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
[清穿同人]我和四爺互穿後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實,她早有準備,這三年沒有瞞著胤禛,正大光明地給孩子們進行各種生存急訓。
「讀書成績好壞還是其次的,過度攀比要不得。我的要求不高,孩子們出了郡王府,保住一條命最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人活著,就有無限可能。
你知道的,對孩子們的訓練包括且不限於,鑑別毒物、爬樹、禦馬、潛水、對抗殺手伏擊逃跑要領等等。聽起來有點誇張,但距離康熙越近,實則與踏入龍潭虎穴也沒差多少。」
總之,掌握各種技能,是為了保命。
這真不是想多了,鍛鍊身體是吸取曆史經驗教訓。
武拂衣對清朝正史了解不算太多,卻知道雍正的繼任者是弘曆。為什麽選弘曆繼位?理由之一,排在他前麵的哥哥們都死光了。
不知道正史中弘昐、弘暉、弘昀因何而死。史書上不說是被毒殺,又到底是不是身體孱弱生病而亡呢?
反正引起重視總是沒錯的,讓孩子們強健體魄,並且掌握盡可能規避非自然死亡的能力。
孩子不能養在府裏一輩子,總要出門讀書、圍獵、辦差事。給他們配再多侍衛,都不如起自身有辨識危險的本事。
「索性他們學得都不錯,也都懂了防人之心不可無。」
武拂衣細數了過往的教學,而後開始進一步暢想。
「說起來就差上天了。說真的,硬要搞也不是不行,滑翔翼也是能製作的。但這玩意危險係數搞,若非被殺手們逼迫到懸崖絕壁不得不跳,還是謹慎使用為妙。」
胤禛本來還想點頭認可,但聽到最後再次無語。
老鬼的思維一不當心就會跑偏了。
弘暉、弘昐是去上書房讀書,哪怕要練武也是在皇家演武場,哪裏有懸崖絕壁,有哪裏會有成批不死不休的殺手?
「有關伴讀,我擬了一份名單。」
胤禛硬是把話題給拽迴正軌。
「福晉與李氏在春節裏應該會問此事,也許想讓孩子們與外家多親近些。這事有點難辦,烏拉那拉家與李家的年輕一輩挑不出一兩個可用的人。」
武拂衣想得開,不似胤禛似的要一下子把最好的都塞給兒子們。
這會也能看出胤禛其實受了康熙的影響。康熙不給兒子們足夠的關愛,胤禛反著來,恨不得一步到位給兒子們把路都給鋪平了。
「能力是能鍛鍊出來的,關鍵還是人品要好。你給定個範圍,另外叫福晉與李氏也給一些推薦,最終也讓孩子們自己選一選。」
武拂衣不限製孩子們是否與外家親近,把握好尺度就行。
「另外,你別把伴讀的時限性給定死了。說到底也就是一起上學的同學,合則聚不合則散。摯友難覓,期望值不必拉太滿。」
胤禛何嚐不懂,但沒能從康熙處得到的,不希望孩子們也得不到,更不希望孩子們重複他的老路。
日後迴憶宮廷生活,幾乎隻有暗流湧動與勾心鬥角,兄弟之間難有誠心。為什麽一直喜歡胤祥的性子,就是因為十三弟對他夠真。
想到此處,這是羨慕又探究地看了一眼武拂衣。
老鬼毫不在意去留得失,淡然的心態引人羨慕。或是她習慣了聚散無常,說不準以前就活在有什麽就是不能有永恆信任的世界裏。
**
**
這個冬天,不隻一個人在想孩子們的教育。
幹清宮,康熙在翻看皇家玉牒。
趕在年底封印前,不情不願地給保泰正式冊封,讓人正式繼任了福全的裕親王爵位。
真要拖到來年,指不定就被瞧出是對去世的福全有意見了。哪怕非常不喜福全臨死直言厭惡太子而推薦胤禩上位,但現階段都不能表露出來。
康熙對如何對兒子們感到心累,索性就關注起孫子們的情況。
已經意識到當年教育兒子們的方式出了問題,但為時晚矣隻能將錯就錯。
不過,至少對待孫子們的教育不能再似以往。另外,既然暗中決定給老四繼位的機會,更要考察一下他的孩子怎麽樣了。
這會翻開玉牒對比兒子們的各家情況,很直觀發現了一件事,老四家的孩子最養得住。
老大胤禔,有一子弘昱,七歲。
太子,有一子弘皙,九歲。
老三胤祉,有一子弘晟,五歲。
老四家,三個兒子。弘昐九歲,弘暉七歲,弘昀兩歲。
老五胤祺,一子弘昇,七歲。
老七胤祐,有三子。弘曙六歲、弘倬三歲、弘昕一歲。
老八沒有孩子,而老九沒有兒子。老十在今年年初剛有一個兒子。
瞧著這一串名單,老七家與老四家活下來的兒子數量最多。胤祐卻是經曆過喪子之痛的,今年就有一個兒子不幸夭折了。
如此看來,老四生了三子一女都健康活著,這就很不錯了。
說明老四對養孩子真的用了心,以往為兒女計的那些表現全都是真的,沒有弄虛作假。
康熙清楚沒能養住孩子也不一定是疏漏不用心,宮裏曾經夭折的孩子也不少。
但還是欣慰,從老四用心照顧孩子聯想到父慈子孝總有源頭,老四應是從自己身上學習了怎麽做父親。
朕也成功了,沒有失敗到底。
康熙獲得了自我安慰,然後就開始搞事情,他要關心孫子們的學業。
「讀書成績好壞還是其次的,過度攀比要不得。我的要求不高,孩子們出了郡王府,保住一條命最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人活著,就有無限可能。
你知道的,對孩子們的訓練包括且不限於,鑑別毒物、爬樹、禦馬、潛水、對抗殺手伏擊逃跑要領等等。聽起來有點誇張,但距離康熙越近,實則與踏入龍潭虎穴也沒差多少。」
總之,掌握各種技能,是為了保命。
這真不是想多了,鍛鍊身體是吸取曆史經驗教訓。
武拂衣對清朝正史了解不算太多,卻知道雍正的繼任者是弘曆。為什麽選弘曆繼位?理由之一,排在他前麵的哥哥們都死光了。
不知道正史中弘昐、弘暉、弘昀因何而死。史書上不說是被毒殺,又到底是不是身體孱弱生病而亡呢?
反正引起重視總是沒錯的,讓孩子們強健體魄,並且掌握盡可能規避非自然死亡的能力。
孩子不能養在府裏一輩子,總要出門讀書、圍獵、辦差事。給他們配再多侍衛,都不如起自身有辨識危險的本事。
「索性他們學得都不錯,也都懂了防人之心不可無。」
武拂衣細數了過往的教學,而後開始進一步暢想。
「說起來就差上天了。說真的,硬要搞也不是不行,滑翔翼也是能製作的。但這玩意危險係數搞,若非被殺手們逼迫到懸崖絕壁不得不跳,還是謹慎使用為妙。」
胤禛本來還想點頭認可,但聽到最後再次無語。
老鬼的思維一不當心就會跑偏了。
弘暉、弘昐是去上書房讀書,哪怕要練武也是在皇家演武場,哪裏有懸崖絕壁,有哪裏會有成批不死不休的殺手?
「有關伴讀,我擬了一份名單。」
胤禛硬是把話題給拽迴正軌。
「福晉與李氏在春節裏應該會問此事,也許想讓孩子們與外家多親近些。這事有點難辦,烏拉那拉家與李家的年輕一輩挑不出一兩個可用的人。」
武拂衣想得開,不似胤禛似的要一下子把最好的都塞給兒子們。
這會也能看出胤禛其實受了康熙的影響。康熙不給兒子們足夠的關愛,胤禛反著來,恨不得一步到位給兒子們把路都給鋪平了。
「能力是能鍛鍊出來的,關鍵還是人品要好。你給定個範圍,另外叫福晉與李氏也給一些推薦,最終也讓孩子們自己選一選。」
武拂衣不限製孩子們是否與外家親近,把握好尺度就行。
「另外,你別把伴讀的時限性給定死了。說到底也就是一起上學的同學,合則聚不合則散。摯友難覓,期望值不必拉太滿。」
胤禛何嚐不懂,但沒能從康熙處得到的,不希望孩子們也得不到,更不希望孩子們重複他的老路。
日後迴憶宮廷生活,幾乎隻有暗流湧動與勾心鬥角,兄弟之間難有誠心。為什麽一直喜歡胤祥的性子,就是因為十三弟對他夠真。
想到此處,這是羨慕又探究地看了一眼武拂衣。
老鬼毫不在意去留得失,淡然的心態引人羨慕。或是她習慣了聚散無常,說不準以前就活在有什麽就是不能有永恆信任的世界裏。
**
**
這個冬天,不隻一個人在想孩子們的教育。
幹清宮,康熙在翻看皇家玉牒。
趕在年底封印前,不情不願地給保泰正式冊封,讓人正式繼任了福全的裕親王爵位。
真要拖到來年,指不定就被瞧出是對去世的福全有意見了。哪怕非常不喜福全臨死直言厭惡太子而推薦胤禩上位,但現階段都不能表露出來。
康熙對如何對兒子們感到心累,索性就關注起孫子們的情況。
已經意識到當年教育兒子們的方式出了問題,但為時晚矣隻能將錯就錯。
不過,至少對待孫子們的教育不能再似以往。另外,既然暗中決定給老四繼位的機會,更要考察一下他的孩子怎麽樣了。
這會翻開玉牒對比兒子們的各家情況,很直觀發現了一件事,老四家的孩子最養得住。
老大胤禔,有一子弘昱,七歲。
太子,有一子弘皙,九歲。
老三胤祉,有一子弘晟,五歲。
老四家,三個兒子。弘昐九歲,弘暉七歲,弘昀兩歲。
老五胤祺,一子弘昇,七歲。
老七胤祐,有三子。弘曙六歲、弘倬三歲、弘昕一歲。
老八沒有孩子,而老九沒有兒子。老十在今年年初剛有一個兒子。
瞧著這一串名單,老七家與老四家活下來的兒子數量最多。胤祐卻是經曆過喪子之痛的,今年就有一個兒子不幸夭折了。
如此看來,老四生了三子一女都健康活著,這就很不錯了。
說明老四對養孩子真的用了心,以往為兒女計的那些表現全都是真的,沒有弄虛作假。
康熙清楚沒能養住孩子也不一定是疏漏不用心,宮裏曾經夭折的孩子也不少。
但還是欣慰,從老四用心照顧孩子聯想到父慈子孝總有源頭,老四應是從自己身上學習了怎麽做父親。
朕也成功了,沒有失敗到底。
康熙獲得了自我安慰,然後就開始搞事情,他要關心孫子們的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