生的《神探牛頓》、《海盜奇聞》、《歐羅巴怪遊錄·上》。
以《歐羅巴怪遊錄·上》最為銷量火爆,其內容在大清人看來足夠獵奇。比如倫敦精神病院是著名旅遊景點,比如大庭廣眾購買安全套等等。
正因這本書的內容對大清來說離經叛道,溫憲沒有公布真名。
她倒是不怕被議論紛紛,而是在耐心等待。
等十多年後,人人都認可且推崇三昷先生是先驅者探索之後,再冷不丁揭露身份驚艷(嚇)世人,女子也能闖蕩在開拓不同文化的前線。
溫憲不隻出書,她也受邀成為講解西洋習俗的夫子,將會任教於大清皇家學院。
大清皇家學院,由康熙四十四年建立的理學院擴建而成。新增農學部,並且單獨成立了醫學部。
雍正三年初夏竣工,位於在京城西北側,距離康熙居住的暢春園較近。
於明年二月正式啟用,由太上皇康熙擔任第一任校長,而今年秋冬麵向全國的學院招生正在火熱進行中。
醫學部還有一個分部,在北郊莊子附近的牛痘研究所。
此處更名為生命探究所,早就不再局限於研究天花。多年前亂葬崗鬼火事件後,它就成了解剖學研究基地。
這一研究基地距離雍正帝的北郊莊子很近。
盡管老四登基後修建了更適合辦公的聽風園,但是仍舊會三不五時來到北郊莊子。瞧一瞧從福建移栽的荔枝樹,欣賞試驗田裏的風吹麥浪風光。
*
*
又是臘月,又是一年春節。
胤禛在臘月初六離開了北郊莊子,結束了短暫的兩天假期,迴到了永壽宮內。過了臘八就是年,如今身為臻貴妃,他總要在逢年過節忙碌時協理宮務。
康熙離開近三年後迴京,十四凱旋歸來,這次的年節勢必比以往要隆重些。
更要好好慶祝一番,迎接從沙俄考察歸來的弘昐夫婦。
他們帶迴了詳盡的沙俄近況一線資料,是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做足了前期準備。
胤禛清點著除夕宴的人員名單,今年會有一些新麵孔。
比如弘暉家的三歲龍鳳胎,比如茉雅琪從南邊帶迴來的準新郎戚一陸。
想到這個準女婿就不免牙疼。
沒想到老鬼隨口一扯的微服出行愛情故事,居然最後落在了茉雅琪身上,而且是在有康熙同行把關的情況下。
戚一陸書香門第出身,家中雙親已經去世。作為獨子,二十四歲了對成親毫無興趣。
他在中舉之後,沒有繼續考進士或是報考理學院,而是捐了個小官掛了名,開始遊曆天下。
康熙帶著孫女南下考察,進入山野後聘請了戚一陸作為嚮導。
戚一陸與茉雅琪經過兩年多的相處,從誤認為喜歡上男人到揭開真相,雙方在經曆了一係列風風雨雨後發展出了超越朋友的情愫。
如果按照以往給公主挑選額駙的標準,戚一陸的家世絕無可能入圍。
但茉雅琪不同,她要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額駙。是能陪著一起去山川郊野觀察不同農作物的旅伴,是能一起探討大自然風貌的共同語言者。
經過康熙觀察,戚一陸的品性不錯,要說缺點就是懶了些不求功名利祿。
茉雅琪憑藉自身本領在青史留名,將來幾十年也不是偏安一隅,選個特殊點額駙也沒啥不行。
反正,茉雅琪都表態了。不怕將來過不下去,過不下去就和離,君既無心我便休。
此去兩廣、雲貴、福建一帶,收穫了一個大好消息。
茉雅琪研究而推廣的高產作物試種計劃,在持續八年的播種後顯露成效。
去年,南方不幸遇上自然天氣災害,導致傳統主糧稻米欠收。但在玉米、紅薯的多年大麵積種植作為補充糧食後,是不同以往地挺過了糧食急劇短缺,也就沒有受災流民出現。
不限於本土種植新作物,還開始從東南亞暹羅等國進口糧食。
貿易有來有往,似玻璃、鍾錶等物品在南洋頗受歡迎。
大清水師為了維護此商貿航路的安全,給往來商船保駕護航。
新造的戰艦師出有名,可以深入印度洋驅逐海盜船,變相獲得了一次次的練兵機會。
從糧食到商貿,從民間到官方,大清終是從下至上邁開了探索海洋的腳步。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讓百姓都吃到口糧,還遠遠不夠。從有東西吃,到吃飽,到吃好,需要持之以恆的研究。
如今,火種播撒了下去。
世人記住了茉雅琪這個名字,提起她不是說皇上的女兒,而是先承認了她農學家的身份。
不僅因地製宜製定計劃引導百姓種植收穫了產作物,而且也在為民謀利地不斷改進農具。
其中,也有其母宋氏的一臂之力。彙編曆代農書,給改良農具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芒種客,是宋氏的筆名。其所著的《從漢至清農具圖鑑》、《曆代農書考證》、《農書中的地理環境演變》等等都又被新建立大清皇家學院收錄。
提到出書,皇後烏拉那拉氏的《佛學論著》,與齊妃李氏在英文翻譯字典後又搞出了《沙俄語初探》,同樣都被收錄於皇家學院圖書館。
圖書館內不隻專業書籍,也有一些趣味書籍。
比如三昷先生的《神探牛頓》、《海盜奇聞》、《歐羅巴怪遊錄·上》。
以《歐羅巴怪遊錄·上》最為銷量火爆,其內容在大清人看來足夠獵奇。比如倫敦精神病院是著名旅遊景點,比如大庭廣眾購買安全套等等。
正因這本書的內容對大清來說離經叛道,溫憲沒有公布真名。
她倒是不怕被議論紛紛,而是在耐心等待。
等十多年後,人人都認可且推崇三昷先生是先驅者探索之後,再冷不丁揭露身份驚艷(嚇)世人,女子也能闖蕩在開拓不同文化的前線。
溫憲不隻出書,她也受邀成為講解西洋習俗的夫子,將會任教於大清皇家學院。
大清皇家學院,由康熙四十四年建立的理學院擴建而成。新增農學部,並且單獨成立了醫學部。
雍正三年初夏竣工,位於在京城西北側,距離康熙居住的暢春園較近。
於明年二月正式啟用,由太上皇康熙擔任第一任校長,而今年秋冬麵向全國的學院招生正在火熱進行中。
醫學部還有一個分部,在北郊莊子附近的牛痘研究所。
此處更名為生命探究所,早就不再局限於研究天花。多年前亂葬崗鬼火事件後,它就成了解剖學研究基地。
這一研究基地距離雍正帝的北郊莊子很近。
盡管老四登基後修建了更適合辦公的聽風園,但是仍舊會三不五時來到北郊莊子。瞧一瞧從福建移栽的荔枝樹,欣賞試驗田裏的風吹麥浪風光。
*
*
又是臘月,又是一年春節。
胤禛在臘月初六離開了北郊莊子,結束了短暫的兩天假期,迴到了永壽宮內。過了臘八就是年,如今身為臻貴妃,他總要在逢年過節忙碌時協理宮務。
康熙離開近三年後迴京,十四凱旋歸來,這次的年節勢必比以往要隆重些。
更要好好慶祝一番,迎接從沙俄考察歸來的弘昐夫婦。
他們帶迴了詳盡的沙俄近況一線資料,是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做足了前期準備。
胤禛清點著除夕宴的人員名單,今年會有一些新麵孔。
比如弘暉家的三歲龍鳳胎,比如茉雅琪從南邊帶迴來的準新郎戚一陸。
想到這個準女婿就不免牙疼。
沒想到老鬼隨口一扯的微服出行愛情故事,居然最後落在了茉雅琪身上,而且是在有康熙同行把關的情況下。
戚一陸書香門第出身,家中雙親已經去世。作為獨子,二十四歲了對成親毫無興趣。
他在中舉之後,沒有繼續考進士或是報考理學院,而是捐了個小官掛了名,開始遊曆天下。
康熙帶著孫女南下考察,進入山野後聘請了戚一陸作為嚮導。
戚一陸與茉雅琪經過兩年多的相處,從誤認為喜歡上男人到揭開真相,雙方在經曆了一係列風風雨雨後發展出了超越朋友的情愫。
如果按照以往給公主挑選額駙的標準,戚一陸的家世絕無可能入圍。
但茉雅琪不同,她要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額駙。是能陪著一起去山川郊野觀察不同農作物的旅伴,是能一起探討大自然風貌的共同語言者。
經過康熙觀察,戚一陸的品性不錯,要說缺點就是懶了些不求功名利祿。
茉雅琪憑藉自身本領在青史留名,將來幾十年也不是偏安一隅,選個特殊點額駙也沒啥不行。
反正,茉雅琪都表態了。不怕將來過不下去,過不下去就和離,君既無心我便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