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頁
[清穿同人]我和四爺互穿後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主要問弘暉與弘昐,「你們成親了,十八二十歲也到了分府在外過的年紀,現在還想一起進宮住嗎?」
老四的後院算上武氏,一共就四個人,將來也是盡可能一個新人都不要了。比起康熙眾多嬪妃,老四登基後,東西六宮多是空置。
廢太子胤礽曾經住的毓慶宮空間很小,如果弘暉等孩子要住在宮內沒這個困擾,是能每人挑一處後妃的宮殿改建入住。
弘昐與弘暉相互看了看,以前不喜歡住宮裏,因為那裏沒有阿瑪額娘,算不得上一個能放鬆的地方。現在情況變了,可到底要不要入宮住呢?
「迴去想一想吧。」
武拂衣知道這不是拍腦袋的決定。
這又換了話題,主要強調了近期無比要嚴守門戶。
政權交接期,各種忙碌與變動,那就更要打起一百二十分的警覺心。
同時,也讓各人監管好各方下屬與僕從,別讓人鑽了空子。
別以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行事就張狂了。誰敢飄,李德全就是前車之鑑。康熙身邊用了幾十年的太監總管,說撤職就給撤職了,如今隻能悽苦度日。
眾人聽著這一番提醒與告誡,都是心中一凜,鄭重其事地點頭應下了。
武拂衣也沒再多話。
今天一番晴天霹靂式的折騰,大家都累了,那就早點各迴各屋。
她捎上胤禛一起去了前院。
兩人卻不能馬上休息,必須要盡快敲定宮殿住處安排。
胤禛聽聞老鬼不入住幹清宮的想法,表示了十分贊同,他正有此意。
「你與我想得一致,汗阿瑪的宮殿不能變動。而且幹清宮也不利於老四居住,那裏地方大,不利於改建。」
說著,拿出一張下午畫的建築設計圖。
「哪怕太妃們搬走,宮內一開始難免還是會留下汗阿瑪的眼線。老四每天把摺子帶到武氏處批改,或是屢屢傳召武氏總是不妥。尤其是登基初期,汗阿瑪尚未遠行,凡事更要謹慎些。」
胤禛給出了處理方案,老四修過好幾個兄弟的宅子,現在是該在宮內修密道了。
「新君的居住搬到養心殿,那裏比幹清宮易挖密道。與養心殿直線距離最近,是在它北麵西六宮的永壽宮,讓武氏住在此處即可。哪怕隻有我們兩個人挖,也能在登基典禮前完成密道施工,神不知鬼不覺。」
路線畫好了,至於挖地道技術也完全不必擔憂,他本就有修宅子的豐富經驗。
胤禛做好了十全計劃,可謂是萬事俱備隻欠入宮。「你看,還有什麽要補充的嗎?」
武拂衣瞧著手中圖紙,各種標註十分詳細。
一時間,她卻覺得手上圖紙如有千斤重。密道計劃非常周全,無需任何補充,隻是提出計劃的人不對啊!
以往,她才會說這種掉節操的提議,胤禛聽了必是黑臉。這此,胤禛居然會搶答了。
武拂衣還想掙紮一下,人歪了,真不是她帶偏的。「阿四,你是怎麽想到挖密道的?」
「你忘了?旅途上你講好幾次盜墓案件,聊過如何打不會塌方的盜洞。」
胤禛看出了老鬼的驚訝與掙紮,故意一本正經地反問:「我從你的案例講述中獲得靈感。這個密道建議難道有什麽不妥嗎?」
武拂衣:沒啥不妥,最終兩人成了一丘之貉。呸呸呸,這是貶義詞。
該說,一個教會人挖盜洞技術,一個人學會了宮內修密道,都有美好光明的前途。
「挖吧。」
武拂衣卻又補一句,「不過,將來我們離宮時,這路必須堵上。史書上就不必留一筆《雍親王繼位、武氏與密道不得不說的故事》。你認為呢?」
第一百三十一章
忙!累!
這兩個字概括了武拂衣近兩個月的生活。
政務上各類奏摺, 宮務上搬家諸事,還有家務事上要注意老四一家子因身份變化的心理健康問題。
如果不做昏君,皇帝這個職業必須衝上過勞死風險排行榜。
幸而, 胤禛牌作弊器很好用,任勞任怨地分擔一半工作量。其積極性之高, 從地道的挖掘速度就能看出來。
另一邊,武拂衣把宮殿安排匯報給康熙。
新皇入住養心殿,幹清宮保留下來以待太上皇迴宮時居住。
如此一來,與幹清宮位於同一直線區域內的坤寧宮也就留給了太上皇後, 即剛剛生了位份的德妃。
康熙有過三位皇後, 本來沒想要冊立第四位。
當年也沒想到有天會禪位給老四,而今兒子做了新皇, 其生母烏雅氏母憑子貴成了太上皇後。
烏雅氏隨著康熙一起去暢春園,完全不想留在紫禁城,對外宣稱要緊跟太上皇的步伐。
如今仁憲太皇太後與其他宮妃都被接出宮,那麽她獨自一人留下來算什麽?坤寧宮這地方作為名義上的住處就好,才不要真正住進去。
武拂衣聽懂了烏雅氏的暗示。
胤禛他媽覺得坤寧宮不太吉利, 或該烏雅氏認為康熙多少有些克妻, 因為康熙前三任皇後都是年輕輕輕香消玉殞。
要不是康熙下旨加封,對於接受太上皇後的稱號都有些排斥。
如今,她無法抗旨說不想搬入坤寧宮,那就是變相說太上皇不該保留幹清宮居住權。
烏雅氏不能與旁人講這種事,豈止不識好歹, 更有怨懟太上皇之意, 也隻能對老四隱晦透露。她自我勸慰,這迴不是做康熙第四任皇後,而是直接做太上皇後, 應該不至於不吉利。
老四的後院算上武氏,一共就四個人,將來也是盡可能一個新人都不要了。比起康熙眾多嬪妃,老四登基後,東西六宮多是空置。
廢太子胤礽曾經住的毓慶宮空間很小,如果弘暉等孩子要住在宮內沒這個困擾,是能每人挑一處後妃的宮殿改建入住。
弘昐與弘暉相互看了看,以前不喜歡住宮裏,因為那裏沒有阿瑪額娘,算不得上一個能放鬆的地方。現在情況變了,可到底要不要入宮住呢?
「迴去想一想吧。」
武拂衣知道這不是拍腦袋的決定。
這又換了話題,主要強調了近期無比要嚴守門戶。
政權交接期,各種忙碌與變動,那就更要打起一百二十分的警覺心。
同時,也讓各人監管好各方下屬與僕從,別讓人鑽了空子。
別以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行事就張狂了。誰敢飄,李德全就是前車之鑑。康熙身邊用了幾十年的太監總管,說撤職就給撤職了,如今隻能悽苦度日。
眾人聽著這一番提醒與告誡,都是心中一凜,鄭重其事地點頭應下了。
武拂衣也沒再多話。
今天一番晴天霹靂式的折騰,大家都累了,那就早點各迴各屋。
她捎上胤禛一起去了前院。
兩人卻不能馬上休息,必須要盡快敲定宮殿住處安排。
胤禛聽聞老鬼不入住幹清宮的想法,表示了十分贊同,他正有此意。
「你與我想得一致,汗阿瑪的宮殿不能變動。而且幹清宮也不利於老四居住,那裏地方大,不利於改建。」
說著,拿出一張下午畫的建築設計圖。
「哪怕太妃們搬走,宮內一開始難免還是會留下汗阿瑪的眼線。老四每天把摺子帶到武氏處批改,或是屢屢傳召武氏總是不妥。尤其是登基初期,汗阿瑪尚未遠行,凡事更要謹慎些。」
胤禛給出了處理方案,老四修過好幾個兄弟的宅子,現在是該在宮內修密道了。
「新君的居住搬到養心殿,那裏比幹清宮易挖密道。與養心殿直線距離最近,是在它北麵西六宮的永壽宮,讓武氏住在此處即可。哪怕隻有我們兩個人挖,也能在登基典禮前完成密道施工,神不知鬼不覺。」
路線畫好了,至於挖地道技術也完全不必擔憂,他本就有修宅子的豐富經驗。
胤禛做好了十全計劃,可謂是萬事俱備隻欠入宮。「你看,還有什麽要補充的嗎?」
武拂衣瞧著手中圖紙,各種標註十分詳細。
一時間,她卻覺得手上圖紙如有千斤重。密道計劃非常周全,無需任何補充,隻是提出計劃的人不對啊!
以往,她才會說這種掉節操的提議,胤禛聽了必是黑臉。這此,胤禛居然會搶答了。
武拂衣還想掙紮一下,人歪了,真不是她帶偏的。「阿四,你是怎麽想到挖密道的?」
「你忘了?旅途上你講好幾次盜墓案件,聊過如何打不會塌方的盜洞。」
胤禛看出了老鬼的驚訝與掙紮,故意一本正經地反問:「我從你的案例講述中獲得靈感。這個密道建議難道有什麽不妥嗎?」
武拂衣:沒啥不妥,最終兩人成了一丘之貉。呸呸呸,這是貶義詞。
該說,一個教會人挖盜洞技術,一個人學會了宮內修密道,都有美好光明的前途。
「挖吧。」
武拂衣卻又補一句,「不過,將來我們離宮時,這路必須堵上。史書上就不必留一筆《雍親王繼位、武氏與密道不得不說的故事》。你認為呢?」
第一百三十一章
忙!累!
這兩個字概括了武拂衣近兩個月的生活。
政務上各類奏摺, 宮務上搬家諸事,還有家務事上要注意老四一家子因身份變化的心理健康問題。
如果不做昏君,皇帝這個職業必須衝上過勞死風險排行榜。
幸而, 胤禛牌作弊器很好用,任勞任怨地分擔一半工作量。其積極性之高, 從地道的挖掘速度就能看出來。
另一邊,武拂衣把宮殿安排匯報給康熙。
新皇入住養心殿,幹清宮保留下來以待太上皇迴宮時居住。
如此一來,與幹清宮位於同一直線區域內的坤寧宮也就留給了太上皇後, 即剛剛生了位份的德妃。
康熙有過三位皇後, 本來沒想要冊立第四位。
當年也沒想到有天會禪位給老四,而今兒子做了新皇, 其生母烏雅氏母憑子貴成了太上皇後。
烏雅氏隨著康熙一起去暢春園,完全不想留在紫禁城,對外宣稱要緊跟太上皇的步伐。
如今仁憲太皇太後與其他宮妃都被接出宮,那麽她獨自一人留下來算什麽?坤寧宮這地方作為名義上的住處就好,才不要真正住進去。
武拂衣聽懂了烏雅氏的暗示。
胤禛他媽覺得坤寧宮不太吉利, 或該烏雅氏認為康熙多少有些克妻, 因為康熙前三任皇後都是年輕輕輕香消玉殞。
要不是康熙下旨加封,對於接受太上皇後的稱號都有些排斥。
如今,她無法抗旨說不想搬入坤寧宮,那就是變相說太上皇不該保留幹清宮居住權。
烏雅氏不能與旁人講這種事,豈止不識好歹, 更有怨懟太上皇之意, 也隻能對老四隱晦透露。她自我勸慰,這迴不是做康熙第四任皇後,而是直接做太上皇後, 應該不至於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