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頁
[清穿同人]我和四爺互穿後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拂衣在正月初一收到了康熙的明確旨意,重啟對於戴梓私通東瀛案的調查。如能證明當年確實是誣告,戴梓官複原職,而對那些涉案者依律嚴辦。
無疑,這是個好消息。
不僅能證明一個人的清白,更說明康熙對於火器製作態度發生了轉變。而證明戴梓無罪,一係列調查取證工作都已經辦妥,三法司再核查一遍即可。
四爺府眾人的春節較為忙碌,因為要做足幾年計劃準備。
首先就是弘昐的婚事,不出意外今年年內成親。
年前,皇上公布了新一屆選秀的時間,擬定在開春後的四月進行。相較以往,初選時間提前幾個月,這讓有年內完婚需求的人家能順利成親。
四爺府就有這方麵的需求。
出海西洋,勢在必行,越早越好。
武拂衣在前幾年就做了計劃,因為廢太子事件耽擱了兩年,她真不想一拖再拖。考慮到孩子成婚,家長最好出席,遠航定在弘昐婚後進行,那麽婚期盡可能安排在上半年。
雖然皇室宗親成婚自有內務府等部門安排彩禮宴席等大婚事宜,但做父母的不可能撒手不管。
此前向德妃表露了不願年家人進門的態度,這件事也得到了明確的迴應。
德妃表示已經與康熙商議了孫兒的婚事,就按照老四的想法給選一個娘家在朝中政績平平的姑娘。
康熙刪選了今年參選的秀女名冊,圈了幾個名字叫德妃到開選時暗中考察,也是讓老四家提前觀察。
選兒媳,這事就讓烏拉那拉氏與李氏有夠忙,春節裏繁瑣內務交給了宋氏暫管理。
宋氏表示她本人也很忙的,忙著搞出《曆代農具彙編大全》。
一定範圍內的攀比不一定是壞事,會成為人前進的動力,宋氏想編書就是被李氏刺激的。
「驚蟄客」的《初階滿漢英互譯詞典》在去年秋天出版了,被選做理學院教材輔導書之一。
這書竟然是李氏搞的?!
宋氏被四爺告之這一消息,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麵對滿是李氏字跡的反覆修改原稿,不得不承認這英吉利文叫李氏學出來了。
同樣是學習,同樣學了七年多,自己怎麽就混得比李氏差一大截?
位份上爭不過,自己是格格,李氏是側福晉,難道學習成果也得輸一頭?
宋氏對農學不感興趣,也不喜歡下地,但也想搞出點成績。
這幾年也算瞧明白了,四爺有意維持府內現狀,不打算再增添子嗣。剛好,她也不想鞍前馬後,風裏來雨裏去陪著四爺在外闖蕩。
外麵的世界沒什麽吸引人。
宋氏就不喜歡到處跑。九年前,她隨四爺去塞外避暑,正是那一年四爺被狼群圍攻。
五年前,她拒絕前往木蘭圍場,但女兒茉雅琪不聽非要隨父同行。那次就發生了隆科多通敵案,溫憲公主差點被謀殺。
經此兩次,宋氏越發確定外麵很危險。
她還有別的證據。
四爺南下考察,撞破拐賣人口特大案件。
去年南巡,四爺隨聖駕去江南,廢太子差點搞出爆炸謀逆案。
一次接著一次,四爺數次三番從閻王門前經過,難道還不能說明外出不安全。
宋氏不能講真心話,她完全不想陪四爺作死。為女兒也做不到豁出命去,何況對沒什麽感情的四爺。
這種以命相陪的差事就交給武氏吧。不和她搶,更可憐這人沒個孩子傍身,苦活累活卻全做了。
可憐別人之後,更要為自己打算。
宋氏知道身在四爺府必須做點什麽。
她的位份本就低,不能再被一波波比下去,否則別想有各種額外賞賜。
想做些能獲得賞賜的事,兜兜轉轉隻能繞迴農學上。這條路本就是四爺指的,大方向不會出錯。
不願意下地,那就做書麵工作,還能找女兒做外援。
茉雅琪如今常駐北郊莊子搞各種農作物實驗。她在農學上的研究被康熙認可,給派了一支專業隊伍做幫手。
宋氏沒想要比女兒出色,就搞些農學曆代發展考據。她好似在農學書的海洋裏狗刨,不求多優秀,隻求小有收穫就行。
比如李氏學習英吉利文的七年後出了互譯字典,那麽她學農後十年也能搞本《農學考據初探》。
說是學農十年,已經摸魚偷懶過了七年多,所剩時間不長了。之所以做此安排,因為那可能是四爺的迴程日期。
四爺即將進行第二次離京考察。
宋氏不知道四爺具體去哪裏,也說不清究竟走多久。她參考四爺上次帶著女兒一起南下考察用了兩三年,以定此目標日期。
事實上,武拂衣的西洋遠航規劃比宋氏預期更長。
計劃去程走海路,而迴程橫跨歐亞大陸。一鼓作氣,把歐洲諸國的動態都給了解清楚,估計四五年左右。
卻不會向胤禛之外的人透露。就算對康熙也是糊弄隱瞞,就說是船去船迴兩三年足夠。
為什麽隱瞞?
道理很簡單,一走四五年與離開兩三年的感覺不一樣。
而且推測康熙為朝堂局勢考慮,他在世時恐怕不會放老四第三次遠行了。
計劃今秋出發,各種出行準備也要做起來。
胤禛更要安排妥當各處密探,哪怕離開四五年,也要持續掌握國內的消息。
無疑,這是個好消息。
不僅能證明一個人的清白,更說明康熙對於火器製作態度發生了轉變。而證明戴梓無罪,一係列調查取證工作都已經辦妥,三法司再核查一遍即可。
四爺府眾人的春節較為忙碌,因為要做足幾年計劃準備。
首先就是弘昐的婚事,不出意外今年年內成親。
年前,皇上公布了新一屆選秀的時間,擬定在開春後的四月進行。相較以往,初選時間提前幾個月,這讓有年內完婚需求的人家能順利成親。
四爺府就有這方麵的需求。
出海西洋,勢在必行,越早越好。
武拂衣在前幾年就做了計劃,因為廢太子事件耽擱了兩年,她真不想一拖再拖。考慮到孩子成婚,家長最好出席,遠航定在弘昐婚後進行,那麽婚期盡可能安排在上半年。
雖然皇室宗親成婚自有內務府等部門安排彩禮宴席等大婚事宜,但做父母的不可能撒手不管。
此前向德妃表露了不願年家人進門的態度,這件事也得到了明確的迴應。
德妃表示已經與康熙商議了孫兒的婚事,就按照老四的想法給選一個娘家在朝中政績平平的姑娘。
康熙刪選了今年參選的秀女名冊,圈了幾個名字叫德妃到開選時暗中考察,也是讓老四家提前觀察。
選兒媳,這事就讓烏拉那拉氏與李氏有夠忙,春節裏繁瑣內務交給了宋氏暫管理。
宋氏表示她本人也很忙的,忙著搞出《曆代農具彙編大全》。
一定範圍內的攀比不一定是壞事,會成為人前進的動力,宋氏想編書就是被李氏刺激的。
「驚蟄客」的《初階滿漢英互譯詞典》在去年秋天出版了,被選做理學院教材輔導書之一。
這書竟然是李氏搞的?!
宋氏被四爺告之這一消息,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麵對滿是李氏字跡的反覆修改原稿,不得不承認這英吉利文叫李氏學出來了。
同樣是學習,同樣學了七年多,自己怎麽就混得比李氏差一大截?
位份上爭不過,自己是格格,李氏是側福晉,難道學習成果也得輸一頭?
宋氏對農學不感興趣,也不喜歡下地,但也想搞出點成績。
這幾年也算瞧明白了,四爺有意維持府內現狀,不打算再增添子嗣。剛好,她也不想鞍前馬後,風裏來雨裏去陪著四爺在外闖蕩。
外麵的世界沒什麽吸引人。
宋氏就不喜歡到處跑。九年前,她隨四爺去塞外避暑,正是那一年四爺被狼群圍攻。
五年前,她拒絕前往木蘭圍場,但女兒茉雅琪不聽非要隨父同行。那次就發生了隆科多通敵案,溫憲公主差點被謀殺。
經此兩次,宋氏越發確定外麵很危險。
她還有別的證據。
四爺南下考察,撞破拐賣人口特大案件。
去年南巡,四爺隨聖駕去江南,廢太子差點搞出爆炸謀逆案。
一次接著一次,四爺數次三番從閻王門前經過,難道還不能說明外出不安全。
宋氏不能講真心話,她完全不想陪四爺作死。為女兒也做不到豁出命去,何況對沒什麽感情的四爺。
這種以命相陪的差事就交給武氏吧。不和她搶,更可憐這人沒個孩子傍身,苦活累活卻全做了。
可憐別人之後,更要為自己打算。
宋氏知道身在四爺府必須做點什麽。
她的位份本就低,不能再被一波波比下去,否則別想有各種額外賞賜。
想做些能獲得賞賜的事,兜兜轉轉隻能繞迴農學上。這條路本就是四爺指的,大方向不會出錯。
不願意下地,那就做書麵工作,還能找女兒做外援。
茉雅琪如今常駐北郊莊子搞各種農作物實驗。她在農學上的研究被康熙認可,給派了一支專業隊伍做幫手。
宋氏沒想要比女兒出色,就搞些農學曆代發展考據。她好似在農學書的海洋裏狗刨,不求多優秀,隻求小有收穫就行。
比如李氏學習英吉利文的七年後出了互譯字典,那麽她學農後十年也能搞本《農學考據初探》。
說是學農十年,已經摸魚偷懶過了七年多,所剩時間不長了。之所以做此安排,因為那可能是四爺的迴程日期。
四爺即將進行第二次離京考察。
宋氏不知道四爺具體去哪裏,也說不清究竟走多久。她參考四爺上次帶著女兒一起南下考察用了兩三年,以定此目標日期。
事實上,武拂衣的西洋遠航規劃比宋氏預期更長。
計劃去程走海路,而迴程橫跨歐亞大陸。一鼓作氣,把歐洲諸國的動態都給了解清楚,估計四五年左右。
卻不會向胤禛之外的人透露。就算對康熙也是糊弄隱瞞,就說是船去船迴兩三年足夠。
為什麽隱瞞?
道理很簡單,一走四五年與離開兩三年的感覺不一樣。
而且推測康熙為朝堂局勢考慮,他在世時恐怕不會放老四第三次遠行了。
計劃今秋出發,各種出行準備也要做起來。
胤禛更要安排妥當各處密探,哪怕離開四五年,也要持續掌握國內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