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清穿同人]我和四爺互穿後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比如,康熙思考兒子們的事情時心思多變,甚至是明褒暗貶。
就說給何焯通風報信一事,隻有宜妃被罰,剝奪了她管理此界選秀的權力,但對老八夫妻不曾給一絲敲打。
宜妃娘家的侍女是接了八福晉的指令行事。
對此,康熙是真的沒有查到嗎?
即便沒查到,何焯與胤禩才是直接利益相關方,為什麽不給老八一絲警告?
胤禛分析過,康熙終是捧起老八來製衡太子。
哪怕去年調查索額圖處理時,武拂衣推舉了陳鵬年負責,是為避免兄弟相爭的可能性,但有的事不是一個人願意就夠了。
太子不願意退一步,胤禩又想要爭一爭。胤禔與太子的爭鋒持續多年,背後的支持者們也不會握手言和。
康熙麵對如此鬥爭局勢,勢必要做出決斷。
這種時候,他懲罰誰不一定是厭惡,而是對你有一份真心在。敲打你是叫你好好過日子。
反之,寵著誰任其作為,不一定是喜愛。而是剝離了父子的身份,隻當你是一顆棋子去製衡朝堂局勢。
縱觀康熙登基後的朝堂勢力爭鬥,明珠與索額圖曾經風頭無兩,如今也一退一死。被他當做棋子的下場,即便是親生兒子也怕是落不得善終。
這種鬥爭隻會愈演愈烈。誰衝進去,勢必落得一身傷。
十四要學不會多些謹慎,什麽醋都敢吃,甚至與太子爭一爭康熙的父愛,那就是一頭撞到南牆上了。
話不能說得太明,但也沒有一味打擊人。
武拂衣還是表示出一碗水端平,「今天,你敢來有話直說了,為兄也不叫你失落離開。這會送你玻璃窗,卻也不算獨特的禮物了。這樣吧,要是你在理學院表現優異。等明年,正月初九,給你一份新奇的生辰禮。」
胤禎錯過最佳時機表達他才不是寶寶,但這會也不好強調了,否則真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顯得孩子脾性。
他的注意力很快被新奇禮物吸引過去,眼睛一亮,「四哥,這可是你親口說的,弟弟就期盼著了啊!」
兩人又說了一會話,主要聊了聊胤禎如今協理的牛痘推廣工作,其中遇到過哪些問題與處理方法。
天色漸漸暗了。
十四不能留宿郊外,他明天一早還要去上課。
武拂衣陪著吃了一頓晚飯,就把人送出了莊子。
轉身,走向胤禛的院子。
今天該送來一批話本。
在胤禟提出落水二選一的狗血問題後,她命人去市麵上搜羅的近年來暢銷書。因為懷疑之前胡扯一通給十四提供的寫作靈感,真被他落筆成書了。
不過,四爺怎麽可能讀狗血話本,當然要以給武側福晉解悶的名義買書。
武拂衣心安理得給胤禛送了書。如果他感興趣翻翻,未嚐不是開開眼界,了解一下不曾關注過的通俗話本。
進門,就見他還真在書桌邊認真翻閱話本。「怎麽樣?新書內容有趣嗎?」
胤禛聞聲抬頭,麵無表情指了指身邊的座位,示意武拂衣先坐。
武拂衣走進落座,發現書桌上左邊放著《羅大貴與朱小妹》,右邊則是一本《romeo and juliet》,可不就是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胤禛指了指兩本書,「都是世仇相愛相殺的故事。除了書名相似,羅大貴的故事比羅密歐的故事,卻是要離譜得多,沒有一點點相似之處。
什麽跳崖不死,掃地僧人指點迷津,羅大貴與朱小妹最後發現彼此居然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些橋段真是俗得可以。那不是關鍵了,這作者是關鍵了。」
胤禛點了點話本作者「似是而非」的名字,壓低聲音問:
「這書是十四寫的,對不對?我問你,你還記得七夕晚上講過的話嗎?竟是想要推舉一個好弟弟繼位,現在你還持有相同觀點嗎?敢讓這樣一個奇思妙想的「好」弟弟繼位,你是嫌朝堂太平靜了嗎!「
武拂衣尷尬地微笑。
七月裏,說那番話的時候,也不知道胤禎的畫風已經歪了。
當下,她的關注點卻偏了一下,「等一等。阿四,你是不看話本的,怎麽能斷定這書是十四寫的?咦,你從哪裏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第七十四章
問:憑什麽推斷出十四寫的話本?
這一題, 胤禛會答。
「我是那混小子的親哥,他寫的文章沒看過千百也看了八十,能不知道他字裏行間的遣詞習慣嗎?遠的不說, 近的那次摸底考,他的答卷也還在書架上躺著。」
胤禛為了編寫理學院教材, 將每一位考生的答題思路都反覆琢磨透徹。全麵了解學生水平與解答問題的想法,才能寫出適合學生的教材。
理學院以成績分成甲乙丙丁四個班級。
雖然都用一套教材,但他在定初稿時就已經給區分了四個不同班級,對應的由淺到深的學習進度。
胤禛又道,「你也不會無緣無故買話本。擺明了這批書的作者有一兩個值得關注。由此聯想到十四身上, 非常正常。」
武拂衣聞言點了點頭,知弟莫若兄,這番解釋倒也合理。
但沒讓他避重就輕, 「那麽你點評《羅大貴與朱小妹》劇情俗套, 言下之意是看膩了這般套路了?所以說,你從哪裏獲得豐富經驗的?」
「這還用問?「
就說給何焯通風報信一事,隻有宜妃被罰,剝奪了她管理此界選秀的權力,但對老八夫妻不曾給一絲敲打。
宜妃娘家的侍女是接了八福晉的指令行事。
對此,康熙是真的沒有查到嗎?
即便沒查到,何焯與胤禩才是直接利益相關方,為什麽不給老八一絲警告?
胤禛分析過,康熙終是捧起老八來製衡太子。
哪怕去年調查索額圖處理時,武拂衣推舉了陳鵬年負責,是為避免兄弟相爭的可能性,但有的事不是一個人願意就夠了。
太子不願意退一步,胤禩又想要爭一爭。胤禔與太子的爭鋒持續多年,背後的支持者們也不會握手言和。
康熙麵對如此鬥爭局勢,勢必要做出決斷。
這種時候,他懲罰誰不一定是厭惡,而是對你有一份真心在。敲打你是叫你好好過日子。
反之,寵著誰任其作為,不一定是喜愛。而是剝離了父子的身份,隻當你是一顆棋子去製衡朝堂局勢。
縱觀康熙登基後的朝堂勢力爭鬥,明珠與索額圖曾經風頭無兩,如今也一退一死。被他當做棋子的下場,即便是親生兒子也怕是落不得善終。
這種鬥爭隻會愈演愈烈。誰衝進去,勢必落得一身傷。
十四要學不會多些謹慎,什麽醋都敢吃,甚至與太子爭一爭康熙的父愛,那就是一頭撞到南牆上了。
話不能說得太明,但也沒有一味打擊人。
武拂衣還是表示出一碗水端平,「今天,你敢來有話直說了,為兄也不叫你失落離開。這會送你玻璃窗,卻也不算獨特的禮物了。這樣吧,要是你在理學院表現優異。等明年,正月初九,給你一份新奇的生辰禮。」
胤禎錯過最佳時機表達他才不是寶寶,但這會也不好強調了,否則真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顯得孩子脾性。
他的注意力很快被新奇禮物吸引過去,眼睛一亮,「四哥,這可是你親口說的,弟弟就期盼著了啊!」
兩人又說了一會話,主要聊了聊胤禎如今協理的牛痘推廣工作,其中遇到過哪些問題與處理方法。
天色漸漸暗了。
十四不能留宿郊外,他明天一早還要去上課。
武拂衣陪著吃了一頓晚飯,就把人送出了莊子。
轉身,走向胤禛的院子。
今天該送來一批話本。
在胤禟提出落水二選一的狗血問題後,她命人去市麵上搜羅的近年來暢銷書。因為懷疑之前胡扯一通給十四提供的寫作靈感,真被他落筆成書了。
不過,四爺怎麽可能讀狗血話本,當然要以給武側福晉解悶的名義買書。
武拂衣心安理得給胤禛送了書。如果他感興趣翻翻,未嚐不是開開眼界,了解一下不曾關注過的通俗話本。
進門,就見他還真在書桌邊認真翻閱話本。「怎麽樣?新書內容有趣嗎?」
胤禛聞聲抬頭,麵無表情指了指身邊的座位,示意武拂衣先坐。
武拂衣走進落座,發現書桌上左邊放著《羅大貴與朱小妹》,右邊則是一本《romeo and juliet》,可不就是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胤禛指了指兩本書,「都是世仇相愛相殺的故事。除了書名相似,羅大貴的故事比羅密歐的故事,卻是要離譜得多,沒有一點點相似之處。
什麽跳崖不死,掃地僧人指點迷津,羅大貴與朱小妹最後發現彼此居然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些橋段真是俗得可以。那不是關鍵了,這作者是關鍵了。」
胤禛點了點話本作者「似是而非」的名字,壓低聲音問:
「這書是十四寫的,對不對?我問你,你還記得七夕晚上講過的話嗎?竟是想要推舉一個好弟弟繼位,現在你還持有相同觀點嗎?敢讓這樣一個奇思妙想的「好」弟弟繼位,你是嫌朝堂太平靜了嗎!「
武拂衣尷尬地微笑。
七月裏,說那番話的時候,也不知道胤禎的畫風已經歪了。
當下,她的關注點卻偏了一下,「等一等。阿四,你是不看話本的,怎麽能斷定這書是十四寫的?咦,你從哪裏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第七十四章
問:憑什麽推斷出十四寫的話本?
這一題, 胤禛會答。
「我是那混小子的親哥,他寫的文章沒看過千百也看了八十,能不知道他字裏行間的遣詞習慣嗎?遠的不說, 近的那次摸底考,他的答卷也還在書架上躺著。」
胤禛為了編寫理學院教材, 將每一位考生的答題思路都反覆琢磨透徹。全麵了解學生水平與解答問題的想法,才能寫出適合學生的教材。
理學院以成績分成甲乙丙丁四個班級。
雖然都用一套教材,但他在定初稿時就已經給區分了四個不同班級,對應的由淺到深的學習進度。
胤禛又道,「你也不會無緣無故買話本。擺明了這批書的作者有一兩個值得關注。由此聯想到十四身上, 非常正常。」
武拂衣聞言點了點頭,知弟莫若兄,這番解釋倒也合理。
但沒讓他避重就輕, 「那麽你點評《羅大貴與朱小妹》劇情俗套, 言下之意是看膩了這般套路了?所以說,你從哪裏獲得豐富經驗的?」
「這還用問?「