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頁
[清穿同人]我和四爺互穿後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爺就說大清豈能落後於歐羅巴,這些奇巧之物是能更甚對方一籌。」
武拂衣沒讓胤禛嘚瑟,一盆冷水潑過去。
「民間再多奇人又何如。官府不會用也不去用,隻能讓這些技術成為了一段流言傳聞。」
」以前是,但今後不同。「
胤禛放下濕度計,下意識環視一圈,壓低了聲音道。
「八旗大姓權貴、南方文人之中有頭有臉多的,多是有派係立場,或支持太子或另有心思。鬥爭可以是大換血,也可以是培植起一個新黨。汗阿瑪開設理學院就是為此培養新黨做準備。「
胤禛揣摩著康熙的意思。
太子也好,胤禩也好,大阿哥也好,就讓他們與支持他們的勢力之間相互鬥爭。
康熙在這一過程中,將理學院出身的學子散於各地官場。假以時日,匯流成海,新黨出世。
「隻是,這樣的布局少則十年,多則更久才能成形。」
胤禛不擔憂康熙的決心與意誌,但憂慮老父親的身體能否撐得住?誰叫皇太極與順治都不算長命。
武拂衣品出了弦外之音。
理學院出身的新黨,應是康熙希望繼任者能夠知人善用。太子顯然不符合這一條件,那麽皇子之中誰最合適呢?
想到正確答案,她不免背脊發寒。明君,這種工作,真不是人幹的活。
哪怕她再有覺悟,但也希望倒黴日子晚些來。此刻不能更虔誠地祈禱,「但願佛祖保佑,皇上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胤禛其實也在默默祈禱康熙能好好活著。盡管他與老鬼為康熙虔誠祈禱的起因都不夠心思純善,但聖人論跡不論心。
唯獨怕一點,這輩子兩人自打靈魂互換後就與佛無緣了,佛祖單方麵屏蔽了他們的祈願。
有些擔憂,想也沒用。
尋奇人不遇,考察工作還是要繼續。
這就包了一艘船,沿著長江而行。
李白詩中寫「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考察隊的路線剛剛好反向而行。
待大船駛過黃鶴樓所在的武昌,繼續下行至湖南的嶽州府。
然後胤禟開始了查勘,洞庭湖適合養珍珠,在此找了首批培育最合適的養殖地。
美中不足,想要把養殖區域連成一片,其中有一塊湖泊卻有主了,正就是趙家的地皮。
趙家是誰?
胤禟在江南已經提前打聽,獲知湖南洞庭湖一帶有個趙家莊。
趙家莊主要從事米糧與布匹生意,信譽不錯,趙家父子也是喜歡廣結善緣的性子。
如果想要在洞庭湖搞水產養魚之類,能與趙家那種地方豪強打好關係總是好的。而今就是要趙家把那一小塊地給賣出來,這就能連成珍珠養殖水域了。
人生地不熟,如何找切入口呢?
胤禟化名甄玖,打著替九貝子做事的旗號。奈何強龍不壓地頭蛇,他也知道天高皇帝遠,別人不一定會給皇子麵子。
想要地皮,最好還是通過社交商談手段。
於是在嶽州城開始大撒幣。
臉皮要厚,主動請人吃飯總是少不了的。幾頓飯之後,輾轉與趙巷成了酒肉朋友。
趙巷,就是趙家主家的二少爺。
他爹趙房,他大哥趙街,一家人的名字都挺好記。
「玖少爺,你想要從我家買湖,這事說好辦也好辦。」
趙巷頗有紈絝做派,「把我家老爺子給哄高興了就行,瞧咱們脾性相投,哥哥給你指一條捷徑。」
胤禟毫不在意被當做弟弟,做生意可不能端著臉就是要能結交三教九流。既然扮演了甄玖,就必須入戲。「巷哥,請指點迷津。」
趙巷開門見山,「老爺子,今年七十三歲了。這年紀也是高壽,他也不避諱給自己準備起喜喪。
喪事裏有重要一環,要把遺像給準備好。死了再畫,他就沒法判斷好壞,所以現在就親自把關。」
趙老爺信道,已經把入葬的風水寶地給叫人尋好,再想要找道士給畫遺像。
請了嶽州城的十來位,但都不盡如他意。多是嫌棄那些道士的專業水平不好,講經講得不夠有靈性,那是認為沒法將一股仙靈氣息畫入遺像中。
胤禟聽了,心裏嘖嘖嘖。
有錢人難免有些怪癖,趙老爺也是沾了些許。
趙巷繼續說,「買賣地皮,這種事我與大哥都做不得住,隻能看老爺子的意思。玖兄,我不和你說虛的。你要是能找到擅於作人物畫的道士,那遺像讓老爺子滿意了,直接把小湖送你也是成的。」
「哎呦,這可是為難我了。」
胤禟不認為這件事好辦,「你家久居嶽州城都沒找到合適的道士畫像,我從外地來討生活,怎麽能給你找出本事卓絕的道士?」
「怎麽就沒有了?」
趙巷不解,他提醒到:「上迴吃飯,和你哥一起吃的。聽了一句,這次你們出來做生意也是聘請了道士隨行指點。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京城來的道士指不定能讓老爺子滿意。」
「不行!」
胤禟脫口而出給否了。
他壓根就沒想過這個可能性。
開什麽玩笑,那不是真道士,是他的妹妹與小四嫂。給人畫遺像,這不能更荒唐了!
趙巷摸不著頭腦,「怎麽了?你家請的道長不善作畫嗎?那真是太遺憾了,我還想幫你一把走捷徑。要是能得我家老爺子的青睞,其實好處多多。
武拂衣沒讓胤禛嘚瑟,一盆冷水潑過去。
「民間再多奇人又何如。官府不會用也不去用,隻能讓這些技術成為了一段流言傳聞。」
」以前是,但今後不同。「
胤禛放下濕度計,下意識環視一圈,壓低了聲音道。
「八旗大姓權貴、南方文人之中有頭有臉多的,多是有派係立場,或支持太子或另有心思。鬥爭可以是大換血,也可以是培植起一個新黨。汗阿瑪開設理學院就是為此培養新黨做準備。「
胤禛揣摩著康熙的意思。
太子也好,胤禩也好,大阿哥也好,就讓他們與支持他們的勢力之間相互鬥爭。
康熙在這一過程中,將理學院出身的學子散於各地官場。假以時日,匯流成海,新黨出世。
「隻是,這樣的布局少則十年,多則更久才能成形。」
胤禛不擔憂康熙的決心與意誌,但憂慮老父親的身體能否撐得住?誰叫皇太極與順治都不算長命。
武拂衣品出了弦外之音。
理學院出身的新黨,應是康熙希望繼任者能夠知人善用。太子顯然不符合這一條件,那麽皇子之中誰最合適呢?
想到正確答案,她不免背脊發寒。明君,這種工作,真不是人幹的活。
哪怕她再有覺悟,但也希望倒黴日子晚些來。此刻不能更虔誠地祈禱,「但願佛祖保佑,皇上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胤禛其實也在默默祈禱康熙能好好活著。盡管他與老鬼為康熙虔誠祈禱的起因都不夠心思純善,但聖人論跡不論心。
唯獨怕一點,這輩子兩人自打靈魂互換後就與佛無緣了,佛祖單方麵屏蔽了他們的祈願。
有些擔憂,想也沒用。
尋奇人不遇,考察工作還是要繼續。
這就包了一艘船,沿著長江而行。
李白詩中寫「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考察隊的路線剛剛好反向而行。
待大船駛過黃鶴樓所在的武昌,繼續下行至湖南的嶽州府。
然後胤禟開始了查勘,洞庭湖適合養珍珠,在此找了首批培育最合適的養殖地。
美中不足,想要把養殖區域連成一片,其中有一塊湖泊卻有主了,正就是趙家的地皮。
趙家是誰?
胤禟在江南已經提前打聽,獲知湖南洞庭湖一帶有個趙家莊。
趙家莊主要從事米糧與布匹生意,信譽不錯,趙家父子也是喜歡廣結善緣的性子。
如果想要在洞庭湖搞水產養魚之類,能與趙家那種地方豪強打好關係總是好的。而今就是要趙家把那一小塊地給賣出來,這就能連成珍珠養殖水域了。
人生地不熟,如何找切入口呢?
胤禟化名甄玖,打著替九貝子做事的旗號。奈何強龍不壓地頭蛇,他也知道天高皇帝遠,別人不一定會給皇子麵子。
想要地皮,最好還是通過社交商談手段。
於是在嶽州城開始大撒幣。
臉皮要厚,主動請人吃飯總是少不了的。幾頓飯之後,輾轉與趙巷成了酒肉朋友。
趙巷,就是趙家主家的二少爺。
他爹趙房,他大哥趙街,一家人的名字都挺好記。
「玖少爺,你想要從我家買湖,這事說好辦也好辦。」
趙巷頗有紈絝做派,「把我家老爺子給哄高興了就行,瞧咱們脾性相投,哥哥給你指一條捷徑。」
胤禟毫不在意被當做弟弟,做生意可不能端著臉就是要能結交三教九流。既然扮演了甄玖,就必須入戲。「巷哥,請指點迷津。」
趙巷開門見山,「老爺子,今年七十三歲了。這年紀也是高壽,他也不避諱給自己準備起喜喪。
喪事裏有重要一環,要把遺像給準備好。死了再畫,他就沒法判斷好壞,所以現在就親自把關。」
趙老爺信道,已經把入葬的風水寶地給叫人尋好,再想要找道士給畫遺像。
請了嶽州城的十來位,但都不盡如他意。多是嫌棄那些道士的專業水平不好,講經講得不夠有靈性,那是認為沒法將一股仙靈氣息畫入遺像中。
胤禟聽了,心裏嘖嘖嘖。
有錢人難免有些怪癖,趙老爺也是沾了些許。
趙巷繼續說,「買賣地皮,這種事我與大哥都做不得住,隻能看老爺子的意思。玖兄,我不和你說虛的。你要是能找到擅於作人物畫的道士,那遺像讓老爺子滿意了,直接把小湖送你也是成的。」
「哎呦,這可是為難我了。」
胤禟不認為這件事好辦,「你家久居嶽州城都沒找到合適的道士畫像,我從外地來討生活,怎麽能給你找出本事卓絕的道士?」
「怎麽就沒有了?」
趙巷不解,他提醒到:「上迴吃飯,和你哥一起吃的。聽了一句,這次你們出來做生意也是聘請了道士隨行指點。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京城來的道士指不定能讓老爺子滿意。」
「不行!」
胤禟脫口而出給否了。
他壓根就沒想過這個可能性。
開什麽玩笑,那不是真道士,是他的妹妹與小四嫂。給人畫遺像,這不能更荒唐了!
趙巷摸不著頭腦,「怎麽了?你家請的道長不善作畫嗎?那真是太遺憾了,我還想幫你一把走捷徑。要是能得我家老爺子的青睞,其實好處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