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清穿同人]我和四爺互穿後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上特意叮囑的「小寶珠」,是太子妃生的女兒,也是太子唯一的嫡女。誰敢怠慢皇孫女呢?竟還要皇上特意提醒必須看顧好?
康熙不輕不重地加了一句,「這種小事,你就別給梁九功添活了。」
「嗻!」
李玉整個人不太好。
皇上補充了這一句,竟然是連太監總管梁公公都給懷疑上了。
懷疑也不奇怪。
畢竟秘密調查厲大錢的消息就沒幾個人知道。此人的自殺時間不早不晚,卡點卡得太巧了。
懷疑梁九功泄露風聲,又是提到了太子妃生的小格格。
李玉琢磨著皇上究竟將誰列入了幕後黑手的名單上?
不論有幾分疑惑,謹遵聖旨辦差。要避開梁九功行事就非要考驗人,身在宮內,誰不給梁總管幾分薄麵。
謹言慎行中,五個月匆匆過去。
渡過了一個寒冷的冬天,當春節的喧鬧過後,康熙四十五年的春天到來了。
李玉一直暗中觀察著毓慶宮的情況。
皇上此前的擔憂似乎有些像是杞人憂天,不可能有人敢怠慢太子嫡女。怠慢是沒有,但凡事就怕對比。
經過觀察發現一件令人心慌的事,太子對幾個孩子的年禮著實能瞧出一些問題。
目前,毓慶宮有三個孩子。
側妃李佳氏生的長子弘晳,側妃林佳氏生的次子弘晉,還有就是太子妃生的女兒寶珠。
哪怕重男輕女,但太子妃生的孩子終是沾了嫡字,一碗水端平是起碼的。偏偏在春節禮物上,小寶珠不比兩個哥哥。
其實,宮內都知道太子與太子妃的關係一直算不得親近。
瓜爾佳氏在康熙三十四年嫁入毓慶宮,至今已經過去十一年,僅僅在成親第三年生了女兒。太子的庶子們不論是活著的或是早夭的,皆是出自側妃或侍妾格格。
換句話說,胤礽不是清心寡欲,他隻是對太子妃不感興趣。如今,這份冷淡也體現到與子女們的態度上。
李玉將此消息匯報給皇上,就被嫌棄了他辦事像算盤珠,怎麽能撥一撥才動一動,應該把曆年的年禮情況都給查清楚。
那並不難做,毓慶宮明麵上的年禮記錄是要存檔的,找個藉口去檔案庫查一查就行。
經過比對,太子給兒女們的年禮,前幾年差不多一視同仁。
近四年,寶珠的待遇卻是越發不如兄長與弟弟,今年春節的年禮更是明眼可見的矮了一頭。
乍一看,這就是因為太子與瓜爾佳氏夫妻關係越發冷淡的緣故,但是康熙並不如此認為。
四年前的春節發生了什麽?
那是賜死索額圖之後的第一個春節。
康熙已經無法再相信太子的品性。
在他看來,瓜爾佳氏及其所出的女兒被太子冷遇,正是太子報複太子妃娘家沒有給予足夠支持。
當年,精挑細選出石文炳之女作為太子妃。
不僅看中瓜爾佳氏本人秉資淑孝,也是看中石家一族男兒的才德兼備。
康熙非常肯定十五年前,他真是為太子著想選了瓜爾佳氏做太子妃,但不幸的巧合偏偏發生了。
在原定太子大婚的前一年,石文炳從福建升職迴京,途中卻是因病不治身亡。
太子尚未成婚,嶽父就死了。
石文炳的死亡不隻意味著瓜爾佳氏失去了父親,也意味著一方武將的隕落,而太子失去了一個有力的助力。
這種時候難道要換太子妃?
康熙權衡再三沒有做出那般薄涼之舉。
石家自努爾哈赤年間就為後金效力,哪怕石文炳身故,但他的叔伯、兄弟都是人才。
太子嶽父去世,不影響對石家其他人的任人唯賢。
當時,康熙如此認為,所以覺得選定的兒媳喪父也無妨,瓜爾佳氏依舊足夠資格繼續做太子妃。並且沒讓她守孝三年,唯恐變數太多,隻守孝一年就進行了與太子的大婚。
後來也確實重用了石家的有才之人。
比如石琳,他是石文炳的叔叔。在三藩之亂中,親自坐鎮河南開封。嚴肅軍紀,安定民心,使得八旗軍隊順利南下作戰。
後又是升任兩廣總督。直至其身故於任上,一直勤政為民,所施政策無不都是為了百姓著想。
再如石文炳的堂弟石文晟,如今也是調任湖廣總督。
從打擊拐賣人口非法集團一案中,是能看出他的雷厲風行手段。
一切發展看似沒有不妥。
石文炳英年早逝,皇上卻不曾虧待石家。
此刻,康熙比較著太子對子女的態度差異,終是確定了他與石家君臣相得讓誰心裏紮了一根毒刺。
石家越是忠君,瓜爾佳氏越是品性淑孝純善,太子就越不滿意,因為四個字——國無君。
尤其是儲君與皇帝之間發生了利益、思想、感情等等矛盾衝突之後,忠於皇帝的人不可能竭力支持太子。
比如這一次的拐賣案。
石文晟在接到老四的示警後,肅查湖北湖南的非法人口略賣團夥,有一個算一個都不放過,誰做後台都不管用。
這樣做會得罪誰?
如果王麻子所言是真,他是上頭有人,人在京城。那個幕後之人的名字,或是唿之欲出。
哪怕沒有足夠多的證據,但無法不懷疑胤礽因為石文晟打擊犯罪而利益受損,於是對同為來自石家的太子妃瓜爾佳氏越發冷待。
康熙不輕不重地加了一句,「這種小事,你就別給梁九功添活了。」
「嗻!」
李玉整個人不太好。
皇上補充了這一句,竟然是連太監總管梁公公都給懷疑上了。
懷疑也不奇怪。
畢竟秘密調查厲大錢的消息就沒幾個人知道。此人的自殺時間不早不晚,卡點卡得太巧了。
懷疑梁九功泄露風聲,又是提到了太子妃生的小格格。
李玉琢磨著皇上究竟將誰列入了幕後黑手的名單上?
不論有幾分疑惑,謹遵聖旨辦差。要避開梁九功行事就非要考驗人,身在宮內,誰不給梁總管幾分薄麵。
謹言慎行中,五個月匆匆過去。
渡過了一個寒冷的冬天,當春節的喧鬧過後,康熙四十五年的春天到來了。
李玉一直暗中觀察著毓慶宮的情況。
皇上此前的擔憂似乎有些像是杞人憂天,不可能有人敢怠慢太子嫡女。怠慢是沒有,但凡事就怕對比。
經過觀察發現一件令人心慌的事,太子對幾個孩子的年禮著實能瞧出一些問題。
目前,毓慶宮有三個孩子。
側妃李佳氏生的長子弘晳,側妃林佳氏生的次子弘晉,還有就是太子妃生的女兒寶珠。
哪怕重男輕女,但太子妃生的孩子終是沾了嫡字,一碗水端平是起碼的。偏偏在春節禮物上,小寶珠不比兩個哥哥。
其實,宮內都知道太子與太子妃的關係一直算不得親近。
瓜爾佳氏在康熙三十四年嫁入毓慶宮,至今已經過去十一年,僅僅在成親第三年生了女兒。太子的庶子們不論是活著的或是早夭的,皆是出自側妃或侍妾格格。
換句話說,胤礽不是清心寡欲,他隻是對太子妃不感興趣。如今,這份冷淡也體現到與子女們的態度上。
李玉將此消息匯報給皇上,就被嫌棄了他辦事像算盤珠,怎麽能撥一撥才動一動,應該把曆年的年禮情況都給查清楚。
那並不難做,毓慶宮明麵上的年禮記錄是要存檔的,找個藉口去檔案庫查一查就行。
經過比對,太子給兒女們的年禮,前幾年差不多一視同仁。
近四年,寶珠的待遇卻是越發不如兄長與弟弟,今年春節的年禮更是明眼可見的矮了一頭。
乍一看,這就是因為太子與瓜爾佳氏夫妻關係越發冷淡的緣故,但是康熙並不如此認為。
四年前的春節發生了什麽?
那是賜死索額圖之後的第一個春節。
康熙已經無法再相信太子的品性。
在他看來,瓜爾佳氏及其所出的女兒被太子冷遇,正是太子報複太子妃娘家沒有給予足夠支持。
當年,精挑細選出石文炳之女作為太子妃。
不僅看中瓜爾佳氏本人秉資淑孝,也是看中石家一族男兒的才德兼備。
康熙非常肯定十五年前,他真是為太子著想選了瓜爾佳氏做太子妃,但不幸的巧合偏偏發生了。
在原定太子大婚的前一年,石文炳從福建升職迴京,途中卻是因病不治身亡。
太子尚未成婚,嶽父就死了。
石文炳的死亡不隻意味著瓜爾佳氏失去了父親,也意味著一方武將的隕落,而太子失去了一個有力的助力。
這種時候難道要換太子妃?
康熙權衡再三沒有做出那般薄涼之舉。
石家自努爾哈赤年間就為後金效力,哪怕石文炳身故,但他的叔伯、兄弟都是人才。
太子嶽父去世,不影響對石家其他人的任人唯賢。
當時,康熙如此認為,所以覺得選定的兒媳喪父也無妨,瓜爾佳氏依舊足夠資格繼續做太子妃。並且沒讓她守孝三年,唯恐變數太多,隻守孝一年就進行了與太子的大婚。
後來也確實重用了石家的有才之人。
比如石琳,他是石文炳的叔叔。在三藩之亂中,親自坐鎮河南開封。嚴肅軍紀,安定民心,使得八旗軍隊順利南下作戰。
後又是升任兩廣總督。直至其身故於任上,一直勤政為民,所施政策無不都是為了百姓著想。
再如石文炳的堂弟石文晟,如今也是調任湖廣總督。
從打擊拐賣人口非法集團一案中,是能看出他的雷厲風行手段。
一切發展看似沒有不妥。
石文炳英年早逝,皇上卻不曾虧待石家。
此刻,康熙比較著太子對子女的態度差異,終是確定了他與石家君臣相得讓誰心裏紮了一根毒刺。
石家越是忠君,瓜爾佳氏越是品性淑孝純善,太子就越不滿意,因為四個字——國無君。
尤其是儲君與皇帝之間發生了利益、思想、感情等等矛盾衝突之後,忠於皇帝的人不可能竭力支持太子。
比如這一次的拐賣案。
石文晟在接到老四的示警後,肅查湖北湖南的非法人口略賣團夥,有一個算一個都不放過,誰做後台都不管用。
這樣做會得罪誰?
如果王麻子所言是真,他是上頭有人,人在京城。那個幕後之人的名字,或是唿之欲出。
哪怕沒有足夠多的證據,但無法不懷疑胤礽因為石文晟打擊犯罪而利益受損,於是對同為來自石家的太子妃瓜爾佳氏越發冷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