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
[清穿同人]我和四爺互穿後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知道今夜的事不能罰呂家人毆打皇親宗室,因為十四等人便服出行沒係黃腰帶、紅腰帶。
皇太極在製定法律時,特意給加了一句在《大清律例·刑律》中,「其不係紅帶而致人辱詈者勿究。」
胤禎也是明白,真要論法理上的錯誤,不能從呂家與雷道士師徒攻擊皇親說起。
反過來說,要不是在亂葬崗相遇,呂家檢舉有人冒充皇親也算是維持社會穩定。那就隻能拿是否違反宵禁製度說事了。
「你們被圍攻,是行事有紕漏在先。白龍魚服,見困豫且。這個道理難道沒學過?」
武拂衣沒有偏袒十四與孩子們,這次反而給他們一個教訓。
「敢微服出行就要做好被誤會的準備,要有可能被圍困的覺悟,為什麽沒有多帶幾個侍衛?」
胤禎又理虧地低頭了,不敢辯駁。隻帶了一個趕車的侍衛,還不是要保密行事。
武拂衣深深掃了一眼胤禎等人,確定六人借火去亂葬崗的原因絕不簡單。深層的原因一會迴府再挖掘,當下先要表明對呂家一眾的態度。
沒有直接去審訊大堂,而是先繞道後側偏殿找錢晉錫。
對於呂家驅鬼治病一事,雍郡王肯定是不認可這種做法能治病。
這樣做非常荒唐,但架不住民間很多人相信。去墓地驅邪,這類事絕不少見。
「呂家其行荒唐,但其情可憫。」
武拂衣表示不會幹涉錢晉錫的判決。
「是否違反宵禁製度,是錢大人的審案權力。本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錢錫晉卻聽懂了,雍郡王雖然性情冷淡,但沒有仗著身份就咄咄逼人。
聽話聽音,這意思就是呂家家丁與雷道士師徒確實違反宵禁,可也不必打三十鞭子,那是半條命都沒了。
「下官多謝雍郡王體恤。」
錢錫晉本就不願對呂家人施加重刑。
法理不外乎人情。
他也覺得以驅鬼治病很愚昧,但世情如此,而所謂法不責眾。
呂家人做錯了什麽嗎?
呂老爺也請了大夫治病,找道士驅邪是為更加心安。讓雷道士去亂葬崗給處理屍體,並沒有妨礙他人。
偏偏不巧,今夜遇上了另一波來亂葬崗要證明沒有厲鬼的十四阿哥等人。
對於呂家違反宵禁,這罪名肯定是要判的,不能把驅鬼給劃分到治病裏。
但適當減輕刑罰,從本來打三十鞭,改為一人五鞭子。
錢錫晉為官多年,知道沒有功名在身的百姓活得不容易。
哪怕呂家小有資產,但和皇親發生了衝突,要是遇上皇親宗室追責到底,那是落不得好。
都是違反宵禁,十四阿哥一群人裏麵,隻有李衛是白身要被打。
其他五人都能被減刑,這是大清律規定的特殊待遇,最多就是罰款一些銀兩。
世道本就不公,而人心本就是偏的。
錢錫晉更可憐百姓一方。反正他自知病入膏肓,也活不了多久了,能幫幾迴就是幾迴了。
武拂衣臉上不苟言笑,沒有表露支持或反對錢錫晉的做法。
沒觀刑,也沒和胤祺再多聊,先各迴各家了。是抓緊時間先把弘暉、弘昐、十四給帶迴了雍郡王府。
等到天亮,勢必要入宮請罪的。
錢錫晉也講了,他會在朝會後遞摺子對康熙言明亂葬崗一事。
剩下了解實情的時間不多了。
待迴到四爺府,直接把搞事三人組領到前院書房。
武拂衣直接撕開了十四的謊言,「說吧,怎麽迴事?別拿忽悠你五哥那一套忽悠我。你們誰先交代?」
弘暉與弘昐都縮了縮脖子,不敢抬頭看阿瑪。
兩個兄弟又是相互瞧了瞧,你朝我眨眼,我朝你擠眉,沒商量好誰該先開口。
胤禎瞧著兩個侄子似鵪鶉般的可憐樣,這會豪氣上來了,梗著脖子似乎就要攬下錯誤。
「四哥,你別責罵弘暉與弘昐。我們有一點點小隱瞞,但真不嚴重。侄子們會跟著去,因為他們以前遇見過蒲鬆齡。
這就與我談起《聊齋誌異》裏的故事可不可能是真的?我就建議不如去亂葬崗調查鬧鬼真偽。」
「是嗎?」
武拂衣來來迴迴看著三人,隨即突然伸出手。「拿出來吧,違禁的書籍在誰身上,現在給我。「
兩個孩子把腦袋低得更低了。
胤禎心裏打鼓,大喊不是吧!這件事怎麽可能被四哥知道。
他還是不撞南牆不迴頭,繼續強撐著。「哪有什麽違禁的書,《聊齋誌異》是合法發行的。四哥,你也看過。」
武拂衣冷笑,「西洋來的解剖書,究竟在誰身上?你們誰都不說,是講義氣了?等汗阿瑪問了也敢隱瞞嗎!」
弘暉與弘昐下意識驚訝抬頭,阿瑪怎麽知道得如此準確,知道他們所看違禁的書籍內容。
胤禎也傻了,「四哥,你怎麽知道學院裏私下傳閱的書籍?不應該的,這事大家說好要保密的。就是要瞞著你們這群做夫子的。」
武拂衣臉上麵無表情,心裏默默吐槽,誰還沒在學生時期偷偷讀過幾本不被允許閱覽的書籍。
這事有什麽難猜的。要說難猜,卻是不知胤禛那廝有沒有偷摸著看過禁.書呢?
作者有話要說: 背景資料補充:
皇太極在製定法律時,特意給加了一句在《大清律例·刑律》中,「其不係紅帶而致人辱詈者勿究。」
胤禎也是明白,真要論法理上的錯誤,不能從呂家與雷道士師徒攻擊皇親說起。
反過來說,要不是在亂葬崗相遇,呂家檢舉有人冒充皇親也算是維持社會穩定。那就隻能拿是否違反宵禁製度說事了。
「你們被圍攻,是行事有紕漏在先。白龍魚服,見困豫且。這個道理難道沒學過?」
武拂衣沒有偏袒十四與孩子們,這次反而給他們一個教訓。
「敢微服出行就要做好被誤會的準備,要有可能被圍困的覺悟,為什麽沒有多帶幾個侍衛?」
胤禎又理虧地低頭了,不敢辯駁。隻帶了一個趕車的侍衛,還不是要保密行事。
武拂衣深深掃了一眼胤禎等人,確定六人借火去亂葬崗的原因絕不簡單。深層的原因一會迴府再挖掘,當下先要表明對呂家一眾的態度。
沒有直接去審訊大堂,而是先繞道後側偏殿找錢晉錫。
對於呂家驅鬼治病一事,雍郡王肯定是不認可這種做法能治病。
這樣做非常荒唐,但架不住民間很多人相信。去墓地驅邪,這類事絕不少見。
「呂家其行荒唐,但其情可憫。」
武拂衣表示不會幹涉錢晉錫的判決。
「是否違反宵禁製度,是錢大人的審案權力。本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錢錫晉卻聽懂了,雍郡王雖然性情冷淡,但沒有仗著身份就咄咄逼人。
聽話聽音,這意思就是呂家家丁與雷道士師徒確實違反宵禁,可也不必打三十鞭子,那是半條命都沒了。
「下官多謝雍郡王體恤。」
錢錫晉本就不願對呂家人施加重刑。
法理不外乎人情。
他也覺得以驅鬼治病很愚昧,但世情如此,而所謂法不責眾。
呂家人做錯了什麽嗎?
呂老爺也請了大夫治病,找道士驅邪是為更加心安。讓雷道士去亂葬崗給處理屍體,並沒有妨礙他人。
偏偏不巧,今夜遇上了另一波來亂葬崗要證明沒有厲鬼的十四阿哥等人。
對於呂家違反宵禁,這罪名肯定是要判的,不能把驅鬼給劃分到治病裏。
但適當減輕刑罰,從本來打三十鞭,改為一人五鞭子。
錢錫晉為官多年,知道沒有功名在身的百姓活得不容易。
哪怕呂家小有資產,但和皇親發生了衝突,要是遇上皇親宗室追責到底,那是落不得好。
都是違反宵禁,十四阿哥一群人裏麵,隻有李衛是白身要被打。
其他五人都能被減刑,這是大清律規定的特殊待遇,最多就是罰款一些銀兩。
世道本就不公,而人心本就是偏的。
錢錫晉更可憐百姓一方。反正他自知病入膏肓,也活不了多久了,能幫幾迴就是幾迴了。
武拂衣臉上不苟言笑,沒有表露支持或反對錢錫晉的做法。
沒觀刑,也沒和胤祺再多聊,先各迴各家了。是抓緊時間先把弘暉、弘昐、十四給帶迴了雍郡王府。
等到天亮,勢必要入宮請罪的。
錢錫晉也講了,他會在朝會後遞摺子對康熙言明亂葬崗一事。
剩下了解實情的時間不多了。
待迴到四爺府,直接把搞事三人組領到前院書房。
武拂衣直接撕開了十四的謊言,「說吧,怎麽迴事?別拿忽悠你五哥那一套忽悠我。你們誰先交代?」
弘暉與弘昐都縮了縮脖子,不敢抬頭看阿瑪。
兩個兄弟又是相互瞧了瞧,你朝我眨眼,我朝你擠眉,沒商量好誰該先開口。
胤禎瞧著兩個侄子似鵪鶉般的可憐樣,這會豪氣上來了,梗著脖子似乎就要攬下錯誤。
「四哥,你別責罵弘暉與弘昐。我們有一點點小隱瞞,但真不嚴重。侄子們會跟著去,因為他們以前遇見過蒲鬆齡。
這就與我談起《聊齋誌異》裏的故事可不可能是真的?我就建議不如去亂葬崗調查鬧鬼真偽。」
「是嗎?」
武拂衣來來迴迴看著三人,隨即突然伸出手。「拿出來吧,違禁的書籍在誰身上,現在給我。「
兩個孩子把腦袋低得更低了。
胤禎心裏打鼓,大喊不是吧!這件事怎麽可能被四哥知道。
他還是不撞南牆不迴頭,繼續強撐著。「哪有什麽違禁的書,《聊齋誌異》是合法發行的。四哥,你也看過。」
武拂衣冷笑,「西洋來的解剖書,究竟在誰身上?你們誰都不說,是講義氣了?等汗阿瑪問了也敢隱瞞嗎!」
弘暉與弘昐下意識驚訝抬頭,阿瑪怎麽知道得如此準確,知道他們所看違禁的書籍內容。
胤禎也傻了,「四哥,你怎麽知道學院裏私下傳閱的書籍?不應該的,這事大家說好要保密的。就是要瞞著你們這群做夫子的。」
武拂衣臉上麵無表情,心裏默默吐槽,誰還沒在學生時期偷偷讀過幾本不被允許閱覽的書籍。
這事有什麽難猜的。要說難猜,卻是不知胤禛那廝有沒有偷摸著看過禁.書呢?
作者有話要說: 背景資料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